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王宝强版第1集:一個人的老後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0:26:27

一個人的老後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一個人的老後」,並非僅指「終身未婚女性」的老後生活,而是所有「未婚」、「離婚」、「喪偶」的單身女性都會面對的人生大件事。由於高齡少子化社會的形成,加上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長,不婚、離婚的趨勢也逐漸增加,大多數女性可能都將面臨一個人度過的晚年。但是從這一刻起,妳需要的不是年華將老的自怨自艾,而是積極面對生命風景的自在與期待.....

 

0-1 【導讀】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從這一刻起,妳需要的不是年華將老的自怨自艾,
而是積極面對生命風景的自在與期待。


「一個人的老後」,並非僅指「終身未婚女性」的老後生活,而是所有「未婚」、「離婚」、「喪偶」的單身女性都會面對的人生大件事。由於高齡少子化社會的形成,加上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長,不婚、離婚的趨勢也逐漸增加,大多數女性可能都將面臨一個人度過的晚年---身為單身老人預備軍的妳,是否做好準備了呢?

一般來說,因離婚或喪偶,再度恢復單身生活,稱為「二度單身」,但這個結果和「始終單身」者並沒有兩樣。

越來越多年過四十五歲的人,因離婚或喪偶等因素,而再度恢復單身生活。由於已婚者和未婚者的生活方式並不相同,所以對始終保持單身的人來說,面對已婚者,總覺得「完全不知道和滿口丈夫、孩子的女人聊什麼」,也因此對於「二度單身」者,才會有歡迎遠行好友回家的感受。

我們自己也會有這種始終等待遠行好友回家的感覺,而且還有種「大家的人生到頭來,其實都走向同一條路嘛!」的感嘆。

其實這些二度單身的女性「與家人共處」的時間並不長。在現今大多只生養一、兩個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們因升學、就業等因素,終究會離家獨立。有的孩子則成了單身寄生族,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宛如房東與房客。而女性朋友恢復單身生活後,就不用再當個為了準備飯菜就得匆忙趕回家的「灰姑娘」。

在這本書中,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以剴切的觀點和明快的筆調,分享自己長年累積的智慧與體驗,針對單身熟齡女性的住居、人際、照護、理財、遺產和身後事安排等生活課題,提供妥切、合宜的建議,更希望幫助所有女性建立成熟、健康、豁然的態度——只要順應自己的需求與心意來安排生活,做好心理上和實質上的準備,「一個人」和「寂寞」並不是同義詞;「老年」也不代表絕對的「弱勢」,一個人的老後並不可怕、也不悲涼,同樣能過得樂觀優雅、充實而有餘裕。

【內容導讀】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 ~賴芳玉/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顧問律師
讀這本書,簡直是挑戰自己的心臟,因為你得學習破除很多對於「一個人」的刻板印象。
常聽人問:「你現在一個人住嗎?」
若回答:「是啊!」
詢問的人必帶著憐憫又擔心的語氣說:「喔,一個人住要小心點!如果覺得孤單,也可以常到我家吃飯聊天啊!」

一個人,等於孤單,等於可憐。尤其人到老,一定得有個老來伴。所以當你到老是一個人時,你必然是可憐又孤單的老人。
這是所有人對於「一個人」的定義與想像。也因為這樣的刻板印象,讓很多人恐懼變成「一個人」的生活,甚至對於「一個人生活」的處境,認定為悲慘而失敗的人生。但如這本書所言:「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不論是誰,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是遲早必須面對的處境,我們卻一直在恐懼與抗拒。

很多女性朋友渴望結婚生子,因為有夫有子,人生才圓滿。

很多女性朋友在婚姻中擔憂先生外遇,總是帶著嚴重的不安全感,戰戰兢兢的過著她的婚姻生活,老公不可靠了,就緊緊依附著小孩,小孩長大結婚了,仍然擔心媳婦和自己搶小孩。我一直不明白女性朋友的擔憂從何而來,我曾經詢問女律師,妳們有經濟基礎又有專業當後盾,與男性的能力不相上下,縱算失婚也不受到任何影響,妳們是否仍然擔心另一半外遇而失婚?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接著我又詢問男性律師,便發現男性較無這層擔憂,因此我做了一個結論,在婚姻關係中,女人比男人有更強烈的不安全感。

顯然的,這樣的擔憂不分輕熟齡或熟齡女性朋友,更不分經濟基礎是好或壞。這讓我回想,唸小學時,常見女同學偕伴上廁所,走在東區,女性朋友也很少獨行逛街,若非偕夫攜子、就是三五好友相聚,更別說單獨旅遊的活動了。所以,女性朋友比男性朋友更依附在群體關係中的互動,遑論對於家庭完整性的高度渴望。然而有趣的是,在群體活動或家庭生活中,女性是扮演照顧者的責任,而非被照顧者,因此並非擔憂失婚或不婚而乏人照顧,而是恐懼一個人生活的孤獨感。

這本書破除我們對於一個人生活向來的迷思與恐懼,進而教導如何一個人過生活的想像與準備,就如同聖嚴法師所帶來的啟思:「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是一本每人必作的功課。


【作者簡介】
上野千鶴子Chizuko Ueno
一九四八年生,富山縣人。京都大學研究所社會學博士課程修畢,現任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教授;曾任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客座研究員、波昂大學客座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和墨西哥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女性學、性別學。一九九四年以《近代家族的成立與凋零》(岩波書店)榮獲三多利學藝賞。代表著作有《上野千鶴子的社會學式文學》、《差異的政治學》、《當事者主權》(與中西正司合著)、《為晚年做好準備》等書,近年來對高齡者問題十分關注。
上野式單身暮年生活觀 :
    1.不再為家人工作而煩惱、能好好享受人生的基本條件,就是有一處「專屬自己」的住所。
    2.廣結善緣,多認識生活方式不同、和工作無利害關係的朋友,相處起來也比較坦率自然。
    3.長壽的單身者,對於權勢和地位都已看淡,也就沒有拘泥於世俗人情的必要。
    4.高齡者還是不要依賴投資,安心地採取較為平穩的資產管理方式為佳。
    5.名下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房子,沒必要留給子孫。
    6.接受照護時,最麻煩的就是無謂的客氣和羞恥心,身體和心理的忍耐都毫無好處。
    7.孤獨是單身者的重要伴侶,與其一味逃避它,不如試著學習面對。
    8.預立遺囑,並且找到能確實代為執行的人,這樣就能有效活用身後的遺款。
    9.無須害怕獨自面對死亡,但必須做好能讓別人及早發現並方便處理的準備。
【目錄】
推薦序:女人都要不怕老後才好-老人問題其實是女人問題╱劉黎兒
推薦序:一個人的老後,自己安排╱薇薇夫人
前 言: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
第一章 歡迎加入單身一族!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
 子孫承歡膝下才有幸福晚年?
 自願與非自願的獨居生活
 「兩個人」變成「一個人」
 一個人生活的選擇
 梅開二度的可能性
 誰說「一個人住很寂寞」?
第二章 如何選擇生活住居?
 要有「專屬」的住所
 你住在誰的房子裡?
 獨居生活的房事問題
 老人公寓裡的自在晚年
 都會區還是郊區?
 我要一處專屬小窩
 安定.安全.安心
第三章 如何維繫人際交往?
 一個人.兩個人.一群人
 用人生經驗來交朋友
 高科技下的人際關係
 有人陪你吃飯嗎?
 你被遺忘了嗎?
 孤獨也是重要伴侶
第四章 如何做好理財規劃?
 活到老,還是錢最重要?
 資深單身者的生活花費
 心甘情願的意外支出
 誰負擔妳的晚年開銷?
 銀髮族的理財頭腦
 光靠年金就能安享晚年?
 商業年金保險也是理財途徑
第五章 如何面對醫療照護?
 接受照護需要勇氣
 如坐針氈的心情
 受照護者的十大素養
第六章 如何劃下人生句點?
 妳的財產要留給誰?
 想遺留下的東西
 不想遺留下的東西
 你想要的死亡方式是……?
 孤獨死真的那麼恐怖嗎?
 生命中最後一場演出
 身後的歸屬處
【後記】樂在單身暮年╱上野千鶴子

0-2 【前言與推薦】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


【前言】
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 ~上野千鶴子/作者


生命旅程越長,越有可能只剩自己獨自走下去。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到最後都是一個人。
女人最好能有此體認。

現今少子高齡化社會下,大幅縮短了女性「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就算已走入婚姻,但以平均壽命來看,丈夫先過世的比例仍然很高。而且一般家庭只生養一、兩個小孩,而孩子們總有一天也會離家獨立。

因此,女人的生存之道就不該只是放在「家人」身上,而是要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不是嗎?每個人總有一天都得面臨獨自面對餘生的時刻,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因此,這時就輪到像我(我們)這種有經驗的單身一族來跟各位談談,如何面對單身生活。而本書的目的就是和恢復單身的你一起享受「單身晚年生活」,來聽聽在這方面經驗豐富的前輩們所給予的寶貴意見。

從前輩們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知道,獨自一個人的晚年生活其實並不可怕,甚至能以此累積豐富的智慧與經驗。什麼「一個人很寂寞」、「老了沒人照顧」等種種負面訊息,早已是過時的說法。

只是,要面對「單身晚年生活」,仍然得具備一定的技巧和基本配備,換句話說,就是因應生活的軟體和硬體。關於硬體部分,指的是金錢、房子及各種參考書籍。雖然這方面很重要,但光是備妥硬體仍然不夠,我個人十分重視獨自生活的智慧,也就是所謂的軟體部分。

本書是為即將展開「單身暮年生活」的你,所準備的禮物。因為我過去也承蒙許多前輩的鼓勵,才能獨自走到現在。歡迎加入單身一族的行列!

自處女作以來,隔了許久才推出這本新作,全拜法研的超級能幹編輯弘由美子小姐之賜, ADRIVE企劃室的武井真弓小姐也在工作上給予我莫大的協助。我們三個都是五十世代的「敗犬一族」,這份工作自然非我們三人組莫屬──已經送完父母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自己也準備步入老年時期。「老媽,有我陪在妳身旁,真是太好了,是吧?」照顧臥病在床的母親時,我曾對她老人家這麼說。「那輪到我需要照顧時,該怎麼辦呢?」同時心中也抹上一層不安。

「等我老了該怎麼辦呢?」想想單身女性一路走來承受了多大威脅,因為世上充斥著太多關於老年生活的負面訊息。在超高齡社會的趨勢下,所面臨的是長壽者「皆為單身一族」的時代,因此應該以樂觀的心面對獨居生活。

之所以會感到不安,是因為不清楚對象和目的而引發的一種感受。只要消弭每個不安的因素,便能瞭解任何事都能靠己身力量解決。若還是做不到的話,大可使出女人的最後武器,「拜託啦!幫個忙啦!」發揮嗲功就行了。

什麼?那男人怎麼辦啊?這就不是我所能理解的範圍了。
我想男人呀,當個讓女人疼愛、討人喜歡的男人,就對了。

【推薦序1】
一個人的老後,自己安排 ~薇薇夫人/知名專欄作家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到最後都是一個人。」真佩服上野千鶴子一針見血地道出人生真實結局。當然站在M型社會頂端,家大業大的人,可能會在親族「環伺」下走到人生盡頭,但大多數人在大家庭互解以後,的確到頭來就是只剩自己一個人,尤其在大都市裡。這句話提醒那些結過婚、有子女的人,不要把子女列為老後可以依靠的對象,應該像單身女人一樣,早早規劃一個人的老年生活。

這本書以女性為主要讀者,因為女人壽命平均比男性長。她統計日本六十五歲沒有另一半的高齡女性比例是五十五%,喪偶者占四十六%,離婚占三.五%,未婚占三.三%,而男性沒有另一半的比例則為十七%,兩者相差甚遠。台灣或全世界似乎也走向類似的發展,所以她說「二十一世紀是歐巴桑世紀」。

長壽的歐巴桑們要如何處理生活中的種種問題?當然是既不能靠子女,也不能靠配偶,而是要靠自己,就各自的環境、能力、資源來規劃,並且以成熟的心態、開朗的心情,將一個人的生活安排妥當,才能好好享受這段多過男性的歲月。

作者從第一章〈歡迎加入單身一族!〉開始,把單身會碰到的各類問題一一提出,再為讀者進一步分析、建議。其中所列舉的實例,非常有趣。上野千鶴子女士提到所謂的「快樂寡婦」:「只要送走囉唆的丈夫……人生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加上兒子對自己百依百順,儼然就像個掌握一家大權的皇太后……今天泡溫泉,明天逛街、看舞台劇……」但她接著列出當「快樂寡婦的條件」,可就不是人人辦得到了。所以,成熟的人知道,生活要按自己的條件來安排,無論是居住場所、人際關係、金錢等,都是生活中最實際的事務。

無論多麼長壽,最終都得面臨死亡的到來,以及死亡前可能出現的病痛。「一睡不醒」的生命結束方式絕不是人人都可遇到,而這也是老人們普遍憂慮甚或恐懼之事。作者認為死亡既是一定的結局,就要及早做準備,像寫遺囑、身後事如何處理等,絕不能因為害怕就逃避。

「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句話一點都不悲涼,全看妳如何安排生活,全看妳有沒有成熟健康的心理。

【推薦序2】
女人都要不怕老後才好 ~劉黎兒/旅日作家
《一個人的老後》?書名乍看是單身女人的老後問題,其實是每個女人的問題,因為不管有沒有結婚,女人壽命要比男人長得多。日本人以及台港華人女性都比男性平均長壽近六歲,因此女人要比男人更關心老後問題才行!這也是上野千鶴子這本書在日本掀起熱賣風潮的原因,比起她的許多精深女性主義著作,影響都更重大。

日本女人過去不關心政治、經濟問題,但現在她們發現高齡化問題就是女性問題,八十歲以上的女性銀髮族是男性的兩倍,而且八成以上沒有配偶,女性必須自己一個人活下去。那些穿西裝的男人在討論的年金、後高齡醫療等問題,其實都是女人自己的問題,因此不能讓男性政治家胡攪亂搞。作者所說「歐巴桑的世紀」已經來臨,女人必須自求多福,家裡的理財、住居等重大計畫,不能再全部交給男人來操心,因為最後必須面對的也只有自己。

已婚的女人到頭來還是會變成一個人;單身女人、離婚女人更是一個人。現代社會早已不是人人都必須結婚的「皆婚社會」,女人一個人沒什麼不好,這就是當今流行的「一人樣」。「一人樣」在日本幾乎專指女人,成熟的女人享有自由的獨處時間,可以單獨花用的錢較多,享受華服美食,也可以隨時出門旅行,比一頭栽進家庭的已婚女人,瀟灑自在而且優雅多了。不必計較丈夫的薪水多寡或擔心子女升學,可以安心在公園曬太陽或讀書、看電影,跟朋友喝茶不用看錶,惦記著得回家煮飯。但女人一個人更要擔心老後問題,雖然不需依賴男人守護,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後孤苦伶仃,沒伴又貧病交迫。因此,更需要確實做些準備。

二○三○年時,日本人口預計約有三成為老人,將會面臨人類史無前例的超高齡化社會。但台灣的高齡化其實進行得更快,在社會保障越來越不可靠的時代,每個人都得稍微花點腦筋,想想自己的未來。尤其是沒有配偶、孩子的單身女性,更得多盤算,才會有光明的老後。雖然老後都是女人自我責任的說法有點殘酷,也是對自立能力差、沒元氣的人很冷漠的說法,但現實世界裡,幾乎所有政府都是超級窮政府,要依賴政府已經不大可能,就像日本的年金眼看就要破產,人人只好準備自家年金。

這個時代,自我實現比什麼都重要,女人安排生活的能力與生命的堅韌度比男人強多了,女人比男人更不怕單身。而且單身者越來越多,似乎就連大家一起闖紅燈都沒關係。不過同種人越來越多,能想出的共同方策的確也會隨之增加,作者在書裡就列舉了不少可行例子。

日本女人基本上對於歐巴桑世紀的來臨都還滿樂觀的,即使年輕時不落單,但女人比男人長壽,最後還是得回到單身時代。喪偶或熟年離婚,男人都會因此短壽,甚至少活十年,因為男人自活能力低。而女人老年喪偶反而延長許多年壽命,只是若不好好安排、面對,小心成為經濟及朋友關係弱者;若無法安心快活度日,女人好不容易多出來的壽命反而會成為負擔。

二十一世紀確實是歐巴桑的世紀,因此最近日本關於女人未來如何生活的討論非常熱烈,從住宅問題到理財、接受護理照顧及遺產等死後的對應等等,至本書出版後更是到達巔峰。

日本市場為因應這即將來臨的歐巴桑世紀,也陸續誕生了新商品,有專供單身女性居住的公寓社區問世,女人與好友相約入住,到老都能互相依偎。也有人在鄉下山莊過著半自給自足的生活;有些地方政府則設有人們在沒有收入時,可以房屋為抵押而調度到生活費的措施。也有幾十個女人自行搞年金制度,像是終生標會般,大家都出一筆錢當基金,對出資者終生支付利息到死為止等。當然,各大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也針對未來的歐巴桑世紀設計了女性防老的保險、信投商品,只不過一定要先注意這些公司本身是否穩固。女人在規劃好自己的將來之前,不要先把自己的所有都交付給兄弟姊妹或最親愛的子女,剝奪他們自力更生的活力,未來也會悽慘不堪。

心理的部分也很重要。即使確保有住處、儲蓄,但未來只是一個人在陰冷的公寓裡喝茶、看電視未免太淒涼,而且健康稍有差池,便很容易喪失鬥志與生存意志。因此,還是要有隨時互相連絡的親友、網絡才好,也能共有資訊;女人是由於不孤獨,才比男人活得更有耐力、更愉快的。當然,女人隨著年紀增加也會增加更多魅力,不必太過焦慮,只要稍微注意些,就能永遠都是可愛可親的人。而且不管已婚未婚,只要清楚認知老人問題就是女人問題,態度積極,就能安心享受比男人更多的福分!

0-3 容試讀】第一章:歡迎加入單身一族

(部份內容摘錄)
人生到頭來,終究是一個人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事實上,年過六十五歲的女性銀髮族,沒有配偶的比例為百分之五十五,其中喪偶者占百分之四十六一,離婚者占百分之三五,未婚者則占百分之三三。反觀男性,則維持百分之十七的極低比例。

女性年過八十,有百分之八十三處於單身狀態。

若照酒井順子在其暢銷作品《敗犬的遠吠》(註1)中的說法,我就是所謂「敗犬」一族的前輩。但不好意思,還有人比我更資深,那就是市川房枝女士和土井貴子女士。她們那個世代的未婚比例不到百分之二,是個連阿貓阿狗都能結婚的時代,所以當時的「敗犬」算是稀有族群。

日後未婚女性仍然持續增加,雖然在我這一代仍屬少數,但到了酒井小姐那一代,「未婚女性」可就不算少了。無論結婚與否,都是女人人生的一種選擇。在現今晚婚化的時代,雖然常有人開玩笑地表示:「就算過了適婚年齡也無所謂」,但「敗犬」一族與日俱增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 二十一世紀是歐巴桑世紀

二○○五年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為八十五五歲,男性為七十八五歲。所謂平均壽命是指該年度初生零歲嬰兒到死亡年齡的平均餘命(註2),所以舉例來說,活到五十歲(因為很多人都過不了五十歲大關)的人,通常還可以再活更長一段時間。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活到五十五歲,未來應該還有三十年可活」的機會,但這就是所謂平均壽命的涵義。

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人口所占的比例越高。先進國家的零歲人口出生性別比,女男比例約為一○○比一○五,而二○○五年日本六十五至六十九歲的高齡女男人口比為五十二比四十八;七十五至七十九歲為五十七比四十三,女性所占比例有增加的趨勢。八十五歲以上則為七十二比二十八,也就是此年齡層的女性人口約為男性的二五倍。

絕大部分的高齡者設施中,居住者都以女性占壓倒性多數,甚至可以說「二十一世紀是歐巴桑世紀」。

■ 歡迎恢復單身生活

一般來說,因離婚或喪偶,再度恢復單身生活,稱為「二度單身」,但這個結果和「始終單身」者並沒有兩樣。

越來越多年過四十五歲的人,因離婚或喪偶等因素,而再度恢復單身生活。由於已婚者和未婚者的生活方式並不相同,所以對始終保持單身的人來說,面對已婚者,總覺得「完全不知道和滿口丈夫、孩子的女人聊什麼」,也因此對於「二度單身」者,才會有歡迎遠行好友回家的感受。

我自己也會有這種始終等待遠行好友回家的感覺,而且還有種「大家的人生到頭來,其實都走向同一條路嘛!」的感嘆。

其實這些二度單身的女性「與家人共處」的時間並不長。在現今大多只生養一、兩個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們因升學、就業等因素,終究會離家獨立。有的孩子則成了單身寄生族,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宛如房東與房客。而女性朋友恢復單身生活後,就不用再當個為了準備飯菜就得匆忙趕回家的「灰姑娘」。長久以來,一到傍晚時分就得回家準備晚餐,現在則就算毫無顧忌地夜遊,也沒有人會說任何閒話。

過去,人們稱這些女性為「快樂寡婦」。只要送走囉唆的丈夫,當個快樂寡婦,人生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加上兒子對自己百依百順,儼然就像個掌握一家大權的皇太后(就是所謂的「垂簾聽政」),今天泡溫泉,明天逛街、看舞台劇,日本女人在家中的地位著實「提升」不少。

然而,在現今高齡化社會下的女性,只要丈夫不比自己早走一步,也就沒辦法趁自己身體狀況尚佳時,當個「快樂寡婦」。在我看來,老年離婚的比例之所以逐年增加,也許就是因為「忍無可忍」的女性朋友,對自己的丈夫所使出的殺手鐗吧?當然,我相信也有人老早就把丈夫調教得服服貼貼,可以恣意地旅行或夜遊。

事實上,只要邀約年過四十歲、已婚的女性朋友出遊或外宿旅行,大抵都能成行,而且彼此也不會提起:「老公的晚餐怎麼解決?」等煞風景的問題。

■ 快樂寡婦的條件

單身者都很獨立,畢竟自己的時間(當然最好自己的錢也是)都由自己掌控。

而當個「快樂寡婦」的條件就是,身強體壯、有錢有閒,並且能擁有自己專屬的空間。金錢方面,就算女性本身沒有收入,也還有丈夫的遺族年金可領。日本從二○○七年開始,夫妻離婚採取年金分割制度(註3),也許因此而造成熟年離婚的比例在一時間急速增加。

有人說:「家庭主婦就像隨時處於待機狀態的機器。」雖然三房兩廳大小的房子,也許無須花太多時間整理,但女兒放學回家,準備上補習班前必須先吃飽再出門,還得替結束社團活動返家的兒子準備飯菜,或為加班晚歸的丈夫備妥熱騰騰的晚餐。要是突然下雨,甚至得開車去車站接沒帶傘的丈夫。

像這樣為了家人必須騰出時間、隨時待命的婆婆媽媽們,究竟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只有趁丈夫偶爾在假日出差,兒子出遠門參加足球比賽,女兒不用模擬考……才能感受到「太好了!今天一整天都是我自己的時間!」對這不可多得的空閒,產生久違、徹底解放的輕鬆感。而只要恢復單身生活,這種時間就不再是奢求。

■ 女人五十才開始

好友惠利子(以下只有名字沒有姓氏的部分皆為假名)與丈夫是公認的鶼鰈情深。沒想到惠利子年過五十歲時,丈夫卻先走一步,當時周遭朋友都很擔心她會就此一蹶不振,沒想到她的生活反而過得非常充實。

「多虧了他,我現在才能過這樣的日子。」

她感觸良多地說道。五十歲的女人還是活力十足,仍然對許多事情興味盎然。
惠利子的丈夫還在世時,熱愛旅行的夫妻倆常利用長假一起出國散心,所以當時她少有機會和女性朋友往來。現在的惠利子則時常和各個朋友相約出遊,享受愉快的海外旅遊或溫泉之旅。也常常出借自宅,舉辦各種活動。有一次她幫一位女性候選人輔選時,甚至提供自宅當作競選總部。從我的角度來看,她自從恢復單身生活後,便能盡情四處遊山玩水,要是另一半還在的話,由於多少有些顧慮,也許就沒辦法這麼自由自在了。

夫妻感情好,一起外出旅行自然愉快;若感情不好,那兩人的旅行就像是「酷刑」般難熬,而且旅行時費心的總是只有妻子一人。根據美國的一項統計,長假後離婚的比例特別高,所以夫妻倆單獨相處好壞參半。也許正是明白這個道理,我有一個名叫佳枝的朋友,她們夫妻出國旅遊總是選擇團體旅遊。因為她先生老是喜歡向同團的年輕女孩搭訕,而佳枝則覺得丈夫獨自跟團出遊也可以玩得盡興,所以犯不著出門「侍候老爺」。

無須看他人臉色過活,也無須為了誰隨時待命,擁有完全專屬自己的時間,至於這種時間究竟是地獄還是天堂,端看個人如何應用了。

單身家庭不再是稀有族群

未婚與二度單身最大的差異在於生養孩子與否。身為「敗犬」除了「沒有配偶」外,還包括「沒有小孩」。就算是「勝犬」,總有一天也會面臨失去另一半的情況,只是仍然可能還有孩子陪伴在身旁,光是這點,「敗犬」就屈居下風。但問題是,現今時代,「養兒」真能「防老」嗎?

雖然高齡化日益明顯,但銀髮族與子女同住的比例卻逐年下降。六十五歲以上的銀髮族與子女同住的比例,從一九八○年的百分之七十上下,到了二○○○年,已逐年遞減至百分之五十以下。相反地,只有高齡夫婦同住的家庭與單身家庭的比例卻不斷增加。

現今,一般高齡者的生活方式中,夫婦兩人都還健在的家庭便同住照應;若配偶需要照護,則另一半負起照護之責,待配偶過世後再與孩子同住。

若高齡八十還得照顧另一半,此時孩子也已年過五十,多已離開父母,成家立業,若選擇和孩子同住,勢必得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

因為,仍須工作的孩子無法離開現在所處的環境,且若與兒子夫婦同住,自己的孩子也已長大成人的媳婦早已是當家女主人,住在兒子家,勢必一切都得按照這裡的規矩來生活。

失去熟悉的生活環境與朋友,勉強自己適應陌生環境,遵守別人家的規矩,甚至還可能需要他人照護,像是他人眼中的「麻煩製造機」,又有何幸福可言?事實上,根據一項高齡者的幸福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日後才搬去和子女同住的年長者,在幸福滿意度上,明顯較一開始就和子女同住或是單身銀髮族相比來得低。

現今社會早已不時興所謂的「子孫滿堂才有幸福晚年」的觀念。八、九十歲的年長者,其第二代已屆五、六十歲,第三代也已經是三十多歲的成年人。八○年代曾有人反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所提倡的「子孫承歡膝下才是幸福」,她當時諷刺道:「讓三十幾歲的孫子坐在大腿上,只會讓大腿骨折。」而這位關心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就是提倡改善高齡社會的女性代表口惠子女士。

■ 各過各的?勉強同住?

雖然無法從幸福滿意度調查報告中,判斷出什麼具體解決方式,但仍然可以發現高齡夫妻同住的家庭中,已有越來越多人,在配偶過世後選擇繼續獨居,因此高齡獨居的比例也隨之升高。

一九八○年的高齡家庭中,夫婦同住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九六,二○○○年則為百分之三十三一;一九八○年單身家庭的比例為百分之八五,二○○○年則為百分之十四一,兩者在比例上都比過去高。只有與子女同住的家庭比例下降,夫婦同住與單身家庭的比例則增加。

與高齡者同住的比例依家庭經濟狀況不同而有所差異。比較上、中、下階層的高齡者同住比例資料可以發現,上層與下層的同住比例較低,中間階層較高,意即經濟狀況與同住比例並沒有絕對的比例關係。換句話說,居家空間寬敞與否並非決定同住與否的因素。而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經濟狀況欠佳的家庭,高齡父母就算想與子女同住,子女也沒有餘力負擔,只好選擇「丟下父母,另外居住」;經濟狀況極佳的家庭,雖然子女有能力負擔,但老人家卻寧可「自願分居」。相較於此,經濟狀況尚可的家庭,既不忍心丟下年邁雙親不管,但卻也得勉強維持兩代的生活開銷,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勉強同住」了吧。若經濟能力許可,父母也希望分開住,那正是皆大歡喜,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日本皇室。然而,關於是否同住的問題,無論從哪一方來看,似乎都不算是「自願」的選擇。

■ 甜蜜的謊言

「媽,妳一個人住不太安全吧?而且還得處處小心火燭,要不要搬來和我們一起住?」子女開口邀年邁父母同住時,常會這麼說,而我稱此為「甜蜜的謊言」。

大部分子女都只以自我為中心,並不會如此體貼父母,其實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考量,總是想著「要是發生火災之類的,我們還得幫忙收拾善後」或是「如果需要照護的話,兩地奔波可就麻煩了」。若父母名下有不動產的話,搞不好還打著「只要照顧到最後,也許就可以獨占遺產了」的如意算盤;也可能是在意別人的眼光,擔心自己「丟著老爸老媽不聞不問,搞不好會被別人說是不孝子」;也有人貪圖自己的方便,心想「與其住得遠還得多操心,不如住在一起,方便照顧」;甚至有人是因為「丟下他一個人不管,我是不是太不孝了?」,心生罪惡感才邀父母同住。

根據調查,子女之所以替父母申請照護,多半是出於自己「明明做得到卻不做」的自責感,我稱這種照護為「義務照護」或「面子照護」,不管義務或面子都只是子女不得已下的選擇,但照顧父母又豈能出於這種動機。

雖然我沒有小孩,不是很清楚詳細狀況,但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可能有許多父母不但要當「孝子」(孝順自己的孩子),甚至得看孩子的臉色。

「媽,搬來和我們一起住吧。」不少人往往會誤會孩子的這類提議是對自己的孝心。也有些人因為不曉得孩子何時開口邀約同住,所以無法決定是否翻修房子,或猶豫著是否要搬到銀髮族專屬住宅居住。既然如此,這些人自然就沒立場取笑不知何時能找到結婚對象,遲遲無法規劃人生藍圖而步入晚婚生涯的年輕女性。

麻煩的是,偏偏子女這方也誤認為開口邀父母同住,是一種犧牲自我、孝順父母的表現。我就認識了好幾個自責「明明可以盡點孝心,卻沒有實際行動」的女兒或媳婦。正因為父母和子女都是善良老實的人,所以才會有同住的提議,但無論對哪一方而言,聽起來都像是「甜蜜的謊言」。

■ 距離的美感

自從母親去世後,獨居的父親似乎曾私下向親友吐露,希望能和我同住。父親去世後,我從家人口中得知此事時,深感驚訝。

現在想想,那時的確隱約感覺得到,父親期待剛與男友分手,又恢復單身生活的我能在他的身邊一同生活。畢竟,在我與男友住在一起時,父親總是有所顧慮,而我恢復單身後,就比較方便長久同住。

只是,好面子的父親始終沒有開口。「爸,你搬來和我一起住吧!」一心期盼我能主動開口的父親,只好向其他家人透露這個願望了。

有時我會想,如果父親真的開口,我會如何回應?我想,我大概會很乾脆地拒絕吧。因為我很清楚,要和有些任性、個性頑固的父親住在一起,肯定會讓彼此過得很痛苦。當一週、兩週的孝順乖女兒還可以,如果是一個月或一年,可就沒辦法了。這其中的恩怨糾葛,也是從經年累月的經驗中才能得知的啊!

因此,若想當個「孝順」的女兒還是保持點距離,這是我個人十分現實的判斷。

■ 同住=孝順?

我的大嫂對自己沒有開口邀父親同住甚為自責,但就現實考量,其實這是對雙方都好的作法。雖然日本社會認為「接父母同住」是一種孝順的表現,但其實這種觀念並不正確。

「老爸、老媽,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吧」面對兒女這種「甜蜜的謊言」,其實可以很乾脆地回答:

「謝謝,很高興你有這份孝心,但我還是想留在這裡。」

這樣的回答才是為了彼此著想。「真的嗎?太好了。」一旦接受邀約,生活在一起的話,不但可能會失去安穩的晚年生活,就連親子關係也可能產生裂痕。

「這是我自願的,其實一個人住也挺好的。老媽我啊,有時也想我行我素一下。」通常,子女都要聽到父母乾脆地拒絕,才能安心、才能消弭心中的罪惡感。

不管父母還是子女,誰都不願意當「壞人」。

與其搬去與子女同住後,才發現子女負擔不了照護之責,最後只能遷往老人照護中心之類的設施,還不如始終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度餘生。因此,我將在本書陸續為各位介紹,日本各地不倚靠子女也能安心養老的照護資源所需具備的條件。

自願與非自願的獨居生活

有人自願選擇獨居生活,也有人迫於無奈下才做此選擇。另一方面,有人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也有人勉強自己和別人同住(好像後者居多)。

總之,每個人過獨居生活的理由各不相同。

我為了撰寫這本書,著手進行了採訪,我發現每個人在展開獨居生活前,都有一段好長好長的故事。


■ 獨居生活千百種

「人出生時孑然一身,死時也孑然一身」,就生物學來說,這個說法並不正確。因為人出生時,至少還有母親在身旁。

社會學中,將一個人出生的家庭稱為「原生家庭」,成家立業後的家庭稱為「婚姻家庭」,而幾乎每個人都有所謂的原生家庭。日本社會學家山田昌弘將長大成人卻未離家獨立的子女,稱為「單身寄生族」,這些人雖然是未婚的「單身者」,卻不是過著「獨居生活」(註4)。

今日,由於升學和就業等因素,離開原生家庭的年輕人日漸增加。據統計,單身家庭的比例之所以提高,是因為未婚人口以及獨居老人日漸增加的關係。
隨著晚婚、不婚族的增加,有獨居生活經驗的人,在人口中也提高了不少比例。

根據我在大學中所指導的研究小組,以「同居情侶的家事分擔」為題所做的畢業論文顯示,一般曾有獨居生活經驗的男性都有較佳、較主動的家事處理能力,所以會分擔家中的清潔工作。若要選擇另一伴的話,當然是選有獨居經驗的男人,畢竟自動自發可是新好男人的條件之一。

此外,在日本,曾待過大型企業的人中,有單身赴任經驗的比例相當高,幾乎半數以上的上班族都曾有此經驗。而中高年男性的獨居比例也在攀升中,為了維持自己的飲食品質和生活水準,這些男性多半都具備家事能力。由此可見,獨居生活並不是未婚者的專利。

■ 能「守護自己一生」的人,還是自己

對年紀稍長的女性而言,獨立生活是種夢想,婚姻則是離開原生家庭的一項選擇。因此一心想離家獨立的女人便以男人為踏板,一頭栽進婚姻當中。但問題是,這樣的婚姻怎麼可能會幸福?

以往對於幸福婚姻的定義,就是父親親手將愛女交給她的丈夫,一直到現在,有些婚禮儀式仍然沿襲著這項傳統。「我會一輩子疼愛您的女兒」新郎之所以會這麼說,是表示願意負起保護心愛女人的責任,我記得日本皇太子也曾對雅子妃的父親這麼說過。但我個人認為,若要由別的男人「守護自己一生」的話,那大可不必。

在上一個世代和我這個世代中,離開父母身邊,嫁作人婦,懷孕、生產、為人母,含莘茹苦地養育子女,是大部分女性的人生歷程。然而今日不同以往的是,隨著子女的晚婚、不婚日趨盛行,新生兒人數銳減,加上現今社會普遍都是婚後另組家庭,留在原生家庭中的都是未婚子女,也可能是造成女性晚婚的原因之一。女兒之所以成為單身寄生族,是因為父母不會像過去那樣對子女施壓,認為「就是因為妳賴在家裡,妳哥才會討不到老婆」。

對大多數女性而言,再度恢復單身就是度過子女相繼離家獨立、只剩下另一半和自己、照顧另一半……這段漫長的過程。「不想孤零零一個人」或「不想過著家裡只剩自己和老公的日子」,對於有此想法的女性而言,子女是寶貴資產,她們心裡總是有無論孩子幾歲,都想把他們留在身邊的念頭。因此,之所以產生單身寄生族,其實是子女抓住父母私欲的弱點,所打出來的如意算盤。

「兩個人」變成「一個人」

從「兩個人」變成「一個人」,必須經歷一段過程,也就是一種喪失的經驗。而受傷最深的,莫過於失去朝夕相處的另一半。雖然有所謂「痛失寵物症候群」,但其哀痛的程度絕對無法與失去配偶相比擬。

如果認為這只會發生在鶼鰈情深的夫妻身上,但其實並不盡然,畢竟夫妻關係是一種相當複雜的情感。尤其是攜手度過漫長歲月的夫妻,彼此的愛憎關係,就像是定家葛纏繞著式子內親王的墳塚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註5)。

■ 男人無法承受之重

雖然我的父母稱不上是恩愛夫妻,但父親非常依賴母親。應該說,因為他沒有其他選擇,所以無論生活還是感情,一切都得依賴妻子,一旦失去了支柱,生活便會一潰而散。

母親臨終前還直叨唸著:「他那個人啊,要是沒有我的話,大概什麼都沒辦法做吧。」(這麼說來,即使遭受家暴仍不願離婚的婦女的確滿多的),一心掛念著被自己獨自留在人世的父親。

「一天也好,希望我能活得比老爸久一點。」母親如此祈求。

「神明在上,保佑我母親能比我父親長壽。」身為子女的我們也如此祈禱著。但母親終究不敵癌症侵襲,與世長辭。遭逢喪妻之痛的父親變得十分憔悴,我們也以為父親大概活不久了。母親去世後,父親獨居度過十個年頭,「失去老媽(妻子)的人生已經沒什麼樂趣可言了。」父親曾經如此說道,並且過著日復一日足不出戶的日子。藝文評論家江藤淳先生的妻子去世不到一年,便因為承受不了喪妻之痛,以自殺結束了生命,與其說是追隨愛妻的腳步,不如說是無法面對痛失身心支柱的人生。

■ 不可思議的夫妻關係

換個角度來看,妻子的心態也頗令人費解。根據近年的資料顯示,配偶健在的七十多歲男性所承受的壓力,比起年齡相仿且配偶健在的女性要來得小。同世代配偶健在的女性與喪偶的女性,後者的壓力相對較小。所以,儘管是「相看兩厭」的怨偶,但妻子面對丈夫先走一步的事實,仍然哀傷不已,這就是夫妻之間不可思議之處。

有位即將步入六十大關的女性友人,總是抱怨丈夫的不是,後來她先生因病去世。有次與許久未見的她相約碰面,只見她一臉憔悴,感觸良多地說:「明明老想著要是他不在就好了,沒想到等他真的走了,我會這麼難受。」

一早醒來直到晚上睡覺都會碰面,就算無話可說也得同桌吃飯,一起看電視、挖苦藝人,一起分享子女兒孫的喜怒哀樂。日復一日地長久相處下來,另一半就像是「空氣般的存在」。但也正因為是「空氣」,一旦失去了便令人窒息,這就是夫妻之間愛憎關係的深度。若失去了這種持續數十年的緊密關係,失落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 在一起,才覺得寂寞

儘管如此,單身一族肯定想反駁:「這可不一定吧。不懂得怎麼規劃生活的你(妳),也得負點責任吧。」。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若大半時間都與家人共度的話,那麼與家人以外的人相處的時間自然就被壓縮了,所謂「兩個人的孤獨」,正是指因為在一起,才會覺得寂寞。

單身者與有家室者相比,截然不同的優點在於,能夠輕鬆地接受別人的好意,尤其在用餐時,更是充分發揮這份無拘無束的優點。以我自己為例,想請朋友吃飯時,比起已有家室的朋友,單身友人的確會比較容易邀約。

換個角度來看,也是相同的道理。單身一人時,別人也較能輕鬆開口。「要不要來我家吃飯?」、「乾脆留下來住一晚吧?」、「如果不嫌棄的話,可以睡我家客廳的沙發……」、「我會出幾天遠門,要不要來住我家?」等。出國旅行時,也許會有臨時來自各方朋友的好意,這時我會開心地取消飯店訂房,到朋友家作客。但有另一半的話,可就沒這麼方便了。至少別人就會不好意思不會開口提議:「如如果不嫌棄的話,可以睡我家客廳的沙發……」

0-4 容試讀】第三章:如何維繫人際交往

(部份內容摘錄)

一個人兩個人一群人

「一個人的老後生活」就是隨心所欲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想獨處就獨處,想兩人相處就找個伴,想過團體生活就找大家一起熱鬧一下。

以一個人為單位,獨居者可以和他人兩人共處,當然也可以和一大群人相處。
獨居者不見得會一直獨自生活下去,而與家人同住者也不見得會永遠同住一處。

根據我所執行的九州地方都市調查顯示,絕大部分與子女同住的高齡者,在白天的生活方式上,與處於重度照護狀態的獨居高齡者相同(稱為「日間單身家庭」)。由於現今家庭主婦並不一定會整天待在家裡,若子女夫婦都有工作,同住的年長者白天也是獨自一人,所以與子女同住與否,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一個人生活的基本要點,就是得耐得住寂寞。至於如何享受單身生活,問我們這種專家就對了。對我們而言,生活中若有其他人同處於一個空間,反而會分心,無法集中注意力。基本上,我的工作以「閱讀」和「寫作」為主,工作模式較為靜態。若以古老的職業來比喻,比較近似於裝飾師傅或版畫雕刻師等在家從事手工藝的職業。有些人工作時喜歡打開收音機,邊聽音樂邊工作,但我卻完全相反。我覺得能夠在一片寂靜,沒有干擾的環境下集中精神工作是最幸福不過的事了。

■ 獨處時的快樂與孤單

前面我曾提及,認為高齡者過著獨居生活「一定很寂寞」的想法,實在可笑。
其實獨自生活的高齡者,通常都頗能耐得住寂寞。日本介紹北歐先進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時,總會誇張地刻意強調單身家庭比例高的瑞典,高齡者自殺率也偏高,所以子孫滿堂的日本高齡者是多麼幸福……根據資料顯示,日本高齡者自殺率比瑞典高,而且與家人同住的高齡者的自殺率也比獨居老人高。

擅於過獨居生活者,不僅懂得享受獨處的樂趣,也能保有不錯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明白獨居生活不會只有快樂,難免也會感到不安。反觀生活始終圍繞著家人的人,一旦家人離開身旁,往往就真的變成孤單一人,在有獨居經驗的人的眼裡,這是因為這些人不擅和家人以外的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緣故。

■「工作狂」的晚年

將工作當作生活重心的人都會遭遇一旦離開工作崗位後,以往透過工作所串聯的人際關係,便像斷了線的風箏般,一去不復返。

只是,通常這類情形很少發生在日本女性身上,因為多數職業婦女不會完全以工作為生活重心。她們抱持著「不想當個連生活都得配合工作的傻瓜」的心態,也可以說,她們對職場上男女不平等的情況早已死心,只願意對工作付出一半心思。

以退休人士的生活方式為題,在其著作《過一個有價值的退休人生》(註1)中做過相關報導的加藤仁先生,曾提及一位對退休生活十分不安的女性,在一場演講上向他詢問道:「我不曉得退休後該怎麼辦?」讓他深感即使是女性,也必須好好設想自己的退休生活。

其實,有許多女性都有這方面的煩惱,也許日後會出現更多被稱為「工作狂」的職業婦女和女性創業家吧。所以,經歷過與男性爭權奪利的職場戰爭後,無論是「成功晉升」還是「被迫降職」,女性朋友們都必須及早為自己規劃好退休生活。

根據一份受關西知名企業所委託,以「如何營造幸福退休生活」為題,針對部分被視為「模範退休人士」的男性所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他們的共通點在於都是從四十歲過後就開始陸續規劃,才能輕鬆地享受優渥的退休生活。換個角度來看,就是與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公司保持一定距離,別讓自己變成工作狂,然後從參與地方活動與培養興趣中「發現另一個自己」。然而,結果也顯示或許因為這些人抱持著這種心態,所以職場上的表現並不突出。

用人生經驗交朋友

家人總有離去的一天,工作和同事也不可能常伴身邊,而陪伴著自己走完人生旅程的多半是朋友。因此,沒有家人的單身者,可以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用在結交朋友,經營人際關係上。

■ 放任的關係不叫關係

有人認為無須刻意經營的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不管多久沒見面,相聚時仍一如往常,才是真正的知交。

若是自幼相處的青梅竹馬,也許有此可能,但對於「好幾年沒聯絡」的朋友關係,似乎也不好意思勉強稱對方是「朋友」。其實,有需要時陪伴在自己身旁,給予支持、安慰、分享經驗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所以人際關係是需要努力維繫經營的。

那麼,家人就是無須經營的關係嗎?若真如此認為,可就大錯特錯了。許多男性就是疏忽經營家庭關係,才會在家中失去地位。放著不管也能維持的關係,就不叫關係而叫「陌生人」了。

■ 別依賴職場上的友情

我認為朋友就像是鎮靜劑。身處於緊繃的環境中,總希望有處讓自己放鬆的地方,旅居國外便是一例。若不是觀光,而是在國外工作或留學的話,一定都背負著不小的壓力。因為在學術領域中,每個人都是潛在對手,絲毫大意不得。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弱點,所以總是積極拓展校外人際關係,而且只會對學術界以外的朋友發牢騷、吐苦水。

雖然留學生共結連理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每次看到這樣的夫妻檔,就會充滿感觸地心想:「也是啦!畢竟在國外唸書壓力很大」。最近我所任教的東京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室裡,也出現越來越多學生情侶,我想可能就是因為周遭環境壓力大的緣故吧。但我卻認為這些人缺乏遠見,沒意識到彼此相互競爭的關係。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下做研究,的確會渴望能有一位同甘共苦、彼此鼓勵的好伙伴,況且對方若是異性,就更能緩和敵對意識。但問題是,一旦危機解除,對於對方的需求也會隨之改變,此時是否能夠輕易轉變彼此的關係,便是其中的困難之處。

雖然有些人感嘆:「職場上交不到真心的朋友。」但我卻認為還是別期望在職場上交到朋友比較好,畢竟職場上的友情多是萬不得已下的選擇。同事是職場上的潛在敵手,也是會對你有所評價的人,因此最好還是選擇和自己的工作毫無利害關係的領域來拓展人際關係,既不會因利傷情,相處起來也坦率自然。

這絕非難事。例如參加社團或義工活動,便能認識來自各行各業,與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相聚在一起享受輕鬆愉快的時光。

■ 合則來,不合則去!

一提到「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最快樂」,就會馬上聯想到「幽默風趣的人」或「話題豐富的人」,但其實不然。因為所謂「話題豐富的人」往往是「自顧自說個不停的人」的代名詞,而這種人怎麼可能受歡迎呢?我想一張嘴講個不停,只會讓別人覺得厭煩而已。

我也曾認為和這種人吃飯一定很有趣,結果某次應某位男性友人邀約聚餐,沒想到卻敗興而歸。因為為了炒熱席間氣氛,這位男性友人只好不停地說些自以為有趣的話題,結果變成了一種疲勞轟炸。後來才知道,出身關西的他認為這是一種服務精神。這真是種似是而非的觀念。不只是「關西人」,有此錯誤觀念的「歐吉桑」其實不在少數。

我認為與其說「在一起很快樂」,不如說「在一起感覺很舒服」會來得較為恰當。平常沉默寡言、溫和穩重,善於傾聽並能針對重點給予中肯建議的人,就是「在一起感覺很舒服」的人。也就是說,能夠真心傾聽,與人良性溝通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喜愛。相反地,自顧自說個不停的人只令人感到厭煩。

我在山上有間工作室,也順利打入遷居當地的退休人士社交圈。「千鶴子小姐,千鶴子小姐」能夠被這群新朋友們視為年紀最小的成員,並受到大家歡迎,讓我覺得無比地興奮。有時大家聚在一起吃飯,總會有那種喜歡自吹自擂的人、八卦他人的過去的人或是喜歡說教的人,成員們對於這類人雖然在當下始終微笑以對,但下次聚會時便會自然而然地剔除了這些人,讓我對於這些老前輩的觀察力與視人之精準,驚訝得瞠目結舌。

好不容易上了年紀,可以遠離世俗利害,當然不想再忍受難搞的傢伙。畢竟時間和精力有限,只想和感覺舒服的人共度美好時光。這樣的想法,我想就是所謂的「江湖經驗」吧。

高科技下的人際關係

住得近當然方便見面、聊天或相約吃飯,但光是如此並不算是溝通。隨著年歲漸長,行動日趨不便,這時就得仰賴高科技的幫忙。

所謂高科技是指類比通訊(意即電話)和電子通訊(意即網際網路)。每個人都有電話這項了不起的機器,若能發揮雙向溝通,便會顯得更為便利。例如若彼此使用相同的手機系統,那麼便能享有網內互打免費的優惠;或是利用IP電話(網路電話)更是隨你講個過癮,通訊機器越加先進,也就越加廉價。

過去,有些女性銀髮族婉拒兒媳邀約同住的好意,選擇獨居生活。「一個人住一定很寂寞吧?」當別人如此關心時,殊不知從不缺講電話對象的她們,每個月的電話費往往高達一萬日圓以上。現在通信費較過去便宜得多,加上散居各地的好友不時會用宅配寄來當季美味食材,而探訪兒媳一家時,也總能收到一些禮品,生活過得還算優渥。就算行動不便懶得出門,只要使用高科技通訊系統,便能自由地與別人交流。比起出門吃頓飯一次就得花上一萬日圓,成本顯然低得多。

■ 藉由網路拓展生活視野

對高齡者而言,IT的發明是莫大的福音,也造福了許多病患與身心障礙者。不少人生病時都會利用網路搜尋相關醫療和社福團體等情報。就算行動不便、無法外出,只要有電腦,便能拓展視野與生活圈。若醫院和養老院等相關設施能夠架設區域網路(LAN),便能提供更方便的對外聯繫與溝通方式。

有種名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可怕疾病,患者的身體會逐漸失去行動力,甚至無法自主呼吸,必須氣切裝設人工呼吸器才能維持生命,最後成為所謂的「漸凍人」,全身猶如穿上鎧甲般動彈不得,全身上下只剩眼皮能動,但病患的意識仍然十分清楚。

已故的ALS患者山口進一先生,生前便過著靠特製輪椅活動的生活,他曾說過:「電腦簡直就了我們這些ALS患者一命。」曾在某知名家電製造商,擔任工程師的山口先生,從很早以前便致力開發通訊機器。自從罹病後,更是傾注多年累積的專業經驗,針對ALS患者,開發軟體程式。

諸如靠眼皮動作來操控的鍵盤,以及因應患者因氣切而無法出聲的聲控裝置等,都是他和同為工程師的伙伴們所研發出來的專用軟體。山口先生是IT產業界的先驅,正因為有他的努力,才能推出各種身心障礙者專用的軟體。

■ 電腦是「零障礙」溝通工具

本身為視障者,也是知名「全盲社會學博士」的石川准先生也是位IT專家。他陸續開發出聲控程式和視障者專用軟體,並且像Linux般,放在網路上供人免費下載。藉由使用者使用後的各種反應,促使軟體功能更趨先進、完備。

附帶一提,東大社會學研究室繼石川先生取得博士學位後,又誕生了第二位擁有博士學位的視障者,大學部也有相同狀況的學生入學。就讀大學部的小健是上野研究小組的一員,他也使用電腦。對視障者來說,無須電腦螢幕,只要有鍵盤和硬碟就行了。小健邊敲著鍵盤還不忘自我調侃:「我這可是道地的瞎子摸象呢!」

視障者專用的聲控軟體對高齡者而言,也是一大幫手。對於不擅使用鍵盤的高齡者而言,聲控軟體簡直是上天賜予的恩典。日本作家水上勉先生晚年便是使用聲控軟體寫作,如此一來就無須口述,再勞煩別人筆記。

此外,還有針對瘖啞人士所設計,畫面能夠顯示手語功能的翻譯軟體,使線上聊天和電子郵件等各方面都變得極為方便,為身障者清除溝通上的障礙,因此電腦是「零障礙」的溝通工具。

身障者藉由這些特殊軟體的開發,得以改變生活,拓展視野。當我們行動不便,或是患了重聽、失明、手腳麻痺、失聲等疾病時,也能利用這些發明,安享晚年。對於我們這些高齡預備軍(換句話說,也是身障者預備軍,只是身障程度因人而異)而言,最大的福利就是有了各種輔助工具後,即使生活上有些許不便,也能活得快樂又自在。

■ 貌美如花與舌燦蓮花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因為網路而產生變化的異性魅力吧。上野研究小組中,有個學生以「遠距離戀愛」作為畢業論文的題目。隨著地球村時代來臨,不少留學生或外派人員都有異國情緣的經驗。

以前談場遠距離戀愛得花一筆可觀的國際電話費,而且通話品質不佳,往往無法盡興用電話談情說愛。

拜網際網路之賜,現在的遠距離戀愛便顯得容易得多。研究小組的學生以相隔太平洋兩端的情侶們為例。通常雙方會約定好時間上網聊天,雖然無法看到彼此,卻能瞬間感受對方的反應,頗有臨場感。

其中還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某位現住美國的男子,透過網路同時與一位以上的日本女性交往,他表示聊天時「比起『長得漂亮、個性好的女生』,『長相普通卻能言善道的女生』顯然有趣多了。」

線上聊天是一種純粹就螢幕上出現的話語進行溝通的方式,一個人的反應快慢,對言詞的敏銳度,是否具有岔開話題或裝傻等「本事」,可說立見分曉。要是沒有一點本事,馬上就聊不下去,這種戀情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言詞而不是長相。小說家石川好先生曾說過,雖說真心相愛無須任何言語,但在達到這種境界前,彼此仍然需要充分溝通。由此可知,不擅表達的日本男人大概也很難打動外國女人的芳心吧。

■ 老年照護也講究高科技

網際網路的優點與電話不同,使用時無須受制於時間。除了時差問題外,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盡相同,太晚打電話難免有所顧慮,但若是使用電子郵件,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可以傳送。

年輕人收到手機簡訊後若沒有在五分鐘內收到回應,就會擔心自己被朋友們排擠,但有別於此,高齡者對此卻顯得不慌不忙。就算對方好幾天沒有回應,也會認為「對方大概沒開電腦吧?」、「可能剛好出門吧?」,或是「咦?還沒回信嗎?我應該把信寄出去了吧?對方電腦該不會出了什麼問題吧。哈哈。」畢竟裝傻可是老人家的拿手絕活呢。

恕我談個有點離題的話題。關於日本的照護保險制度,主張「讓受照護者能夠實際參與規劃」的人,便是前面介紹過的口惠子女士。意即讓受照護者能以住民身分參與每三年召開一次的地方公共團體照護保險事業計劃策定委員會。

事實上大部分地方公共團體遴選出來的委員,多是學術經驗豐富人士、專家、或是服務事業的代表以及家族會成員等,均非真正有照護需求的人。既然出席的都不是真正有需求的人,當然不可能對受照護者感同身受。回應使用者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服務,提供不符合需求的服務,只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因此受照護者必須表達心聲,捍衛自己的權益。

會使用到照護服務的人,當然是受照護者本身。那麼這些人如何出席委員會呢?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其實只要使用輪椅或半自動擔架車,就算是ALS這種重度患者也能暢行無阻。只要能確保這一點,便能達成「由住民實際參與會議」的美意了。

近來陸續推出各種讓年長者不用特地出門,也能遠距離參與會議的媒體設備。就算受照護者躺在安養機構或醫院的病床上,也能隨時以委員會成員身分參與會議,足見高科技時代沒有辦不到的事。有些企業也會利用這類高科技通訊器材,節省員工出差費用與時間。總之,高齡者和身心障礙者絕對是高科技產業下的最大受惠者。

0-5 容試讀】別冊附美人生悠活誌~台灣熟齡生活資訊

(部份內容摘錄)

【目錄】
單身時代來臨        01
打敗長壽風險        02
打造退休桃花源       04
健康快活,暮年生活     06
住得舒服,住得安心     09
活到老,學到老       10
單身熟齡也要出門走走    12
人生圓夢,銀髮族遊學去!  13
老年怕孤單,也怕錢不夠用  14
購屋前先精打細算      20
熱賣!年金保險與看護險   22
照護服務,貨比三家     24
重視醫療保健,健康度晚年  28
妳的錢要留給誰?      30

單身時代來臨

台灣三十~四十四歲的未婚男女超過一百萬人,數字相當驚人。超高的離婚率,則是宣告即使是有婚姻關係的人,還是可能隨時變成單身。

在台灣社會中,有很多人以「一個人」的形態生活著,這些人因為不同理由處於單身狀態,雖然是一個人,卻活得精采有質感。

若與世界各國相較,台灣三十五~三十九歲女性,有二十三.二%是單身,僅次於法國的二十五.四%,獨身女性比率高居世界第二名。美國或香港都只有十四%左右的女性單身。台灣衛生署曾做過一份調查,台灣女性不婚的比率高達二十四五%,幾乎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位不想結婚。

此外,離婚率逐年上升,也迫使許多原本在婚姻中的人恢復單身。民國八十三年,台灣每年離婚對數只有三萬多對,到了九十三年上升為六萬多對,足足增加了一倍之多,每三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以此計算,每年就有十二萬多人恢復單身。累計到去年為止,台灣離婚總人口高達一百多萬人,數字相當驚人。

單身快樂7大祕訣
●喜歡自己,學會獨處。
●_固定運動、每週至少三次,注意飲食,保持身心健康。
●_培養嗜好或興趣,也可以重新學習,擴大社交生活圈。
●_至少有二、三位知心朋友,可在妳心情低落時陪伴。
●_經濟獨立,做好理財規劃,特別加強看護險、醫療險與年金保險。
●雖然不婚,但是永遠不要放棄尋找一個伴侶。
●感情難免大起大落,保持一比一的對等關係。

根據內政部統計,喪偶人口數也有一百萬人之多。若加計其他年齡層的單身人口,台灣十五歲以上單身總人口數高達八四○萬人。

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水準之後,單身人口比率一定會增加,歐美更是如此,在某方面來說,這也代表每個個體可以更獨立自主。至於超高的不婚與離婚率,則是宣告人們不再相信天長地久的愛情,即使是有婚姻關係的人,還是可能隨時變成單身。每個人在這個趨勢下,應該去思考,如果有一天需要一個人過生活,如何才能過得更好。

在單身浪潮下,你做好準備了嗎?


打敗長壽風險

在台灣,多數人仍未意識到長壽風險的存在,甚至有著逃避的想法,相信「我不會活那麼老!」這真是最阿Q的想法!

什麼是長壽風險?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Economic Research,NBER)在二○○六年八月針對老化提出的〈金融創新報告〉中,簡明扼要地定義:長壽風險就是活得太老,但儲蓄太少、退休太早,以及花得太快。

大多數人雖然都會為退休積極投資理財,但是規劃的年限多半不長,完全沒有想過要是過了規劃年限,還一直健康地活到百歲,原本的退休金規劃將會不敷使用,屆時該怎麼過沒有收入的退休生活?

但在台灣,大多數人仍未意識到長壽風險的存在,甚至有著逃避的想法,始終相信「我不會活那麼老!」

但是,這真是最阿Q的想法!

在醫療進步下,人越活越長壽已經是趨勢。經建會預估,到二○五一年,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將增加到男性八十一.五歲,女性到八十八.五歲,過去對於退休規劃只準備到八十歲的想法,必須有所改變。當人有機會活到九十歲、九十五歲。退休金就得再多準備十年、十五年。

在國外,討論長壽風險已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想辦法,為不再工作的老年人爭取多一點收入,像德國就已通過〈老年收入法案〉(Old Age Income Act),以減免稅收的方案,鼓勵民眾自願提撥退休基金,並限定投資在能支付年金,且年金發放只能變多的基金或保單。

打造退休桃花源

台灣退休聚落正在逐漸成形。移居小鎮生活,既省錢又可圓夢,許多退休者移居小鎮生活後,甚至意外找到人生第二春。

這幾年來,台灣已經逐漸出現退休後移民到小鎮的島內移民潮。這些退休人士聚集在地方小鎮,形成新的退休聚落,像是苗栗南庄、花蓮吉安鄉、壽豐鄉鹽寮等花東海岸線一帶、清境農場等都是已成形的退休聚落,其他還有一些聚落正逐漸形成中。退休後遠離塵囂,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是多數人的夢想,尤其久居都市的人更是如此。美國、日本已經出現這樣的趨勢,相信未來台灣也是。

只是,退休後年紀漸長,身體健康較易出狀況,若要移居,還是得考慮醫療的方便性,最好住家距離醫院不要超過三十分鐘。不過,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可考慮二段式的退休規劃。也就是退休後,身體還不錯時,可以選擇喜歡的地方移居;等到老到動不了或是身體出狀況,再遷至養生村或安養中心。

健康快活,暮年生活

專業銀髮社區與照護單位服務日漸完善,步入晚年的年長者可衡量己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安身之處。

因應高齡化與少子化時代,單身銀髮族如何在居住問題上,讓晚年生活過得安心又舒適,並獲得妥善照顧,對個人、社會都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無論是安養照護機構、老人公寓、養老村都各有其優點,銀髮族可依本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居住機構。

銀髮族適合何種生活方式,端視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性而定。選擇與子女同住的好處就是方便就近照顧,也能享天倫之樂。

然而隨著社會型態變遷,越來越多銀髮族傾向與子女分開住,享受自主生活,這時健康狀況便成了一項選擇基準。若身體健康,可選擇住在方便就醫及親友探視的地區;若身體不適,行動不便,想安享晚年又不想麻煩子女,可考慮住在專業的護理之家、安養中心,或是具有完善照護服務的養老院、養老村等機構。

此外,也有專供具生活自理能力的年長者入住的老人公寓等銀髮族專屬住宅。總之,入住前考量自身狀況,善加與親友溝通,最重要的是充分蒐集相關資訊,檢視安養設施是否合法安全,才能享受有尊嚴又快樂的退休生活。

台灣的老人公寓多採公辦民營方式,由地區政府出資籌建,並委託民間業者經營。專為具生活自理能力的銀髮族,提供專業又舒適的軟硬體設施與服務。
若為生活能自理的年長者,也可以考慮合法立案的「安養中心」;若健康欠佳、生活起居需要別人料理,但狀況穩定,不需要複雜的醫護需求,則可選擇「養護中心」;若是慢性病患者或長期臥病在床,需要氣切、插管等專業護理技術服務者,「護理之家」是較為妥當的選擇。

此外,台灣也出現了多家高級養老村,除了創始者潤福生活新象館,還有台北林口的台塑長庚養生文化村、桃園的泰和園養生館、苗栗的聖恩西湖養生會館等。除了提供豪華舒適的住宿、伙食,還有健康管理、醫療服務、休閒活動等多項頂級服務。但要入住這類五星級養老村,都有一定的費用門檻,決定前得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荷包才行。

住得舒服,住得安心

除了可以選擇軟硬體設施完善的公私立安養單位,獨居於家中的銀髮族,也可藉由政府或業者提供的安全保障服務,許自己一個安心無虞的晚年生活。

目前台灣各縣市主要透過生命救援連線、警民連線或安全警鈴,或由民間團體協助銀髮族、獨居老人的緊急救援工作。例如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協助中、低收入戶六十五歲以上獨居老人免費申請生命連線緊急救援系統,緊急系統包括一組主機、瓦斯偵測器、火警探測器以及具求救功能之無線搖控防水防塵隨身按鈕,生命連線中心收到訊息後會儘快派員協助並救援,其他獨居長者申辦則須每月自付一千五百元的服務費。另外還免費提供中、低收入戶的失智長者「預防走失手鍊」。民眾可洽詢生命連線基金會:0800-056789,或上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網站查詢。

各縣市警局為協助妥善照顧獨居長者,於轄區內各獨居長者住所設置巡邏袋,以加強巡邏探視。也可自費申辦警民連線系統,一般月租費九百至二千元,安裝費另計。

另外,中興保全推出的「衛星定位協尋系統」,讓家屬可隨時打電話或上網查詢長輩所在位置;透過設定也能將位置資訊定時以手機簡訊或 E-mail 回報家屬。若年長者出現身體不適、迷路或其他緊急狀況,只要按下「SOS」鍵就會發送緊急求救訊號,降低風險。
此外,新光保全也提供使用者以NB、手機、 PDA做遠端影像監控,與醫療機構合作發展「行動醫療看護系統」,進行如遠距醫療、遠距看護、健康養生諮詢等服務。

活到老,學到老

面對台灣日趨高齡化的社會,政府早已規劃了許多提供銀髮族再進修,以及利用己身豐富的經驗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的環境。

許多年長者退休之後除了含飴弄孫、四處旅遊、找老朋友聚聚外,還是有許多閒暇時間不知如何打發。
其實走出戶外,參與各項團體活動,從事志工服務,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與社交生活,才是常保活力的抗老祕訣。
除了位於各地的社區大學,有各種適合銀髮族學習的課程與活動外,各地區老人文康活動中心所附屬的長青學苑和松年大學,也是不錯的學習處所,針對銀髮族推出許多兼具益智性、教育性、生活藝術性和動態的研習活動。例如台北市的長青學苑課程,還可以申請終身學習護照,讓年長者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下,打造更豐富的晚年生活。

此外,由教育部針對銀髮族設立的「老人教育專區入口網站」,除了提供各縣市地區樂齡學習活動資訊外,也和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台北科技大學等大專院校合辦「阿公阿嬤上大學圓夢計畫」,參加對象為六十歲以上,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的長者。

教育部與大學院所合辦的「老人短期學習計畫」,讓年者者有機會走進校園和年輕學子一起上課學習、互動,享受校園生活,則讓銀髮長者藉由專屬網路平台,不用假手他人,隨時都能掌握最新資訊。除了讓年長者圓夢,更是常保活力的抗老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