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后生存录更新:软件正在通吃所有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3:43:22

软件正在通吃所有工作

2011年08月24日           软件业本身在急剧扩张,而在其他行业里也开始扮演关键角色。创业的归宿显而易见,其本身便充满了未知,对此应有所觉悟。但是,游戏、网络写手在若干年后极有可能面临裁员。硅谷较这些刚刚建立创业生态系统的新兴市场其风险会小许多。  编者按:前几天看到这篇很有趣的文章,写得很长。大致是从小孩子未来学什么有前途说开去,聊到还是做程序员最有前途。期间说到硅谷的工作环境,工作态度等。文章表示也许程序员之热是一种泡沫,但有的吃总比饿死街头要体面得多。不由让我这种代码苦手的宅男亚历山大。BTW,这篇文章的作者是Sarah Lacy,一位很了不起的科技博客作者。

几个月前,我在孟菲斯进行了一场演讲。期间有人问:哪座城市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业激情。我毫不犹豫得回答:“学习好英语和数学吧,掌握编程技能,打好App制作基础,在任何公立学校都能成才。”我的弟弟对此不以为然,他在硅谷摸爬滚打多年,是名老资格程序工程师,“程序员虽然吃香,但现在都转移到国外去了。”

此时,脑海中浮现出几年前经济大衰退的景象。当时,各大商学院校刊,财经杂志封面无不在警告大家,不仅制造工厂纷纷流向海外,许多高技术含量的脑力工作也逐渐远离硅谷,投入东欧、印度以及其他新兴国家的怀抱。末了,不由伤感起来:那些紧跟潮流,学习程序开发的85后,待到毕业,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就像底特律的工厂劳动者,他们将淹没在印度、中国每年成千上万的IT人海中。

这种观点很荒谬,但当时大部分人都信以为真。几年后,程序员依然炙手可热。哪怕加尼福尼亚失业率高达12%,但深居硅谷的程序员还是活得相当滋润。

你可以借助Y-Combinator的扶持;从上百个天使投资人、VC身上获得资金,甚至只要你有一张信用卡,单凭一己之力,便能通过开发网络、手机应用,从中获利。以Google、Facebook、Zynga、Groupon为首,成千上百家创业公司都在为程序员短缺而苦恼,每个创业者都述说同样的苦水:招人真难!

Tech Crunch近期制作了一个录像专题TC Cribs,介绍创业公司千奇百怪的工作环境。像DropBox、Airbnb等许多创业公司,灵感四射的办公室让人痴迷。大家都争着参加Cribs,尽情向别人展示:在这里工作很开心!

近日,我邀请Dustin Moskovitz(Facebook和Asana的联合创始人,是地球上最年轻的百万富翁)担当新活动San Francisco Disrupt的评委。聊到此事,他半开玩笑得说:反正现在很难召集到完美的团队,创业者们不如找个靠谱的公司上班吧。我觉得他一定是在开玩笑,不过他说,只要谁能来他的公司,就立刻奖励1万美元。

我曾经在财经类杂志工作过一段时间,写过“软件行业流向海外”这样消极的报道,对那些看了这些评论而最终没有选择学习编程的人,我只能说抱歉。当然,人不能依靠媒体来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CNBC说什么,就投资什么。传媒总是不动声色得带你绕出金矿。

伴随全球化的思潮,产生了软件业转战海外的论调,这本身就是一个谎言。还有一个谎言:美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大脑,新兴市场进行低附加值的简单劳作,而美国从事高附加值的工作。琢磨琢磨就会发现,两钟论调实在南辕北辙。怎么看都不可能成立。简直如同当年鼓吹人种差别一样无知。

倒是Marc Andreessen最近给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说得十分到位:软件正在鲸吞地球。两千年初,企业将软件开发外包给海外,许多人觉得这是一场零合博弈。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软件需求几何增长。并不只有Pandora、Zynga、Amazon致力于把音乐,游戏,书本这些架上货品转变成单纯的软件,这也不只表现在社交网络的全面爆发上。互联网让许多已被人遗忘的传统细分行业重唤青春,我们很容易想到Aiirbnb、Uber、Groupon、GetTaxi等名字。类似的行业还有许多,Andreessen和他的合伙人相信,保健医疗和教育在未来机会很大,Accel也将教育视为战略关键。

软件业本身在急剧扩张,而在其他行业里也开始扮演关键角色,想想吧,将来,会有20亿人同时在线,10年后的智能手机将达到50亿台,这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哪怕是现在,在家里拿着手机已经超过蹲马桶的人。通过手机操作网络银行,接受教育,浏览新闻,人们开始享受更便捷的服务。

现在的高科技企业,与哀叹软件业移向海外的那一代相比,受众早已延伸到方方面面,在某方面处于领先、支配的公司(例如社交媒体)有可能在未来成长为巨头。这又和.com时代不同,从中能够产生巨大收益。

并不只有硅谷收益于软件业扩张,看看中国的创业者们是如何艰难得开发视频游戏。或者问问我们,要雇用一名中文的网络写手有多难。现在,美国这边只要发布一款全新的互联网产品,不出几天,德国版、俄罗斯版、印度版、中国版等也会相继出现。这些开发量对硅谷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新兴国家来说,已经相当庞大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作完全可以本土化,不再是由大型跨国企业简单得外包出来。从长远看,这对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意义深远。依靠大公司外包是没有未来的。

那么,这些工作是否稳定呢?答案当然是不, 无论硅谷还是海外。创业的归宿显而易见,要么IPO功成名就,要么就此消失。其本身便充满了未知。对此应有所觉悟。但是,之前提到的游戏、网络写手在若干年后极有可能面临裁员。硅谷较这些刚刚建立创业生态系统的新兴市场其风险会小许多。

最近,一些评论家抛出“就业泡沫”的观点。我们也许不在经济泡沫,心理泡沫中,但很有可能处于“就业泡沫”中,因为创办一家公司实在太容易了,在硅谷,如果能上市凯旋,回报相当惊人,甚至是前无古人。(正因为这样,不太可能出现经济泡沫)

假设你现在身处所谓的“就业泡沫”中,如果要和现在待业在家的几人万交换位置,如何?你一定不会答应。“就业泡沫”有利可图,这不单纯是第一世界的问题,而是那个国家正好有一批高学历的人,在一个幸运的时间,进入了一个幸运的行业。美国的宏观经济就需要面对的这个问题。这么说不知道会不会被底特律的工人胖揍一顿呢。

如果真的很担心,大可未雨绸缪一番。但如果你是程序员,真应该谢天谢地。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有的吃总比被人吃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