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黑板报版面设计图:黄金时代短暂 谁在“猎杀”基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51:17
核心提示:虽然基金在这一次大跌中有出色表现,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到最近的四年 ,大多数情况下,基金只是被动挨打的角色。

8月8日,在美债冲击波的袭击下,A股暴跌3.79%,次日突然上演大逆转,上证指数周跌幅缩小到1.27%;深证成指周跌幅更是只有0.43%。

而基金的表现则相当不错,据新时代证券测算,593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净值加权平均上涨0.44%。其中411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加权平均上涨0.25%;180只开放式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上涨0.77%。

这次能够成功躲过美债冲击波的袭击,有赖于基金的提前减仓。

公募基金大幅度减仓始于7月最后一周,当周基金大规模撤离。据申万研究所测算,7月25日至29日一周,开放式基金仓位大幅下降3.46%至79.48%。接下来的一周,基金减仓的势头并没有停止。8月份的第一周,开基仓位再度下降3.56%至75.91%。

虽然基金在这一次大跌中有出色表现,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到最近的四年 ,大多数情况下,基金只是被动挨打的角色。

人才凋零的基金业

肖风退居二线了,博时基金公司的公告证实,从7月28日起,肖风不再担任博时基金总经理,只是在新任总经理到岗前代理公司总经理职务。

1998年就投身博时的肖风是基金行业的“大佬”级人物,在基金业,能够称为“大佬”的不多,但是华夏基金的范勇宏、嘉实基金的赵学军、博时基金的肖风、南方基金的高良玉、华安基金的韩方河,这五位都是能让行业信服的大佬级人物,他们都带领着各自的基金公司走过辉煌的岁月。

但是至今,韩方河入狱、肖风离职,范勇宏也屡屡传出会离职的消息,由此,不难看出基金业人才的凋零。

而与2008年以来公募基金的滞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最热衷做的私募产品这些年的发展却如火如荼。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国内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共有242家,运行中的私募产品共628只,这些阳光私募产品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和2009年年底相比,私募基金数量大幅增加。其中,私募基金公司增加了84家,运行的私募产品增加了279只,而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幅度高达150%。

从2007年开始,伴随着公募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潮的,是阳光私募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之前成立的私募产品只有10只左右,而2007年新发行成立的私募产品就有80只,2008年新成立的私募产品扩大到95只,2009年该数量更是提升到165只。2010年更是进入了加速阶段。

私募的规模在膨胀,私募的业绩表现也要好于公募。以2010年全年的业绩比较。2010年私募的业绩冠军世通1期年度收益率为96.16%,而公募基金的业绩冠军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的收益率只有37.76%。不仅如此,在私募中,有多只产品的收益率超过40%。

据好买基金的数据,2010年,在沪指总体下跌14.31%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实现了6.60%的收益。其中,有71.54%的私募产品获得正收益,其中近半数私募集中分布在0%至15%区域;二成私募分布在15%至30%区域,与之相对比的是,按照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其纳入统计口径的16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2010年的平均业绩仅为2.89%;21只标准指数型基金的平均业绩则仅为-11.47%。

其实公募基金的衰落从2008年就已经开始了,2007年至今4年时间里,基金行业经历了三次的角色转变,分别是市场的领导者,到市场的边缘看客,再到屡屡成为A股市场的反向指标。

而每一次的角色转变,都意味着基金业市场地位的下降。

从山顶到谷底

基金行业的黄金时代是如此的短暂。

基金行业经历了八年的缓慢发展,终于伴随着2006年开始的大牛市,进入了爆发阶段,到了2007年三季度,当上证指数在往6000点做最后的冲锋准备的时候,基金行业的黄金时代也走到了巅峰状态。

万得资讯的数据显示,虽然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基金总数只有343只,但是基金行业管理的资产净值达到了3.1万亿元,到了2007年四季度末,由于监管部门已经实际上停止了新基金的审批,基金个数只增加了3只,但是基金管理的资产净值却进一步增加到3.28万亿元,这也跟上证指数的6124点一样,成为A股市场一个只能缅怀的数字。

这一阶段,市场是“买基金所买,卖基金所卖”。

在市场已经进入了疯狂状态时,高扛着价值投资大旗的基金不但没能冷静下来,反而在其中推波助澜。2007年三季度末,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74.8%,到了2007年四季度末,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占基金的资产净值还略有上升,达到了75.2%,这样高的整体仓位,至今再也没有出现过。

基金行业在大牛市中积累起来的光环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消失殆尽。

在2008年上半年的短短半年时间里,上证指数下跌了48%,而基金行业也是损失惨重,据万得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30日,基金行业规模为2.09万亿元。

但是管理的资产规模缩水的同时,基金的份额规模却是比2007年底还略有增加,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基民都没有赎回。

2008年基金中报数据显示,仅仅半年时间,所有基金的利润损失高达1.08万亿元。损失几乎全部来自股市,据基金2008年年报显示,各类型基金中,投资股票方向的三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和封闭式基金分别亏损9739亿元、4057亿元和841亿元。三项亏损合计达到了1.46万亿元。

损失惨重的基民不舍得“割肉”,而在6000点敢于坚持高仓位的基金面对大熊市,却没有了减仓的勇气。

表面上看,截至2008年底,基金的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从2007年底的75%下降到47%,但实际上,深入分析,基金的仓位下降只是因为亏损所致,从2007年三季度到2008年三季度,基金剔除股票市值后的资金资产均在约8000亿元之间,由此可见,其股票整体并没有减仓,直至2008年四季度,剔除股票市值后的基金资产略有增加到1万亿元,但是这时候,A股的反弹已经开始了。而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从2007年四季度末的2.46万亿跌至2008年四季度的9208亿元,正好缩水了1.5万亿,跟基金2008年年报显示的利润亏损一致。

基民损失惨重的时候,基金公司却依然在坐享着牛市的“余温”,2008年的基金年报显示,6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24只基金管理费总计307.32亿元,相比2007年度的283.82亿元,上升了8.28%。这也是基金行业至今仍未能突破的历史最好业绩。

基金行业多年积累的专业投资者形象在2008年荡然无存。

进入2009年,基金及时抓住了反转的机会加仓,基金2009年年报显示,594只基金利润合计达到9102亿元,这一收益虽然已经相当可观,但是跟2008年基金行业给

基民带来的损失相比,依然有约6000亿元的巨大差额。

基金当年亮丽的业绩也没能挽回基民的心,从份额规模看,2008年末基金业的份额规模为2.35万亿份,到了2009年底,其份额规模只略微增加到2.45亿份。

而随着新股频繁发行和限售股的不断解禁,截至2009年底,A股的总市值虽然比2007年底时低,但是流通市值已经增加到了15万亿,这时候,基金管理的资产净值只有2.7万亿元,持有的股票市值只有1.9万亿元,股票市值只占A股流通市值的12.7%,跟2007年顶峰时的26.7%相比,话语权已经大幅降低。

经历了2009年的恢复后,基金行业彻底陷入了滞涨中,虽然基金数量已经从2008年底的439只增长到了今年二季度末的810只,但是基金的份额规模都在2.4万亿份之间徘徊不前,而管理的资产净值虽然从2008年底的1.9万亿元增加到2009年四季度的2.67万亿,但是其后也开始出现萎缩,至今年二季度,也只维持早期2.3万亿元。至今年二季度末,基金持有股票市值只有1.6万亿元。

但是到了2011年二季度末,深沪两市的流通市值已经高达20万亿元,这意味着基金持有股票市值只占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的8%。几乎已经没有了话语权。

失去了话语权,基金从市场的主宰者沦为了A股的看客。

基金的“看客时代”

基金的专业能力受到质疑的同时,基金的操守也被发现不如人意。

从世纪初的基金黑幕遭遇整顿之后,基金行业就以“好孩子”的形象出现,在金融行业中,基金行业是唯一没有出现过大案要案的行业。

但是随着老鼠仓案件的频繁出现,基金投研人员也成为“高危”人群。

2007年“老鼠仓”第一人唐建案发,经证监会调查取证,唐建自2006年在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助理起便以其父亲和第三人账户,先于基金建仓前买入新疆众和,为自己及他人非法获利152.72万元。

距离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基金经理唐健老鼠仓事件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基金业第二例老鼠仓案例也浮出水面。2008年3月5日,南方基金发布通知,公司旗下基金经理王黎敏涉嫌老鼠仓已经被正式辞退。

后经证实,王黎敏任职南方基金期间,直接操作其父王法林在华泰证券常州和平南路营业部开立的“王法林”账户买卖“太钢不锈”和“柳钢股份”股票,为该账户非法获利151万元。

2009年8月,深圳证监局在突击检查中,发现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涂强和长城基金经理韩刚、刘海的“老鼠仓”事件,其中韩刚被移交公安机关,成为因内幕交易被刑拘的第一人。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各类负面信息的积累让基民对基金业失去了信心,这直接体现在基金行业的规模上,虽然随着审批的放开,新基金数量爆发式增加,但是这样的增长是有量无质的。

数据显示,2011年前7个月,共有116只基金成立,这一数量与2009年全年发行数量相当,并接近2010年全年发行数量的八成。但是这些都是迷你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首募规模为12.95亿份,更是低于大熊市2008年的平均13.86亿份,成为历年来最低水平。

基金有资本市场的主导者变成了资本市场的看客,这一差别直接体现在基金重仓股的表现上,从2008年开始,基金重仓股的估值就一再跌至不可思议的水平。最典型的就是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曾经是基金的最爱,2007年三季度末,基金持有的金融保险业的股票市值高达5001亿元,占到基金资产净值的16.8%,更是占到基金持有股票市值的21.5%,而金融保险业的标准行业配置比例是16%,这意味着,基金对金融保险业超配了5.48%,在金融保险中,银行业又是基金配置的重点。

在基金握有重要话语权的2007年,基金的超配意味着惊人的高估值,以市值最大的工商银行和基金最认可的招商银行为例,在顶峰时,工商银行最高涨至9元,对应2007年全年的动态市盈率达到38倍,招商银行股价最高涨至46.33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为45倍。

基金们的眼光并没有错,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众多行业受到冲击而利润锐减的时候,银行业仍实现了高增长,工商银行2008年的净利润就同比增长了36.31%,招商银行200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8.27%。

但是在这样的高增长势头下,银行业的估值水平却在一路走低。截至2011年8月12日收盘,工商银行按2010年业绩计算的静态市盈率只有8.6倍,按一季度末的净资产计算,市净率只有1.65倍。招商银行的静态市盈率只有9.4倍,市净率只有1.76倍。如果按照2011年全年的预测业绩计算,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动态市盈率都已经降至不足7倍。

银行业这样的估值水平,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2008年,也未曾出现,按照2008年上证指数创出1664点的低点附近时,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最低股价计算,动态市盈率也仍有9.5倍和7.5倍(按2008年全年业绩计算)。

金融保险行业作为A股最大的权重板块,曾经是基金必配品种,即使在金融海啸中,金融业受冲击最大的2008年三季度,基金持有的市值仍占其股票总市值的20%,而当时行业的标准行业配置比例是22%,这意味着面对这样的利空冲击,基金也只是对金融保险行业低配了2%。

但是基金的坚持并没有带来回报,2009年全年,上证指数上涨了80%,但是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涨幅分别只有54%和48%,远远跑输大盘。

事后看,金融保险行业的恢复行情在2009年上半年就已经结束了,其后便进入了调整期。

金融保险业漫长的下跌消耗了基金经理们的耐心,即使在金融海啸中,都对金融保险行业不离不弃的基金,最终也只能屈服于市场的意志。进入2010年,基金也开始大举沽空金融保险业,到2010年二季度,其持有的金融保险业股票市值只占基金持股总市值的13.6%,比行业标配比例低了12.4%,创出了基金配置该板块的新低。

被“猎杀”的基金

2009年7月29日,在没有直接利空因素的触动下,A股突然放量大跌5%,随后指数虽然有所修复,并在8月4日创出3478.01点的新高,但是大熊市后的普涨行情已经结束。整个8月,A股经历了最为恐慌的一个月,当月上证指数暴跌了21.81%,21个交易日中,出现了13根阴线,不仅止住A股连续6个月的上涨,还连破10日、20日和60日均线。

“黑色8月”的出现,是基金“88魔咒”的第一次显灵。

2009年7月下旬,基金二季报公告完毕,市场惊讶地发现,基金的仓位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

来自招商证券的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主动投资偏股型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78.81%,较此前一季度上升7.05 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型和混和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分别为85.77%和72.45%,提高7.4 和6.26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看,主动投资偏股型基金当前的平均仓位78.81%已创出新高,比2007 年底的历史高点76.14%高出2.67 个百分点。

经历了“黑色8月”后,基金2009年三季度的仓位开始下降,但是到了2009年四季度,指数开始新一轮上涨,并一度冲高到3361.39点的位置,基金也空翻多,积极加仓,

而从2010年1月开始,A股再经历了一波调整,指数从3277点跌至2月3日最低只有2890点,下跌了11.8%,其后虽有所反弹,但是到了4月份,一波更迅猛的下跌开始了,整个2010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了26.8%。

基金又遇重挫,6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半年时间亏损了4397.5亿元,开放式偏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达到了16.7%,342只该类基金中,仅有一只实现了正收益。

大跌中,基金再度大举减仓应对,招商证券数据显示,到2010年6月底,主动投资偏股型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为69.14%,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分别为74.86%和62.21%。

正是在基金仓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时,市场的机会来临。

2010年三季度开始,虽然大盘股表现一般,但是中小盘股表现活跃,特别是医药和食品饮料板块表现相当亮丽。进入2010年四季度,以煤炭、有色板块为首的蓝筹股开始启动,大盘快速拉升,上证指数在短短的26个交易日从2614点拉升到3186点,涨幅达到了21.8%。

基金也积极投身其中,浙商证券对2010年5月前成立的197只股票型基金和139只混合型基金的监测就显示,截至11月5日,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达90.22%,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也高达82.92%。这一数据再度刷新了基金仓位的历史。

这一次依然是基金进,大家逃。此后一周的11月11日,上证指数创出3186点后,就出现大幅调整,到2010年底,上证指数距离高点已经跌去11.9%。

基金仓位作为反向指标,已经是屡试不爽。今年2月到4月,A股市场一直在2900点到3000点附近震荡,而基金仓位也同样是高位运行,民生证券的监测显示,主动型股票方向基金在今年2月到4月期间,一直在高位,4月19日,新一轮下跌开始了,而浙商证券的监测显示,4月19日,股票型基金仓位为87.37%,混合型基金为75.38%,虽然仓位较2010年11月创出的历史高位已经有所减少,但是跟历史数据相比,仍是相当高的水平。

而从4月19日开始,上证指数一路下跌,到8月9日,最低已经创出2437.68点的年度新低。最大跌幅达到了20%。

由此可见,从2009年7月至今,在四次A股即将出现多翻空的大变盘的时候,都对应着基金的高仓位,而2010年7月后的行情启动,则对应着基金的超低仓位,这一切已经难以用巧合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