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莉.迈克尔斯ed2k:税收替代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30:44
开放分类:效应社会科学
编辑词条分享
新知社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移动说客
网易微博
开心001
天涯
MSN
本词条由foreverwin创建,共有3位协作者编辑了5次。最新协作者:大牵和小挂 ,生活中成长 ,foreverwin。

是“税收收入效应”的对称。国家课征某税影响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替代另一种消费或活动的情况。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防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不利于生产要素供应进而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因此,国家在制定税收制度时应尽量事先避免某些税种的替代效应。
纠错 编辑摘要
目录1 基本介绍2 内容说明3 商品选择4 储蓄影响5 购买影响
1 基本介绍2 内容说明3 商品选择4 储蓄影响5 购买影响6 理论依据7 相关词条8 参考连接

税收替代效应
“税收收入效应”的对称。国家课征某税影响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替代另一种消费或活动的情况。例如所得税累进税率的提高,使得工作的边际效益减少,劳动者就选择休息来代替部分工作时间;又如对某种商品征收消费税而使价格提高,从而引起个人消费选择无税或轻税的商品。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防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不利于生产要素供应进而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因此,国家在制定税收制度时应尽量事先避免某些税种的替代效应。
税收替代效应 - 基本介绍

税收替代效应
税收效应是指政府课税所引起的各种经济反应。政府课税除为满足财政所需外,总是要对经济施加某种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如何,不一定会完全符合政府的最初意愿,纳税人对政府课税所作出的反应可能和政府的意愿保持一致,但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与政府的意愿背道而驰。比如课税太重或课税方式的不健全,都可能使纳税人不敢去尽心尽力地运用他的生产能力。又如政府课征某一种税,是想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优化,但执行的结果可能是社会资源配置更加不合理。凡此种种,都可归于税收的效应。税收效应在理论上常分为正效应与负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激励效应与阻碍效应等。在实际分析中,根据需要,税收的效应还可进一步分为储蓄效应、投资效应、产出效应、社会效应、心理效应等等。
国家课税减少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纳税人的相对所得,从而影响其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正负影响。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作出的新决策,则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以西方国家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为例。由于所得税是对提供生产要素报酬的征税,因而它减少了个人的总收入,作为对征税的反应,该个人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同类要素来弥补实际购买力的损失。一般认为,税收收入效应有利于提供更多的生产要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有利于经济增长与福利增进。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税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一样,都是一种税收导向的经济行为,都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干扰,但收入效应毕竟增加了生产要素供应,因而可以考虑为正影响。
税收替代效应 - 内容说明

税收替代效应
不同税收的替代效应内容也不相同。个人所得税的替代效应,主要是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替代关系。如果人们对所得的需求有一定弹性,则当所得税税率提高,边际所得减少时,人们就可能以闲暇去替代部分工作时间。选择性的或差别税率的商品流转税,其替代效应主要是对商品供给方向和消费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在含税的计划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或降低某一特定商品流转税税率,就相应降低或提高这种商品的生产利润,从而或者导致生产者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而被别种商品所替代;或者替代别种商品而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在自由价格条件下,如果需求有一定弹性,提高或降低某一特定商品的税率,从而相应提高或降低这种商品的价格,那么消费者也就可能改变其消费支出的方向,然后还会迂回地影响生产者的生产方向,从而产生一种替代效应。至于对消费支出税来说,税收替代效应主要表现为消费与储蓄之间的替代关系。因为对消费总支出课税,有利于鼓励储蓄,从而导致未来的消费替代当前的消费。
经济学理论所说的替代效应是用来说明相对价格变化及其所造成的与私人支出模式变化之间的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用其他商品来替代价格上升了的商品。从税收角度来看,所谓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实行差别税收待遇,使某种商品或劳务与另一种商品或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导致人们改变对各种商品或劳务的选择,用一种不征税或少征税的商品或劳务来代替征税的或税负重的商品或劳务。替代效应是由税收的边际税率或边际税负所决定的,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反之则越小。一般地,替代效应不利于鼓励人们努力工作,而会导致人们增加闲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税收对纳税主体产生的两大基本效应。收入效应反映了征纳双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关系,也反映出税收对经济的激励作用。替代效应则表明,当课税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们通过逃避税收,会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揭示了税收负担程度的经济效应和财政效应,同时也是对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最好证明,即,一定程度的税收负担既能保证税收收入,又对纳税主体产生收入效应,激励“工作努力”;税负超过一定限度,不仅不能取得最佳税收收入,反而产生较大的替代效应,激励逃避税收。政府课税必须兼顾财政需要和纳税主体负担能力或负担心理,既保证税收收入的极大实现,又维护纳税主体相应的合法权益,促进纳税人“工作努力”,力图淡化税收替代效应的负面影响。
税收替代效应 - 商品选择

税收替代效应
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抉择方面的收入效应,表现为国家征税会使纳税人收入下降,从而使其减少商品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抉择方面的替代效应,则表现为国家对商品征税,会使被征税的商品价格上涨,造成纳税人减少课税商品购买量,而增加非课税商品或低税商品购买量,即以无税(或低税)商品替代课税(或高税)商品。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投入方面的收入效应,表现为国家征税会直接压低纳税人的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而倾向更勤奋地工作,以维持以往的收入或消费水平,即征税会促使劳动投入增加。收入效应的大小,由纳税人的总收入与其缴纳税金之比例即平均税率决定的。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投入方面的替代效应,则表现为国家征税会降低闲暇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使工作,闲暇或两者的边际收益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替劳动。即征税会造成劳动投入下降。替代效应的大小,在所得税情况下,由其边际税率决定。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反方向运动,在收入效应下,税收对纳税人的劳动投入是一种激励。在具体过程中,则要取决于纳税人对税收收入的需求弹性。若需求弹性小,则征税会增加其劳动投入的愿望,即是一种激励;若需求弹性大,则征税会消弱其劳动投入的愿望,即是一种反激励。
税收替代效应 - 储蓄影响

税收替代效应
税收对纳税人在储蓄方面的影响,亦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边际储蓄倾向不变的情况下,国家对个人所得征税或增税会减少纳税人可支配收入,从而压低其储蓄水平,是税收对纳税人储蓄的收入效应。国家对纳税人的利息所得征税或增税,会减少纳税人利息收入,降低储蓄的吸引力,导致纳税人以目前消费替代将来消费,从而不愿增加储蓄,是税收对纳税人储蓄的替代效应。
税收替代效应 - 购买影响

税收替代效应
因为存在对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所以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的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税收所引起的改变纳税人或负税人经济行为的机制。税收调节经济的重要理论之一。在经济学中,替代效应原来是指商品劳务相对价格的变化,对人们支出方向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推而广之,税收的替代效应就是指征税结果对人们经济行为方向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作用。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例如,累进税率的提高,使得工作的边际效益减少,人们就会选择休息来代替部分工作时间;又如对某种商品课税可增加其价格,从而引起个人消费选择无税或轻税的商品。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妨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进而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
从税收对纳税人的影响来看,一般可产生收入效应或替代效应,或两者兼有。所谓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课税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况。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作出的进一步反应则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
税收替代效应 - 理论依据

税收替代效应
由税收效应理论和税收调控理论的基本描述及其对纳税主体的影响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政府课税应兼顾财政需要和纳税主体的利益,税收筹划是纳税主体的合法权益的体现。
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理论表明,政府课税应有一个合理的限度,必须兼顾财政需要和纳税主体的利益,税收制度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才能真正得以确立,税收才能取得财政、经济的最佳效应,这是依法治税的前提。国家通过合理、完善的税收制度,依法治税,既保证国家的税收权益,也依法维护纳税主体依法纳税后的合法权益。纳税主体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筹划和安排,取得的任何经济利益,包括节税收益,归根结底属于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依法治税是税收筹划合法性的前提。
2、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与影响来自于纳税主体对课税的回应,税收筹划是纳税主体对税收的正向回应。
税收调控理论表明,只要税收存在,就必然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来源于纳税主体对课税的回应,包括正向回应和负向回应。政府利用税收调节经济实质上是通过税收利益差别来引导纳税主体行为使之产生正向的影响,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因而政府不仅注重如何制定税收政策。而且更关注纳税主体对税收政策的回应。就纳税主体而言,既然外在的税收环境存在利益差别,不从中作出筹划或抉择显然是不明智的。就课税主体而言,运用税收调节经济旨在通过纳税主体对税收利益的追逐来实现调控目标,而纳税主体追逐税收利益的途径有逃税、避税和税收筹划,其中,逃税和避税的主要后果是导致政府税收流失,是政府所反对的;税收筹划则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好是坏,取决于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税制合理,税收筹划对经济产生正向影响;税制不合理,税收筹划则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国家可以利用的只有税收筹划。也就是说,税收筹划不仅对纳税主体是必要的,对实现税收调节目标同样也是必要的。税收筹划本身与税收政策导向是一致的,它有利于税收政策目标的实现。
3、税收调控范围和手段划定了税收筹划的范围和途径。
税收上的利益差别,使得税收负担具有弹性。从纵向看,在不同经济时期,国家选择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税收政策,使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具有弹性;从横向看,国家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产品之间乃至行为之间,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也使税收负担具有弹性。由于税收调控纳税主体行为是通过弹性税负来诱导纳税主体行为的,因此在税收负担有差异或有弹性的领域里,税收筹划是可行的,是有利可图并且是安全的,是国家所鼓励、所利用的。而在税负无弹性的领域,税收筹划则是无为的、无效的,纳税主体减轻税负的行为,只能是逃税或避税。这也表明,如何根据税收政策找出弹性税负,才是税收筹划的根本途径。
税收替代效应 - 相关词条
克尔效应克勒勃屈利效应回程效应
空间位阻效应电子对效应共轭效应
税收替代效应 - 参考连接
1、http://baike.esnai.com/view.aspx?w=%CB%B0%CA%D5%CC%E6%B4%FA%D0%A7%D3%A6
2、http://www.ykds.gov.cn/Get/sscs/084901116.htm
3、http://www.chinataxedu.net/Article/class305/class328/class360/200507/6062.html
为本词条添加视频和组图相关影像
被引用:本词条已被如下媒体引用我来补充
媒体:
标题:
URL:
作者:
日期:
保存取消
开放分类:我来补充
效应
社会
科学
开放分类:
[删除]
[删除]
[删除]
同义词:
同义词: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分享到:我要提建议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