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凌车四季垫多少钱:“高蛋白”豆丹上市(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9:07:41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1年08月12日03:12
我来说两句(1)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8月10日,连云港灌云县经营户正在筛选豆丹(下图)。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虫,其肉浆是高蛋白食品,做成菜肴十分鲜美,是灌云县的特色产品。豆丹体形与蚕相似,长约5厘米,嫩绿色。它以吃豆叶为生,严重时豆株会被它吃成光杆。
目前,灌云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豆丹销售集散地,新鲜刚上市豆丹售价一般在100元每公斤。据了解,灌云县现在从事豆丹营销的经纪人有400多人,年成交量8000吨,年销售效益达1.8亿元,让1万多名妇女实现了季节性就业。
穆道勇 江伦尧 摄
夏秋时节话豆丹
来源:北京连云港联谊会 时间:2009-06-05 13:10 编辑:刘刚

民以食为天,这可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时候,只要说到吃,都是个十分诱人的话题。在我搜狐博客少得可怜的友情链接中,最近写吃的就有数人,如我的朋友朱思雄(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党建组组长、主任编辑)在《吃嘛好》中写道:“有津人去美前,友人提醒,无论何处购物,只须牢记一句“HOW MUCH?”,足矣。津人抵美后,某日往购物,不能张口,想起友人嘱咐,仅知若干熟悉音节,记不真切,问:“嘛好吃?”对方茫然;改口“好吃嘛?”仍摇头;再说“吃嘛好?”对方摊手耸肩……
而就在近日,朋友黄淮之间(笔名,安徽砀山人,作家)在《蝉是一道难以抗拒的美味》中还写到了我:“提到吃蝉,我周围的许多朋友都表现出吃惊,他们的心里可能在想,如此可怕的昆虫怎么能下箸呢?这种心态,我是非常理解的。那年,我跟朋友老黑(鄙人的笔名)说起吃蝉的事情,他则对我说起他老家连云港灌云县当地吃豆丹的事情,我想到豆棵上蠕动的绿绿的肥肥的豆虫,胃里就有些翻腾。可老黑说起吃豆丹来眉飞色舞,跟我向别人说吃蝉时一样的表情。可见,豆丹的味道一定很不错。”
朋友所说的豆丹,(这种称呼也许只有我们家乡人懂得),是黄豆叶子上生长的一种昆虫,以黄豆叶为食物。大豆蛋白质的含量高达40%左右,还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最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另外大豆又是无机盐钙、磷、钾以及微量元素铜、铁、锌的良好来源,维生素含量较多。因此以大豆叶子为食物的豆丹鲜美无比,极富营养价值。豆丹烧成的菜颜色清纯,辣中有香,绝不油腻,看了让你垂涎三尺,吃了使你大呼过瘾,终身难忘。
春末夏初,雨勤水润,气温上升,各种农作物都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黄豆的生长期较短,所以长得特别快。到了黄豆约莫半米高,正是茎壮叶茂之时,豆丹就会从地下钻出来,化成土黄色的豆天蛾,肥硕的豆蛾扇动着翅膀,探出黑须到处飞舞。一个星期以后,它们就会交配完成,来到豆地里产卵。刚孵化出的豆丹小如芝麻,每天不停地吃豆叶,成长很快,一天一个样。豆丹幼虫如春蚕,通身青绿色,成熟时比蚕要大得多,约莫七八厘米,长得绿油油圆鼓鼓。记得小时候,生产队为了从根子上叫豆丹绝种,每年夏天都要逮豆天蛾,社员每逮一个豆天峨,就可以得到一个工分(当时一个壮劳力一天是十个工分)。
我的家乡在江苏灌云,七十年代中期实行旱改水之前(即一年两熟旱作物改为一年一季水稻一季旱作物),一般都是秋种小麦,夏种黄豆,一年两熟,小麦收了之后,抢种黄豆,那时候肥料都是农家肥,几乎没有化肥农药,所以虫害自然是免不了的,黄豆从阳历七月初开始,豆叶上就会有虫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豆丹”,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季,早上天还朦朦亮的时候,生产队长就拿着破铁皮喇叭筒,扯着嗓门高喊“喂……”那幽长而浑浊的声音在寂静的乡村早晨里传出数里,“各家各户注意了,今天到某某地拿(方言,逮的意思)豆丹……”于是,大人们就吆喝我们这些还在梦中的小孩起来,跟着到地里去拿豆丹。于是人们纷纷背起芦苇编织的萝(相当于篓子)向生产队长通知的地里走去。拿豆丹的时间卡的很紧,不能去晚了,早上太阳还没出来黄豆叶上有露水,豆丹爬到叶面上吃豆叶,这时候如果到豆地里,远远就可以看到趴在豆叶上的豆丹,如果晚了,太阳出来时,豆丹就会爬到豆叶下面,就不好逮了。
当时大豆地里的豆丹很多,有的人一个早晨要拿十几斤,生产队按照两斤或三斤给一个工分,吃豆丹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是称完秤后,带回家喂猪,也有的人在称完后直接倒进水塘,豆丹在水塘里上下翻腾,不久就溺水而死。我们家不吃这种东西,父亲和母亲见到人家吃豆丹就躲得远远的,当时嫂子吃,可嫁给哥哥后就被“剥夺”了这个口福了,当时妈妈说,如果要吃豆丹,就不要进周家的门。
在老家,每当阳历七月中到八月底,正是豆丹膘肥体壮之时,喜欢吃豆丹的人家,从豆叶上将豆丹捉回家,先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将其溺死,然后用一根擀饺子皮的面杖,垫上一块木板,把溺死的豆丹从头到尾擀出内脏,放到水中清洗,去掉粪便即可。擀出来的豆丹肉青中带白,中间会有一块淡黄色的油,宛如晶莹的碧玉。家乡传统的烧法是把擀出来的肉放进开水锅里稍焯一下,使肉凝成完整的长条,接着把凝成条状的豆丹肉放入调料炒熟,再把大白菜或者丝瓜清炒,然后加上红辣椒、大蒜等调料烧煮就可以了。烧熟的豆丹用盆装好端上来,绿绿的菜,白中带黄且有青色的豆丹肉,红红的辣椒,色彩诱人,香气扑鼻,令你垂涎三尺。当然,菜是要趁热吃的,在氤氲热气中,你吃得酣畅淋漓,大呼过瘾。如果邀上几个亲朋好友,加上白酒则更是赛如神仙了。
七、八月的豆丹以鲜嫩爽滑为特色,而更好的豆丹则在秋天。当黄豆收割完毕,翻地播种小麦时,从泥土里刨出已经入蛰准备冬眠的豆丹,洗涤干净,和夏天的做法相同,甚至更为简单,因为入蛰的豆丹体内已没有粪便,肉更多,营养更丰富。这时豆丹和丝瓜或大白菜或小秋瓜烧,吃起来更是肥而不腻,适口爽心,味道远胜七月的豆丹。
我们家虽然不吃豆丹,但我和哥哥却喜欢刨豆丹。因为当时的豆丹要卖到五六毛钱一斤,一斤豆丹也就是五十几个,也就是说,一个豆丹可以卖一分钱,而当时一个鸡蛋的价钱才五分钱。如果能刨三斤豆丹,就相当于有了三斤鸡蛋。在那个时代,一个家庭,有三斤鸡蛋很难,但要说刨三斤豆丹,运气好一点,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事情。
每当大豆收割完毕,我们就会扛起锄头,背着篓子,到豆田刨豆丹。刨豆丹的人可谓密密麻麻,但真正能够刨得多的人很少,因为这里有很多学问。一般,豆丹在下土之前,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入蛰(地势低洼的地方容易被水淹掉),而且比较集中,在这个地方,土壤一般比较松软。刨豆丹的人只要有这个经验,一般一锄头下去,就会听见“扑”的一声闷响,就见得锄下有一个母指头般的洞,用手一抠,卷曲在洞里的豆丹就出来了,在一个地方,有时候能刨几十个。如果豆丹没有被刨起来,第二年春天,这些虫子就会蜕变为豆天蛾蛹,这个蛹到六七月就会变成会飞的豆天峨到处产卵。
豆丹虽然好吃,但我第一次吃豆丹,还是2004年的事。当时,我和人民日报大地杂志钱鹏飞主任到老家灌云采访原县委书记秦凯华,晚间几杯酒下肚,就见有人给我盛了一碗“丝瓜烧鸡蛋”,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菜口感甚好,连钱鹏飞也觉得妙不可言,但终究不知道是什么菜。吃完以后,陪同的宣传部副部长邱洪彤才揭示谜底:“周主任(指我)肯定知道,只是不想让你(指钱鹏飞)扫兴,因为这个东西一旦知道了,一般人吃不下去。”
可以这样说,我淡水里吃过豚蟹鳖虾,海水里的吃过燕鲍翅参,陆地上吃过驴鹿狍狗,天上的吃过雁鹭野鸭,但真正让我一吃难忘的,莫过于豆丹了,可以这样说,没有吃过的人,只要吃过就忘不了。前年十一,我的老丈人和连襟从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来我家,我特地烧了豆丹,老丈人和连襟都不知碗里为何物,但一致的说好吃。等酒毕饭后,我拿出特地保留的一个豆丹给他们看,老丈人说:没想到这个东西这么好吃,我们那里多的是!
豆丹的做法、吃法要说简单也简单,但要做好就十分讲究,据说,最美味的豆丹要用正宗的土榨豆油,并用农家的草锅烧制才行,而且调料只要最简单的葱、姜、蒜和辣椒即可,如果调料放多了,反而改变了豆丹的鲜美口味。这也是外地做的豆丹为什么总是没有灌云当地人做的好吃的主要原因。去年,我在与灌云邻县的灌南县采访,该县也烧了豆丹招待我,可宣传部邓玫玫部长毫不掩饰的说:要吃正宗的豆丹,只有到灌云。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的老家灌云县每年都要吃掉1800吨豆丹,在八九月份,每天上市的青豆丹就有2000斤,在这些豆丹中,只有20%来自于灌云本地,80%是从河南、安徽、江西、陕西一带收购而来。正因为如此,灌云出现了近百名专职豆丹经纪人,每到豆丹上市季节,便大江南北地到农户家收购,即使这样,这些收购来的豆丹还不能满足本地食客的需要。
前几日,同在北京媒体界的一个灌云老乡问我:“你猜,今年灌云豆丹的价格是多少钱一斤?”我说十几块差不多了吧?他说:“你说的是美元?据说,烧好的豆丹在灌云要卖到六七百块钱一碗。”我感叹,“旧时百姓堂前燕,已经飞入王谢家”,豆丹这种美食,离普通大众将越来越远!!
豆丹- 菜肴/产品搜索 - 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