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清末北京印钞厂:胎死腹中的钞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6:42:36
清朝末期北京印钞厂:胎死腹中的大清钞票
2010年07月03日 11:21:56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当时印钞厂印刷的纸币
纷杂混乱的币制流通
在清朝末期,北京虽在名义上作为大清国都,却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并没有真正掌握和控制国家货币制作的大权,流通的货币大部分由京外各省制作,更没有统一的币制,整个国家的财政也处于混乱之中。据统计,近代中国流通的“宝银”,其名称就有103种,“两”的计量标准更多达170种。计数方法也不一致,如“制钱”,有千文一贯(吊)的,也有160文、乃至102文一贯的。金属币的成色也是良劣不一,如“铜元”,铜六铅四、铜八铅二,以及铜铅各半的都有。它们的实际价值,由于偷铸、滥造,各省官府谋私,以及银钱比价有涨有落,也大不相同。早年间我们为什么把银元叫“洋钱”“现大洋”?就是因为外国银元也在中国流通,是“洋”货,如同把火柴叫“洋火”一样。最早有墨西哥的“鹰洋”(飞鹰图案),英国的“站人”(不列颠女神手持叉杖立像);在中国开设的外国银行还印制发行纸币,包括以“元”为单位的钞票,银两、银元的兑换券,等等。总之,币制流通十分混乱。
建印刷局 掌控印钞权
自西方近代工业文明逐渐传入我国,洋务运动逐渐兴起,朝廷和地方要员不断派人出国,他们带回了外部世界包括货币制度等许多新观念。如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就曾派银元局总办周学熙赴日本考察“工商币制”,周在日本访问了银行、大藏省(财政部),对造币厂、印刷局,从矿山开采、冶炼、铸造、刻模,纸币的抄纸、制版、印刷……对整个流程作了详尽考察。这也是后来朝廷把“造币总厂”设在天津的原因。由于纸币成本比金属货币低廉,1906年,朝廷派度支部郎中(相当现今的司局级)萨阴图等,东渡日本考察纸币的印制,呈奏建立官办印刷局。1907年3月,再次呈奏建局,以“统一圜(yuan同圆)法,挽回利权”,学习外国印钞的先进技术,统一印制纸币,从而整顿全国金融秩序,改善国家财政,挽救日益危难的局面。这一回终于获得朝廷降旨批准,决定创建度支部印刷局。
1907年上半年,度支部拟订了创办印刷局《办法》,委任去过日本考察币制的曾习经为总办,陈锦涛、王璟芳为帮办。随后即派陈锦涛等赴美国,进行调查、办理购置设备及聘请技师等。经研究决定仿照“美京国立印刷局”式样建北京印刷局,确定由美国米拉奔公司设计、绘图;日商华胜公司承建工程;美国老旗昌洋行承揽机器设备的购置。同时,确定选址外城右安门内白纸坊“工部火药局”旧址建厂。1908年6月1日开始动工,而全部工程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之后,建成了一座相当先进的近代工厂,投入资金达110万银两。它现在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9年,开始招募工人,除吸收具有一定印刷技术的熟练工外,另招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学生为艺徒,专门学习有相当技术含量的雕刻凹版,为期六年,规定期满必须在局服务六年,不得另谋他职,如若违反就得偿还学习期内的全部费用。
同年冬,自美国聘请的雕刻技师海趣(另译赫琪)到局,开始对艺徒进行培训。另四名美国技师也陆续到任。艺徒的培训也是很特别的,先用两年多时间,从绘画入手,学习西洋的炭画、油画,并到厂外写生作为基本功;结业时每人要选油画、炭画各三张被导师认可,再学刻板。这些洋技师,中方均付以高薪酬,年俸美元6千至万余元(那时黄金价1盎司仅二十余美元,现在已过了千,涨了50倍)不等。为印制纸币的设计、制版等准备工作随后也陆续进行,海趣担任技师长。
印刷局还承担邮票、税票、车票、公债票,以及各种官照、文凭等官方凭证的印制。
胎死腹中的大清钞票和洪宪帝国邮票
印刷局最初印制的纸币叫“大清银行兑换券”,票面分1元、5元、10元、100元四种。由于当年银两、银元、纸币、外币同时流通,兑换券以“元”作货币单位。这是1910年(宣统二年)度支部《币制则例》明令“国币单位,定名曰元”规定的。由技师长海趣设计的票版正面左侧,均有摄政王载沣的胸像。载沣是光绪帝的亲兄弟,溥仪的生父,之所以在纸币上选用他的胸像,全在于“老佛爷”慈禧把三岁的溥仪推上皇位,载沣身不由己地成了权倾一时的监国摄政王。海趣为了使他绘刻的载沣胸像逼真,提出要亲眼看一看王爷的“庐山真面”并得到允许,于是特地做了一套中国朝服穿上,前往醇亲王府拜见。载沣此时才26岁,出过洋,见过世面,与洋人早有接触。而海趣在拜见回来很是兴奋,从而加快了雕刻进度和制版的速度,1910年8月完成了制作。四种票面均以载沣胸像和龙海图为主景,下侧辅景分别是:1元券为大海帆船;5元券为八骏骑士;10元券为宏伟长城;百元券为农夫耕地。四种票版,图案美观,郑重大方,工艺精密,线条清晰,层次分明;每种以六个不同颜色打样试印,色调鲜艳醒目,件件都是艺术创作。样品经度支部审察,1910年9月呈报朝廷,降旨批准,1911年3月1日正式开印。从国家纸币印制和凹印技术上看,无疑有着开创意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大清帝国宣统皇帝走下了历史舞台。第一代朝廷中央印制的钞票没来得及发行,便胎死腹中。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书画频道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搜索更多收藏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