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徐峥离婚: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15:40
苏联解体后,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70年历史即苏联模式成败得失的评价大体有两种:一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如戈尔巴乔夫之流。还在1984年,戈尔巴乔夫在会见瑞士记者时,就说这个制度“一切都腐烂了,必须用民主化、公开性的手段促其变革”;一是持辩证分析的态度,既承认它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指出其自身存在的严重弊端。
某些文章断定“苏联模式”“早已失败、早已被历史证明是一条死路”,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早”到什么时候?列宁时期吗?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所取得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奠定了苏维埃政权的政治经济基础,包括确定了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原则,而且在沙俄帝国因专制制度的腐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又不能解决俄国民众对“和平、土地、面包”的迫切要求而陷入绝境之时为俄国打开了一条生路。更为重大的意义是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包括中国革命指引了一条出路。
否定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失去了基础,把这说成是“死路一条”怕是行不通。
“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苏联模式”在斯大林时期遭到失败吗?这是国内目前争论的一个焦点,近来国内也有不少文章抨击、否定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面临两个生死抉择:旧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必须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否则“落后就要挨打”;同时面临法西斯入侵的威胁,必须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能否渡过这两个生死关是检验“斯大林模式”的唯一实践的标准。
斯大林模式到底对苏联社会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是“死路一条”,俄罗斯人的评价恐怕更值得注意,这毕竟是他们的经历,是他们的历史!
与戈尔巴乔夫时期对斯大林模式的全盘否定不同,近年来俄罗斯对斯大林时期持正面评价的人高达一半以上。20071月,由俄罗斯列瓦达研究中心及美国学者共同对全国44个地区最新调查资料显示: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斯大林是“英明的领袖”;20076月,在普京总统关注下通过的俄罗斯教科书中称“斯大林是苏联最成功的领导人”。
我们再看看俄罗斯学者的态度。2007年,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舒宾教授写道:“俄罗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决定性的阶段是在3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斯大林体制确实具有严酷性,其严酷的程度甚至比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也毫不逊色。但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掌握对于建设工业基础必需的资源,并奠定了苏联工业体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0074月俄共中央主席团《关于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的决议指出:“共产党人领导的苏联社会认识到斯大林关于必须在十年之内跨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用了不少于一个世纪才走完的那条历史道路的思想极为重要。土西铁路、第聂伯列宁水电站、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联合企业成为体现在劳动中的忘我精神的象征。由于苏联人民的群众性的英雄主义和忘我牺牲精神,苏联才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大国”;“牢固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为苏联人民取得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决议特别强调“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在实现工业化和卫国战争胜利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甚至联合国《世界银行》在关于世界工业化分析的总报告中也指出:“相当清楚的是,苏联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计算,苏联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率从192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整个斯大林时期——笔者注)67%,19531965年为61%,1966---1970年为53%…….”这个报告还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间世界其他国家与苏联工业化的发展作了对比,指出:在工业化国家中除了日本和德国,以及所有非市场经济国家,增长速度都没有苏联快,增长持续时间也没有苏联长。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决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事实雄辩证明:苏联如果不是利用“社会主义计划管理”的优势,能在一个落后的国家短期内集中调动国家有限资源实现工业化、打败法西斯侵略、拯救自己的国家吗?如果不顾这个全世界公认的历史事实,非要把这说成是“死路一条”,岂不是颠倒黑白?
当然斯大林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有深刻教训,如全盘集体化时期强迫农民入社,对富农采取强制迁徙的做法,以及由于这些政策造成的19321933年、19461948年两次大饥荒上百万人因饥饿、疾病而死亡;对党内不同意见采取镇压、甚至大规模镇压的手段;排斥市场经济规律,长期把重工业、军事工业置于优先地位,以至影响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把工业化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固定化,致使社会体制僵化、缺乏活力,等等。对苏联工业化、现代化发展中的这些教训是应认真总结和汲取的。
斯大林之后5080年代的苏联社会在苏联解体前后往往被称为“停滞时期”。但现在多数俄罗斯人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指出“停滞”的另一面应当理解为苏联社会“稳定”发展的时期。
他们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到70年代末城市化基本完成,城市人口从1960年全国的499%,1978年达到624%;19661971年工业产值扩大50%,建立起当时世界最大水力发电厂等等;建立完整社会保障体系:职工延长休假(实行每周5天工作日)、工资增长(1968年月工资4050卢布,到1980年的1689卢布)5年内5600万人免费获得住宅……所以,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是生活最好的时期。
如果无视俄罗斯广大民众、国家领导人和俄罗斯共产党对苏联时期的评价,把苏联发展的道路或“模式”轻率地斥之为“死路一条”或“早已失败”,把苏联人民几十年忘我牺牲获得的成果和英雄主义的精神一笔勾销,这不仅完全有悖历史事实,也有点类似当今世界有人把一些国家称之为“流氓国家”、“失败国家”一样,这种“唯我独革”、“唯我独尊”的傲慢口吻,容易刺伤别国民族自尊。
当然,苏联社会在发展的同时,自身某些弊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教条主义、特权阶层、脱离群众……)也日益严重,其中每一种弊端的发展都足以致命、否定自己。但如果说此时的苏联社会只有“死路一条”,或者已经“无可救药”则略显简单。因为同时其自身还存在“肯定”的一面,当时的苏联仍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并不是说某个社会在某个时期存在弊端就一定灭亡。这里的关键在于当政者如何发扬成绩、克服弊端。而戈尔巴乔夫等人却恰恰缺乏这个能力,这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多次俄罗斯的民意调查表明:大多数俄罗斯人也是这样看的。
我们从来没有为苏联模式的弊端辩护,而且著文高度评价针对苏联模式的历次改革,更衷心拥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冲破旧体制的束缚而取得辉煌成绩的改革开放路线!我们的根本态度是:必须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即苏联模式持辩证分析的态度,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样才能正确汲取苏联解体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