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娜本子:抑制通货膨胀不能单凭货币紧缩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58:40
字号:大 中 小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涨幅较上月又上升了0.1个百分点。这表明尽管今年上半年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连续加息,数量调控与价格调控双管齐下显示出政府抗击通胀的坚定决心,然而,抑制通胀的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难道是因为货币调控存在时滞性,紧缩效果尚未充分显现?恰恰相反,商业银行已经感觉到“双率”调控的紧缩力度,新增贷款规模也出现了明显回落,广大中小企业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导致本轮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因素较为复杂,既包含了成本推动的因素,又包含了需求拉动因素,单凭紧缩性货币政策,其调控效果有限。

本轮通胀是多重因素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现

毋庸置疑,本轮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带来了流动性泛滥,即过度充裕的货币流动性成为本轮物价上涨的基础。

从目前市场货币流动性状况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已初见成效。而本轮通胀的形成不只是由过度的货币需求造成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也是导致通胀的重要原因。针对不同的通胀成因,政府应采取不同治理对策。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胀,治理手段在于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而在面对成本冲击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不仅显得捉襟见肘,而且还可能使经济陷入滞胀状态。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看,欧美经济复苏乏力,美国“无就业增长型复苏”现象并没有彻底改观,欧债危机又风起云涌,这都使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欧美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将很难退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就不会出现大幅回调,输入型通胀压力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

其次,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国内气候异常。此前的干旱迅速转入近期的洪涝,严重影响农产品收成,导致农产品涨价预期增强。同时,各地工业用水、用电以及天然气价格普遍上调,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均使得抗击通胀的形势严峻。针对成本推动,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抑制物价上涨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和范围,建立应对物价上涨的动态补贴长效机制,确保供给稳定;另一方面,政府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因政策过度波动而陷入“越调越乱”的窘境。

虽然政府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为了抑制旺盛的货币需求,然而,生产技术及金融产品创新严重匮乏,新的产业兴奋点又尚未显现,再加上股市持续低迷、楼市步入下行调整,都使得过剩的市场流动性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去处。

总之,通胀虽然说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不能仅靠收缩流动性来抑制。调控政策组合的多管齐下,“堵”和“疏”并举,才是抑制本轮通胀的有效利器。

更多相关内容请上:http://www.laoqianzhuang.com/

更多文章请上:http://blog.sina.com.cn/u/229183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