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集团万科:五脏与五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08:48

五脏与五行

人的生命历程从胎孕、发育、成长、衰老乃至死亡,经历着一个生、长、壮、老、已的过程。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活动是以脏腑阴阳气血为基础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是生命之本。阳化气,阴成形,生命过程就是不断地化气与成形的过程。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盛衰之本。精者气之精,“人始生,先成精”,“精者,身之本”。人体的产生,先从精始,由精而生成身形脏腑。人出生之后赖五脏六腑之精的充盈,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总之,气血精津液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精能化气,气化为精。肾为藏精之腑,“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体:     筋   脉     肌肉     皮毛     骨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五志:     怒   喜      思        悲      恐

季节:   春   夏  (脾旺四季)  秋       冬

五味:   酸   苦     甘(甜)  辛(辣)  咸

五色:   绿   红       黄        白      黑

 五色(注):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

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但在中医里,食物却只有五种“味”——酸、甘(甜)、苦、辛(辣)、咸。可别小看这五种味道,他们不光决定食物的味道,和健康更是息息相关。在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黄帝内经》中就介绍了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脏各主其味,食物进入哪一个脏腑就会对其产生滋养作用。

  辛味养肺。所以肺虚有寒者,有感冒等表症以及气血阻滞等情况的人适合食用有辛味的食物,如:生姜、胡椒、辣椒、葱、蒜、韭菜、花椒等,但患有肝脏病的人应忌食。

  甘味补脾。脾虚者宜食甘味食物,如:西红柿、茄子、蘑菇、胡萝卜、土豆、黄瓜、冬瓜、南瓜、藕、梨、桃、苹果、香蕉、西瓜、鸡肉、蜂蜜等,有补益、缓和、和胃、生津等作用。

  酸味补肝。肝虚血枯者宜食酸味,如:橙子、橘子、橄榄、柠檬、枇杷、葡萄、芒果、石榴、调味品醋等,它们都有开胃、收敛、固涩的作用,但有脾脏病的人应忌食。

  苦味清心。心火较重的宜食苦菜、苦瓜、大头菜、百合、白果等苦味食物,有泻下、清热、燥湿、健脾、补肾、强筋健骨的作用,但是有肺脏疾病的人应忌食。

  咸味滋肾。肾虚者宜食咸味,如:苋菜、紫菜、海带、海参、螃蟹、火腿等,都具有补肾等作用,但是患有心脏病的人应忌食。

 

 

 

子午流注疗法
子午流注疗法的起源

子午流注疗法,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疗法。这是“5维全息疗法”中的第5种方法!

子午流注疗法的介绍


子午流注疗法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著《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
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叁者的关系如下:
时间 时辰 经络 / 脏腑
23:00 - 1:00 子时 胆
1:00 - 3:00 丑时 肝
3:00 - 5:00 寅时 肺
5:00 - 7:00 卯时 大肠
7:00 - 9:00 辰时 胃
9:00 - 11:00 巳时 脾
11:00 - 13:00 午时 心
13:00 - 15:00 未时 小肠
15:00 - 17:00 申时 膀胱
17:00 - 19:00 酉时 肾
19:00 - 21:00 戌时 心包
21:00 - 23:00 亥时 三焦
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巳时(9点至ll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
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
午时(1 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戌时(19点至2l点),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亥时(2l点至23点),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通过上面讲解每日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午时(1l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点至2l点)心包经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亥时(2l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应该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从亥时(2l点)开始到寅时(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植物白天吸取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地衰老或者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
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摧垮。
腑所属部位甚为接近,这些穴位有直接疏通脏腑经气的功能。另外,胸部还有任脉,肾脉,胃脉,脾经,肝经五条经脉通过,胆经循行腹侧。所以,腹部不仅可以调阳,也可以调阴,有见效快,疗效好的特点,减肥美胸有奇数。
手足三阳经在背部大椎穴与督脉相交,两侧的阳经通过督脉相互联系。在背部施行此方法,能有效地调动督脉,冲脉及诸阳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