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在哪个省:三件大事:一种全球化视角的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1:10:35
三件大事:一种全球化视角的解读 http://www.gmw.cn 2011-08-27 17:49:2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送给好友 更多

  中国革命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也是中国以一个民族国家的姿态真正进入全球化的最基本条件

  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全球化语境中的一种跨越现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坚持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积极、主动、渐进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并逐渐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解读这三件大事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向度。显然,这三件大事不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完成的,而是在近现代全球化的世界图景这一宏大叙事中渐进实现的。既然如此,就应将其置于全球化这一更为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解读,以透析这三件大事的深层价值和意义。

  中国革命: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主动回应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是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的第一件大事。以往人们对这一件大事的深层意蕴,往往从近代中国国情的角度来看问题。然而,一旦从全球化这一更宏阔的视角看问题,一个我们久已忽略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中国革命和全球化究竟是什么关系?

  众所周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一直骄傲而孤立的中国毫无防备地被强行拖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汹涌大潮中。由此,中国几乎所有的尴尬和困境,都可以归结为一点:被动全球化。其意蕴是,中华民族本来没有想要汇入这个异族(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是西方的坚船利炮逼它进去的。在这个过程里,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以半边缘化地位被动回应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

  中华民族在遭受外来蹂躏之时,首先拿起的是民族主义武器,但在全球殖民体系时代,中国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更不要说维护国家利益。历史表明,虽然中国经历了从维新派到革命派,从北京政府到南京政府这一连串建立统一独立国家的尝试,但是,中国真正实现其创立民族国家的目标,还是依靠了共产党的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便迅速成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现实可靠力量,不再是孤独的呐喊与彷徨,而是振臂一呼,应者如云,革命之火呈现燎原之势,在挫折中不断发展和壮大,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因而,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不仅仅是一种自豪的情绪,更多的是一种悲怆的感情: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中国终于可以以一个民族国家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全球化视角来看,中国革命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也是中国以一个民族国家的姿态真正进入全球化的最基本条件。中国革命的深层指向,是努力取得作为一个国家真正参与全球化所必需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只有在真正解决民族独立问题,真正参与全球化才有可能。没有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全球化只能是殖民化的全球化。在这一意义上,中国革命是从半边缘化到中心努力的一种尝试,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挑战的主动回应。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全球化语境中的一种历史跨越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的第二件大事。以往人们对这一件大事的深层意蕴,往往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这一角度来看问题。然而,从全球化视角来看,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全球化语境中的一种跨越现象。

  毛泽东指出:“因为既然在现阶段上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而中国革命又是处在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的新的国际环境中,即处在社会主义向上高涨、资本主义向下低落的国际环境中……中国革命的终极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也就没有疑义了。”

  分析毛泽东这段话,中国革命最终走上社会主义前途,主要根据有两点: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自身的特点,二是所处的时代。前者是可以走上社会主义革命前途的条件,即条件性原因,后者才是走上社会主义革命前途的时代根据。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中国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在世界资本主义战线已在地球的一角(这一角占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崩溃,而在其余的角上又已经充分显露其腐朽性的时代,在这些尚存的资本主义部分非更加依赖殖民地半殖民地便不能过活的时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建立并宣布它愿意为了扶助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而斗争的时代”。正是这一新的全球化时代背景的矗立,使中国革命选择社会主义前途成为可能。
 不过,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但如何解释在一个尚未完全具备社会主义物质条件的国家,怎样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这也可以从全球化视角得到阐释。在一个资本主义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社会主义价值原则、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新型社会制度,都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因为全球化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对外开放直接引进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嫁接起来。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这就是说,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相对于世界资本主义而言的,而且是以它们已经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而自我完善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的第三件大事。以往人们对这一件大事的深层意蕴,往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理论创新的角度,但如果从全球化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恰恰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而开创、坚持和发展的。

  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的物质载体已经具备,但是东西方冷战与“两个平行市场”的存在,使全球化进程受阻。社会主义各国由于其僵化的体制模式不能适应新科技革命的要求而停滞不前、陷入低谷。在全球化浪潮与社会主义发展低谷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作出了历史性的战略抉择:改革开放。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全球化时代特征的深刻体认: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其实已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坚持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积极、主动、渐进地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并逐渐成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冷战的结束使资本的扩张真正突破了地理和国界的限制,为资本的扩张提供了名副其实的全球空间,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复杂影响,关键在于怎样回应。而能否正确地回应,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改革传统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是全球化发展带给我们的重大课题,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对全球化发展进行深入回应的产物。在深入回应全球化的过程中,在苏东剧变引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异乎寻常地崛起,为全球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全球化进程向着更加多元化、多纬度的方向发展。

  新世纪初,全球化进程出现了一种逆动现象:反全球化运动和思潮。这与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内在矛盾密切相关。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矛盾与困境,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反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涌现,推动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的创新。正是在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各种复杂效应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理性的回应,并通过倡导“双和”模式,即对内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共建“和谐世界”,向世界展示了一条坚持“和谐”这一理想社会的价值、立足东方和合文化的传统、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经验的新型发展道路。其世界意义在于既保持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精髓,又保持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全球化进程中尽情展示自己的特性。

  从全球化视角解读中国共产党90年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三件大事的深层意蕴,并构成了一幅纷纭复杂、由淡至浓的历史画卷。从中不仅可以透视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球化面前从被迫回应到主动回应、从自然发展到自觉建构的复杂历程,而且可以折射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致思趋向。(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上一篇] 做让群众满意的组工干部

返回频道首页>>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辛忠 ]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相关内容

·英媒:全球化的大败笔( 2011-08-22 11:03:01)
·审视高等教育全球化( 2011-08-24 04:33:15)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各国共赢( 2011-07-25 17:03:10)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2011-07-22 09:52:08)
·刘刚:全球化路上的迷途者( 2011-07-14 10:35:45)
·在全球化时代,考生多元化选择是大势所趋( 2011-07-20 13:25:21)
·全球化:重塑世界税制结构( 2011-06-30 18:09:34)
·文化干预是全球化的副产品( 2011-06-28 14:29:22)
·数字内容为王 区域产业重要 中国文化产业迈向全球化社会化( 2011-06-22 14: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