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束红石榴系列价格:通货膨胀与紧缩通货谁来买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4:27:25
  中国的流言蜚语大部分有根有据,就如前些时候的存准基数调整,正当2437点岌岌可危的时候,市场传出差异化降低存款保证金的利好,暂时拯救了大盘。但我对此却持怀疑态度。

 

    如果说这个传闻有道理,那就是银行的流动性太紧了,上缴了新增的存款准备金后,银行成了最没钱的有钱人。我相信银行家们正在向各部门施加压力,中小企业的资金窘况还会被提及,未来CPI的下降趋势也是降准的合理依据,但问题是,这样做符不符合管理层的议事方式?

 

    多年以来,宏观政策一年一个大基调,半年一个小调整。决定政策的时间窗口是7月和12月,7月定下半年,12月定明年。今年6月,市场注意到了宏观资金面事实上非常紧张的困境,由此产生政策转向的预期,但8月以来,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对下半年主基调做了宣示,即宏观调控大方向不变,温总还特别提到,争取下半年把物价多降一些。中国行政具有非常高的执行力,上级执行精神通常在执行过程中放大,就比如今年,宏观基调是稳健,到了央行,就适度的紧一些,再到具体的措施,就再紧一些。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2009年,宏观基调是适度宽松,执行结果是高度宽松。市场预期8月CPI会小幅回落,但仍大于6%,我有两个答案可供选择,一是:“CPI已经出现了见顶回落的迹象,货币政策应根据这个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体现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答案二:“虽然CPI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物价上涨的各项因素并没有有效消除,需要警惕物价再次反弹,货币政策仍然有必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必要的防范,以体现宏观调控的预见性”。两个答案,以大家对管理者的了解,他们会怎么说呢?

 

    改变存准基数的算法,其本身就有明确的信号意义。无论8000亿也好,9000亿也好,其收缩流动性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如果央行认为当前流动性已经到了极度紧张的状况,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政策,由此可以推断,在央行眼中,货币的收缩依然有空间,当然,8000亿确实多了些,于是央行做了两个安排,一是安排各商业银行分批缴款,以避免收缩效应的极度冲击;其次,使用其他货币工具释放一些流动性,以对冲前一个政策的冲击量,从上面安排来说,可以说是形式上比较完备。如果在推出新政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又推出降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后者就成了对前者的否定,由此还会引出对政策制定盲目性的质疑,就算提高存准基数是个错误,也需要找个台阶去补救,这样的直截了当,似乎不是央行的风格。

 

    当然,如果各家银行过不下去了,集体找央行发难,以至于央行被迫妥协,这种可能性也存在。然而正如上一次预测政策转向落空那样,这一次同样落空,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问题是,经济学界对流动性的评价各持一词,屁股决定脑袋。站在中小企业的立场上,降低存款准备金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有效的救命良药,但另一派经济学也认为,经过四万亿大宽松后,只要是收缩,就一定有人痛,总有人要付出代价,如果顾及大家对货币的心理感受,如果不让某些企业痛不欲生,CPI是下不来的,甚至有人说,要“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对于流动性松紧的评价标准也不一致。有人看CPI,认为物价就是货币现象,多数老百姓也这样认为:之所以涨价,就是票子发多了。有人看M2,“70多万亿”,那是钞票的汪洋大海啊。还有人看GDP,接近10%的同比增长,已经不是过热了,而是酷热。在这种背景下,认为货币实质上紧张,绝对是少数派观点。

 

    我就是这样的少数派,我看民间拆借利率,这里是货币的市场价格,反映对货币的供求关系。同时我认为,中国的货币,与西方不一样,由于中国缺乏抵押市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造成了中国对货币的需求量比美国多。就如生产一辆汽车,消费者需要储蓄10万元,生产者也需要10万的资本或信贷,于是,在许多产品上,创造10万元的新增GDP,需要20万元的新增货币。此外,中国人的货币,还承担着个人自我社会保障,以及财富幸福指数的职能,中国人需要有存款,这些存款是不用的,有存款就踏实,就有满足感,就有安全感,就有财富感,就幸福。没有存款,就惶惶不可终日,就会家庭不和,就娶不到老婆。70万亿都是流动性吗?大部分不是。就如200年前的晋商,赚了钱埋在地窖里,深更半夜时点个蜡烛,移开院子里的那口缸,潜入地下,一颗一颗数自己的金元宝。

 

    这只是说到货币,进一步讨论,如果CPI是猪惹的祸,该给CPI吃什么药呢?央行的药很简单,既然是通货膨胀,那我就紧缩通货。但是您想一想,紧缩货币,不就是改变供求关系吗?问题是,货币紧缩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少吃一口肉?9月份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肉不能少,那自己呢?正常拿到工资的人也不会少吃,于是问题就来了,多数人如果没有变穷,是不会为了CPI而节衣缩食的,要想降低对猪的需求,就必须有人先穷下来,谁呢?当然是中小企业,破产几个中小企业,失业一批工人,就有了吃不起肉的了,于是CPI就下来了。

 

    难道不是吗?

 

    如果央行对付CPI,只有货币供应量一种办法,代价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让中小企业先穷下来,难道让国企先穷吗?还是那个命题,谁去当那少吃一口肉的人,总不至于是号召领导带头少吃肉吧?那个少吃肉的人一天没有制造出来,CPI是不会显著回落的,这个时候放松银根,就等于放跑了那个倒霉蛋。

 

    这就是猪的经济学,当然是我的戏说而已。事实上治理CPI至少有18种办法,存款准备金是最差劲的一种,这是因为CPI主要的权重是食品,而食品需求没有多大的弹性。食品价格主要由供应量决定而不是需求量。此外全社会的各种成本,最终都是由终端消费者埋单的,就比如我每天上班所消费的汽油,最终埋单者,就是购买我的产品的消费者,于是只要汽油降降价,所有产品就都有了一点点的降价空间,但是,中国石化乐意吗?

 

    于是我就有了推断了,存款准备金很难下降。如果降存款准备金,恢复流动性,又同时期望CPI下来,那就必须采用其他的办法。收缩流动性埋单的是中小企业,而使用其他的办法,就需要另外的群体付出代价,至今我还没有找到任何一个群体,愿意为了中小企业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

 

    就比如您吧,您的储蓄是负利率,您很不开心,如果我告诉您,假如您自愿再忍受6个月的通胀,以换取若干家中小企业的生存,您愿意吗?如果我对您说,有一个人可能要失业,现在您有两个选择,如果您愿意承受30元一公斤的肉价,那个人就可以不失业,如果您坚持肉价需要在春节前降下来,那个人就会失业,您愿意为这个就业岗位每天多付出5元钱的生活成本吗?

 

   多数人不愿意,因为多数人不可能失业。

 

   于是乎,保持对CPI的挤压,即便为此付出中小企业的代价,就是多数人的选择。即使在美国,也是多数人说了算的。

 

    所以,存款准备金不会降,除非CPI回落到5%之下。

 

 陈浩

20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