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凶灵的故事:(0115)江夏区(武汉·中国光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9:47:44

江夏区

 

   江夏区地图

江夏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南大门,1+8城市圈的重要节点,素有“楚天首县”之誉,东接鄂州,南通咸宁,西临长江,北连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武汉·中国光谷”规划区域大部分就在江夏区境内。这里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极其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咸城际铁路七月底交付使用,各等级公路网络遍布全区。

目录

人口民族

   江夏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007年底,人口68万人。有汉、回、苗、侗、壮、土家、满、布衣、水、彝、蒙、白、京、朝鲜、维吾尔、藏等16个民族。

地理环境

  属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区境地形特征是中   

江夏区

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地貌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东侧为梁子湖底地。三种地貌形体基本平。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呈东西向带状,横刻在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原,地面高程约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岗丘。境内有大小山体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境内大小湖泊136处,主要湖泊有大沟湖、梁子湖、牛山湖、豹澥、鲁湖、后石湖、爷头湖、上涉湖、团墩湖、汤逊湖、青菱湖等。主要河流有长江、金水河流经西部。江夏区地域广阔,城乡兼备,具有得天独厚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居中的地缘优势。水面约占总面积39%。

区位优势

  江夏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是武汉市的南大门,地处武汉“1+8”城市圈南部枢纽,东与鄂州、大冶毗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具有近距离吸纳两大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辐射的区位优势。京珠、沪蓉高速在境内交汇,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武咸城际铁路、107国道贯通南北,长江黄金水道傍西境而过。城乡路网发达,城区距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客运港均在30公里左右,水、陆、空运联系全国、通达八方,以江夏为中心,距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均为8小时左右车程。境内山水资源充裕,耕地、山林、水域面积各约占三分之一。东、北、西南三面临湖,形成江湖怀抱之势,境内大小湖泊136处,其中梁子湖水面面积42万亩,为湖北省第二大、全省唯一保持二类水质的特大型湖泊。境内有大小山体114座,山体植被保护良好,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江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尤以中山舰、明代楚昭王寝最富盛名。江夏基础设施完善,水、电、路、气、通讯配套完备。科教优势明显,境内云集26所高校,各类科教人才济济,拥有国家p4实验室、高压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

物产资源

  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7℃,年   

江夏区

均降雨量1200-1400毫升,无霜期268天。境内136个湖泊,97万亩水体面积,其中,梁子湖、汤逊湖等湖泊盛产鱼虾蟹鳖,驰名中外的武昌鱼就繁殖在区内的牛山湖。这里物产丰富,株山茶醇、杨岑桔熟,樟呈雅韵、丹桂飘香,碧荷千池、王藠百顷,山藏奇珍、水纳锦鳞,“梁湖”牌绿茶和“三白”等农产品远销东南亚,此外,界府蒸肉、豹澥百花菜、金口风干鱼、龙泉豆腐圆子、湖泗合菜面、法泗三嫂子香辣黄剁椒都独具风味。这里矿藏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16个品种,尤其是白云石、石英石、石膏、膨润土等矿体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

人文资源

  江夏,地处华中腹地,素有“楚天首县”之称。境内丘陵起伏,河湖纵贯。历史和地理的双重因素,孕育出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是绚丽多姿,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得尽自然之精华、山水之灵气。龙泉山由天马峰和玉屏峰两条山脉蜿蜒相环,形成“二龙戏珠”之势,旧时颇受文臣武将、骚人墨客、士绅贤达以及阴阳堪舆家的青睐。自西汉起人们就陆续迁入灵泉幽谷居住,明代楚藩王更是将此辟为寝地。梁子湖、汤逊湖、斧头湖、鲁湖等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经过历史积淀,故事连篇,娓娓动听。白云洞传说着白云仙子的故事。金口古镇素有“黄金口岸”之称,一代名舰——中山舰在此浴火重生,引起世人关注。金口槐山古木参天,达摩渡江,留下千古绝唱。槐山驳岸雄浑壮观,是长江沿岸留下的不多的古代人工大型航运设施。还有梁子湖、斧头湖沿岸发现的170余座唐宋古瓷窑址,更是改写了该地无瓷窑的历史。江夏独特的湖山文化是大自然的恩赐,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先祖们谱写的壮丽诗篇。   这里英杰辈出,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京剧大师谭   

江夏区

鑫培,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英雄熊秉坤,新四军创始人之一项英都出生在江夏这片热土。这里景观众多:有铸就中国海军舰魂的“中山舰”,有誉为“江南紫禁城”的龙泉山风景区,有云集千古风流人物的赤壁古战场,有尽展英烈风采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有光耀海内外的黄氏宗祠,素有“天下黄姓出江夏”,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冰川期遗迹白云洞,有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展示民族风情的华泰山庄、民族文化村,有代表都市农业发展特征的农业生态观光园、万亩苗木花卉基地。   【新石器时代遗址】 江夏区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均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晚期早段为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000年左右,有纸坊的棺山遗址、烽火台遗址,五里界的潘刘村遗址,金口的龙床矶遗址、香炉山遗址,山坡的铜留底遗址,郑店的锣鼓包遗址,豹澥的神墩遗址、枫墩遗址。晚期晚段为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有山坡的上屋岭遗址、路边高遗址,金口的聂家湾遗址、杨家湾遗址和纸坊的船山遗址。   【商周至汉代遗址】 江夏区有商周至汉代遗址17处:舒安的城上遗址、古寨遗址,湖泗的陈月基遗址、铜墩遗址、团墩遗址、金盆顶遗址,安山的庙嘴遗址、庙山遗址、程子城遗址,山坡的古城山遗址,流芳的张桥遗址,纸坊的金盆山遗址、粟山遗址、大商家坝遗址,金口的黄龙潭遗址、斩龙台遗址,乌龙泉的五谷城遗址。   【赤壁古战场遗址】 赤壁古战场遗址位于金口街范湖社区赤矶山村赤矶山一带,紧临长江南岸。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500米。1996年,江夏区文管所在此发掘出4座六朝古墓葬。另在距此不远的金水闸洪家湾、火焰一带发现一批三国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青铜剑、铁剑、铜镜等。文献《荆州记》、《水经注》均记载东汉赤壁涂口(金口)赤矶,表明三国时著名的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在此发生。因村民开采石头,遗址破坏较严重,但南边山峰保存较好。1999年8月,江夏区人民政府将遗址命名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驻地邮编

  区人民政府驻纸坊街道复江道117号。邮编:430200。行政区划代码:420115。区号:027。拼音:Jiangxia Qu。车牌:鄂AK。

行政区划

2004年江夏区划一览

  自2004年江夏区域划分至今,共辖7个街道、3个镇、2个乡,1农场。   其分别为:纸坊、流芳、金口、郑店、乌龙泉、五里界、安山街道6个街道办事处,豹澥、法泗、湖泗4个镇,山坡、舒安2个乡,及金水农场。

纸坊街道

  办事处驻纸坊,人口168231人,面积180.38平方千米。

流芳街道

  办事处驻流芳岭,人口54811人,面积194.22平方千米。

金口街道

  办事处驻金口,人口82658人,面积230.68平方千米。

郑店街道

  办事处驻郑店,人口41807人,面积141.21平方千米。

乌龙泉街道

  办事处驻乌龙泉,人口49163人,面积179.82平方千米。

五里界街道

  办事处驻五里界,人口45842人,面积221.3平方千米。

豹澥镇

  镇政府驻豹澥,人口40252人,面积88.63平方千米。

安山镇

  2011年1月7日,省民政厅以鄂民政发[2011]4号《省民政厅关于武汉市江夏区撤销安山镇的批复》同意撤销江夏区安山镇。   2011年1月28日,市民政局以武民政[2011]14号《市民政局关于撤销江夏区安山镇设立江夏区安山街道办事处的批复》同意设立安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为马安路36号。   镇政府驻安山,人口26108人,面积127.06平方千米。

法泗镇

  镇政府驻法泗,人口31585人,面积87.25平方千米。

湖泗镇

  镇政府驻湖泗,人口31903人,面积81.85平方千米。

山坡乡

  乡政府驻山坡,人口53989人,面积323.9平方千米。

舒安乡

  乡政府驻舒安,人口24944人,面积151.28平方千米。

金水农场

  驻金水闸,人口7442人,面积7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公元前350年周显王十九年楚置沙羡于涂口(今金口)。

  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分天下为36郡,沙羡属南郡。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沙羡县,为武昌县建县之始,治涂口(今金口)隶江夏郡。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因建立水军需要,在武昌白沙洲建立船坞,造船业兴起。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在武昌蛮王山,建立江夏蛮王的陵墓。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孙刘联军拒曹兵于赤壁(今金口街赤矶山),火攻曹营,曹由乌林(今洪湖乌林镇)遁南郡。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献帝分江夏为两郡,南郡六县,治夏口(今武昌)属吴,以程普为太守。

三国

  三国魏晋南北时期(公元220~589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大动荡、大分裂时期。最盛名赤壁之战,战场就在金口赤矶山(存在争议),现有祭风台、诸葛城、士兵墓等遗址,出土了青铜剑等兵器。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孙权自公安迁鄂称吴王,将南江夏郡改名为武昌郡。

  元年(公元280年)2月,晋灭吴,以武昌郡隶江州。

南北朝

  朝时期,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以汝南置江夏郡隶郢洲。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印度佛教禅师菩提达摩,由金陵溯江至涂口登槐山,后人建达摩亭(今留云亭)塑像立碑以祀之。

  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汝南县为江夏县,移江夏县治于鄂州城(武昌)。涂口属之。

  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鄂州为江夏郡治,隶山南道(全国十道)。江夏郡和江夏县同一治地。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尉迟恭督修武昌城,在金口青埠湾设砖窑群碑。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封李道宗为江夏王。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恢复鄂州名,隶江南西道。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攻江夏城,破外廓。唐代江夏纸坊以造纸作坊著名而称纸坊,沿用至今,当时的造纸规模较大,很有名气。自唐代兴盛的灵泉古市,其交通要道就在纸坊。唐时灵泉古市在灵泉山,由于这里古代有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东南北三面濒梁子湖,通樊口、鲇鱼口、金口,两头都可通长江。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江夏县隶属鄂州武昌郡。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改鄂州为武昌郡。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改武昌郡伟为清郡,江夏县仍属鄂州。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将伯颜攻鄂州城,宋守将张晏然开门迎降。到了宋代,冶铁业、铸铜业、纺织业等比较发达,江夏龙泉山发掘古铜鼎重36斤,珠光霞彩、灿烂夺目。在宋朝,金口已成江南名镇,有“黄金口岸”之称。

  德五年(公元1301年),改鄂州路为武昌路。县城为武昌路及湖广行省行政中心。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建国武昌,号“大汉”。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江夏县属湖北武昌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六子朱桢为楚昭王。楚昭王看中了龙泉山这块风水宝地,定“灵泉山”为仙壤,辟为“寝山”。自朱桢起,明代274年间,在这里相继建起了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八代九王茔园。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修筑金口槐山石驳岸。万历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611~1618年),大司马熊延弼先后修筑张公渡堤、金口龙床矶至白沙洲六十里长堤、四邑公堤。

  二年(公元1645年),李自成过武昌,改江夏县为瑞符县。六月,清军占领武昌,沿明制。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段灿(金口人)出资修葺槐山达摩亭,更名“留云亭”。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督翼王石达开占领武昌城。

民国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寓“因武而昌”之意。初隶江汉道,1930年后隶湖北省第一专署。

现代

  1949年6月10日武昌县人民政府在武昌区成立,隶属于大冶专署。1952年5月大冶专署撤销,改属孝感专署。1959年11月划归武汉市郊县。1960年县治移于纸坊镇。1961年4月,复归孝感专署。1965年8月,改属咸宁专署。1975年11月划归武汉市至今。1995年3月,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至今。   1995年辖:纸坊镇 金口镇 流芳镇 乌龙泉镇 大桥镇 郑店镇 法泗镇 安山镇 贺站镇 湖泗镇 五里界镇 豹澥镇 宁港乡 段岭庙乡 金水乡 河垴乡 山坡乡 保福乡 舒安乡 大屋陈乡 龙泉乡 土地堂乡 范湖乡   2001年5月,撤销大桥街道、贺站镇、龙泉乡、金水乡、范湖乡、段岭庙乡、土地堂乡、大屋陈乡、宁港乡、河垴乡、保福乡。   2004年辖5个街道、5个镇、2个乡,1农场:郑店街道、金口街道、流芳街道、纸坊街道、乌龙泉街道、五里界、豹澥镇、湖泗镇、法泗镇、安山镇、舒安乡、山坡乡、金水农场。

经济发展

  近5年全区累计引进各类项目510个,计划投资总额320亿   

古龙山庄

[1]元,实际到位资金160亿元。全区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94.2亿元,年均递增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年均递增26%;财政收入10.09亿元,年均递增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年均递增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05元,年均递增10%。五年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长水平,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大花山、安山万亩苗木,舒安万亩藠头,梁子湖万亩河蟹,金口万亩蔬菜和13个畜禽小区等为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板块,以开发园区为依托的光机电、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及冶化、文化出版等五大产业集群工业经济板块,有力地呼应了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   2004—2006年,江夏区连续3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区)行列,并在2008年获得湖北省县区级综合经济水平第一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1+8”城市圈战略,建设成为具有滨湖生态特色的武汉南部新区,形成“中国光谷”高新技术辐射基地,先进制造业转移基地,现代都市农业基地,休闲渡假旅游观光基地,力争到2011年,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江夏经济开发区

  江夏经济开发区原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庙山小区(简称庙山开发区),武汉市人民政府1992年批准成立,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一期开发建设11.2平方公里小区已于2001年被拓为武汉科技新城的重要一冀,是武汉光谷的主要发展区。二期开发18.8平方公里新区,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湖北)基地的核心园区,即武汉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区北靠享有“华中硅谷”之称的东湖开发区,南接武汉卫星城江夏纸坊街,周邻23所大专院校、56个科研院所,并拥有5万亩无污染的城中湖,整个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了光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电力环保、房地产、文化教育等五大产业结构群。目前重点引进光机电、制造业、生物医药和文化产业项目。截止2005年1月,开发区累计引进资金102亿元,累计引进项目171个,其中建成投产企业74家,在建(续建)项目41个,正在申报手续的项目41个。仅2004年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62亿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引进项目21个,新建成投产企业10个,新增注册企业53家。

大桥新区

  位于武汉市南近郊,东临汤逊湖,南至八分山,西靠长江,北接武昌区和洪山区,版图面积56平方公里,是武汉市的“南大门”。新区路网交错,京广铁路、107国道、青郑高速与中心城区、京珠高速、武黄高速相连接;长江白沙洲港口、金口码头都在15公里以内;京珠、沪蓉互通立交,紧邻新区。到北京、上海、重庆、珠海的车程均在8-10小时以内;大桥新区公路、铁路、水   

江夏区

路联运,“五纵三横”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交通条件非常便利。新区拥有“三湖四山”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水域面积广阔,绿地覆盖率高,20余公里的长江从西部通过。   大桥新区成立以来,将新区分为三大组团:一是利用大学城的优势,充分发挥各高校科技力量,人文环境的推动作用;二是依托、利用现有的大量闲置仓库和存量土地,致力于引进大工业、大制造业,尤其是新型电子元器件、应用软件、通信设备等信息产品的制造业,使新区成为江夏乃至全市信息工程产业板块的特色集群,把新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基地;实行“一站式服务”;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华中师大汉口学校已经建成,现有教职员工、学生约2万人;湖北省慈善总会已征地兴建老年怡养公寓;武汉百步亭集团兴建的红旗农民新村完工后,将使2000多户农民住进花园式小区;武汉伟鹏房地产公司等开发的一些人居项目也在建设之中。在制造业基地,以生产高等级不锈钢为主的武汉顺乐钢厂已经完工;铁道部南方车辆集团武汉货车公司将征地2000亩,兴建货车研发基地、对外出口基地和现代化的铁路货车生产基地,工程一期投资人民币10亿元,预计2007年底完工,届时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利税可达1.95亿元。其6300户职工2万余人也将全部迁至新区科技新城居住。

藏龙岛开发区

  江夏经济开发区藏龙岛开发区位于武汉市主城南端,北与华中科技园、武大科技园、武工大科技园毗邻,东接中环连络线,南抵沪蓉高速公路,西临汤逊湖,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园中园,武汉中国光谷的主要拓展空间。园区规划总面积15.2平方公里,以人文、科技、生态、旅游为发展定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传统工业,建设高档次、高产出、无污染滨水特色生态旅游科技园区。园区于2001年4月开始筹建,同年10月25日经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武政办[2001]259号)。在五年时间内,投入资金8亿元,完成了道路、桥涵、给排水、电力、电信、园林绿化、路灯、天然气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工程。目前,园区内已形成“三纵三横”的主干道网络布局,总长约65公里,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绿化总面积1000多亩;巨龙塑型、凤凰台、玉叶滩、藏龙大桥、“藏龙十二景”和“杨桥湖二十四桥”等景观。武汉高科机电产业园、武汉凡谷电子通信产业园、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二二所科技产业园、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经济学院、银河湾、澳式高尚住宅区等56个大型项目签约落户园区,总投资额达80多亿元。

江夏郡

  江夏郡:江夏”初为郡名,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两汉皆治西陵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境内),亦有前汉治于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北),后汉治于西陵一说。三国时,魏、吴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治上昶城(今湖北省安陆市西北),吴江夏郡初治沙羡(县治在今武汉市江夏区境内),孙权自公安都鄂后,立武昌郡,旋复名江夏郡治武昌县(今鄂州市)。晋平吴后,改吴江夏郡为武昌郡,并将原魏江夏郡治迁回安陆旧城。南朝刘宋时,江夏郡定治于汝南县城(即夏口)。至隋平陈,江夏郡、武昌郡皆废,入鄂州。隋炀帝时及唐代中期,因政区通名变化,曾两度改鄂州为江夏郡,乾元元年后,江夏郡一名始废。   “江夏”自隋开皇九年起又被用作县名,当时是改侨县汝南县为江夏县。此前,今武汉市域内最早的县级行政建制为沙羡县,始设于西汉。三国吴省之,晋太康元年复置,治夏口。后省沙羡,并入沙阳。东晋末,汝南郡民流寓夏口,因侨立汝南县。自隋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后,“江夏”县名沿袭不变,直至清朝灭亡。191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寓“因武而昌”之意。

旅游资源

  江夏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为了更好地整合和开发利用其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江夏特别推出江夏“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推介代表江夏特色的三大旅游区,即中山舰旅游区、龙泉山风景区、梁子湖风景区。

中山舰旅游区

  中山舰旅游区位于素有“小汉口”之称的金口古   

江夏区第一中学

[2]镇,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中山舰核心景区、杜家海旅游区、民俗风貌区、军事游乐区、旅游产业区五大板块,其中核心区于2007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其主体工程—中山舰博物馆目前已全面竣工,见证百年沧桑的中山舰于2008年5月15日迁至博物馆内并现已对外开放。目前,中山舰是全国最大的可移动文物。中山舰旅游区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大力弘扬武汉保卫战的精神,它的建成将使广大青少年接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是一部“立体教科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而金口地区还有三国时期赤矶山赤壁古战争遗址(存在争议),唐朝时期栽下的称为“武汉第一树”的古银杏,武汉明代槐山留云亭与槐山矶石驳岸,及中华民国号称最大的水利工程金水河段的金水闸工程。

龙泉山风景区

  龙泉山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郊,距市区12公里,总面积7.6平方公里。这里三面环水,山清水秀,林木葱郁,古迹遍布。龙泉山自古即被视为“世外桃源,诗乡福地”,尤其是明代楚昭王及其后裔的“九王陵”,颇负盛名,素有“三龟九寝十二陵”之称,与北京十三陵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号称“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寝”。此外,还有历代先贤古墓48座,形成庞大的古建筑群和古墓葬群。早在2001年,明楚昭王墓群被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武汉市规划发展的九大景区之一,龙泉山风景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相继修复了楚昭园正门、神道、陵恩殿、龟碑亭等建筑,特别是近年来,风景区进一步加大投资建设步伐,恢复重建灵泉古寺,整体修复景区入门广场、道路、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使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梁子湖

  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有“天然绿宝石”之称,其2/3水面位于江夏区。江夏风景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梁子湖畔,依托梁子湖清新的水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湿地景观,美丽的传说,以及湖周边凝结厚重文化的宋代古窑址,着力打造别具一格的湖泊生态旅游。风景区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观,面向大梁子湖区域,统筹江夏南北与周边发展,立足保护环境,既有效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又充分利用湿地生态优势,促进旅游业发展。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分区分期高标准建设,形成在湿地生态资源下,融自然、历史、现代于一体,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人居相协调统一的环境体系,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天然大氧吧。

其他

  除上述景点外。还有唐代纸坊八分山南麓白云洞,宋代湖泗浮山古窑群遗址,民国时期有贺胜桥北伐将士纪念亭,新中国时期建成的青龙山森林公园、熊廷弼公园、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新世纪广场,江夏市民活动中心,谭鑫培生态地质公园等。

文化氛围

  有江夏一中,实验高中等重点高中。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江城学院,华师汉口分校,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等高校云集。 目前拥有黄家湖大学城、大花岭大学城、汤逊湖大学城,本专科高校几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