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子地图高清版:老人福利機構的「醫」「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22:31

老人福利機構的「醫」「療」

                                                                                                                                         楊德苑
一、前言

   老人福利機構,強調醫療必要性雖已久,但是在長期照護政策的積極推行下,對提昇身體方面之照護品質稍有所成,但心靈層面的照護卻明顯少於前者,不禁讓人感到老人福利機構是否就等於醫院呢?或是政策主導者較偏重「醫」的部分,則不得而知。入園者一但進入老人福利機構,不論身心狀況如何低弱,其心理層面反而不該少身體層面的照護,這種照護品質上的認知發生差距,應該是我們對機構的理念與方針上所產生的問題。老人福利機構已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成立,乍看似乎對滿足現狀,解決入園者之迫切照料收容問題得到舒緩,如果單就生命維持的層面去考量的話,是稍有成果的,但對是否能真正滿足入園者的需求得到滿意呢?(心靈層面)則不得而知。民間機構為此問題早已大聲疾呼要多重視老人之「醫療」迫切性問題,其所指可能非單純的醫療問題。今日老人福利機構被視為弱勢團體,被誤為是收容某一些特定份子(高齡者)的機構,因此往往表面化老人福利機構的真實狀況,而未能發現老人照護的重點問題等等,待改善之問題依然存在。加上社會性結構(核心家庭結構)迅速變化,老人福利機構也慢慢出現不得不傾向部分取代醫院的醫療功能,解決現狀正在家中煩惱不知如何照護或需持續復健身心障礙者或無適當休閒活動的高齡者能得到導妥善照護。這種「醫」與「療」的平衡性極難掌握,入園者一旦必須進住機構時,應該是「醫」優於「療」。「醫」雖然開始會感到悲哀與抗拒,不過接受專業照護輔導之後,「療」則會讓入園者慢慢重新適應生活,調適飲食習慣、接受照護及復健、休閒活動等來提昇生活品質。入園者的權益(基本人權)要能充分得到保障,機構能永續經營,就必須了解機構的入園者在生活上,無論是專業服務人員的服務方式或是工作內容之互相關係與差異性等等都必須做全觀念釐清,才真正掌握對老人福利機構的整體照護品質提升。

二、慢性疾病的日常管理

   根據調查在長期照護方面,有90﹪以上的高齡者都患有慢性疾病,養護、安養機構亦有50﹪以上的高齡者患有各種不同的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障礙、循環器官疾病等等,其他骨關節疾病佔30~40﹪,還有許多糖尿病、關節風濕、慢性肺疾病、泌尿患者以及其他併發症,再加上失智症、憂鬱症、精神障礙逐漸增加,所以日後老人福利機構之設備,除設內科外,對精神科的醫療技術與照護技術也必須加以關注。對於慢性病的高齡者若能兩週一次前往就近醫療機關接受定期治療與檢查者,尚無問題。可是對特別重症者而言,大多數都無法定期前往接受治療。其實較佳之做法應是讓醫師到機構巡迴醫療,機構本身人力運用也會較精簡。但最大問題是機構的管理及醫生如何正確無誤穫得高齡者之病情情報(病歷)。尤對在機構內突發病情的變化,在夜間因應措施更難應付,是故機構內要實施日常危機處理,這是機構內醫療項目的責任。加上認知症者的記憶減退,理解力也每況愈下,因此給藥管理要更小心。以上種種情況,在機構內如無完善的管理機制來確實執行,則不發生意外事件幾乎是不可能的。加上高齡者的日常生活管理基礎為用餐、排泄、睡眠等,只靠給藥是無法完全治癒的,配合精神上的安定,才能達到相乘效果。

三、機構內的醫療問題

老人福利機構是非醫療場所,而是高齡者的生活場所。護士不可替醫生執行治療工作,因此醫療人員與護士的溝通互動非常重要。另,服務人員必須具備對其床邊醫療或復健等相關的知識才能理解各高齡者所患疾病及治療情況。對他們的飲食、點心、生活習慣等等資訊確實記錄提供給醫師作為診斷參考。例如:對酒精、甜食會影響糖尿病高齡患者的健康影響等知識之理解後,才能進行適當的照護。特別是飲食的份量、排泄狀況、睡眠狀況、精神狀況等的觀察,必須由護士及看護人員逐日的詳細觀察記錄不可,然而藉由護士與看護人員每日的觀察與完整的記錄,可提早日發現有無惡化之徵兆。一個好的服務人員,要彼此討論及研究對策,這種默契要相互尊重及理解。

三、機構醫療處置的理解

事實上,在全國各地的老人福利機構負責人,對醫療知識普遍缺乏,很多知識是從護士口中得知,往往會忽略平時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只知發生病變時呼叫119將病人送到醫院了事,並且送到醫院,有一些醫生、護士的眼中認為將病患的血壓或體溫(發燒)降一點就好了,或再觀察,如有狀況再處理,這心態不能說不對,只是立場不同,對以人性化管理為主要考量的機構立場,是不能同意如此的做法。如果機構內能有適當醫療體制,就能有當場危機處理的能力,可免不必要的送醫。因此機構對醫療的重視與否是決定其機構經營的關鍵(提升照護品質)。

四、機構護理人員的呼籲

我們對護理人員只要求一個觀念,希望「早日發現,早期治療」,嚴守這樣的規定,才能安心工作。在機構內上班與醫院不同,高齡者的生活照顧是其主要工作範圍,尤其夜班工作人員少,常會發生的狀況亦多,要有冷靜頭腦,危機處的能力。對高齡者來說,機構中護士的存在是他們安心生活的保障

,是故護士對工作的熱心投入、技術熟練與否則是非常重要的。

五、機構的護士與醫院的護士工作性質不同

老人福利機構的護理性質與醫院不同,其內容會因身心機能狀況不同而有不同的作業方式。提供服務方法非常多樣多元,因此機構護理工作,對「護理原則」之理論,不完全適合於每一位高齡者,因此不要把醫院的護理性質工作,完全套在機構的高齡者身上。在老人福利機構工作的護士,大多都有在醫院工作的經驗,一般人認為醫院的護理性質,可通用在機構上,其實是很大的錯誤。對剛從醫院轉到機構來上班的護理人員來說,剛開始總覺得機構內沒有醫生駐院,很沒有安全感或是與看護員之間因工作經常重複而關係不易相處,這些問題都有待執掌釐清及時間默契或專業分工來設法調適。再加上目前機構林立,每一個機構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故與醫院護理工作性質差異性會更大。加上高齡人口迅速增加之際,高齡社會已嚴然成形,因此真正的需求,不單只停留於疾病治療,應涵蓋心理層面需求全面提升,同時兼顧保留其自理能力原則下,去促進高齡者快樂生活,才是老人福利機構成立的宗旨。

六、以生活作為基礎的護理的展開

近代醫療的發展是朝向「如何治療疾病」,於是乎,將身體分成許多部份來加以研究檢查以明療病因,稱為診斷行為。進而依據診斷加以治療,並隨著治療或檢查方法的進步,傳染病幾乎都能治好時,人類平均壽命達到80歲的時代也已來臨。但是近代醫療成果所帶來的慢性高齡者問題卻是近代醫學也無法治癒的,高齡者終究面臨著死亡的命運。面對「老化」的研究,近代醫療尚無特效藥,持續老化是無法避免,因此目前機構中主要的功能應放在生活上如何能達成舒適的、且能自理為目標。也就是不要將老人分成多項目去研究,而是把高齡者總合起來查看其疾病或障礙是如何,把喪失的機能重新再造。但如果單只是要治癒高齡者病疾或身心障礙的話,高齡者在這世間的生活會變得空虛(因忽視心理的支持)。雖明知有無法治癒之慢性疾病,但重要的是要高齡者快樂的生活這一點是不可忽視。以此觀點,高齡者有必要能在機構內自由無礙的活動。健康程度便成為影響高齡者生活舒適度之指標。因此對高齡者的生活管理更是身為服務人員主要的責任。健全的健康管理,必對各別的高齡者給予個別的飲食,同時對健康的管理外,在生活上也要排除影響健康的風險,因此「機構護理」的基本條件要注意如何從生活的觀點去實施。在機構中護士與看護的工作是相輔相成的,如何使這二者能順利進行是非常重要。

七、醫療關懷的確立

老人福利機構是個生活場所而非醫療場所,是身心有障礙高齡者生活的地方,但是一般統計,進住機構之高齡者,有九成以上都要服藥,且大部份的都是靠他人協助才能生活,有需打胰島素者,有需控制飲食者,甚至更是以此為終身處所或終點關懷站。老人福利機構創立之始,對於機構中之高齡者,沒有明顯的區別。尤其最近因利用機構的高齡者有增加的趨勢,所以一般都很重視且積極進行中。最近機構有逐漸重視健康管理的現象。於是醫療照護工作,全依賴機構中之護士執行。醫療上、法律上的責任及權力全在於醫生﹐但是在機構內醫療的照顧﹐非醫療上的處置﹐只是早發現徵兆掌握高齡者的健康狀況之管理,這種工作內容與其依賴醫生﹐好像由每日服務高齡者之護理人員來執行反較為妥當。關懷也包括高齡者生活的健康不佳﹐食慾不振與否之營養妥善對應。大家都知道﹐慢性病的發病是無明顯的徵兆﹐潛伏期又長﹐稍有徵兆時,已可能是大病﹐有時候非身體疾病而是心理因素﹐所以有時候只要傾聽他的訴說即可治癒的例子也很多﹐因此不同的病情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治療﹐所以平日要經常觀察把握每個高齡者的健康狀況、生活狀況及了解家庭中的人際關係狀況等等。不要動不動就送醫務室或送醫﹐經常與其接觸了解狀況﹐適時的給予合宜的護理或諮詢﹐有時也可以視其之需要﹐準備一些必要的醫療器材﹐需要時不用靠醫生亦可做緊急處置。機構中醫療與照護的責任,嚴格而言是落在護理人身上身,而身為護理人員更要有心理準備。

八、護士與看護的默契

老人福利機構是高齡者生活場所﹐主要協助高齡者生活的是看護員﹐除了生活照顧外﹐床上復健亦是他們的責任。以前看護員沒有經過訓練﹐現在的看護員都有職前訓練且都發予證照(居家成長訓練)。護士與看護員要維持良好的關係﹐要認清自己是機構中的護士﹐與醫療院所擔任護士的有所不同。護士過去確實是保健婦、助產婦,依護理人員法從事醫療上的輔助,療養上的主軸﹐說他們是「專業」一點也不過份﹐他們也有能力指導看護員。其實看護員的工作性質為24小時輪班,工作內容非常鎖碎﹐若再受他人指使去工作﹐則有不受尊重的感覺。當看護員有此感覺時﹐則會影響工作心態﹐容易在護理老人時,會有粗暴行為﹐態度敷衍了事的態度﹐這對高齡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在機構中上班的護士們要特別了解此點﹐要以尊重協助的態度與看護員共同為高齡者服務﹐這是維持護士與看護員間良好關係的首要條件。但要記住這不是迎合看護員﹐而是以專業的態度去幫助他們﹐這過程中不是提出意見而是「共同參與」之心態去協助他們。看護員對護理一門的教育接受不多,所以沒有護理基礎教育知識,很多事只是憑經驗去做,很多時候無法了解護士工作的壓力與責任。因認知上的差距大故往往易引起糾紛。護士應站在指導的立場來共同參予,若發生溝通困難無法接受時,則用淺粗入深的方法去指導,這又與平日人際關係有關。對勤勞的看護員則應告知「這樣做較輕鬆」來幫助他們工作。護士們不要以為接受了專業訓練,就認為以專家身分指導看護員是理所當然,這種高傲心理是萬萬不可。當看護員發生問題時,要一一的給予適切的指導才是。因護士與看護員是一車兩輪的,缺一不可。護士們雖說了解老人疾病的狀況,但與老人接觸時間最多的看護相比,終究還是有一點差距,再加上對高齡老人的性情、嗜好、家族背景、生活習慣等了解的深度,也非看護員莫屬。但如果看護員的工作如果只憑醫療情報而從事服務的話,則又是非常冒險。不管如何,護士在機構中要發揮工作效能,這種自我立場的覺悟是不可避免的。以目前一般都配置人員少,工作負擔多的情況,均為不合理的現象。

九、對於老人福利機構中應有的照護方法(理念)

老人福利法第一條「為宏揚敬老美德,維護老人康,安定老人生活,保障老人權益,增進老人福利」的理念而被歌頌。這確實是高齡者的基本權利,因此在老人福利機構工作的服務人員都應深深的銘記心中。高齡者是否有被以「人」看待,是我們要捫心自問的。高齡者們在人生的最後,往往找尋過去的歷史,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種種與光榮,編織成一幅美麗的圖畫,使高齡者對於『活』存有美好的意念,為順利執行任務,應該對機構中生活的高齡者灌輸『活著』為最美的觀念,這是非常重要。高齡者是推動時代的車輪,所以我們對高齡者要存有尊敬的態度,對高齡者的護理工作不能存有,為管理而看護,而是應以了解為基礎去進行看護工作。不要以主觀的看法去判斷對方,而是以高齡者的行為表現,徹底認識後才開始看護。在老人福利機構工作的看護員專心協助高齡者生活,多關心高齡者,這是機構營運的最大能源。

十、護士的任務與機能

高齡化的人口不斷增加,在機構中之高齡者情況也在變化,剛開始是因家庭經濟狀況不佳乏人照顧,所以依靠政府機關補助而進住機構(低收入戶),然後再由精神障礙、失智性高齡而進住老機構者增加。更甚者體弱多病,重度照護者大增,於是醫療、護士、看護員的需要產生多樣化,護士任務、質量也有逐漸擴大的趨勢。老人福利機構的營運方針,各職種間的默契共同進行工作業務,老人福利機構內的護士與醫療機關的護士,要明確劃分且各自認清各自的工作性質,期盼制定「品質標準」,除此外社會上的默契,再加上了解老人福利機構的看護工作是很重要。治療與關懷要一體化,保障有殘疾老人的生活為第一要件,疾病的預防、心身的穩定與援助,更是護理的重點!尤其對老人福利機構要改變高齡護士的理念,要認清『護士是什麼』是要緊的。為面臨高齡化社會,現今對老人福利機構要明確改變高齡老人看護之功能,更使其機能充分發揮,且要確認護理的專門性與獨立性。

    (一)協助高齡者的生活

高齡老人的生活場所的護士職能,是每日如何能讓老人活的快樂,為此身心要保持安穩,要有確保此機構的場所,關鍵是「健康是如何的道地」。進住者的高齡化有入病院的需要及需要更多醫療的老人進來。在老人院中90﹪以上的老人都有接受各種醫療處治的狀態。即使接受了繼續治療,但身心機能退化或痴呆都在進行、一睡不起的狀況發生的話,都不是適切的醫療。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老人生活習性,早期發現異樣早期治療的判斷。在生活中的護理機能是幫忙老人排除疾病或殘障的痛苦,使他們快樂的生活並且在生活上給予援助才是。

1、健康管理

(1)日常生活能力的維持:是一種床邊復健、機能低下的預防、一躺不起之預防。

(2)疾病的預防、病狀變化的預防、惡化的防止。

                ※ 逐日細微的變化、對異常的早期發現早期應對。

                ※ 醫療必要性的判斷。

                ※ 生活行動標準的診斷與看護。

                ※ 生活行動範圍的決定,病狀變化的預防與妥善的。

                ※ 對應處置。

(3)醫療處置

               ※ 觸摸

               ※ 減緩痛苦

               ※ 緊急時處理

               ※ 臨終的關懷

(4)健康教育

對患有慢性疾病者,日常生活的態度、具體的助言、勉勵等。

(5)相關醫療機關的聯絡。

(6)精神的支援

『高齡老人,到底心想什麼?』老人的煩惱、主訴要確實的了解及接納,要同理心。又近臨終前之恐懼的舒解、精神上的支援也不可少。

         2、日常生活的支援

在機構中,日常生活的幫助以沐浴佔85﹪,移動、脫、穿衣約佔50﹪,離床、飲食約佔71﹪,需要被照顧的比率相當高。在精神方面,有精神障礙佔30﹪,另有幻覺、妄想、不愛乾淨、徘回等行為。其中生活援助部份,看護者有必要備有專門的知識,對老人日常生活的身心狀況要仔細觀察及把握,適時的給予適切的幫助才是最基本的條件。護理人員有必要提供情報給他科職務的人作為援助的依據。

         3、對家族的援助

老人一入院則有與世隔絕的孤獨感。怎樣使與家人關係不切斷,則要設法與家人保持聯繫,這樣老人及家人都能安全感的生活下去。尤對於不得不入機構生活的老人的家族的心,要十分理解。這樣維持老人與家族間之良好互動關係,並深一層的了解與援助,老人生活照顧是護理人員的重要任務,另把老人生活及健康情報之提供是必要的。老人要必須入院時到生命末期的照顧都必須與家人聯絡明白其意向。

         4、對區域的福祉

安養院在地方上成為老人福祉的中心,護理人員也當然成為地方福祉服務積極的工作者,機構的保健、醫療網的成果也是最大關鍵。老人的運動設施、沐浴服務、飲食服務、復健服務、照顧教室等,在地方上會逐漸擴建,應將此機構的機能發揮到極致才是。更何況保健、醫療、老人福祉的服務網、社會資源的活用等等,今後越對地方住民有越大的貢獻,相對護理機能也隨其服務項目、機能而擴大。

◎ 老人機構中,護理人員與其他職員的互動關係

一、護士與看護員間的互動

一直在老人身邊服侍的人是看護員,在醫院護士有值日夜的體制,但在機構中都僅賴看護員擔任者為多數。24小時全天候服侍老人是看護員。數年前日本國家制定了機構中看護員的制度,規定生活援助的責任,其中涵蓋健康管理及其生活的援助責任。生活援助的計劃、健康增進之方法之選擇與建言也在內。尤更要醫學方面的判斷或技術之施予是必備之學術且直接與老人健康有關。兩者要相互尊重其專門性(本行),分工合作是有其必要性。

(一)護理人員的任務與職能

        1、護士的主要任務:

(1)健康管理人員:利用所有機會了解,把握老人健康狀態,維持健康情形,防範疾病的惡化。

              ※ 健康狀況的把握。

              ※ 健康診斷。

              ※ 健康的維持。

              ※ 健康的諮詢。

              ※ 健康教育。

              ※ 有疾病老人的健康管理。

              ※ 醫療的應對。

              ※ 入退院的應對。

              ※ 緊急時的措施。

              ※ 診療、護理紀錄的整備。

 (2)復健護理:依其健康情形,給予適當復健的認識與援助。

 (3)緊急時的應對:緊急事件發生時,要有條理的採取行動。

          ※ 緊急時護理人員次序的準備。

          ※ 緊急事件的應對。

          ※ 機構內教育。

           (4)臨終的護理:讓老人能從容的接受死亡的來臨及安撫家人或其他種職員協力援助。

              ※ 臨終期的準備。

             ※ 臨終期的護理。

(二)與他種職協力實施各業務

1、處理計劃的參與

老人喜歡以人為本位而被尊重,故能過好生活。

          (1)全體的處置。

          (2)個別的處置。

2、入退園的業務

老人的健康、生活背景要把握,要能很快地適應新環境生活及團體生活。

          (1)入園教育。

          (2)健康狀況之把握。

          (3)生活背景的把握。

          (4)處理計劃之參與。

3、日常生活的援助

讓老人在舒適的環境中過日常生活的欲求,讓他們都覺得滿意,這樣必須與他職種共同援助。

          (1)飲食生活。

          (2)衣的生活。

          (3)清潔。

          (4)嗜好。

          (5)排泄。

          (6)睡眠。

          (7)移動。

          (8)精神生活。

          (9)環境準備。

4、對生存的對策

考慮老人們的身心狀況及他們的想法。能使老人們生活過的好好的。對為健康煩惱的老人也能對生存抱有希望。

          (1)要有任務感之援助。

          (2)能使快樂之援助。

          (3)與他人之來往。

二、與其他職種的互動

在老人福利機構內,除了護理人員外,還有其他職種的人在工作,擔任健康管理為主任務的護理人員,對他職種的工作任務相互了解,共享其情報資料,充分合作才是。

(一)與營養師的配合

老年人的飲食,因健康的關係而有所限制,如對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有治療性飲食。在老人院中的老人,大多對飲食有高度的關心與興趣,護理人員對老人之病況充分的把握,與營養師共同為個人提出食譜,提供快樂的飲食。

(二)與指導員的配合

先了解指導員的任務,對老人之健康不僅給予管理,其情報隨時與護理人員交換,使護理工作圓滿。

(三)與復健師配合

在老人福利機構中工作的復健師必與關係職種相互配合,要把握日常活動之適應能力,使機能訓練,成為日常生活的習慣而援助。

三、與醫師的互動:

老人福利機構中高齡失智者,疾慢性病惑重度殘障者逐漸增加的趨勢。於是醫療的照護,與日提高。現在機構中沒有常勤醫師,因此護理工作逐漸加重中。

(一)老人病情個別差異,經與醫師交換治療情報,以確定護理工作。

(二)醫師與護士個覺有其任務,要相互尊重其『專門性』相互信賴,則能達到可提供良好的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