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学通c 范磊:秋季女人重“养阴” 常按8大穴位养生保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17:06

立秋后常会出现短期的回热天气,高温难耐,湿热如夏,民间常称之为“秋老虎”下山。此时通常也正是末伏所处的时间段,一般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秋老虎下山威力不浅,稍有不当,就会招致热伤风等疾病侵袭。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身体也随之而改变,因此,秋天养生首要保养体内阴气,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正是女性养阴补肾的好时机!居家做做穴位按摩降服秋老虎,强身健体保平安。

秋季女人重“养阴” 常按8大穴位(图片来源:资料图)

女人养生常按8大穴位

第一要穴:丰胸美体

中府穴:立正、叉腰站直,用手可以摸到在锁骨外侧下端的三角窝,那里的中心就是云门穴,在这个窝的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

养性功能: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并且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是调理内息的一个重要穴位。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TIPS: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朋友,与其跟药物厮杀,还不如每天用十分钟的时间按摩这个穴位。辅以蜂蜜水、菊花茶饮等养生茶疗,可以起到很好的养肺、润肠胃的功效。

秋季女人重“养阴” 常按8大穴位(图片来源:资料图)

第二要穴:激起性亢奋

天柱穴:天柱穴就在我们的后颈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后发际正中线上半寸处约2厘米左右,往两旁各1。3寸各有1个穴位。

养性功能:感到疲乏困倦的时候按摩这个位置,可以起到提神醒脑、去疲劳的功效。而在夫妻相处中,用拇指轻轻抚摸这个地方,会让女性有一种触电般的酥麻感觉,能充分达到前戏的效果。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TIPS:夫妻调情是人之常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能起到养生的功效,那岂不是妙哉?

第三要穴:唤醒性感觉

膈俞穴: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这个地方就是了。而且左右各有一个。

养性功能:用指压的话,可以起到促使血液流通,同时,与天柱穴一样,这个穴位有助身体性爱感觉尚未发达的女性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TIPS:又是一个夫妻间必学的穴位哦!

秋季女人重“养阴” 常按8大穴位(图片来源:资料图)

第四要穴:平衡性能力

命门穴: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用手指按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养性功能:按摩命门穴也有催情的作用,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回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督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项后风府穴,进入脑内,上行巅项,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TIPS:人们常说按摩可以延缓衰老、驻龄妙颜。其实不是每一种按摩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起码就要找到合适的穴位。这个穴位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第五要穴:增加对性的感受力

承扶穴:在臀部横纹线的中央下方,位于左右臀下臀沟中心点,这里是性感带最为密集的地方,指压时可以用力些。

养性功能:这个穴位主导生殖器官的神经从此处经过,经常按压可以强化阴道的收缩力,增加对性的感受力,所以中医也利用刺激这个穴位来治疗性冷感。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TIPS:老夫老妻如果还想要寻找刺激,就好好练习这个穴位的按摩吧!

秋季女人重“养阴” 常按8大穴位(图片来源:资料图)

第六要穴:强壮肾气

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

养性功能:这里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性冷感有帮助。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TIPS:月经不调是大多数女性的普遍烦恼,有这个烦恼的女性不妨试试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起到很显著的疗效哦!

第七要穴:促进新陈代谢

商阳穴:这个穴位在手上,抬起手,在食指靠拇指的那一侧,在指甲角正后方2毫米的地方。

养性功能:这也是一个调理内息与肠胃的穴道。这个穴位位于大肠经脉上,经常掐一掐这里,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桡侧经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入两筋间,沿小臂桡侧上行至肘外侧,经上臂后侧桡侧缘上肩,出肩峰前侧上行交会于头部,下入缺盆络肺,过膈肌属于大肠。由锁骨上窝分出支脉1上行颈旁,过面颊入齿槽,转回出挟口旁,交会于人中部,然后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挟鼻孔两旁接足阳明胃经。

TIPS:有便秘烦恼的朋友可以试一下这个穴位的按摩,相比起吃药的痛苦与蹲号的屈辱,不如动动手指!

秋季女人重“养阴” 常按8大穴位(图片来源:资料图)

第八要穴:提高性欲望

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点。也即是小腿中间关节背后呀,也就是膝盖后正中点。

养性功能:这个穴道主导生殖器官的神经延伸到这里,用手指轻轻抚压穴位,能提高女性的性亢奋度,同时对缓和紧张情绪引起的性欲下降特别有效。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TIPS:腰酸背痛的时候按这个穴位最好了,可以很好地消除疲劳哦!

男人秋天不生病 按这3个穴位(图片来源:资料图)

男人秋天不生病 按这3个穴位

男人秋天不生病,也可常进行穴位按摩。如今,立秋已过,我们已闻到秋天的气息了。怎样保证生不病呢?专家指出,除了要及时添减衣服外,还要合理饮食,不贪凉,加强锻炼等等。另外,男人们还可通过穴位按摩达到强身健体、防病祛病之功效。下面,我们看看男人秋天不生病,应该常按哪些穴位。

这3个穴位分别是大椎穴、曲池穴和风门穴。您可以用中指指腹对这几个穴位按揉2-3分钟。通过对这3个穴位的按摩刺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秋季易出现的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强身健体。

大椎穴

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可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曲池穴

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位置: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取穴方法:取该穴道时应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男人秋天不生病 按这3个穴位(图片来源:资料图)

风门穴

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位置:人体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方法: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