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归来五条主线:葛仙米,离百姓餐桌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2:36

葛仙米,离百姓餐桌有多远?

作者:唐红珍   甘林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35    更新时间:2007-5-29

 

5月19日,湖北省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举行,在武昌洪山广场,一位来自汉口的市民免费品尝了“皇家贡品”——葛仙米,引得围观者纷纷上前尝鲜。

据悉,这种产于鹤峰县走马镇的“中华一绝”,已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从田里“请”到营养水箱里,每月产量达100公斤。在武汉的一些知名酒店里,一道道用葛仙米制成的美味吸引着食客。这是继野山菌、蕨菜之后,江城的餐桌再次飘出的山野之气。

资源:天赐一绝

 

    初春时节,走马镇的许多男女老少挽起裤管,赤脚下到冬泡田里,用虾筢(一种漏水篾器)采捞沉在水底的葛仙米。他们用流水漂去杂物,然后摊晒成干品,用来款待贵客。

葛仙米并不是谷类,而是一种蓝藻,没有根、茎、叶,分黑、蓝、绿三色。据传,东晋时,集道家、医学家于一身的葛洪曾采食这种藻类,故称其为葛仙米。《本草纲目》、《全国中草药汇编》载明,葛仙米生长于湖广沿溪山(今走马镇),可以清热、收敛、益气,主治夜盲症、烧伤、烫伤等。

葛仙米含15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其他食品不具备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堪称中华一绝,历来被当作皇家贡品。食用时干鲜宜烹,糖盐可调,蒸、炒、汤不拘,其味鲜美。2003年,葛仙米当选为“恩施十大名吃”。

“葛仙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稀少,仅非洲有11亩地,襄樊有7分地,产量甚微。而走马镇有万亩产地,产量之高,实属世界罕见。”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黎尚豪教授多次考察后,对走马葛仙米如此评价。

据统计,走马镇适宜生长葛仙米的水田有1.19万亩,每年可产2.5 万公斤干品。   

 

现状:濒临灭绝

 独特的资源,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应起着重要作用。奇怪的是,葛仙米并没有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比,产量下降了近90%。尽管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产量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走马镇从事葛仙米经营的业主张世为说:“今年以来,每公斤葛仙米干货收购价达1600元,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市场一直做不大。”

1993年,走马镇办起了葛仙米开发公司,并注册了葛仙米商标,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由于受资金、技术的限制,每年只能生产1500公斤左右。

去冬今春,葛仙米主产区白果坪的大部分水田没有泡水,成为干板田。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是葛仙米的重要生长期,田里没水,也就不会生产葛仙米了!与当地农民、干部交谈后发现,污染严重是葛仙米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地的一位农业技术员说:“葛仙米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一些农户在种植农作物时,长期施用化学肥料,以及除草剂、驱杀蚊虫的农药等,导致葛仙米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有些田块甚至出现灭绝的危险。”

打开百度搜索引擎,关于“葛仙米”的查询结果有1.5万多条。人们对葛仙米的关注可见一斑。但与这不相称的是,国内外目前尚无用生物技术开发此类产品的厂家。州内一家经营葛仙米的企业,还停留在采集原材料——筛选——简单加工的生产方式上。由于产量有限,产品结构单一,使得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只有在一些高档宾馆的餐桌上,才能见到葛仙米的踪影。 

5月22日,鹤峰县葛仙米开发公司与走马镇千金村的113户农民签订了葛仙米收购合同。按照约定,公司以每公斤1200元的价格收购葛仙米干品,以此促进葛仙米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3年,一场恢复发展天然葛仙米产业和工业化人工养殖葛仙米的市场竞争已拉开帷幕。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胡征宇博士领导的学科小组,率先掌握了葛仙米的人工养殖技术,首次在国内外实现葛仙米的人工养殖。此举,为葛仙米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路线。2006年12月6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湖南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投资建设培养葛仙米等微藻产品的上游加工体系,同时筹建国内外首家微藻工程中心。

葛仙米实行开发性保护的价值前景不可限量。日前,走马镇确定了5000亩葛仙米基地及加工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湖北世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世为说:“走马镇适宜发展葛仙米的水田有1万余亩,项目总投资需330万元,按亩产干品15公斤计算,总产量7.5万公斤,生产精品5万公斤,年销售收入可达4000万元,投资一年后可收回成本。”

产业化是推动葛仙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专家建言,加大小流域治理、灌区建设等农田水利项目的争取力度,有计划地对葛仙米生长产业带的农田灌溉水渠等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和整修;引导从事葛仙米产业保护开发的龙头企业,通过签订契约、入股合作等形式,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形成保护基地-收购产品-深度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采取专家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推广葛仙米培育技术;制定规章制度、乡规民约,促使农民保护葛仙米生产环境;打出“中华一绝”——葛仙米这一品牌,生产出适销对路的葛仙米制品。

目前,走马镇将适宜生长田块划定为葛仙米生态保护园,引导农民科学管理,选择抗病性强的稻种,保护性耕作,少施化肥,禁用氯化氨、碳铵、硝酸氨等带氯离子的化肥,少施或不施除草剂,禁止使用甲胺磷等有机磷类农药。在千金、汪家堡、金龙等村安装了88盏频振式杀虫灯,修建了1万米排水沟渠。各产区出台了保护葛仙米的规定,实行以奖代补措施,对每亩收获1公斤干葛仙米的农户给予100元奖金。

流通渠道既决定生产,又决定消费。葛仙米可以说是世界绝品,湖北日报记者梁均贵撰文称赞葛仙米的“推手组合”,他说,仅靠科学家给葛仙米当市场推介还远远不够,还得依靠企业家。在武汉市商业局、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和武汉藻龙公司联合举办的葛仙米推介会上,30多家大型连锁超市、知名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的负责人产生浓厚兴趣,有的当场签约购买。此后,有知名酒店以葛仙米为原料制成饮料,每杯售价达300元。

 加大原产地保护力度,实现规模化生产,推广人工养殖技术,葛仙米将大踏步进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链接:

葛仙米,古名天仙菜、天仙米,俗称水木耳,学名拟球状念珠藻,是一种食用蓝藻。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葛仙米含了7种。其物质总蛋白含量达52.7%,比号称“水果之王”的中华猕猴桃高23倍以上。鹤峰县走马镇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最大的产区,其余仅在非洲等地有少量生长,葛仙米因此被誉为“中华一绝”。

 

水生所葛仙米人工养殖通过验收时间:2007年8月10日

  受科技部委托,8月7日,中国科学院在武汉组织来自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的专家对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葛仙米人工养殖”(合同编号:04EFN216600329)进行合同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胡征宇研究员对项目执行情况的总结报告,认真核对了有关技术指标和数据资料,审查了项目验收材料和相关文件,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专家组认为:承担单位目前形成了最大规模的葛仙米工厂化养殖体系和基地;开展了年产10吨的规模化养殖实验,修正和完善了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建立了从育种技术到规模化生产的养殖技术体系,形成了稳定和成熟的生产能力;项目成果熟化程度较高,葛仙米产量和质量均有大幅提高,品质明显优于野生葛仙米;项目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葛仙米是一种淡水可食用蓝藻,是分布于湖北鹤峰的独特藻类生物资源,水生生物所通过二十多年来对其深入研究,掌握了葛仙米的分裂繁殖特性,将从野外采集的葛仙米进行了人工分离纯化,并在特定的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通过人工调控培养条件,实现了室内人工规模化培养葛仙米的技术突破。

  2004年在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获得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在项目执行期内,共完成了80平方米研究实验室、100平方米的葛仙米藻种培养室、500平方米的室内工厂化养殖基地和300平方米室外规模化基地的建设,形成了国内外最大的葛仙米规模化养殖基地。还开展了一系列成熟化、规模化养殖实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了养殖技术,规范了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葛仙米育种技术、室内大规模养殖技术和室外大规模养殖技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了稳定、成熟地葛仙米生产能力,葛仙米产量达到200克/(天·平方米)。葛仙米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藻球最大直径达到5厘米左右,杂质小于3。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共发表科研论文7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

 

转自:中国技术创新网 (编辑:厦门中小在线  相关文章


【原创】送礼的极品----葛仙米 无根无叶无果天然藻类(2008-10-24 22:33:58)  (食品保健:bbs.szhome.com) 
13148871406 peterghy@126.com        无根无叶无花无果天然藻类----鹤峰葛仙米

    在湖北鄂西山区鹤峰县,有个叫走马坪的小山村,出产一种至今鲜为人知的稀世山珍葛仙米。每年仲春,这里男女老少不顾春寒冷冻,成群结队挽着裤管,赤着双脚下到腊水田(冬泡田)里,用吓筢(一种漏水篾器)采捞一种沉在水底、色墨绿、形似珍珠的葛仙米。
    当地人把刚采捞的葛仙米,用流水漂去杂物,然后摊晒成干品。每逢过节或家有婚嫁喜事儿,或贵客临门时,取少许用温水浸泡,使之复现原形,玲珑剔透,色绿粒圆,酷似珍珠,与鲜品无异。这时取需量沥去清水,或蒸或烹,或汤或炒不拘,喜甜配糖,喜咸调盐,或佐以葱蒜,色香味形一体,其味鲜美绝伦。如今已成上海松月楼素菜馆的山珍名菜。
    葛仙米,古名天仙菜、天仙米,俗称田木耳或水木耳,属藻类蓝藻纲、念珠科,传说东晋道学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隐居南土时,曾途经鹤峰走马坪采天仙米为食,食而疗疾。后来葛洪入朝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用后病除体壮,皇感葛洪之功,随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据《鹤峰州志》乾隆六年记载:“葛仙米出产距州城(鹤峰古时曾称鹤峰州)百余里,大岩关外(即走马坪)水田内遍地皆生,色绿颗圆,颇称佳品”。鹤峰走马葛仙米曾在六十年代初成为国际市场抢手货。
    1986年,武汉食品研究所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研究,惊奇地发现葛仙米营养价值极高,评价葛仙米营养价值称:人体8种必需的氨基酸,葛仙米含有7种,干物质总蛋白含量高达5256%,维生素C含量接近鲜枣,比号称水果之王的中华猕猴桃高23倍以上,比山楂高5倍多,比柑橘高15倍。维生素B1和B2也比一般菌藻类高得多,还含有钙、钾、铁、锶等人体必需的重要元素。《全国中草药汇编》一书介绍,葛仙米性寒,有清热、收敛、益气、明目之功效,主治夜盲症、脱肛,外用可治烧伤、烫伤。其药用价值显而易见。
    葛仙米无根无叶、无花无果,“鹤峰葛仙米在世界范围内,仅湖北鹤峰地区仅有百亩地。然实属世界罕见”。据有关资料表明,鹤峰走马坪适宜生长葛仙米的面积有940亩,常年产量2500斤每年只能少量生产精品1500斤左右,销售价格每公斤均在8000元以上,成为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客商的抢手货。
 




不可方物葛仙米

http://www.dayoo.com/ 2010-11-29 09:50来源: 广州日报 网友评论 (0)

 

  作者简介:多媒体生活专栏作家,文字和美食狂热分子,

十几年来一直用随笔形式进行美食速写。

《中国作家》文学期刊签约作家,西关美食节顾问。

    您见过2000元1公斤的米吗?在潮汕地区的高端酒店,有一种颜色墨绿、形似珍珠、美得不可方物的葛仙米逐渐被当地人认识,成为餐桌新宠。它的珍贵在于在世界范围内,仅非洲11亩地,产量甚微,中国湖北襄樊地区仅有7分地。好在新近发现湖北鹤峰走马坪有万亩之产地,产量之高,实属世界罕见,广东的高端酒楼才可以让这个“尤物”闪亮登场。

    葛仙米其实不是米,它是墨绿珠状的水生藻类植物。在湖北鄂西山区鹤峰县,有个叫走马坪的小山村,就是因为出产稀世山珍葛仙米而广为人知。每年仲春,这里男女老少不顾春寒蚀骨,成群结队挽着裤管,赤着双脚下到腊水田(冬泡田)里,用吓筢(一种漏水篾器)采捞一种沉在水底的葛仙米。

    当地人把刚采捞的葛仙米摊晒成干品。每逢过节或有喜事,或贵客临门时,取少许用温水浸泡,使之复原,玲珑剔透,于是干货便色绿粒圆,与鲜品无异。葛仙米美而百搭:或蒸或烹,或汤或炒,或佐以葱蒜,或洒些芝麻,咸甜均可,其味鲜美绝伦。

    美得不可方物的葛仙米更有内在美:人体8种必需的氨基酸,葛仙米含有7种,干物质总蛋白含量56%,维生素C含量远远高于猕猴桃,维生素B1和B2也比一般菌藻类高得多,有相当高的药用食疗价值,

    由于野生的葛仙米对气候、土壤、阳光等自然条件的要求极高,当今世界上仅非洲有少量发现,中国国内主要集中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

    葛仙米生长对水质要求很高,稍有污染就会出现问题,很难进行大规模培育。最近听说千岛湖建立了中国首个葛仙米养殖基地,将来“她”会被更多的人认识。我在潮菜馆尝到的燕窝八仙汤,非常滋补,一盅下去神清气爽,就知道“她”养颜补气。用燕菜、鲍鱼、鱼肚、竹荪、芦笋丝、鱼翅丝、口蘑(块)来烹制葛仙米,可见“她”的金贵。

    在家里用“她”来炖冰糖,这个冬天就不再畏寒干裂。

    ·郭婉华·

(编辑: 欧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