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电动车:炼气修真初步 法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55:57
炼气修真初步法门终南碧天洞道观 刘崇懿 有这么一句俗语:“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钱,什么都有,但不能有病。”这句话很实在!在这经济社会里,没有钱是很痛苦的,同时也说明大众对健康的重视,因为生病更痛苦,自己遭罪不说, 首先事业没精力干了,家人也跟着受累,况且,现在的医疗费很高,能赚得了钱,不见得能看得起病,更不见得能买得了命。所以说,健康是评价一个人生活素质的标准,没有健康,也就证明生命已至尽头,你其它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人家的,包括自己的妻、子、财产等,可谓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最终还是一无所有。 人其实并无贵*之分,再怎么金贵也摆脱不了自然生旺墓绝的造化之规,还不是和大家一样经历生老病死,当在力不从心之时,也会怀念往日的刚健,当常觉气虚而懒倦时,这是躯体衰败的标志,你开始老了,青春已成回忆,疾病从此相缠,日暮夕阳,快到时候了!人一生无论过的多么满足,细想起来,都是苦多乐少!生命就象一盏灯,灯油就是生命的原动力精气神,不知节制的消耗,只能最大限度的制造苦乐,灯油过早燃尽,生命从此结束。圣师祖早就发现了这个道理,教导人们遏制性情,去除欲望,保精固气等方法,减少灯油的消耗,这是“道法自然”的思想!同时圣祖师又发现了一棵枯萎的树,通过移花接木,砍掉病根,嫁接新芽,能再次焕发青春光彩,从而达到添油续命的目的,这是“我命由我而不在天”的理论依据及行为手法,也是传说中的神仙之道!你能读这篇文章是你缘分的开始,只要热爱生命,就请放下心来跟我学道,今日下手不晚,炼气修真延年,让时光倒流,让宇宙反演,让疾病康复,让青春再现,愿君立大志,携手炼飞仙。夫学道,就是要学神仙之道,就是钟吕正统传承,谓之金丹大道,只有金丹大道才能全性命,通幽微,冲破生死关口,入众妙之门,世上无二法,只此为正途!世所谓曲径通幽,不过是旁门小术者以此自慰而矣,徒费光阴,终究无成,虽言金丹大道为天地至尊,非志士莫能行,然天地无亲,常付善人,虽愚夫愚妇也可行之,这就是道不远人,人自远道!道在目前,百姓日用而不知,日用者,精气神也,不知者,不知此乃延命之本,仙家阴阳颠倒由此立基!其法不繁,其诀至简,人人能行,各个可炼,区别在于有无道心道志而矣!祖师慈悲,历劫显化,婆心传教,可惜大多数人只看眼前,不知生死,又有几个人立志全真?!正所谓有缘得之而不炼,无缘欲得而不见,这棵无根树,是缺乏道心道志,故尔天雨不眷恋。大道至简,不过有无之间!演之极繁,工夫细微,差之毫厘不作丹!其简者,行往坐卧皆可抱元修行,其繁者,功程验证,须师临炉指点,其简之又简者,口诀不过半句,最多不超过三个字,其繁之又繁者,须师传、读经、悟道、以至学贯天人,这就是神仙之道,正因为是神仙之道,所以不同于世间道,它可以从有到无,无中生有,化假为真,变腐朽为神奇,所以“有”是假有也是真有,通过无为来分界,因此,无为不是高层次,只是登堂入室的门槛,是阴与阳的临界点,世上多少修行人,都把无为视为最高的道,这是误解祖师经义,因此世间少神仙!紫阳师祖曰:“饶君聪明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又曰:“上乘修行可依丹经按图索骥,初步入手,必赖师传。”故仙家入手之诀,历代首重心传!所谓:“书上得来终觉浅,求师破迷方为真。”即此也。我师曰:“吕祖传下逍遥诀,只教凝神入气穴。”凝神者,收念入心也,此心,非血肉之躯,乃中宫心位,居降宫之下,神阙之上,中脘之后,夹脊之前,人体之正中,非一点,乃虚无之圈,大如宇宙等同,小如微末芥子,有形有象,强名曰之黄庭,非世传之中丹田,乃太虚之境,元神所居之舍,能化思虑,锁妄念,生智慧,召百灵,静则元神显现,动则真意收发,乃修真之关窍,入手之根本。其收念之法,先神注中宫,念亦随之,则千种思虑,万种妄念尽聚于此,止行攻守,化其戾气,渐归清纯,在此寂然不动之中,感而遂通,乃本性元神也。所以收念即是凝神,即是炼心,即是全性,是三归三,二归一,一归无,无中生有的逆返之道,是聚万念归一念,一念归无念,无念生真念的仙家不二法门,邱祖曰:“吾宗以炼气为始。”学仙之路,由此起步。其气穴者,非世传之下丹田。下丹田只是安炉立鼎、烧炼药物、存储元阳之处,其形如海,能纳百川,故曰气海。而气穴者,乃海底泉眼,水火生发之地,救生恶死皆在于此,故曰生死之门。此穴不在脐后,不在肾前,不在体内,不在身外,在北冥极渊之处,会阴穴上二指,乃一虚无圈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形无象,又确实存在,经曰:“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因其开合有时,机动而发,故谓之玄关一窍,真气穴矣!此穴居海底极渊,幽暗无边,生杀刑德共存,隐晦莫测难辩,欲探北冥之玄珠,须引太昊破重暗,神精混合,以汞拘铅,则水底火发,元阳复始,玄关机动而开启也,修行由此立基,万法从此开始。修真以炼气为始,以全性为终,以精为动力,以神为运用,以真水润真火,以真火化真水,至则水火即济,铅汞相投,大丹生!此中有真境,仙家二重天地四个阴阳要分清,不然术语错误理不明,修来修去一场空,初步立基,三炼实功,基础已成,三化之道,金丹修行即是炼与化及三与一的分合过程,三炼者,炼神、炼气、炼精,以后天中的先天补后天,是对躯体进行修复、补漏、调运,达到神全、气旺、精足的三全境界。三化者,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以先天中的先天提纯先天,从而做到由物质到能量的转化、升华。三炼为顺行,讲究道法自然,在后天地里调和阴阳,达到强身健体、疗病延年的目的。三化为逆行,通过盗取天机,在先天地里颠倒阴阳,目的在于征服自然。仙家修行专用的双轮涡旋太极图,正是将宇宙法规中、天罡禹步的正、反、顺、逆四种方式及能量进行合理的应用。在了解以上基础理论后,就可以下手修行了。一 初步修行心法炼神口诀: 双手环抱子午诀,四门紧闭守正中。 万念归一入虚空,感而遂通真意生。炼气口诀: 吐气三寸纳至踵,绵绵密密闭如瓶, 任凭气机荡脏腑,冲开毛孔人天通。炼精口诀:真意为媒两相融,伴随真人潜北冥,浮游来回调水火,静侯极渊光明生。二 行住坐卧随时修行 行者调息至双踵,住者凝神太虚境, 坐者北冥探玄珠,卧者温养待药生。三 行持威仪自然端坐,在中宫部位掐诀,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手心皆向上相叠,先左手拇指掐右手无名指根子位,后右手拇指掐右手中指尖午位,即此内掐子午诀,外呈太极印。后升腰,挺项,收颌,头如顶物,眼皮下垂,目开一线之光,接之由上至下放松全身肌肉,先由额部逐渐向整个面部放射无限慧笑,存思慈爱、轻松的美妙感觉,后闭目,将以上感觉传遍全身,此即宝相庄严,行持威仪。四 荡秽三息三闭气先嘘一口气,排出体内浊气,随之闭口,以鼻细匀深长吸气至腹部,觉满时,勿作停留,随之口开一缝,将腹中之气从口中吐出体外三寸处,此一吸一呼为一息。如此三息后,待气吸满后不呼,闭气,稍待,如觉气少时,可展肋,再行补气三段,直至不能忍,以口呼出,此为一闭气,如此闭气三息后,再行三息调匀,后逐渐忘掉呼吸,入中宫虚境。五 止行攻守四种收心法门其止者,在静坐之时,忽杂念纷纭,心意不知飘移何处,此时须立即警觉,速斩妄念,收拾身心,做到来而即止,生而即断,让其不得再生新念,如此一意守中,久之则无念也,此法以刚利见长,如同快刀斩乱麻,故又称之斩念法。其行者,即用止法难以断其妄念,反而更觉心潮起伏,血涌滚滚,此时不可强加抑制,可顺而行之,任其自然遨游,久之念亦无念,入于虚空,此法以柔顺见长,如同涓涓细流,不拘以行,故又称之顺念法。其攻者,猛药也,不宜轻用!如果各种方法难以收效时,可用移形换景之法,将心意转移到大喜大悲之事中,让其自然宣泄,久之喜亦不喜,悲亦不悲,心如平常,荣辱不惊,则无念矣,此乃紫阳师祖以事炼心法,素已猛烈见长,有以毒功毒,壮士断腕之意。其守者,即庄子听息法,耳听于息,心相随之,久之心听于息,自然心息相依而无念矣,此诀以恒久见长,孤守一处,专注一事,故又称专一法。六 静中初步小景,不可迷恋静坐中,忽有身如虚浮虚无,或身立宇宙或置身维谷,或高大伟岸如山岳恃立,或身在谷壶细小无存,或四肢五官移位,八荒六合难辩,或寂照中,目前如宇宙星空电闪一现而灭透彻心底,或在静中忽一震,有股无形强力向前猛推,至而身体前倾欲倒,等等一切,皆为初入虚境之象,不可认假为真心生迷恋,一意静守即可,否则止而不前。七 神全证验仙家凝神之诀,与世传各家不同,故证验亦不同,世传以无念入定为高,实则已入顽空歧途,谓之心死神死,非正道也,修仙之事,修其心死神活,无念之念!故静坐中,心中空空明明,无我无相,如秋月之照寒潭,如霜雪之凝碧苑,自然散其邪火,消其杂虑,降其动心,止其妄念,妄念止,则真念生,在此寂然不动之中,自然飘出一虚灵不昧之念,谓之真念,乃无念之念,本性元神也。我师曰:“在此不动之中,有其所谓动,丹士之心也。”达此验证,方可开启玄关。八 海底探玄静中万念俱消,一灵独现,性光一绺,自然下潜,如电闪决破鸿蒙,似昊日洞澈重暗,北冥极渊,海底生烟,天火引发地火,光芒浩然席卷!轰然一声,物我两望,只有光圈层层八极弥漫。稍待不知时,地火二次迸现,一柱光芒冲九霄,天地之间一线连。稍待不知时,地火三次迸现,轰轰之声不断,光明充满大千,只觉朗朗乾坤小,宇宙如弹丸。此即初步阳光三现,玄关开启验证。如此静待,真景渐去,一灵回转,真阴真阳抱成团,外药虚空产。至此阴精足,阳精满,顺则成人逆成仙,此中颠倒须心传,辨水源清浊,识药物老嫩,体生杀刑德,掌火候消息,牵得白虎归家养,入炉中锻炼,河车运火符,刀圭有增减,小还三百次,赫赫成金丹。九 后天三元小成验证:精足现于形体,则齿落重生,身体强健,满而欲泄阳物壮,静心收归勿贪欲,机动生发活子时,霎间转移双吹笛。补得形体盈,自生无穷力,行步轻又快,抖擞人羡慕。气旺现于面部,面有异彩,红光隐现,声音洪亮如敲瓷,日赋万言而不疲。神全现于目,神光清亮视力好,夜行黑路洞纤毫,终日不疲倦,昼夜瞌睡少,头脑清清爽,智慧大提高,举一能反三,因果早知道。十 十种心魔不可认假为真静坐中忽觉心潮起伏,各种景象历历在目,如同真实般的出现在面前,此乃心神受世间“犬马声色”熏污太深,以至“贪、嗔、痴、见”四毒阴神、不甘受清净法门所制,故尔幻化各种景象坏人道行,此即“关口”,又称十步魔关!须以大无畏之清净道心破之,以心制心,以正胜邪,过之则功上一层也!心魔幻化不过如下之景:或现血淋淋刀兵战场,凶残蛇虫虎狼;或现入住豪宅做高官,美人金钱用不完;或现神怪僵尸来犯,死去亲人泪涟涟;或现恩怨情仇难了,爱恨交缠扯不断;或现美景鲜花无限,秀丽山川奇绝无间;或现古庙幽深,内有神人娓娓而谈;或现花雨纷飞,仙人列队迎请升天;或现宝光万道,仙佛临凡授法指点。此等一切,并非真实!切记不可认假为真,不可心生恐惧,不可贪恋,否则,必入魔道!须不理不问,不为利诱,不为所动,坚信一切皆幻,自能破魔伏魅,经历考验而成真。十一 三种不洁之地不宜修行一是山川神祀之庙、荒废多年人烟不至古庙、无名野庙,因此处地气回异,或庙中原供奉邪神,或被精怪所占,或邪师在此炼法召有阴兵,此处已非善地,道未成时,不可随意在此打坐,以免感通,而入魔景。二是古战场、屠宰场、刑场、及传说中的凶险邪地,此处至阴幽怨,杀伐气重,道未成时,不可随意在此修行,以免感通,而入魔景。三是坟场、乱死岗、暴死过人的房间等,所谓修行人不踏生死案方,道未成时,不可随意在此打坐,以免有感而生心魔。另外医院、监狱、衙门等皆非修行的善地。综上所述,修道是即简单又复杂的事情,这是因为你干的就是天下头等大事,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的呢?又有什么事情比修道更有意义呢?在自身模拟宇宙反演过程,感知自然万物、探索造化之秘、跨入神圣殿堂,其中美妙的感受,怎能用语言表达呢?当你做完了世上应做的“功课”后,何不放下心来,进行全新的心灵游历,在震撼中,体验由苦到乐的真正愉悦!1 金华宗旨白话文 ----修行法门 金华宗旨白话文 天心第一 吕祖说:自然,就是道。道没有名义,没有形像;仅仅是一个性和一个元神而已。性命是看不见,也摸不著,只寄托在天光上,天光也是看不见,摸不著,只寄托在两眼上。 自古以来仙真传道,都是口口相传,传授一代,成功一代,自从太上点化东华,一直递传到我吕某,以及南北两宗的徒众,全真道教可称谓极盛了;不过说是盛,盛在人数众多;其实是衰,衰在心传断绝,直致今日,真是泛滥到极点,凌替到了极点,物极必反。於是净明派的许祖站出来慈悲普渡,提出教外别传的原则,来接纳根器不凡的人,听道者可算是千载难逢,学道者可算一时机遇,大家都要体会许祖度人的苦心,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和待人处世方面立定脚跟,然後才能谈到修真悟性。我现在荣幸的担任度师,先讲解一下「太乙金华宗旨」,以後再逐章细为介绍。 所谓「太乙」者就是无上的代名词之称,一般鍊功的法诀虽有很多种法,但都要借有为之术,以达无为之境,所以并不是一步登天的功法。而这里所传授的宗旨有些不同,一开头就直接提出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更为玄妙。 所谓「金华」也就是光。那光有什麼颜色?不过取像於金质的华采。用这个名词,内涵包藏著一个「光」字在内,这就是先天太乙的真气。入药镜所说:「水乡铅,只一味」者,就是说这个。 回光的功夫,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是位居於日和月(左右眼)的中间。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的话,那尺宅,指的是人的面部;面部有块一寸见方的田,那不是指天心,又是指什麼?这一方寸的地方,居然有森罗萧台之胜景,玉京丹阙之奇观,它是最虚最灵的神居住之处,儒家称它为「虚中」;释家称它为「灵台」;道家的称乎更多有「祖土」、「黄庭」、「玄关」、「先天窍」等等。原来那天心就像一家宅院一样;那光是这家宅院的主人翁,所以只要一回光,则周身之气都要上朝头顶,就像圣王定都建朝,万邦都持有玉帛前来朝贺;又像主人精明,奴婢自然俯首听命,各司其职。 各位只要实行回光,就是无上妙谛。不过要注意,那光易动而难定,回光一久,那光就会渐渐凝结成自然法身,最终能够凝神於九霄之上。心印经所讲的「默朝上帝,一纪飞升」者就是指此也。 实行宗旨,别无更进一步的功法,只在纯想天心。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那天,并不是指蓝蓝的天,而是隐喻法身在乾宫(头顶)生成是也。乾为天,日久天长,自然就会身外有身。 金华也就是金丹,它的神明变化,随各人的心而不同。这里面的妙诀,虽然没有丝毫差池,然而这功法却十分灵活。全靠聪明,又要沉静。故不是最聪明的人不能实行,不是最沉静的人不能坚持。 元神识神第二 吕祖说:天地看人,好像朝生暮死的蜉蝣;而大道看天地,也像水中的泡影;它们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惟有人类的元神真性,能够超越悠久的元会年代,更长期的存在著。但人们的精和气,却随著天地而腐朽败坏,仍然不能持久[1231] 。好在还有元神存在,它就是所谓「无极」;天地都是从那里产生出来的。因此,学道的人只要把元神守护住,就可以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不过,这必须要见到真性才行,而真性就是所谓本来面目。 人类从投胎时期起,那元神就安住在那一寸见方的地方,而识神却安住在下面的心脏里,下面那颗血肉之心,形状像一只大桃子,有肺协覆盖著它,肝协依傍著它,大小肠承接著它。假如人们一日不吃食物,心上就觉得老大不自在。那颗心听到可惊的信息,就蹦蹦的跳;听到愤怒的信息,就沉沉的闷;见死亡的情景,就感到切切伤悲;见到绝色的美女,就飘飘然昏眩起来。可是头上何尝有一丁半点的闪动? 如果要问:天心难道不能动吗? 答覆是:方寸处的真意,怎样能动呢?如果它真动了,事情就不妙了,但却也是最妙。一般人死的时後天心才动,所以叫做不妙;而最妙,是指那神光已凝结成了法身,渐渐灵通,它就跃跃欲动。这些话可是千古不传之秘语啊。 2 金华宗旨白话文 ----修行法门 人类的下识心,就像专横跋扈的诸侯和军阀,欺负上面君主孤立,在外边遥执朝纲;久而久之,君臣的地位就会颠倒过来,发生篡权夺位的事。现在如果凝聚神光照定元宫(天心),好比英明的君主,有了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臣辅佐;两眼回光,好比左右大臣尽心参正,结果政治清明,这时,自然一切奸臣乱贼,无不倒戈乞命了。 养生大道是把精(属水)、神(属火)、意(属土)这三件,当作无上之宝。精水是什麼?乃是先天真一之气。神火就是光。意土就是中宫天心。以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水为基。 人身是由「意」产生出来的,这里所说的「身」不仅是七尺血肉之躯,因为身中还有魂和魄,魄附在「识」上而产生作用;识依在魄上得以生存。魄是阴性的,是识的具体。如果识不断绝,那麼随便你生死轮回多少次,魄一直存在著,只是跟著变个形,般个家而已。惟有魂是藏神的场所,魂在白天安住在眼睛里,夜晚睡眠,就安住在肝里,在眼里时,使人能看;在肝里时,使人做梦,梦就是神在游荡。那怕九天九地,一刹那间也可以走遍,但醒来之後却昏昏然什麼也不记得了。那是受到形体的拘束,也就是受到魄的制约。所以回光就是为了鍊魂,为了保神,为了制魄,为了断识。古人修道,主张炼尽阴性的渣滓,返回纯阳的境界,其实不过是消魄保魂而已。 我们提出的回光功法,正是消阴制魄的诀窍;里面虽无返还乾阳之功,却有札札实实的回光口诀。所谓光就是乾阳;所谓回就是返还。只要坚持这一功法精水自然充足,神火自然发生,意土自然凝定,最後可以结成圣胎。请看蜣螂不断搓滚那泥团丸,而泥丸里居然产生一种白色物质,这可说是一种神注的纯功。连粪团丸里都可以产卵、结胎、孵化、出壳;那麼我们天心这一块元神休息的宝地,如果能集中意念,哪能不产生出法身来呢? 人们那种灵妙的真性,在头部乾宫落脚之後,便分出了魂和魄。魂住在天心,属阳性,是一种轻清之气,来自浩瀚的太空,与「元始」是同一类型。而魄属阴性,是一种沉浊之气,附著在有形的凡心上。魂让人求生,魄却让人找死。一切好色、动气的坏习性,都是魄所操纵的,那也就是「识神」。魄在人死之後能享受血食,但人活著的时候它却很苦。其所以死後更乐,是因为从阴性返回到阴界,正是物以类聚。学道的人如果能炼尽这种阴魄,当然就成为纯阳之体了。 回光守中第三 吕祖说:回光这个名词,始於何人?始於文始真人(关尹子)。回光的时候,则天地间阴阳之气无不凝聚,所谓「精思」,所谓「纯气」讲的都是这回事。开始实行这一个功诀时,是「有中似无」;日久功成,达到身外有身的地步,那就是「无中生有」。要专心鍊功一百天,那光才达到真的地步,那才是真正的神火。在一百日之後,光自然会凝聚;人身中的一点真阳,忽然产生黍粒大小的光珠,就像夫妇交合会怀胎一样,此时必须平静地去等待。光的回法,以及回的程度,就是人们常说的「火侯」。 在广袤的造化之中,有阳性的光在作为主宰。有形体的就是太阳;在人身中就是两眼,通过眼光走漏神识出去,那就是最顺当。所以金华功法,就不能让它顺当,而是采用一种逆法。 要知道回光不仅是返回一身的精华,而且是返回造化中的真气;不仅是制止一时之妄想,也是解脱了千劫之轮回。所以说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一年,就是人间的时刻;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百年,那就是九泉之下的漫漫长夜。 人自从娘胎中叻地一声诞生出世,从此就顺著环境生活,一直到老,从来不曾逆视过。阳性的气逐渐衰微,逐步走进那阴性的九幽之界。所以楞严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你们学道的人原是「想」少「情」多,因而沉沦在下道之中,只有内观於息静,才能成为正觉,这里用的正是那种逆法。在锻鍊中眼睛最为重要。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问也云:「人身精华,皆上注於空窍。」都在强调这个。你们懂得了这一章所讲的道理,长生之方就依靠它,飞升之术也是依靠它。这是贯通了儒、释、道三教的功夫原理。 3 金华宗旨白话文 ----修行法门 光并不在身中,但也不在身外。请看山河大地,日月光华照耀著它们,所以光不独在身中。[1231] 聪明才智,一切事物的正常运转,亦无一不依靠此光,所以它也并不在身外。天地的光华,布满了大千世界;一身的光华也可说是铺天盖地。因此只要你一回光,那山河大地,一切事物也跟著回光了。 人的精华是向上凝集在眼睛中的,这可是人身上一大关键。你们想一想,假如一天不静坐,那光随视觉而流转,能有个完吗?如果能抽出一会儿的时间来静坐,即使是万劫千生,在其中也能了彻。万法终归於静,这一条是真不可思议呵!这真是最玄妙的道理。然而著手鍊功,还是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不间断的鍊为妙。功夫始终是一贯的,不过在鍊功过程中,却冷暖自知,只能由个人去体会了,总之要达到海阔天空,万法如如这种境界,才算是入门得手。 自古以来,圣师代代相传,从未离开「反照」这一说。孔子云:「致知」,释迦号:「观心」,老子云:「内观」,皆是指此一法也。但是「反照」这二个字,人人都会说,却大都不能做到入门得手;其主要原因是还不懂这二字的真正函义。「反」者,就是从有知有觉的心,返回到自己身体和精神还未形成的那种阶段去;也就是在自己六尺之躯当中,反求那个天地尚未形成以前的本体,是个什麼样子。现在学道的人,只知道每天静坐一二小时,反思一下自己种种的行为,便说做到了「返照」,那怎能叫彻底呢? 佛道二教的教祖,叫人静坐时观看鼻尖,这并不是让你把意念集中在那鼻端那里;也不是让你把眼观盯著鼻端,而意念又集中在中黄部位。因为眼睛所到之处,心意也跟著到此处;心所到之处,气也跟著到了。这怎麼能一上又一下?又怎麼能忽上忽下?照这种理解法,正应了楞严经里所说的「认指为月」的妙谕了,什麼是「认指为月」,就是说有人用手指指著月亮给人看,那人没看月亮,只看著他的手指。回归正传,那麼究竟要怎麼办才好?我说就是这「鼻端」二字最妙!这只不过是借鼻端来作眼睛的标准,本意并不是在鼻子上面,因为静坐时,眼睛开得太大,就看得过远,於是看不见鼻子了。眼睛闭得过头,就等於合上了眼,於是更看不见鼻子了。太开的缺点,是眼睛外走,容易产生散乱现象;太闭的缺点,是眼光内驰,容易产生昏沉现象。惟有眼垂帘得适中,恰好能望见鼻尖端,最为恰当,所以取鼻端以为标准。这只是让你垂帘的做到恰到好之处,使光自然透入,无需你主动注射或不注射。 眼睛看鼻端,只是在最初快要入静时,举目一视,定个准则,然後你就放下不去管他。好比泥水匠人砌墙挂线一般,他把线挂起来,便照著这线一直往上砌,并不需要一边在砌,一边老是注意去看线。 止观的功法原是佛家的法,并没有什麼秘密。那功法内容是以两眼仔细观看鼻尖,然後正身安坐,把心联系在「缘中」部位。佛家言「缘中」,就是道家所说的「中黄」同一道理。也不必把那里称作头部之中。初学的人,只须於两眼中间与眼珠齐平之处,联系意念就可以。光是活泼泼的东西,在两眼齐平处联系意念,那光就会自然而然的透入,并不必要将意念集中在中黄部位。我这几句话,已经括尽佛家功法的要领,其馀入静、出静前後应注意事项,大家可以参考隋代智顗大师所著的《小止观书》印证。 缘中这二个字下得妙极了!无所不在是为「中」;整个大千世界都可以包括在里面,聊以指示造化之机,必须缘著这条路入门。所以「缘」字,就是「缘」著这一起点来开端,来萌芽,不是叫你定定地去攀缘著它,此二字的意义,真是太活了,太妙了!   「止」和「观」这二个字,原是离不开的,那也就是「定」和「慧」也。以後大家在静坐时,如果有染念出现时,不要仍旧死死的坐在那里,可以找一找这个念头出现在何处?从何而起?又从何而灭?反覆追究,一直追到追不出结果来,那就是念头生起之处。但你决不要去硬找那念头起处,最适合是达到所谓「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这种程度,像这样才是正观,若不是这样,就不是正观,叫做「邪观」。寻找念头而不可得,以後,还会有新的念头生出来,那麼仍然绵绵地止住它,接著又去观它,观到合适的程度,就再去止住那观的念头,这种功法,是一种定慧双修法的功法,也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回光。回者就是止;光者就是观。止而不观,称为有回无光;观而不止,称为有光无回。请大家务必记住这一点。 4 金华宗旨白话文 ----修行法门 回光调息第四 吕祖说:「宗旨」只要专心实行去做,不求验而效验自来,大致说,初学静坐的人,不外乎有昏沉和散乱二种毛病。要治疗这种毛病的方法,无过於把心用在调息上面,「息」者这个字,由「自」「心」两字组成,所以说「自心为息」的确,心一动,就有了气息,气息本是心所化出。我们心中的念头来得很快,一霎那间就会产生一个妄念,相应的就有一次呼吸,念头是内呼吸,气息是外呼吸,就像声波和音响一样的相随相应,一天之中有几万次呼吸,就有几万个妄念,像这样下去,人的精神就会耗尽,最终成为槁木死灰。那麼乾脆就不产生念头了吧?那不行,没有念头是做不到的,这好比说乾脆不要呼吸一样,那明明是做不到的事。不如就这个病,下这个药,将心和息紧紧依靠在一起。用这种方法来统一它们。所以在回光时,同时也要调息,调息功法全用耳光。回光是用眼睛,而调息则用耳光;眼光在外,相当於日月交光。耳光在内,想当於日月交精。那精就是光的凝定状态,实际上是同出而异名。人的聪和明,总而言之只是一灵光而已。 静坐时,先将两眼垂帘後,定个准则,然後将万虑放下。但就这样放下,恐怕也做不到。那麼就存心於听呼吸的声音。使气息的出入,不能让耳朵听到。听是听其无声,一有了声,那就说明气息粗浮,还未入细;必须耐心的把呼吸再放轻微一些,静细一些,照这样愈放愈微,愈微愈静,久而久之,忽然连那微细的气息也突然断了。那时真息就来到你的面前,心的本来面目就能觉察到了。因为心一细,气息也会跟著细;只要意念专一,就可以调动真气,呼吸一细,心也会跟著细,只要气息专一,就可以调动心神。古人主张在定心之前,先要养气;也是对於心意无处著手;所以借调习作定心之开端,这就是所谓「纯气之守」。 各位还不明白调「动」的意义。动,拿线索牵动来做比喻,那就是「掣」字的别名。物体可以用线索拉著跑,使它动起来;心神难道就不可以用纯静来使它安定下来吗!这是大圣人观察到心和气的交互关系,总结出来的简便方法,用以惠赐後人。 养生书上说:「鸡能抱卵心常听,」这是一句妙诀。你看母鸡孵蛋,用的是暖气,但那暖气只能去暖蛋壳,而不能贯入蛋中;只有用心来把暖气引进去。母鸡抱 蛋时专心的听,一心专注,心进入蛋内,气也随著进入,蛋得到了暖气,於是发育出小鸡。母鸡孵蛋时期,有时也出外走走,不过它经常作侧耳而听的姿势,心神还是专注在蛋上,一直没有间断,於是神就活了。神的活是由於心的先死。人如果先能死心,元神也就会活。但这里所讲的死心,不是使心枯槁而死,乃是使心专一不分。佛家常说:「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心容易走,就用气来安定它;气容易粗,就用心来微细它。照这样办,还会有心神不定的情况吗。 大体上昏沉和散乱二种毛病,只要静功功夫每天不间断,自然会有很大的改善。如果不去静坐,虽然一直存在著散乱,自己也不知道。现在知道有散乱这种毛病存在,那就是消除散乱的开端了。昏沉而不自觉,与昏沉而自己能发觉,两种相比,何只相去千里!不被发觉的昏沉,才是真正的昏沉;知道自己在昏沉,还不是完全昏沉,因为其中还有清楚明白在里边。 散乱是神在游动,昏沉是神不清楚。散乱易治,昏沉难医。好比生病一样,有痛的,有痒的,对症下药就可以把它治好;而昏沉好比是麻木不仁的症候,不大好治。散的可以收拢;乱的可以去整理;而昏沉则是蠢蠢然、冥冥然的,真不好下手。散乱还有个境界,而昏沉则全是魄在操纵。不像[1231] 散乱时尚有魂在,而昏沉时,则纯是阴气为主。 静坐时昏昏欲睡,那就是昏沉的毛病来到了。消除昏沉的办法是在调息,息就是口呼鼻吸,出入之气,虽然不是真息,但真息的出入,却寄托在这一呼一吸上面。静坐时,先要静心纯气。心怎样静?用在息上,息的出入,惟有心理明白,不能让耳朵所听见。听不见,息就细,息一细,气就清。听得见,息就粗,息一粗,气就浊。气浊当然就会昏沉而想睡了,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过把心用在息上,又要善於运用,那是一种不用之用,不要过於认真,只要微微照听一下就行了。 5 金华宗旨白话文 ----修行法门 怎样去照?是用眼光自照。两眼只向内视而不向外视;眼睛不外视,当然就是内视。并非真正有一种内视方法。怎样去听?就是用耳光自听,两耳只向内听而不向外听,听是听其无声,视是视其无形;仅仅是单纯的眼不向外视,耳不向外听,心神会因闭塞住了而想内驰;只有做到内视、内听,於是心神既不能外走,又不能内驰;处在中间,那就不会昏沉了。这就是日月交精和交光的方法。 实在昏沉欲睡,就不要勉强去坐,应当起来散步一下,等神清之後再坐。清晨起来有空,静坐一柱香的时间为最妙。过了中午,人事多扰,静坐中容易发生昏沉,但也不必限定必须要坐一柱香的时间;只要把各种染念包袱放下,高质量的静坐片刻,久而久之就会有所进步,再也不会产生昏沉欲睡的现象。 回光差谬第五 吕祖说:各位现在的功夫渐渐纯熟了。不够俗话说:「枯木岩前错路多」,我还要细细的给大家阐述一下,这里边的消息,真是身到方知,但现在我可以对大家详细讲了。 我道家功法与禅学不同,那是一步有一步的效验。请允许我先讲差异之处,然後再谈效验。在将要实行「宗旨」功法的时候,预先要作好准备,不要多用心,使心神活活泼泼地,让气息和平,心神恬适,然後再静坐。 入静时,正要得机得窍,不可坐在一种无所事事的硬壳里,在放下一切感觉和思虑当中,心神依然要和平常一样的清醒;但又不能兴致勃勃地放下万念那就太过分了。在清醒而不糊涂之中,自自如如的放下万念;然又不能放任自流,以致堕入蕴界。所谓「蕴界」是指色(形象)、受(感觉)、想(意象)、行(意志)、识(意识),五种阴魔的活动。 有些学道者在入定的时候,槁木死灰的气象多,大地阳春的气象少,这就是落在阴界里去了,他的气是冷的,他的息是沉的,里面还有许多寒衰景象,照这样修炼下去,日久就成了木头和石头了。 既要扭转这种死气沉沉。但又不能追随万缘。如果在静坐时,无缘无故地各种思绪纷纷来临,消除它们又消除不掉;听任它们来来往往,反而觉得顺当舒适;这种情况叫做「主为奴役」。照这样修炼下去,日久就落入色欲界里面去了。运气好的还是做人,运气不好的就下生做了哺乳动物,比如说成了狐仙。狐仙它在名山之中,也还算是享福。那些风月花果,奇树异草,三五百年尽它享用,寿命长的可以到几千年。但到头来,还是要进入生死轮回,回到烦恼的世界里来。 以上说的几种,都是差路也。知道了差路,然後就可以谈到效验了。 回光证验第六 吕祖说:回光的证验也多,这不能以小根、小器来对待,而要有渡尽众生的襟怀;更不可以用轻心、慢心来对待,而要按照我所讲的内容去实行。 入静中间感觉到绵绵而不间断,心情愉快,心神舒适,好像处在微醉之中,沐浴之後;这就是遍体阳和,金华初露的象徵。随後又觉得万籁无声,一轮皓月升到中天,大地全都成为光明世界;这就是心体开明,金华正放的象徵。随後又感觉到全身非常的充实,有不畏风霜的气概,别人感到兴未索然的事,我遇到了却精神更旺;就像用黄金建屋,用白玉筑台,世间上腐朽的东西,我用真气来呵它,它立刻就恢复生机;红血变成了乳汁。我这七尺血肉之躯,似乎全是金宝所构成的,有了这种象徵,就达到了金华大凝的阶段。 第一段效验,正如佛家《观无量寿经》要求观想的「日落」「大水」「行树」等种种初期「法象」。日落景象,象徵著混沌之中,由无极打下基础。大水景象,符合「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清洁无瑕,那就是由无极进化成的太极主宰,也就是易经说卦所谓的「帝出乎震」。震在八卦中属木,所以又用「行树」来作为表象。经中所说的「七重行树」,象徵的七窍光明。 第二段效验,是从第一段奠基而来的。观想大地变成冰雪世界,化为琉璃宝地,光明逐渐凝聚;於是以後观想的景象中,就出现了篷台,而继之出现了诸佛。金性显露,那不就是佛吗?「佛」是译音,本就是「大觉金仙」。上面所讲的是整个功法修炼中大段的效验。 6 金华宗旨白话文 ----修行法门 当前大家能够印证的效验,大致有三种: 一种是入静之後,神进入谷中,听到外边有人说话,声音就像隔了一里多路似的,但又清楚而明了;那声音进入耳鼓,好像深山大谷中的回声,未尝听不见;但又未尝能听得见。这种神入谷中的现象,大家随时可以体验到。 一种是在入静之中,眼光腾腾散开,前面一片白色,就像在云彩当中,即使睁开眼去看自己的身体,也无从看见,这种现象称为「虚室生白」,那是内外通明,吉祥止止的徵象。 一种是在入静之中,肉体温暖和软,又像棉花,又像碧玉,坐在那里好像留不住似的,有腾腾上浮的感觉。那是因为神归头顶之天;久而久之,身体的升空是可以实现的。 这三种,都是现在可验证的景象。然还有许多效验是说不尽的,随各人的素质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妙景。正如《止观书》所列举的那种:「善根发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总之一句话,必须自己信得过,那才是真切。 先天一气,可以在当现前这些效验中去寻找。找到了先天一气,丹也就可以炼成。这可是一粒真正的黍珠。正如张伯端《金丹四百字》所说「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先天,也有阶段性的先天,就是上面所讲的「一粒」;也有整体性的先天,就是从一粒乃至无穷粒。不过一粒有一粒的力量。最重要的第一义,是必须自己决心大。 回光活法第七 吕祖说:回光功法按步就班的去实行,也不要影响自己的正业。古人云:「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念行事,那光就不会随物而转移。遇事以正确态度对待,光随时可以返回,这叫做时时刻刻作无形无相的回光。 日常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做返照功夫,又不著人相,又不著我相,一丝一毫也不耿耿於怀,那就是等於随时随地在回光,这才是「宗旨」的第一妙用。 清晨起来,排除各种干扰,静坐一二个小时,那就是最妙。不过,就在平常的一切待人接物活动中,练习返照法,能够做到没有一刻间断;照此实行之两月、三月,也会感动天上仙真,来与你印证了。 逍遥诀第八 玉清留下逍遥诀,四字凝神入气穴; 六月俄看白雪飞,三更又见日轮赫; 水中吹起藉巽风,天上游归食坤德; 更有一句玄中玄,无何有乡是真宅。 我这一首律诗,已经把功法的玄奥说尽了。大道的要领,不外乎「无为而为」四个字。惟有无为,才不凝滞在范畴和形象之上;惟有以无为而行有为,才不致堕入顽空死虚之中。其中的作用不外乎一个「中」字;而枢机全在两眼。两眼就好比那北斗星的斗柄一样。造化的斡旋,阴阳的转运,全都靠著它。而大药,始终只是一「水中金」这一味。 前面所讲的回光功法,是用来指点初学的人,从外部来控制内部,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这里是为中下之士修下两关,来透入上面那一关提出的功法。现在修行道路逐渐明朗,功法关键已逐步纯熟。上天不爱惜那珍贵的道法,让我直接透露出那至高无上的宗旨。你们各位要珍惜啊!勉力啊! 回光,是功法的总名称。但功夫上进一层,则光华也盛大一番,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前面功法是由外部而控制内部,现在功法则是由中央而驾驶外围;前面功法是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而现在功法则是奉君王圣旨来发号施令,面目完全是一大颠倒。 这一功法的内容是在欲入静之前,首先要调身调心,使它自在安和,接著放下万缘,丝毫没有牵挂。让天心正位於中央,然後两眼垂帘,就象奉了圣旨去召唤大臣,谁敢不尊?接著就用两眼的目光内照坎宫(丹田),光华所到之处,真阳就会出来应接。 八卦中的离(),外部是阳而内部是阴。它的本体原是乾卦(),一个阴爻进入内部,却成为主人。於是随物而生心,顺出而流转。现在回光内照,不随物而生心,那阴气就受到了控制;同时由於光华的注射,逐步变成了纯阳。又因同类相亲,会调动那坎卦()中间的阳爻向上升腾[林启生1] 。这一阳爻原非坎阳,实际上也是乾阳,所以,仍然属於乾阳应接乾阳。这二件物体相遇,就是纽结不散,氤氲活动,忽来忽往,忽浮忽沉。这时自己元宫之中(指胸腹腔),犹如太空那样无边无际,全身轻妙无比,飘飘然好像要上升,这就是所谓「云满千山」。接著,那气机来往无踪,浮沉无迹,忽然脉也停住了,气息也停了。这种状态在养生书中称为「坎离交媾」;这就是所谓「月涵万水」。等到在那杳杳冥冥之中,忽然天心一动,这就是一阳来复,活子时出现了。但这里面的消息还要细说。 7 金华宗旨白话文 ----修行法门 一般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那眼和耳一直是随外物而动的,外物走了,看和听的行为也结束了。这里头的动静,就好比是下边臣民办事,而上面的天子反而随著他们去服务一样。这样下去,无异是跟鬼住在一起了。现在我们炼功的人,一动一静,不是跟鬼在一起,而是跟人在一起。那人,就是真人,就是自己身中的天子。天子一动,下面的臣民一齐跟著动;这种动就称为「天根」。天子一静,下面臣民也一齐跟著静;这种静就称为「月窟」。天子动静无端,臣民们也随著动静无端;天子休息上下,臣民们也跟著休息上下;这就是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 天心处在镇静之中,气机动得过早,火侯就失之太嫩;天心已经在动,那气机在後面才动,火侯就失之太老。正确的方式,是天心一动,立刻用真意导引气机向乾宫(头顶)上升,两眼的神光也注视顶部作为引导,这就是动得恰到时机。天子已经上升到乾宫,正在游扬自得时,忽然那运动似乎要停止下来;这时应当赶快用真意引导他下降到黄庭部位(中丹田),而眼光内视那「心後关前」的中黄神室。接著,气机运动又要停止,那是一念不生的结果。这时眼光向内注视的意念,也忽然淡忘了,身心来了一场大解放,万感千念一时泯灭;自己神室中炼丹的炉鼎(鼎指著中丹田,炉指著下丹田),也不知道放在什麼地方,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在什麼地方,也找它不到。如果进入这种境界,就叫作「天入地中」,那就是众妙归根的时刻。到了这一阶段,才是所谓「凝神入气穴。」 按照回光功法次序来印证,在实行回光的时候,开始那光像一盘散沙,後来逐渐有了收敛的趋势,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功能,好像都要停止运行了,这就是「涵养本源,添油接命」一节功法。接著收敛起来的光,自然而然的自在悠游,不费丝毫气力,这就是「安神祖窍,翕聚先天」一节功法。接著,一切影响逐渐消失,进入寂然大定的状态,这就是「蛰藏气穴,众妙归根」的一节功法。这里是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至於一节功法中具有九节,等到以後再向大家仔细解释。 现在先谈谈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的问题,当处於「涵养」阶段开始入静时,「翕聚」就是「涵养」,「蛰藏」也是「涵养」,到了「翕聚」阶段,「涵养」「蛰藏」都是「翕聚」,到了最後「涵养」、「翕聚」也就是「蛰藏」,中间一层还可以依此类推。不须要改变意念所守的部位(窍),而这部位自会分开;这就是所谓「无形之窍」,那怕部位有千处万处,也只是一处。不须要改变功法所立的阶段(时),而阶段自会分开,这就是所谓「无候之时」,那怕阶段分成元会运世(一世,为三十年;一运为十二世;一会为三十运;一元为十二会。),也只是一刻而已。 一般来说,心神不到极静阶段,它就是不能动;即使动,也是一种妄动,而不是本体的动。所以说:「心神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那是人性的欲望所驱使;而不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的心,那才是天地之动。不要用天的『动』来对应天的『性』,这句话说的是箇『欲』字。」欲望就在於有「物」。这就是《易经艮卦,象词》所反对的「出位」之思,是一种有「动」的动。如果能做到一念不起,於是正念就会产生;正念也就是「真意」。在这寂然大定之中,天机忽动,那不就是无念的动吗?所谓「无为而为」,指的正是这个意思。 我那首律诗的头二句,已经全部概括了金华的作用。下面二句,意思是「日月互体」的意义,「六月」指离卦的火;「白雪飞」是指离卦中间一爻的真阴,将返归於坤()也。「三更」指坎卦的水;「日轮」指坎卦中间一爻的阳,将要赫然返归於乾()。所谓「取坎填离」就包含在这两句诗当中。再下面二句,说的是斗柄作用,能够升降整个气机,「水中」岂不是坎卦吗?「巽风」指的就是眼睛,眼光照入坎宫(下丹田),吸引那太阳之精。「天上」指的就是乾宫(头顶),「游归食坤德」,指神入气中,天入地中,须要温养神火。最後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那诀中之诀,始终离不开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这句名言,请看孔学的精髓是从《大学》所讲的「知止」开始,到「止於至善」归结;也就是开始於无极,终归结於无极之义;佛学的精髓是以《金刚经》所讲的「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一大藏教旨;我们道学,则以老子所讲的「致虚极」来完成性命全功。总而言之儒释道三教不过是用一句话,来作为出死护生的神丹。那神丹又是什麼呢?就是「一切要处无心」罢了,虽然我们道家功法中,最奥秘的就是这个「沐浴」,可是整个一部功法,不过用「心空」两个字就足以全部概括了之。现在我用这句简单的话点破玄机,省掉你们各位再费几十年功夫去参访了! 8 金华宗旨白话文 ----修行法门 各位还不明白前面所讲的「一节中具有三节」的意义,现在我再以佛家的「空、假、中」三观作为例证,这三观当中,头一个是「空观」,就是叫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空虚的;第二个就是「假观」,虽然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了空虚,但又不能把万物都毁掉,还要在这名为空虚的世界里建立一切事物;只是把它们看成虚假的而已。第三个就是「中观」,既不能把万物毁掉,又不对万物执著,保持若即若离的中路。当你在修头一个「空观」的时後,虽然已将万物看成空虚,但也知道它们不能毁掉,也知道不应当对它们执著,其实你是兼修「假观」和「中观」了。不过你毕竟还是以「看得空」为著力点。所以说,在修空观时,空当然是空观,假也是空观,中也是空观。依此类推,修假观时是在用字上下的力量居多,假当然是假观,但空也是假观,中也是假观。同理,在修中观时也把万物想成是空的,但不叫它空,而叫它中;也把万物看成是假的,但不叫它假,而叫它中;至於中,就更不用说,必然叫它中了。 我虽有时单独说离卦,有时也兼说离坎二卦,但中心意思究竟没有变动。我开口就提示过「枢机全在两眼」。所谓「枢机」指的是用。用这个来斡旋造化,不是说造化只有这一点点。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耳、口、鼻七窍,全都是光明宝藏;难道我只知道取两个眼睛,而其它就一概不闻不问吗?不是,请看上面所讲的,用坎卦的一阳,还要用离卦的光去照摄,就可以明白。朱玄育先生曾经讲过:「瞎子不好修道,但聋子不碍事」。这与我说的有什麼两样?我只不过特别强调一下谁是主,谁是辅,谁轻,谁重而已。 日和月原是一种物质,日中含真阴,其实日中之暗处,实际上是月的精华,所以「月窟」并不在月上,而在日上,所谓月之窟,应当叫月留的窟。不然的话,直接说月就行了,何必说「月窟」。月中含有真阳,其实月中之白处,就是日的光华;日光反照在月上,这叫作天给的根;不然的话,直接说天就行了,何必说「天根」。一个日,一个月,分开了只能看成是半边,合起来才是一箇全体;这好比一夫一妇,个人独居,就不成家室;只在有夫有妇的情况下,那一家才算是完全。但是,用人间事物来比喻大道,是不完全妥贴的。因为夫妇二人分开,仍然是两个人体;而功法中的日月两者分开了,就不成全体了。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眼和耳也是一个整体。我说,瞎子已没有耳朵,聋子已没有眼睛了。这样看来,说甚麼一件东西?两件东西?说甚麼六根?六根其实就是一根。说甚麼七窍?七窍其实就是一窍!我说的这些话,只是透露它们相通的地方,所以看不出有什麼两样,你们各位却专门抓住那些间隔的地方,所以随时会掉换看法。 百日立基第九 吕祖说:心印经有说:「回风混合,百日功灵。」说明鍊功要有一百天,才奠定基础,才有真光出现。比如说,各位回的光,目前还是一种眼光,不能说是神火,不能说是性光,更不能说是智慧之烛光。等到回光一百天之後,精气自然充足,真阳自然生成,水中自然会产生真火,照这样实行下去,坎离自然会交媾,圣胎自然会凝结。我还在不识不知之中,那婴儿却已经发育生成了,整个过程完全是自然的;如果稍稍用意志来促进的话,那就不是正道,而是外道!   百日立基,不是硬性规定非一百天不可也;那就好比说:一日立基,并不是指一天;一息立基,也不是指一次呼吸。「息」这个字,是「自」、「心」两字组成的。自心为息,元神、元气、元精的升降离合,全由心来操纵;没有什麼实和虚,全部都依靠意念。所谓「一念一生持」,何止是一百天?即使是一百天,也不过是一念而已。立基的一百天中,关键是要得力。白天得力,晚上受益;夜间得力,白天受益。「百日立基」本是玉皇的旨意。天上仙真说的话,没有一句不与人身相应;世上真师说的话,没有一句不与学道的人相应。这真是玄中之玄,很不容易理解的。只有到了见性阶段,你才会明白!所以学道的人必须求真师传授,尽管他是想到哪里,便说到哪里,但一句一句都有它的效验。 9 金华宗旨白话文 ----修行法门 性光识回第十 吕祖说:回光功法,不论行住坐卧,都能够实行,并不拘於形式;但只要自己得机得窍。我在前面曾经提示过:「虚室生白」那句话,那光不就是白色吗? 但有句话要提醒大家,开始鍊功,从未出现过光的时後,忽然虚室生白了,那就是鍊功的效验。如果出现了光,而你的心意却去追随它,於是就落在意识界里去了,那光就不是本性之光了。所以你决不要去管它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什麼叫「无念」?就是佛家常说的「千修千处得。」什麼叫「生念」?就是佛家常讲的「一念一生持」,这里指所生的意念,是一种正念,与平时的念头不同。「念」这个字是「今」「心」两字组成的念,今心为念,念,就是现在的心。这心也就是光,就是用来作炼丹的药。 一般人看外界的事物,随便举目用眼光一看,还来不及区别事物的特徵和属性,这时的眼光还属於「性光」。就像镜子和静水一样,映照出各种影像,本是无心无意。过了一会儿,那眼光就成为识光了,因为它已经在区别事物的特徵和属性了。镜子里有了影像,已经不是镜子了;静水里有了影像,已经不是静水了;光里面带有意识,还叫什麼光呢? 各位在回光时,开始时是一种「性光」,转念之後就变成「识光」,因为意识一生起,光也就杳无踪影,无从寻觅。这并不是说没有了光,而是光已经转化成了识。黄帝说过:「声动不生声,而生响」,就是这个意思。《楞巖推勘入门》说:「不在尘,不在识,惟还根。」这话是什麼意思呢?「尘」指的是外物,佛家称之为「器界」,与自我毫不相干。心如果去追逐外物,那就是把外物当作了自我。外物的属性,总归要返还给外物。比如说,通气是门窗的属性,但通气要还给门窗;明亮是日月的属性,但明亮要还给日月,硬要把它当作我,始终都不会为我所有。按照这个道理来推论,直到有一个属性不能返还给人了,这东西不是你的自我,又是什麼呢?将明亮还给日月,但日月被你所看见过的那部分明亮,却不能返还。天空看不见日月的时候,人却没有见不到日月的感想。如果是这样,那麼区别日月的属性,还可以为我所有吗?不知道根据明暗来区别的属性,当明和暗都忘掉的时候,那区别又何在?这里面也有著返还,那就是所谓「内尘」。只有达到「[1231] 见性」的阶段,那才是没有返还。不过,在见性的阶段,「见」并不是真正的见,所以连「见性」也还给人家了。这里所返还的,是那种随意识念虑而流转的「见性」,也就是《楞严经》上释迦向弟子阿难所说的「使汝流转,心目为咎」。他阐述「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加上传送识和阿赖耶识)、「八还」时,前面七种识,都一一论证他们存在返还,但到了第八识,姑且留下这个「见性」不谈,当作阿难的柱杖。我们追究一下见性这回事,即然它带有「八识」,那就不是真的没有返还。如果连这个也给破掉了,那才是真正的见性,真正的没有返还了。 各位回光,正要回那最初没有返还的那种性光,所以一丝一毫意识念虑也用不著。牵引你意识念虑在流转的,就是那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但能使你成就菩提(正觉)的,也只有这六根,一切尘和识都用不上。这里,不是讲利用那六根本身,而是利用那六根中的属性。现在你如不想陷堕入识的困境,那麼在回光时,必须利用那六根中本原之性;如果带著识去回光,那就是利用那六根中的识性了。差之毫釐,谬以千里,就在这个地方。   总而言之,用心用意就是识光,放下意念就是性光;这里头有毫釐千里之差,不可不去仔细地分辨。要知道识不断,神就不生;心不空,丹就不结。心静就成了丹,心空就成了药。不执著任何事物,叫作心静;不留恋任何事物,叫作心空。空,如果是能够发现的空,那空就不能算空;直到空得忘掉了空,这才算做是真空。   坎离交媾第十一 吕祖说:如果用卦象来解释功理,那麼凡是漏泄精神,流动而接触外物的,都属於离卦;凡是收转神识,静定而涵养中心的,都属於坎卦。七窍中外走的是离卦;七窍内返的是坎卦。 10 金华宗旨白话文 ----修行法门 离卦中间那一阴爻,以追逐颜色和声音为本职;坎卦中间那一阳爻,以收回听觉和视觉为本职。广义言之,坎离就是阴阳;阴阳就是性命,性命就是身心,身心就是神气。   学道的人,一开始收敛气息,他的精神就不再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流转。广义言之,就是已经真正的坎离相交了。何况沉默安静下来打坐,那当然更高一等了。 周天第十二 吕祖说:所谓周天,并不是以气为主体,而是以心到为妙诀。如果要问究竟怎样来实行周天,那就等於揠苗助长了。无心而守,无意而行,这就是周天的要领。 请大家仰望天空,那半球的天穹被人们划分为三百六十五度,日月星辰无时无刻,不在天球上变换位置,可是北极星这个斗枢,却终古不移。我们的心也是这样。那心好比斗枢,气好比群星,绕著斗枢在转。 我们身上的气,在四肢百骸当中,原是贯通著的,鍊功时也不要十分用力。只要利用这血肉之躯,锻鍊好识神,断除了妄见,炼丹的药於是就会产生。那药,并不是什麼有形之物,而是性光;也就是先天的真气。他必须在寂然大定以後才会出现。这种药并没有什麼采法,侈谈什麼采法的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持久也出现了真气,心地一片光明,自然会达到心空尘漏的境界,於是就能从尘海中解脱出来。如果你今天大谈「龙虎」,明天大谈「水火」,把功理挂在嘴里,不去实践,最终只能成为妄想,我从前亲受火龙真人(郑思远)的口诀,讲的就是这样。不知现在的养生丹书上是怎麼说? 一天有一次周天,一刻也有一次周天。坎离相交之处,就是一周。我身中的坎离相交,也相当於天穹的不停回旋。但是有相交之时,也就有不交之时。而天穹的回旋,却没有一刻停止过。如果能做到那样的阴阳交泰,达到大地阳和;这时,我的中宫居於正位,万物随著一时畅遂,这就是养生经典中所提的「沐浴法」。那不是大周天又是什麼? 这里头的火候,实实在在有大小的不同;但认真说来,却又没有大小之分别。等到你功夫纯熟自然,也不知到坎离是什麼东西!天地是什麼类别!什麼叫相交?什麼叫一周叫两周?又从何处去找那大与小的分别呢。 总之,身中的回旋运行,很难达到「真」的地步,不真,虽然看起来很大,实际上还是很小;而真,身内一回旋,天地万物一齐跟著回旋;即使在一方寸的地方运行,当然是很小了,实际上却是极大。所以,金丹的火候,全要尊循「自然」二字;不自然,天地还是那个天地,万物还是各自的万物,如果想硬行让它们揉合在一起,却始终也合不起来。比如天气乾旱,阴阳不合,但天穹中的乾坤运行,未尝不按周天规律在运转;不过始终觉得有许多不自然的地方。如果我们能转运阴阳,调和自然,云满天空,甘霖下降,草木都得到了充分溼润,山河也随之运行流畅,这时,即使有些不对头的地方,也就觉得很快烟消云散,这就是大周天的原理。 有人问:活子时本来很妙。可是你说必须先认定正子时,这不是著相了吗?   答覆是:不著相,如果不指明正子时,又怎样来认识活子时?既然认识了活子时,毕竟还有那正子时的存在,它们是一是二,非正非活,总归要人们看得真切才行,看得真,就没有不正,没有不活了。如果看得不真,能弄清楚哪个是活?哪个是正吗?提到活子时,那是时时都可能出现的,但在半夜那个正子时里,人的意气毕竟清明一些,活子时就显得更加容易出现。如果没有发现过活子时,暂且可以在正的时候去等待、去求取;当正子时显到来时,那活子时也无不显其神妙了。 劝世歌第十三 吕祖《劝世歌》(释文)是: 我因度世心肠热,不惜苦口婆心在饶舌。 如来佛也为了大因缘,直指生死真是可惜; 老君说懮患由於有身,传示谷神但人不识。 我现在讲讲求真之路,《易经》上有句「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就是玄关,子午中间可以定息。 光回到祖窍万神安,药产在川原一气出; 透过帏幕度化出金光,一轮红日经常耀日。 世人把它错认为坎离精,搬运心肾反而违隔; 不如用人道来合天心,天若符合道自符合。 放下万缘丝毫不起,这是先天的真正无极; 太虚穆穆没有徵兆,性命关头忘了意识。 意识忘後见了本真,水清珠现玄妙难测。 无始的烦恼一旦空,玉清宫降下九龙册。 升上云霄汉登上天阙,掌握风云驱赶霹雳。 总之,凝神定息是起点,退藏到密地达到常寂。 我从前引度张珍奴时,曾给她写过两首词,其中含有功法宗旨。 「道无巧妙,与你方儿一个;子後午前定息坐,夹脊双观昆仑过。这时得气力,思量我。」 「坎离震兑分子午,须认取自家宗祖。地雷震动山头雨,带洗濯黄芽出土。捉得金精牢闭固,炼甲庚要生龙虎。待他问汝甚人传?但说道 先生姓吕。」 词里的「子後午前」,不是指时间,而是指坎离。「定息」,就是息息归根於中黄部位。「坐」,指的是心不动。「夹脊」,不仅是指背上轮子,而且是直通玉京的大道。「双关」,这里不大好解释。鍊功时要避免忘神而守,而要注重虚极和无所守。按这样的原则去守,液於是会转化,血於是会生成,最後就会返归於先天,达到气归於神,神还於虚,虚合於道,道圆於志,志满於愿。口诀真是说不完的,这里就是个例子。至於「地雷震动山头雨」,说的是真气生成。「黄芽出土」,说著是真药生成,而它们的基础,都建筑在神守双关上。短短两首词,已经把修行的大路概括完了。读懂了它,对於别人随便侈谈的理论,你就不致被他迷惑了。 从前孔子和颜回一同登上泰山顶峰,望见山下东吴地界有一匹奔驰的白马。颜回说:「看见那白马奔跑的轨迹,就好像一匹白布」。唉!他也太浪费眼力啦!结果走落了神光,所以他会过早的夭折。大家练习回光功法,可要注意啊! 回光全在专心一志去实行。只须将真息凝照于中宫,久而久之,自然通灵达变。总之,要以心静气定为基础,心忘气凝为效验,气静心空为丹成,心气合一为温养,明心见性为了道。 各位最好分头去认真实行,错过了光阴,那就太可惜了。一天的时间不回光,那一天就做了鬼,一息的功夫能回光,那一息就成了仙,悟道参禅,脱胎换骨,就从这里开始,各位要勉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