霍邱县长集镇最新动态: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创意领导力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12:02

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创意领导力建设

向 勇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30日   11 版) 图为文化创意园区——大山子艺术区。 资料图片

    编者按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对其进行大力扶持、深入开掘,逐渐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战略选择。基于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我国近年来无论从政策制定还是资金投入,对此都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众多难题亟待厘清和破解;尤其是如何从学科建设方面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理论基础,尚需学界深入探讨。为此,本期学术笔谈组织刊登三篇文章,从不同国家和角度阐述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利用的学术资源。

    未来十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文化产业要在这黄金十年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总结过去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避免种种弊端,借鉴种种经验。比如,就文化产业的增长方式而言,过去十年产业增长的重点不是放在内容创意而是放在生产制作,主要依托地方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资源,以发展文化旅游作为主要的突破口,各地不是在大兴文化,而依然是大兴土木;就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而言,过去十年里有相当数量的文化产品是为了满足一般大众的消费趣味而生产,格调不够高雅;就文化产业的效益实现而言,过去十年主要依托了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以及所谓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大工业化模式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综合效益;就文化产业的行政监管而言,过去十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成功的文化产业政策和公共资源扶持。

    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推动了广大群众在文化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关注。因此,一个国家如何根据其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水平来制定合理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及应当制定什么样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来实现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国民文化消费的满足,这成为我们下一个十年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因此,下一个十年,我们要关注一些重点问题,把握好发展趋势:首先,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符号、价值和意义的生产。因此,下一个十年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意至关重要。文化的内容创意与科技创新不同,科技创新采取“破旧立新”的原则,通过提高产品的效率来实现新的生产力;文化创意则要秉持所谓“据旧开新”的原则,需包容传统、续接传统,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中国当代文化的经典化和中国大众文化的时代化等三个领域。其次,就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而言,下一个十年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在于向世界传达文化的中国生活样式,让西方人认同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人的文化,这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传达中国人向全世界贡献的基本价值,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推广的基本原则。再次,就区域文化产业和国家区域战略的关系而言,要把握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和不同路径,要结合未来十年我国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第四,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来讲,下一个十年国有文化企业要通过战略性重组和资源整合,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民营企业要通过专业化、企业并购等实现成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最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数字内容产业要做到科学与艺术、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体、主流文化与草根文化、公共服务与市场消费的有机融合。

    我国学者曾提出用“盛唐气象”的概念来概括大唐盛世的文化特征。叶朗教授最近撰文指出,希望能提出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对我国当代文化的面貌进行描述和概括。如果能够提出这样的概念,就说明我们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有深度的把握,这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前30年或者前50年整个文化战略的灵魂。

    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也正是在这样宏大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历史观照下进行艰难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与学科建设面临四对迷思:第一,中国和平发展的途径,是文化复兴还是产业振兴?第二,文化产业的绩效评价,是价值重构还是经济彰显?第三,文化产业的推动方式,是文化创意还是产业创富?第四,文化产业的学科定位,是人文弃儿还是社科宠儿?前两对迷思涉及我国过去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后两对迷思主要体现在学科建设的专业目标和培养方案。当然,最后一对迷思是一种比较悲观的批评之音。2004年教育部试点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开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北京大学开始招收文化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2006年各大高校开始文化产业研究博士研究生录取。2006年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每年开始涉及文化产业方面的课题研究。自此,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进入到迅猛发展的时期。但现实依然残酷,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招生“热”与就业“冷”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今天的高等学府,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到底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思维和知识结构?什么样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才能让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立于职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毋庸置疑,文化产业是一个跨学科、交叉学科。但跨学科的基础学科是什么?交叉学科的支点学科又是什么?北大学者彭锋认为,文化产业从学科上讲应包括三个层次,即理论的层次、批评的层次和实践的层次。但似乎任何学科都逃不过这三个层次。清华学者尹鸿认为文化经济学、文化管理学和文化创意学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三大基础学科。但这主语复合的学科术语依然只是寻求主体身份的学理认同的过程性表达。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核心在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能力的训练,这种核心竞争能力就是创意管理能力,就是创意领导力。研究发现,这种文化产业的创意领导力具有专业胜任力和基础胜任力复合叠加,是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双重结果,是“创意”与“管理”的有机融合,是深谙文化产业价值链之道的加值术,是“艺术”与“商业”、“文化”与“产业”的平衡术。这种创意领导力由于对实践经验的依赖而不利于在大学本科阶段就开设这样的专业,却最适宜于在硕士研究生层次进行学习。因此,开办创意领导力学院,组建创意实验室教学模式,建设创意管理专业硕士,就成为高校开发文化产业创意领导力最迫切的一种应对方式。

    这种面向未来的文化产业创意领导力,就是要使培养出来的创意经理人,“像艺术家一样引领创意,像企业家一样领导变革”。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编者按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对其进行大力扶持、深入开掘,逐渐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战略选择。基于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我国近年来无论从政策制定还是资金投入,对此都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众多难题亟待厘清和破解;尤其是如何从学科建设方面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理论基础,尚需学界深入探讨。为此,本期学术笔谈组织刊登三篇文章,从不同国家和角度阐述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利用的学术资源。

    未来十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文化产业要在这黄金十年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总结过去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避免种种弊端,借鉴种种经验。比如,就文化产业的增长方式而言,过去十年产业增长的重点不是放在内容创意而是放在生产制作,主要依托地方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资源,以发展文化旅游作为主要的突破口,各地不是在大兴文化,而依然是大兴土木;就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而言,过去十年里有相当数量的文化产品是为了满足一般大众的消费趣味而生产,格调不够高雅;就文化产业的效益实现而言,过去十年主要依托了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以及所谓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大工业化模式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综合效益;就文化产业的行政监管而言,过去十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成功的文化产业政策和公共资源扶持。

    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推动了广大群众在文化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关注。因此,一个国家如何根据其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水平来制定合理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及应当制定什么样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来实现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国民文化消费的满足,这成为我们下一个十年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因此,下一个十年,我们要关注一些重点问题,把握好发展趋势:首先,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符号、价值和意义的生产。因此,下一个十年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意至关重要。文化的内容创意与科技创新不同,科技创新采取“破旧立新”的原则,通过提高产品的效率来实现新的生产力;文化创意则要秉持所谓“据旧开新”的原则,需包容传统、续接传统,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中国当代文化的经典化和中国大众文化的时代化等三个领域。其次,就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而言,下一个十年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在于向世界传达文化的中国生活样式,让西方人认同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人的文化,这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传达中国人向全世界贡献的基本价值,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推广的基本原则。再次,就区域文化产业和国家区域战略的关系而言,要把握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和不同路径,要结合未来十年我国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第四,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来讲,下一个十年国有文化企业要通过战略性重组和资源整合,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民营企业要通过专业化、企业并购等实现成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最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数字内容产业要做到科学与艺术、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体、主流文化与草根文化、公共服务与市场消费的有机融合。

    我国学者曾提出用“盛唐气象”的概念来概括大唐盛世的文化特征。叶朗教授最近撰文指出,希望能提出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对我国当代文化的面貌进行描述和概括。如果能够提出这样的概念,就说明我们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有深度的把握,这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前30年或者前50年整个文化战略的灵魂。

    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也正是在这样宏大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历史观照下进行艰难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与学科建设面临四对迷思:第一,中国和平发展的途径,是文化复兴还是产业振兴?第二,文化产业的绩效评价,是价值重构还是经济彰显?第三,文化产业的推动方式,是文化创意还是产业创富?第四,文化产业的学科定位,是人文弃儿还是社科宠儿?前两对迷思涉及我国过去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后两对迷思主要体现在学科建设的专业目标和培养方案。当然,最后一对迷思是一种比较悲观的批评之音。2004年教育部试点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开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北京大学开始招收文化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2006年各大高校开始文化产业研究博士研究生录取。2006年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每年开始涉及文化产业方面的课题研究。自此,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进入到迅猛发展的时期。但现实依然残酷,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招生“热”与就业“冷”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今天的高等学府,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到底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思维和知识结构?什么样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才能让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立于职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毋庸置疑,文化产业是一个跨学科、交叉学科。但跨学科的基础学科是什么?交叉学科的支点学科又是什么?北大学者彭锋认为,文化产业从学科上讲应包括三个层次,即理论的层次、批评的层次和实践的层次。但似乎任何学科都逃不过这三个层次。清华学者尹鸿认为文化经济学、文化管理学和文化创意学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三大基础学科。但这主语复合的学科术语依然只是寻求主体身份的学理认同的过程性表达。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核心在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能力的训练,这种核心竞争能力就是创意管理能力,就是创意领导力。研究发现,这种文化产业的创意领导力具有专业胜任力和基础胜任力复合叠加,是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双重结果,是“创意”与“管理”的有机融合,是深谙文化产业价值链之道的加值术,是“艺术”与“商业”、“文化”与“产业”的平衡术。这种创意领导力由于对实践经验的依赖而不利于在大学本科阶段就开设这样的专业,却最适宜于在硕士研究生层次进行学习。因此,开办创意领导力学院,组建创意实验室教学模式,建设创意管理专业硕士,就成为高校开发文化产业创意领导力最迫切的一种应对方式。

    这种面向未来的文化产业创意领导力,就是要使培养出来的创意经理人,“像艺术家一样引领创意,像企业家一样领导变革”。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