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身高有水么:成本核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49:27

【例6-11】某修理服务部从库房领用修理零件50件,单价60元,计3 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3 000

贷:原材料—零配件               3 000

例 某照相馆本月耗用原材料7 000元,销售照相器材等商品的进价成本3 400元。月末确定本月营业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6 400

贷:原材料                       7 000

      库存商品                     3 400

服务业中的其余情况,比照以上方法处理。

 

6.5 分项实训五: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

实训资料:某批发企业采用买利率算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该企业第二季度A类商品计划毛利率为15%,4月初该类“库存商品”账户余额为57 000元,第二季度商品购销情况如下:

                                                             单位:元

 

月 份

购入该类商品进价金额

商品销售收入

4

65 000

16 000

5

165 000

198 000

6

65 000

134 000

 

6月末对商品进行盘点,按个别进价法确定A“库存商品”账户余额为72 000元。

要求:采用毛利率法计算并结转6月份A类商品销售成本。

(一)预备知识

6.5.1商品流通企业的特点

商品流通企业是指以从事商品流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通过商品购进、销售、调拨、储存(包括运输)等经营业务组织商品流转。企业资金运动的基本轨道是“货币一商品一货币”,主要形式是货币与商品相互转换。

按照商品流通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商品流通企业可分为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两类。批发企业以从事批发业务为主,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在流通领域中继续流转或进入生产性消费领域。零售企业以从事零售业务为主,使商品从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进入非生产性消费领域。此外,有的商品流通企业既从事批发业务又从事零售业务,称之为批零兼售企业。

6.5.2商品流通企业成本内容

商品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商品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商品成本又分为商品采购成本、商品存货成本和商品销售成本。商品流通企业在组织商品购、销、存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不直接计入商品成本,而是列作待摊进货费用,金额较小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6.5.2.1商品采购成本

    商品采购成本是因采购商品而发生的有关支出。商品采购成本按实际成本计算,因采购商品而发生的有关费用,不计入商品采购成本,而是计入“进货待摊费用”,以后商品销售时按商品种类进行分摊并计入“主营业务成本”,期末仍未销售的商品进货费用转入商品存货成本;进货费用较小也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以,商品采购成本就是采购商品的进价成本。确定商品采购成本的方法,以企业采购商品的来源不同而有所区别。

1.国内购进的商品

国内购进的商品以发票价格作为其采购成本。购进商品所发生的进货费用,包括购进的出口商品到达交货地车站、码头以前支付的各项费用和手续费,均计入“进货待摊费用”。向小规模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应进入商品成本。

2.企业进口的商品

其采购成本是指进口商品在到达目的港口以前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商品进价、进口税金及代理进口费用。其中,进价是指进口商品按对外承付贷款日的汇价结算的到岸价(CIF),如果进口合同价格不是到岸价,在商品到达目的地以前由企业以外汇支付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费等,计入进价内;商品到达我国目的港以后发生的费用应计入销售费用。进口税金是指商品报关时应缴纳的税金,包括进口关税、消费说以及应计入商品成本的增值税等。代理进口费是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进口支付给委托单位的代理进口费用。另外,企业购进商品发生的购货折扣、购货退回及购进商品确认的索赔收入,应冲减商品的进价;发生的能直接认定的进口佣金也应冲减商品进价,不易按商品认定的,可冲减“进货待摊费用”或“销售费用”。

3.企业收购的农副产品

其采购成本包括商品的原始进价和购入环节缴纳的税金。按<<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买的免税农业产品(直接从事农业的种植、收割和动物的饲养、捕捞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或者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的农业产品,准予按照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农副产品进行挑选整理而发生的费用开支,以期间费用核算,不计入农副产品成本。因挑选整理而发生的农副产品等级和数量变化,也不改变挑选前的总成本。这是因为挑选整理是为了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便于按质论价,不创造价值,不同于加工。

6.5.2.2商品存货成本

    商品存货成本一般以商品采购成本为基础进行核算,并根据其存货计价方法确定其成本额。商品流通企业进行商品经营所发生的进货费用、储存费用和销售费用都作为企业的经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使得商品采购成本及商品存货成本不包括进货商品的费用,这主要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手续。但企业进销货有季节性时,会使商品存货成本失实,这种情况下,应将商品存货所负担的费用计入商品存货成本,以便正确反映商品存货价值。其方法是:将数额较大的进货费用(如进货运杂费)及存货费用(储存村保管费),按商品存储比例分摊,商品存货所分摊的费用应作为商品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  

6.5.2.3商品销售成本

    商品销售成本包括已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和存货变现损失准备两部分。企业可选用某种存货计价方法确定已销售商品进价成本,但月末按库存商品的一定比率计提存货变现损失准备(小企业可以不计提),不作为商品销售成本的组成内容,而是作为企业管理费用列支。

6.5.3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

    由于商品流通企业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为可分为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两类,这两类企业的成本核算也各有特点。下面就两类企业的成本分别进行阐述。

6.5.3.1批发企业的成本核算

    批发企业是指以批量从生产企业或其他企业购进商品销售给其他企业流通或继续生产的企业。它的经营具有购销次数少,每次成交金额大的特点,且一般商品经营按合同执行,其价格因受供求关系、批量大小、结算方式的影响而常常不稳定。

1.批发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

(1)批发企业库存商品核算的方法。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核算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进价核算;另一种按售价核算。库存商品按售价核算要求购进商品的售价及时确定且稳定,由于批发企业的经营特点,库存商品一般采用进价核算。为加强批发企业的库存商品实物管理,及时计算成本,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库存商品明细帐按商品种类、名称、规格等设置,并根据有关凭证进行登记。商品验收入库后,根据收货单等有关凭证及时登记销售数量,已销商品的进价金额采用适当方法计算并登记,随时结出库存数量。

商品购销的核算,设置的账户较多,这里只就“材料采购”“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加以阐述。

   (2)批发企业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为核算购进商品的成本,应相应设置“库存商品”、“应交税费”、“材料采购”、“进货待摊费用”等账户,为核算销售商品成本应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1)“材料采购”账户。该账户核算企业购入商品的成本。账户借方反映按进价确定的商品采购成本;贷方反映已验收入库商品按进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的商品采购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商品的采购成本。

2)“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该账户是损益类账户,核算已销售商品的成本。该账户借方反映已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贷方反映当期已销售商品进价成本结转“本年利润”账户的总额,期末账户无余额。其明细账按商品的类别或品种设置。

2.数量进价核算法下批发企业成本的核算

批发企业进行商品流转核算一般采用数量进价核算法,在此方法下,企业购进商品时,按采购成本即进价成本计入“库存商品”账户,同时登记购进商品的实物数量。批发企业购进商品时,按进价借记“材料采购”账户,并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同时发生的进货费用不记入商品成本 ,而借记“进货待摊费用”账户。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或“银行存款”等账户。商品验收入库时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

(1)进价金额核算法商品采购成本的核算。在此方法下,企业购进商品时,为核算购进商品的成本,应相应设置“材料采购”、“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商品进销差价”、“进货待摊费用”等账户。实际工作中,企业收到商品的时间与货款结算的时间往往不一致,有“单货同到”、“单到货未到”、“货到单未到”三种情况,具体的核算参照财务会计的材料购进核算。

(2)进价金额核算法商品销售成本的核算。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核算商品销售成本,需要首先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已销商品单位进价成本的确定;二是已销商品成本的计算顺序。

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企业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分批确认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已销商品的单位进价成本。确定已销商品单位进价成本后,即可确定商品销售成本或期末商品存货成本。确定商品销售成本或期末商品存货成本的先后次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成本计算顺序。先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再确定期末商品存货成本,即为顺算成本法,其计算公式为:

商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数量 ×单位进价成本

期末商品存货成本=期初商品存货成本+本期增加的商品成本—本期非销售付出的商品成本—商品销售成本

    先确定期末商品存货成本,再确定商品销售成本,既为倒算成本法,其计算公式为:

期末商品存货成本=期末商品存货数量× 商品单位进价成本

商品销售成本=期初商品存货成本+本期增加的商品成本—本期非销售付出的商品成本—期末商品存货成本

    无论是顺算成本法还是倒算成本法,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按哪种方法计算都可得到相同的结果。但由于很多情况下确定的存货单位进价成本是一个“四舍五入”后小数,为便于账簿数字衔接,实际工作中采用倒算成本法,把“四舍五入”的影响挤入销售成本中。

    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对商品成本的核算,除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分批认定法)外,还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在商品流通企业广泛采用毛利率法,尤其是货仓式商场。由于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分批认定法)有详细介绍,这儿只介绍毛利率法。

当某些批发企业经营的商品品种较多,按月份以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分商品品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或月末试图通过实地盘点确定结存商品成本有困难时,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其做法是:按上季度实际毛利率或本季度计划毛利率分商品类别匡算本季度前两个月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成本,但季度末必须采用其他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进行调整,以保证极度商品销售成本和结存商品成本数据准确。

÷ ]×60%

本月已销售商品成本=(1-毛利率)×本月销售商品额

(二)岗位操作:

岗位1:分析并计算成本数据

岗位2:编制各种原始凭证

岗位3:编制各种记帐凭证

某商场服装商品第一季度实际毛利率为8%,第二季度各月份的商品销售额分别为140 000元、160 000元和146 800元。6月末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服装类商品的结存额为47 412元。估计的各月份商品销售成本见表6-11中的相关数据。

有关数字计算如下:

    4 月份商品销售成本=140 000 ×(1-8%)=128 800(元)

    5月份商品销售成本=1600 000 ×(1—8%)=147 200(元)

    6月份商品销售成本=406 588—128 000—147 200=140 588(元)

    第二季度商品销售收入=140 000+160 000+146 800=446 800(元)

    第二季度商品销售成本= 128 800+147 200+130 588=406 588(元)

    第二季度商品销售毛利=446 800—406 588=40 212(元)                    

第二季度实际毛利率=40 212/446 800=9%

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品种较多,管理上要求按商品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按一定方法计算已销售商品成本后,应按一定的方式将已销商品成

                         

表6-11                   商品存货二级账

商品类别:服装                                       单位:元

××年

凭  证

摘要

借方

贷方

结余

4

1

13

25

30

月初结存

购    进

购    进

结转成本

本月合计

 

 

40 000

80 000

 

120 000

60 000

 

180 000

 

128 800

51 200

140 000

128 800

51 200

5

12

26

31

 

 

购    进

购    进

结转成本

本月合计

60 000

 

151 200

80 000

 

191 200

 

147 200

44000

140 000

147 200

44 000

6

13

25

31

31

 

 

购   进

购   进

拨付加工

结转成本

本月合计

56 000

 

60 000

88 000

 

188 000

 

6 000

178 000

 

130 588

47 412

144 000

140 588

47 412

 

 

 

 

季    结

424000

406 588

47 412

本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结转的方式有分散结转和集中结转两种。

    分散结转是按每一商品明细账户分别计算出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商品存货成本后,在每一账户付出金额栏内逐一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并将结存金额记入结存栏内。将每种商品的销售成本加总求出各类及全部商品销售成本,然后编制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库存商品”总账及二级账。
    集中结转只在“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及二级账上登记商品销售成本,库存商品明细上账不登记已销售商品成本(但需要计算和登记每一商品的期末结存金额)。将每种商品的期末结存金额加总,求得全部及各类商品期末结存金额后,记入总分类及类目账的期末结存金额内,然后利用倒算成本法,求出全部及各类商品销售成本,然后编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库存商品”总账及二级账。

无论企业采用分散结转法,还是采用集中结转法,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会计分录都是相同的,即根据已销商品成本做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6.5.3.2零售企业的成本核算

零售企业是指以向个人或社会集团消费者零星出售商品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商品流通企业。零售企业从批发企业或直接从生产企业批量购进商品,然后通过零售商店零星出售给个人和单位用于生活消费或生产消费,是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这种企业的经营特点是交易频繁,每次交易金额小,价格相对稳定,购销关系不稳定;而且商品品种繁多,库存量不大。

1.零售企业的成本核算的特点

鉴于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其商品购销的核算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 售价金额核算法以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这是一种售价记账与实物负责相结合的核算制度。在会计核算上,既要做到正确贯彻执行增值税条例,又要继承零售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核算管理制度。库存商品以商品的零售价(包括销售价和增值税两部分)核算,已含税售价反映实物负责人的责任,从而使零售企业销售成本会计核算有别于其他企业。

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主要内容有:

(1)售价记账,实物负责制。库存商品总分类账按售价登记,明细账按实物负责人设立,按批次登记商品收发存的售价金额,并以售价金额控制实物负责人经营和保管的商品,以加强库存商品的实物管理。

(2)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在售价金额核算法下,商品验收入库时,按含税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不含税进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商品销售时按售价金额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而商品的实际成本应当是进价成本,因此必须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来调整库存商品成本和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发生额。

该账户核算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下含税的商品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是“库存商品”的调整账户。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借方登记已销商品应分摊的的进销差价。其明细账设置与库存商品明细账一致。

(3)加强实地盘点制度。每月对库存商品进行实地盘点,将各实物负责人的商品盘存数分别乘以其售价与账面值核对,以考核各实物负责人对库存商品的管理。

2.零售企业商品采购成本的核算

  零售企业商品的购进会计处理与批发企业相似,只有验收入库时有所区别。

零售企业商品采购成本的核算与批发企业相同。

企业购进商品验收入库时,按含税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不含税进价贷记“材料采购”等科目;按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同时由实物负责人验收,登记商品的品名、规格、进价、售价和进销差价等。

3.零售商品销售成本的核算

企业商品销售后,按含税商品售价反映商品销售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按含税售价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当计算出销项税时,将含税销售收入调整为不含税销售收入,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这样处理便于通过“库存商品”科目反映实物负责人的责任,但平时反映的“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包括了已销商品进价成本和已实现的商品进销差价(商品进销差价包括不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及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下同)两部分内容。为了正确计算财务成果,每月末应将本月已实现的商品进销差价从售价记录的商品销售成本中转出,以求得已销商品的实际进价成本。为了正确计算已销售商品成本,必须确定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差价率法和实际差价法。

(1)差价率法。 差价率法是按商品存销比例分摊进销差价的方法,根据进销差价占当月可供销售商品售价的比率,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由于计算差价率的范围不同,差价率又分为综合差价率和分类(分柜组)差价率。综合差价率按全部商品计算,分类(分柜组)差价率按各类商品(分柜组)分别计算。分类(分柜组)差价率法的计算结果比综合差价率法准确。差价率法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公式如下:                     

差价率=月末结账前商品进销差价总额/(月末结存商品售价+本月商品销售额)             

月末结存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月末结存商品售价 × 差价率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月末结账前进销差价总额—月末结存商品进销差价

式中月末结账前进销差价总额,是指将本月的各项业务全部记账后,在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前的余额;月末结存商品售价,是指月末“库存商品”科目的零售价;本月商品销售额是指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借方发生额,是指商品销售后,按商品售价从库存商品科目转入的数额。

【例6-13】 某零售企业采用综合差价率计算法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本月末结账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方余额为25 000元,月末“库存商品”科目借方余额为50 000元;本月商品销售收入200 000元(含税)。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已销商品进价成本如下:

综合差价率= 25 000/(50 000+200 000)×60% =6%

月末结存商品进销差价=50 000 ×6%=5 000(元)*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25 000—5 000=20 000(元)

已销商品进价成本=200 000—20 000=180 000(元)

(2)实际差价法。实际差价法是根据期末结存商品盘点的实际差价,倒求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方法。这种方法必须对库存商品进行实地盘点,逐一计算各商品的含税进价,并计算结存商品进销差价,然后倒挤已销商品进销差价。采用这种方法手续比较复杂,一般只限于年终决算时采用。

【例6-14】 若上例中的期末库存商品的实际差价为6 000元,则本期已销商品进销差价为19 000元。按一定方法计算已销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后,应将以售价记录的商品销售成本调整为进价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19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9 000

    下面就零售企业的购销业务举例:

【例6-15】某零售商业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2006年7月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1)采购商品一批,验收入库,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进价成本6 000元,增值税1 020元,该商品按售价计算为9 360元;2)该批商品全部出售,收到货款9 360元存入银行;3)根据实现的商品销售收入按17%计算增值税为1 360元[9 360元/(1+17%)=1 360];4)计算实现的商品进销差价为3 360元。根据该资料做会计分录如下:

1)采购商品时:

借:材料采购                               6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020

贷:银行存款                             7 020

    同时:

    借:库存商品。                              9 360

贷:材料采购                              6 000

     商品进销差价                           3 360

2)出售商品:

借:银行存款                                9 36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 360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8 000

贷:库存商品                              8 000

3)计算增值税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                               1 36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360

 4)计算已实现的商品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                               3 36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 360

该批商品的销售收入额=9 360—1 360=8 000(元)。

该批商品的销售成本额=9 360—3 360=3000(元)。

该批商品的销售毛利额=8 000—6 000=2 000(元)。

岗位4:登帐

登记各种成本费用明细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