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日本综合商社研究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05:53
一    导论
      历经10多年在三井物产的工作,我一直想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综合商社最本质的特征概括出来。在外人看来,三井物产这样的日本商社只不过是一个主营国际贸易的公司。即使是长期在这里工作的中国职员,每天忙于处理手边一项项业务,也很少仔细地审视它的内在素质。事实上,综合商社的金融和投资功能的巨大威力没有引起中国企业界的注意,而其背后的经营哲学和社会背景没有被学术界充分挖掘出来。       
      我曾经有幸在公司东京总部的不曾被外国人接触的核心营业部门研修和工作,主要课题是粮食期货市场,日本粮食贸易和管理,及其综合商社在东亚(日本、韩国、台湾)的粮食贸易运行机制。实际上,这套运营机制也同样运用于石油、矿砂、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大宗原料商品的贸易及其管理。而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原料贸易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为此综合商社显露了出它的金融属性。更重要的是,操作大宗原料商品的贸易必须通过期货市场定价,库存设计,风险管理和人才培养等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来保证。其风格更象是大型银行的组织机制和日常操作。       
      展现在我面前的是这样的世界:日本不生产玉米,需要每年进口1600万吨玉米用于饲料行业。综合商社居然在承担从美国、巴西、中国向日本国内提供玉米的同时,还参与了大量的对韩国、台湾和东南亚国家等第三国的玉米供应工作。在日本国内,一套完整而复杂的政府政策和制度下,综合商社扮演着粮食稳定供应和存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俨然行使着经济管理的职能。此时,我对综合商社的定义为:一个按照特有的市场经济模式行事的、跨国经营的、由政府政策扶持的、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的、经济管理型的社会企业。日本人称它为民间企业,可是在这里工作的中国职员却感觉它是国营企业。从资本构成来看,这样的企业是由众多关系企业采用法人环形持股的方式结合起来的,很难用私营企业来定义它。在我看来,甚至可以将综合商社定义为规范而有序地进行市场经济微观运营和管理的次级政府。       
      在综合商社总部或在海外公司的日本职员之间,严格的上下级制度如同军队体制一样。这种体制保证了公司意志的统一,有利于公司在政府政策指导下的推进整体市场战略,并且易于吸纳市场环境急速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如同新兵入伍一样,每年公司都会吸收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司各部门。前辈们就象老兵带新兵一样,给予新来的大学毕业生们日常的业务指导。公司总体的人文环境一方面是上下级关系,另一方面更是师徒关系。在日常工作中,这种关系表现为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和徒弟对师父尊重。商社专门为年轻职员提供集体宿舍,有利于师兄弟间和跨部门职员之间在工作之余进行更多交流,建立更好的事业协作关系。我这样认为,综合商社如此严密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就是一个准军事组织。一旦战争爆发,它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成一个为部队提供全面后勤保障的、协同而有效的军事实体。        
      情报对综合商社来说,就好比空气对生命一样重要。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查看来自世界各地事务所的E-MAIL,从中筛选出自己负责业务的相关邮件和信息。此外,各种商品的专业市场情报以E-MAIL和印刷品的形式也源源不断的传递到具体业务负责人的手中。不知不觉中,在综合商社中工作三年以上的职员具备了获取专业商品知识和市场情报的超常意识和能力。当专注于某商品的工作超过5年,该职员对此商品的认知和对市场的把握可以说已经步入了世界级的顶尖水平。如果为此商品业务设置学术标准,他获得博士后的头衔应该当之无愧。简而言之,日本综合商社在经济和商业方面的情报能力完全可以媲美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军事和政治的情报能力。       
      商社本部的日籍年轻职员的成长受到公司的特别关注。如同大学内的学习与考试一样,他们必须通过公司要求的各种课程考评后,才能获得海外出差和工作,以及今后升职的机会。商社在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职员进行海外研修和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年轻职员锻炼、成长和进步的真正源泉。此外,年轻职员在参与世界各地经济活动中,不断培养起对公司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加强了作为商社人的自豪感,最终落实为对企业的忠诚。与此同时,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也为促进职员以社为家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部分职员不断在本商社内赢得更高职位外,更多职员在步入中年后,走向了商社投资的关联企业的领导岗位。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进入三井物产工作的招聘面试时,我的第一任老板这样说道:三井物产就是一所大学,你是来这里学习的。        
      综合商社一直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事业整合和战略调整,再次寻找演集权与分权新的平衡形式。近年来特别加强了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力,并不断推进对物流领域的渗透。同时,贸易风险管理和投资功能获得了进一步的加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综合商社原来无所不做的营业方式正在向大型专业化事业集中。随着许多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壮大,以及它们在海外事业的成熟,商社对它们的服务功能逐渐弱化。因此,商社更加注重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成长型企业,以少量投资参股(10%左右)于这些制造企业的方式建立商业上的伙伴关系,以便通过稳定的代理关系为其充分发挥在国际贸易和商品物流营运上的资金、信息、组织和人才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当前,日本和韩国的各大综合商社正带领他们的财团企业在中国积极推进市场战略,一张张大网正在打开。       
      日本的综合商社大都拥有150年以上的历史,蕴藏着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虽然他们经历了从家族式财阀企业被迫解散后,以及在政府的主导下重新组合的过程,但是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还是一直保留着家族经营主义的某些特质。逐一审视五大商社(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丸红商事)以及合并后另一大商社双日株式会社的商业历程,追寻他们的足迹,从中可以获得很多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启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提到的六大商社的共同特点是:
      他们分别属于日本六大财团的核心企业,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对应的财团和经理会如下:1)三井物产 - 三井财团 - 二木会;2)三菱商事
      - 三菱财团 - 金曜会;3)住友商事 - 住友财团 - 白水会;4)丸红商事 - 芙蓉财团 - 芙蓉会;5)双日(株)- 三和财团 -
      三水会;6)伊藤忠商事 - 第一劝银财团 - 三金会。
       
      上面提到的日本六大综合商社应该严格意义上称为“财团商社”,它区别于“厂家商社”。“厂家商社”应该说是生产型企业进行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产物,日本丰田通商(株)正是这一综合商社的典型代表。但是,也要看到丰田通商在2000年合并“加商”和“东棉”两家商社后,扩大了它的非相关多元化业务范围。另外,我们探讨综合商社时应该更多理解它的经营理念,而不应过于看重形式。比如说,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发展至今,已经被视为专注于日本农村地区服务的“综合商社”了,对实现日本乡村和城市地区同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再看,日本7-11便利店的发展结果,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它是一个零售业的“综合商社”,它成为日本物流业的先进代表。所谓物流,它实际包含了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以及货物的仓储和运输等内涵和功能,无不体现着综合商社的特征。
       
       
      当中国人摩拜“丰田汽车”经营方式时,是否知道其真正的奥秘却集中于丰田集团的综合商社,即:丰田通商株式会社。要知道,没有日本人愿意提醒中国人去注意到他们的综合商社,因为它是日本大企业乃至日本社会的重要核心。不幸的是,韩国人早已发现了这个秘密,并加以认真学习和仿效。韩国人在经济高速成长期效仿日本三井物产,建立了诸如“三星物产”为代表的一批综合商社,以此为核心组建的韩国财团企业成为日本人头疼的竞争对手。拥有三星物产的韩国三星财团,以其三星电子公司努力超越日本三井财团的东芝电气公司的实例,讲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生动故事。另外,我们仔细观察美国电气公司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同样也能找到综合商社的影子,只不过它更多建立在美国文化基础上,并更多偏重金融和投资功能。
       
      中国企业学习综合商社的发展模式一定要结合日本各财团发展史中所经历的不同产业经验。日本有“人才的三井,组织的三菱,团结的住友”的说法,因为这些商社和财团发展的不同背景形成了企业资源和企业文化的差异。中国企业的发展也有各自的特性,可以选择与自身产业发展经历相似的日本商社和财团进行对比,寻找和确定学习、模仿的目标。三井财团也被称作“政商三井”,得益于与明治维新政府的特殊关系,发迹于垄断商业和垄断金融,后又扶植制造业;三菱财团是日本明治维新“国退民进”政策的产物,它从海运业和造船业开始奋斗,走上重型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发展道路;住友源自金属开采和冶炼产业,并不断向制造业转移。其它几家财团的发展也各具特色,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在研究日本财团和综合商社的共性时,也要注意到他们的个性,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主导的首家综合商社试点-“中化集团”和以企业自主创业为主并不断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海尔集团”,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值得经济领袖们认真关注和研究。       
      综合商社在日本六十年代加入关贸总协定后,为日本经济在短时间内赶超发达国家立下了汉马功劳,并随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日本经济和企业模式的成功代表。应该强调的一点是,政府作用和东方文化(儒家思想)是综合商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韩国的综合商社在经历一段辉煌之后,随着政权的更迭和西方自由化思想冲击而出现危机,应引以为鉴。综合商社和其财团机制的真正意义还在于政府通过大企业集团的经济活动实现了对国民社会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形成企业社会。也就是说,综合商社不仅仅是经济实体,而且是政府与民间实现交流与互动的中介体。追溯综合商社的起源,解析它的职能,我们可以发现综合商社实际上就是从股份公司化的商会逐步发展和进化而来。研究商会问题,现实社会中再好不过的目标就是温州商会了。当前的温州商人和温州商会的行为和组织方式近乎再现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经济面貌。       
      中国政府和企业探索综合商社之路时,可能更加关注综合商社的组织形态和它无所不包的经营范围。而本质上,综合商社产生于日本儒家传统文化和家族经营哲学,体现日本自主发展经济和抗拒西方垄断控制的意志,是民间企业的市场实践与政府的政策导向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又是日本社会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竞争优势作出的战略抉择。在日本和韩国经济崛起的年代,综合商社承担着与银行同等重要而又是银行无可替代的经济和社会职能。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日本和韩国财团都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联系,从而使政府能够及时掌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态,制定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中长期战略。总之,我们不能将综合商社的建立看成是一个简单的企业行为,而是一个关系到构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结构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全社力量的关心与努力。
       
      近年来,“商社无用论”使中国企业对日本综合商社和财团模式避之不及,因为它们只看到综合商社和日本财团模式在“社会发达阶段”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了它们在“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当一个营养过剩、伴有富贵病的胖老头,把自己的减肥药和心脑血管药满怀热情地送给一个吃不饱、正在长身体的瘦弱青年时,这是会害死人的。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企业家和经济领袖们过于相信“美国胖老头”开出的药方,不结合自身发育阶段见药就吃,而且服用的是没有长期临床验证的最新开发的西药。再就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或是不停地开刀切掉一块又一块的病变组织。对于处于青春发育期、成长型的中国年轻企业,我的建议是多研究日本60年代和韩国70年代的企业集团发展经历,特别是综合商社的学问。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的一句话颇有哲理:“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另外,对于慢性病或癌症的治疗,我建议企业家和经济领袖们更多考虑采用中医疗法(东方经济学)。
       
      目前,受媒体的严重影响,中国企业家们更多地迷信美国人编篡的《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1993年曾经排名前五位的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住有商事和丸红商事从此以后逐年出现名次下降,近年来下降更快。其中固然有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遭受挫折的原因。但是,更是日本国家经济战略和结构转变,以及综合商社经营和机能调整的结果。另外,美国90年代IT产业异军突起和随后发动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确为一批美国公司带来巨大财富。近年排名前位的是公司基本上是美国石油公司和有军火商背景的制造企业。当中国的企业领袖们痴迷和崇拜美国通用公司的时候,不要忘记它的大军火商身份。2004年最新《财富》500强排名更突出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日本综合商社的策略却是化整为零,分散和隐藏起来,表现为合并和成立为一些专业公司(特别在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在重点地区设立区域性投资公司等,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法人和财务核算实体,而实质控制权还是集中在日本本土的商社总部。        
      事实上,日本综合商社也在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强化新的机能。“商社无用论”本身是日本制造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它却成为妨碍中国人探究日本崛起奥秘的烟幕。所以,这也正是日本人非常高兴中国人大谈“商社无用论”的原因所在吧。日本的综合商社是军人属性、商人属性和儒学思想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日本明治新后迅速崛起和二战后再次崛起的内在力量。当我1996年的春天站在三井物产东京总部的窗前俯视眼前的日本皇宫时,才初步意识到以三井物产为代表的综合商社在日本现代社会中的真实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认识到综合商社的多面性,总结一下就是:综合商社是商贸公司,第二银行,准军事体,次级政府,幕后外交,战略智囊,情报中心,风险堤坝,投资媒介,经贸大学等。由此可以确信,综合商社不仅是产业资本、商业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纽带,而且是日本寓军于民体制的核心,是民间与政府对接的桥梁。
        
        
      也许以上谈了很多日本综合商社的本质问题,作为普通的中国人可能对它的认知还是比较抽象。那末,不如让我们来看一下日本“伊藤忠商事”这样一家被中国人民认定为友好商社的前最高领导人“濑岛龙三”的丰富人生经历,从中不难理解和把握日本财团综合商社的准确定位。濑岛龙三:侵华日军关东军(大本营)少将参谋
      - 苏联战俘营囚禁的战犯(11年)- 伊藤忠商事决策室负责人 - 预见1967年中东战争6天内结束 - 提前判断1973年石油危机 -
      伊藤忠商事会长 - 中曾根内阁的高级顾问 - 促成“战后政治总决算”- 协助临调会长土光敏夫 - 国家战略智囊团“日本战略研究论坛”会长 -
      亚细亚大学理事长 - NTT日本电话电报公司顾问 - “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支持者。
                                                       白 益 民
                                                                         
      2004年11月30日
                                                                             
      www.superist.com
                                                                             
      2005年7月1日(第1次修改)二       综合商社的全方位营运体系  日本综合商社,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机能的贸易组织,在战后日本的高速增长期,曾发挥其综合性经营机能,为推进"贸易立国"国策,实现流通效率化和经济领域的开发,振兴本国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享誉世界。而在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急剧变化,贸易结构调整、金融自由化、情报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综合商社又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迅捷地适应了经营环境的变化,在国际化经营中表现出色,显示出勃勃生机。
       
      综合商社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综合体,始终能凭借集中与灵活权变的行为方式所发挥的多功能综合有序的运作,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供求关系紧紧联系起来。商社作为特殊形态的企业组织,具备情报收集处理、正式生产和市场开发功能,并能连锁运作,同时利用中介力在整体上保证联合全体的优势发挥,提高承受和吸纳风险的能力,并克服体系自身不足的缺陷,形成规模效益,达成良性循环。
       
      综合商社的6大经营职能:贸易代理职能、生产参与职能、金融服务职能、仓储运输职能、信息咨询职能和科技开发职能,以及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经营体系和多元化的经营方向商社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融资服务,主要是出于贸易流通业务的需要,而非为了取代银行成为金融机构。
      日本的综合商社以贸易为主,广泛介入多种产业的经营服务,进行综合经营。这些产业包括:1.钢铁和有色金属业;   2.机械工业; 
      3.纤维业;4.能源业;  5.化学工业; 6.食品工业。
        日本综合商社能在市场流通中起主导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将内外贸结合起来,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日益增强在内贸市场中的地位。  
      虽然综合商社也参与生产、兴办企业,但商社正确处理对工业的关系,并不直接进行生产活动。它们主要通过提供良好周到的综合服务和少量投资参股,维持与生产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目的是取得产品的贸易代理权。综合商社以贸易代理为中心,发挥本身在资金、技术、人材和信息上的优势,广泛发展多种服务形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如贸易代理、融资服务、仓储运输服务、商业情报与信息咨询服务等。
        综合商社的组织管理采取分工负责与交叉运行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商社内部均有明确的业务分工,规定各组织单位应以完成自己的业务、圆满地达到目标为首要任务。但随着公司机能的多样化、企业环境的变化及技术革新的发展,商社以最高效率、最大效果为追求,允许部门间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主动灵活地开发新业务及经营其它部门的业务。
       
      日本综合商社的成功,说到底还是因为商社都云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近几年来,综合商社一直是日本大学生择业的首选目标。每个商社都认为自己最主要的资产和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懂技术、会经营,更重要的是,具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各公司均致力于努力培养高素质员工,大部分商社均成立了自己的大学或研修机构,从一般职员到管理阶层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再培训,以充分理解公司理念、明确公司运作方式,成为符合公司需要的各类人才。
       综合商社将一般企业的年功序列制度与选拨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施行严格的考评和升级制度,培养出知识全面、经验丰富的综合型人才。  
      从综合商社的交易额在日本名义GNP、进出口总额和全社会销售总额中的比重来看,综合商社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种独特的企业组织,其基本活动分为一般商品交易和事业投资,其业务功能广泛。概括了综合商社的七项市场经营战略。
       
      综合商社是在谋求积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在符合日本国家利益要求并相应地得到日本政府支持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逐步发展起来的,基本动因是经济合理性,而非政府的强制捏合。
       
      日本的九大综合商社与韩国的八大综合贸易公司,在作为企业组织的最重要的方面--基本经营活动、交易业态、业务功能、商品销售额的规模、交易关系网络化--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综合商社的优势在于,它是将进出口贸易和国内交易及三国间转口贸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四种交易业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易关连性。作为企业间交易的组织者,综合商社围绕着"扩大商权",以原材料产业为中心,通过与所属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建立关系,以持有关系公司股票、向中小客户企业提供商社金融、设立销售子公司、建立纵向一体化控制体制等形式,构筑起了庞大的交易关系网络、信息网络和物流网络,奠定了其在日本国内流通领域中的优势地位。
       
      综合商社的海外市场营销活动,主要是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网络尤其是在东道国的当地独立法人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以进口、出口、转口贸易形式展开的。其活动基础在于日本经济的加工贸易格局。多边化投资活动的目的,在于辅助或完善其作为本业的销售活动,谋求稳定地确保商权。
       
      通过海外投资掌握原料进口渠道,是综合商社具有流通支配力的重要基础。综合商社的垄断性市场支配并不是仅仅在所谓流通领域就能完成的。综合商社具有流通支配力背后的竞争力因素,分为与流通服务有关的价格竞争力、非价格竞争力和垄断竞争力。
        综合商社的发展史,就是其地区多样化、产品多样化尤其是功能多样化逐步展开,渐趋推广,
      日益深入,综合运用,自如协调的历史,多样化经营是综合商社的永恒主题。商社金融的本质要求是,不论采取什么金融形式,其核心只能是对综合商社交易功能的补充、完善,确保商权的稳定扩大。所有基于谋求纯粹金融利润动机而展开的金融运作,都是违背这一本质要求的,具有明显的金融投机性,最终会使商业金融误人歧途。
       
      综合商社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而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满足综合商社的贷款需求,深层次的体制背景,则是其作为综合商社大股东的地位和相互持股关系、长期持续资金交易关系的存在。
       
      以综合商社为基本取向,组建我国的特大型综合性商业流通企业集团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组建综合商社的必要条件:坚实的物质基础、易于对接的体制基础、宝贵的经验基础和重要的政策支持基础。参照日本综合商社的历史经验和近年来的发展动向,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组建我国综合商社应该贯彻的七个具体运作取向。 
       
      三   21世纪跨国经营的创新模式—综合商社 借鉴日本综合商社模式和经验     综合商社起源于150年前的日本明治时代初期(1867年)。当时,日本正处于向近代国家转变的阶段,综合商社发挥了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资源、技术以及向国外出口产品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三井、三菱这两家超巨大财阀为龙头组成的产业集团成了当时日本经济的两大支柱。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它们为原形组成的综合商社,又逐渐向开发国外资源、开拓出口工业品市场和跨国经营等领域延伸,为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因此,日本的综合商社与产业集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日本企业的走向世界的“流通窗口”。
      所谓综合商社是指以贸易为主导, 多种经营并存,集贸易、金融、信息、仓储、运输、组织与协调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跨国公司形式的组织载体。
       
      综合商社通常是以厂家的代理商身份出现,除具有贸易功能外,还作为参加企业组成的产业链的组织者,活跃在世界经济贸易舞台上,成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贸易和跨国经营的急先锋。它在发展国内贸易、扩大进出口交易、推进三国间贸易和合作、拓展企业的跨国经营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综合商社的整合性物流功能特别受到关注。        
      据日本贸易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0年末,日本政府正式认定的综合商社有18家,其中驰名世界的有九家,它们是: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丸红、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日商岩井、东洋绵花、兼松江商、日绵实业。这18家综合商社在国内外拥有2000多个网点,从业人员达8万多人,全球营业额为100兆日元,折合人民币达7兆元(汇率:1元=14.3日元)。从营业额构成上看,国内占48%、第三国间贸易占22%、进口占16%、出口占15%;2000年日本总出口额的约30%、进口额的约50%是由综合商社所完成的。
       
      日本的综合商社的经营范围极为广泛,从资源开发到高尖端技术,几乎含盖了所有产业领域。而且,它的经销品种不仅限于物,还包括咨询服务体系以及影像、音乐、电视节目等软件。综合商社的业务主要是贸易和投资,两者相辅相成,在金融、物流、调研·咨询、市场营销等功能的支持下,通过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网络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被冠于“产业组织者”之号。        
      70年代初,在世界经济萧条中保持旺盛发展势头的日本综合商社模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韩国、加拿大、巴西等都纷纷效仿组建了自己的综合商社。其中韩国大获成功,而美国则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可归结为美国企业的规模均比较大,在世界市场上都有一定份额,且各自独立性较强。另外,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了代理人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没有筹融资能力,综合商社难以生存乃至壮大。从日、韩的经验来看,虽然两国的金融制度不尽相同,但都采取有利措施对综合商社予以支持。例如,以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为例,他是三井集团的核心企业,与另外二个主要企业——樱花银行、三井信托银行形成了交叉持股关系。截止2000年末,这两家企业对他的持股率分别为4.83%和3.88%。此外,在日本不仅集团内部企业存在交叉持股关系,与外部大企业间也有交叉持股关系,如截止2000年末,东京三菱银行对三井物产的持股率为3.19%,形成了集团内外企业相互参股,互派董事,互换市场信息,相互制约,规范发展的局面。
       日本综合商社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如下:
        <组织结构模式>  
      日本综合商社普遍采用董事会、总经理(社长)和职能部门的纵向三层次组织结构。由于其组织健全,较能充分地发挥“信息畅通、功能全面、协调运转”作用。此外,比较有特点的是,实行事业部制与独立核算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事业部制是指公司本部对其海内外分支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海内外事业部长对所辖事业部的经营好坏负全部责任。将事业部制和独立核算制相结合可以将两者的优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将生产和销售直接联系起来,可以不失时机地作出决策,及时生产出市场急需的产品。
        <领导决策模式>  
      日本综合商社曾采用三种集中程度不同的决策模式:1).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典型的集权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领导决策是垂直型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总公司。6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大发展阶段,约有60—70%的企业集团采用这种领导决策模式,其优点是命令统一,管理效率高,秩序好,责任清。其缺点是管理层次较多,各部门间比较难以协调。2).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在该模式下,领导决策是垂直型与水平型相结合,总经理根据董事会的决定全权管理企业,对企业内部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各职能部门从自己的专门业务出发,协助总经理工作。该模式集中了集权模式与分权模式的优点。在具备了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条件下该模式比较适用。3).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彻底分权模式。它具体采用事业部在总公司下分别按产品或地区、市场组成,每个事业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同一公司内部各事业部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
        <对成员企业的管理>  
      1).相互持股。即每家成员企业的股权被其它成员企业所持有。与此相应的是每家成员企业都持有其它成员的股权。2).互派干部(董事)。在一个综合商社内部,约有70%的企业接受成员企业派遣的干部,在每个成员企业董事中,属于其它企业派遣进来的平均占7%。3).商社内交易。据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调查,1987年六大综合商社的内部交易比例,产品销售额为10.8%,进货额为11.7%。4).成员企业间保持金融和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关系,特别是注重互换情报,协调行动。  
        <命运共同体建设>  
      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日本综合商社塑造自身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1).“集团主义”的经营思想。“集团主义”经营是从日本传统的“经营家族主义”发展起来的。它把企业视作一个有机的命运共同体,主张企业内部每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共同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并且依靠这种集团的力量完成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集团主义”经营思想还包括“店员储蓄制度”、“有红利的储蓄制度”、“投资储蓄制度”等形式,把全体职工的利益、希望与资本结合为一个“综合体”。“集团主义”经营思想也即“全员经营”思想。2).爱社教育。其中最有效的就是“企业命运共同体”教育:办好企业,对大家都有好处,企业倒闭了,谁也没有活路;劳资双方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存共荣。3).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支柱,它仅适用于企业的正式职工,数量巨大的临时工则全部根据需要随时雇佣和解雇。4).年功序列制。其基本精神是根据学历、工龄逐年增薪和按时提级。60年代末以来,能力主义工资制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年功序列工资制所占比重则有所下降。
      返回页眉返回页眉      日本综合商社经营战略的新变化值得骄傲的综合能力
      进入全文进入全文
        日本综合商社的经营战略具有较强时代特色,始终围绕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宗旨,随着经济发展需要而不断调整扩充,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战后经济复兴时期:综合商社的经营活动和经营商品以保障国民生活需求为主,轻纺产品、食品等轻工业为其主要经营领域。
       
      二是经济高速成长期:综合商社为落实“贸易立国”政策,着手在全球构筑商业网络,树立起“日本贸易的尖兵”形象,经营范围也随着日本经济发展,由轻工业领域转向钢铁、造船、汽车、重型机械、电机、化学工业等领域。        
      三是石油危机以后时期:确保能源的稳定供给成为重要课题。综合商社着手进口能源,开发新型替代能源,出口大型成套设备。随着日本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房地产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商社开始涉足城市开发,由贸易公司转向贸易投资公司。        
      四是“广场协议”以后时期:“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综合商社帮助制造企业扩大对海外投资,将生产基地向海外转移。同时促进扩大进口,参与对外援助(ODA),在国内市场开拓卫星、电视节目制作等贸易之外的新商业领域,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多元化经营。        
      五是90年代至21世纪:中介业务一直是日本综合商社的重要收益来源。90年代后长达十余年的经济低迷中,制造企业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压缩经营成本,采取直接贸易和投资方式,摆脱商社、自行进出口趋多,出现“商社无用论”和“商社夕阳论”,综合商社遭遇“生存危机”。商社的经营战略由“做大做广”向提高分解和抗御风险能力转变。
        综合商社经营战略的新变化:
      1、核心功能定位在国际化经营,强化信息、服务等非价格竞争力。综合商社在强化收集及分析世界各国各地区政经信息、产业及企业信息、高科技信息、市场及营销信息、法律及税务信息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推动商品和服务贸易,提升信息的高附加值化和速度化。
      2、商社经营方向趋于高附加值化和综合化。其经营重点一是开拓物流领域,打造供应链(SCM),压缩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3、集中经营资源,有选择地确定经营重点。综合商社配合日本国家政策,积极参与全球能源资源的争夺战,着力开发能源资源,进而控制商机和国内外制造业生产的命脉。
      4、推进经营资源的整合和重组,提高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向战略性、具有综合经营能力的企业集团和专业商社集团发展。目前,传统的九大综合商社仅余5家,日商岩井、日棉、兼松等综合商社放弃综合经营,走向合并与专业化。
      5、开发新能源,推动建设循环型社会。 
      肩负日本发展的重任,活跃在世界五大洲七大洋,商社职员的干练形象代表了战后日本的商务人员形象。但是随着产业结构和商业习惯的变化,以及IT技术引发的商业模式的改变,商社迎来了巨大的转行期。商社原本从事原料调集、商品的物流、仓库保管等多方面工作,如果把这些服务整合起来,那么就不仅能保住原来的工作还能获得新的顾客。为了防备中介业务的衰退,各大综合商社都在扩大开发独立自主的新事业,以及投资业务。比如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的能源事业,住友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的IT关连事业。但是对于综合商社来说,“综合”二字还应该是金字招牌。         日本的综合商社根据“财务实力”,分为三个团体:1、财阀系统的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住友商事
      ;2、非财阀系统,位于中间位置的伊藤忠商事、丸红、日商岩井;3、处于下位的日棉、东棉、兼松。“从方便面到导弹都卖”的综合商社由于经济不景气以及自身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端使得商社面临被淘汰的危机。日本经济最初的“世界用语”——综合商社能怎样复活呢?        
      一方面计划清算亏损事业谋求生存机遇,另一方面努力的扩大目前没有经历的流通及消费者金融等业务。从2000年9月的中期决算来看,除东棉、兼松以外的七家主要的综合商社在经营重建以及事业撤消与合并的发展中,其中六家公司(除日棉)的最终利益都有所增加,并正在逐步转向黑字顺差。另外,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伊藤忠、日商岩井五家公司还期望能达到以往的最高赢利。
       
      于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重组”的商社行动开始了。首当其冲的是伊藤忠和丸红。第一劝业银行是主力银行的伊藤忠以及富士银行的丸红,不论哪个都是“MIZUHO金融集团”系统的商社。伊藤忠和丸红除了完成的钢铁事业的统一外,化学品、机械计划等也已进入探索统一道路的作业阶段。
       
      伊藤忠和丸红的钢铁部门统一以后,其销售额将在业界中以NO.1的姿态出现。作为对策,财阀系统有进行再编的可能,在钢铁方面,因为网络贸易的关系,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住友商事——日商岩井有合作意向。
      可见事业重组变得非常重要,成为发掘新事业的手段。
        其次,继伊藤忠和丸红之后,三和银行系统的日商岩井和日棉也将完成IT和建材部门的统一事业。今后,受注目的还有机械、成套设备、航空部门。
        
      商社以银行为主导进行重组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对于商社来说,会有怎样的一个未来呢?民间信用调查机构的要员说:“不管怎么说,综合商社通过削减以前作为业务重点的客户,集中力量以重组为目标,抛弃综合商社的招牌,让其成为是各种产业特定化的专门商社。”       四  关于“综合商社之谜”日本综合商社的物流发展态势    
      日本的综合商社是一种十分奇特的企业组织形式,难以为其他国家所仿效。综合商社并不是专业商社的简单组合,它是日本所特有的经济文化、政治诸因素融为一体的产物。
       
      综合商社既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资本,也不是一种完全的产业资本。从历史上看,日本财阀脱胎于封建的商业家族,综合商社的前身又与财阀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经过长期的演变,特别是经过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的盟军总部对财阀的整肃,日本垄断资本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组合,从而形成今天的综合商社,它一方面插足于国内外的制造业、采矿业和服务业,另一方面又与大银行发生密切的联系,故而使它成为一种以商业活动为核心的多元经营的日本式的跨国公司。它实际上是商业资本、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一种有机结合。
       
      日本综合商社与大银行虽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彼此仍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的地位。此外,日本的综合商社都分别参加不同的企业集团,每个企业集团都有几家大银行作为核心,但综合商社并不完全听命于大银行,法律也规定银行持有综合商社的股份不得超过商社股本总额的10%,故商社并不受制于大银行。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作为垄断资本的特征之一,其表现形式在日本发生了变化,综合商社以商业资本为基础融合并非紧密的银行资本,不断发展扩大产业资本,加上政府的支持,就使得商社能够不断适应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剧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不断作出有效反应,适时伸缩,适度发展,不断前进。
       
      韩国发展综合商社是与其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相适应的,在韩国,综合商社为出口导向型经济服务,并且也分别加入了企业集团或财团,成为这些集团或财团加强竞争、进行扩张的有力工具。韩国的财团在发展中直接得到政权力量的支持和庇护,其综合商社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
       
      中国有个“桔化为枳”的古谚,桔原生淮南,果实甘美,但一旦移植到淮河以北,则变成了枳。枝叶如旧但果味酸苦,不能再作食用。这个谚语给我们提供了不能生搬硬套的教训。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有其自身特殊的生存规律与条件,离开了这些特殊的规律与条件,就会变得面目全非,组建综合商社亦同样是此道理。
       
      韩国发展综合商社虽晚但成功,关键在于政府的严格规范和大力支持。1975年以后,韩国商工部公布了扶植综合商社的一系列政策。企业一旦被指定为综合商社即可享受下列好处:(1)在竞争国际招标的时候优先考虑综合商社;(2)即使综合商社不是实际需要者,也允许其进口主要原材料;(3)进口原材料时,综合商社可以拥有两家以上的认证银行;(4
      )提高综合商社海外分店的外汇持有额度;(5)允许综合商社在一个国家设立几家分店;(6)对综合商社的进出口代理业务减免所得税。 
      就综合型大商社的物流态势,以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分析。受到产业国际再造或网际网络普及的影响,综合型商社除积极推动事业合作与整合之外,也投资参加便利商店、超市等物流领域,大大地改变整个物流业界的布局。
        因应企业的物流逐渐导入供应链管理(SCM),提出一套有效的物流管理系统,于是委外物流业务「Three Party Logistics
      (3PL;第三部门物流)」乃应运而生。企业必须善用过去物流一直担任业务支持角色,所累积的物流知识,架设出SCM,将3PL物流推向事业化、功能更为强大。
       
      而面对全球化的需求,国际物流部门面临考验,如何灵活运用过去贸易业务所累积出来的网络和专门技术,以及利用委外物流的经营模式也备受瞩目。以日本为例,为中国、菲律宾、印尼、东欧等物流网络发展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建立起一套物流服务体制,增加日本的货物物流进出口机会,也能完整架构出SCM的需求与效率。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EC)市场的发展,日本商社本身也积极是建构EC市场,并强化承包整个物流、货款支付、保险、审查等相关业务。
       
      三井物产「E-SOKO」、三井物产与伊藤忠商事的「达康存货网络公司(Dot.com)」、日棉公司的「Cargo-Now」是最典型的EC市场的具体事例。其中以住友商事、三菱商事、三井物产这三家公司为中心所设立的「物流连结日本(LogiLinkJapan)」,包罗求货、求车、求库等信息系统,将货物情报、空的货车、空的仓库情报均搜集至网际网络上,透过搜寻这些情报,提高货车的积载效率及仓库的使用效率。
       
      继"罗森"之后,日本的便利店业巨头"7--11"和"全家便利"也将大举进军北京和上海,一场便利店大战已烽烟四起。日本的两大便利店集团----"全家便利"、"7--11"便利店集团已经制定全方位进入中国大陆的计划,竭力追击已在7年前进入中国的"罗森"便利集团。"罗森"便利店在中国的成功,使其它日本的大型便利店集团非常眼红,"全家便利"和"7--11"便利店集团决心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消费市场上分一杯羹。
         
      即将拉开帷幕的日本便利店集团在中国的激烈竞争,其背后是日本大型综合商社在"拗手劲"。"罗森"集团的背后活跃着日本三菱商事的身影,而全力支持"全家便利"大举进入上海的则是日本的伊藤忠商事。三井物产不仅斥资力助"7--11"便利集团布局北京,还积极为其出谋划策。日本的便利店行业以
      「三井-7-11
      (SevenEleven」、「三菱-罗森(LAWSON)」、「伊藤忠-FamilyMart」三大阵营互相竞争,而且以同样的组合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大型商社介入便利店大战的目的可谓雄心勃勃。
       
      据日本经济学家分析,它们意图在此过程中寻找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在中国开设相当数量的食品工厂,建立起庞大的物流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日式便利店网的需求。
      洋便利店所带来的将不仅是竞争,更重要的是,它们将带来先进的服务理念。
     五    日本企业不败之谜日本综合商社金融功能    “亚洲企业1000”排行榜是以2001年度或最近公布的年度营业额排名,日本上榜企业数目最多,达711家,占71.1%,冠军是丰田汽车。第二是韩国,共67家企业入榜,占6.7%,冠军是三星电子。日本向来以“综合商社”为经济的主干,而这些传统综合商社的关系企业众多,而且规模都很大,也是日本企业在亚洲1000大占尽优势的原因之一。
        综合商社最初产生于19世纪末的日本,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
      时至今日,日本综合商社已变成一个强大的机构,担负着日本的资源进口、产品出口、开拓海外市场的重任,促进了日本经济国际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综合商社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纷纷发展自己的综合商社体系,最成功者首推韩国。
       
      综合商社依靠大企业集团和大银行支持得以发展,又忠实地为大企业和银行服务。日本财阀系综合商社〈即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及战后发展起来的纤维系综合商社(即伊藤忠商事、丸红、东绵、日绵实业)和金属系的综合商社(即日商岩井、兼松)基本上都是依靠隶属的企业集团和大银行的支持逐步发展起来的综合商社。
       
      综合商社在经营形态上融合了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在经营特点上讲求部门专业化和经营品种、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的综合化相结合;在经营战略上,采取了以规模经济优势和低价优质的综合性服务取胜的策略;综合商社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功能的多样化和功能的再生机制。这是综合商社生命力经久不衰的源泉。
       
      具有现代意义的日本综合商社形成于二次大战后。战后,欧洲贸易商对日本进出口市场的垄断阻碍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企业家们开始意识到,这种经济困扰根源于日本企业的小型单一化,为此,日本的流通业和金融业自动联合起来,组成综合商社,对付欧洲的贸易垄断。由于有效的资金支持,信息功能的建立和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从而成功地打破了欧洲的贸易保护。日本的对外贸易开始进可入飞速发展时期,进而带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是日本综合商社形成的原动力。
       
      综合商社在财团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它通过与财团中金融机构的紧密联系,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并以融通资金和提供企业之间的信用为开端,通过派遣经营者及管理人员或与厂商共同承包工程项目等多种途径,使对方企业的产品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增大对其的依赖程度。与此同时,综合商社还与财团集团中的中小企业存在广泛的贸易代理关系,负责组织协调财团集团中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因而综合商社在日本被称为财团的枢纽。
       
      综合商社以协调人的身份,调整那些跨部门、跨行业的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并筛选合作伙伴,同它们一起参与规模巨大的国际性贸易与大型投资项目。这种功能通过如下两种类型体现出来:一是下游经营者型,又称“变换者型”。由于有了这种功能,使综合商社可以与广大中小企业生产厂家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或工商关系。同时,为中小企业转换生产结构,不断适应市场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上游经营者型,又称“开拓者型”。综合商社在国内与一些大工业集团和联合体开展协作,参与这些集团或联合体的部分企业建设和管理工作,从而取得或拥有这些企业产品的独卖权。
      
      金融功能是综合商社以巨大的筹资能力为基础,以广泛的金融服务为纽带和手段,建立起贸易、金融、产业相互联动发展的一种金融运作机制。商社金融主要包括商社信用、直接投融资和租赁服务几个方面。综合商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所属金融机构和社会金融机构的间接金融、直接金融和政府政策性金融。
       
      综合商社是流通企业,在与众多企业建立贸易关系时自然会发生一种信用关系,这种信用关系是以商社为中心来进行的,商社向自己的贸易伙伴企业提供商品的赊购、赊销、票据的支付和接受、延期付款信用等,成为卖方和买方之间从事企业信用业务的机构,解决其经营活动所需的大部分周转资金,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综合商社金融功能的主要内容,综合商社的投融资活动分为国内及国外两部分。综合商社的国内投资与融资,有的是单纯地为了获得利息和股息,有的是在新兴行业中进行风险投资以先行占领市场,有的是为了维护集团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的是为了扩大自身的融资能力,而更多的则是为了获得生产企业产品销售和原材料供应的贸易代理权。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始于50年代,综合商社作为日本海外投资的先驱,利用其综合优势,以独资或合资形式积极参与流通销售、生产制造、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投资,约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1/3。综合商社对制造业的投资被称为“日本式投资”,即由制造厂家、综合商社和接受投资国企业三者共同进行投资。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好的收益。  
       
      日本综合商社的股权结构是一种贸易、实业、银行环形持股的结构,其最大的股东是金融机构。综合商社所发行的股票当中有一半以上为这些金融机构所持有。这些金融机构包括城市银行、信托银行、地方银行、产物保险、人寿保险等。日本综合商社资产负债率都很高,主要靠借贷资金推动贸易规模的扩展。上述那些商社的股东同时也将大量的资金贷款给综合商社使用。
       
      二战后综合商社的金融功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资金明显不足,加上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增强,使许多中小企业筹资困难。而综合商社由于经营规模大、品种多、策略灵活,具有较强的承担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形成了较高的资信度。银行经综合商社将货款贷出,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因而综合金融功能得到迅速而全面的发展。  
       
      综合商社的本质是综合交易企业,金融功能是综合商社的核心功能,是辅助交易功能实现和拓展交易规模不可缺少的手段和纽带。正是由于综合商社强大的金融功能为其贸易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开拓与占领市场能力,它才得以形成超常的贸易规模和扩张能力,没有金融功能,贸易活动很难开展,更难衍生出其它外延功能和领域。
       
      综合商社的发展和金融功能的具备是个渐进的自然过程,他基于流通企业的经营实力和膨胀渴望,在这一过程中将重塑工商关系和银企关系。各类企业的利益和企业间的共生共存的需求将是建立和维系这一新型关系的基础。政府对综合商社金融问题的积极干预将有利于商社金融功能的迅速形成,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如给予综合商社在增资扩股等直接融资方面提供便利,对于商社调整供求等机能给予一些利率、税收优惠等。
      六    三井物产 (Mitsui)三菱商事 (Mitsubishi)   从1876年创业开始,目前三井物产已成为日本最大的一家综合商社,经营范围包括钢铁、纺织、机械、化工、能源、电子和信息、粮油食品、有色金属、轻工建材的内贸、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等。1980年,三井物产在北京设立了中国首家事务所,现在在中国已发展成为拥有14个事务所以及110余家合资、独资企业的大规模办事、贸易和生产机构。         三井人的口号:
      把整个产业世界比喻为一个揉合了喜怒哀乐、五光十色的舞台,那么我们所扮演的,应该是作为“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国内营销、对外贸易以及各种事业的推进,同广泛顾客的需求紧密连接在一起。这个舞台的范围非常广阔,遍及全球每一角落,我们的足迹遍天下。        
      三井从事活动的依据是:100年以上历尽沧桑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智慧、专业知识以及由普设于全球200个城市的据点所构成的经营网。三井所提供的附加价值,包括有:对事业或建设项目的财务运筹、原料或资器材的安排供应、运输流通手段的配合运营以及制品的营销活动。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成立于1876年7月1日,目前,已拥有1万多名员工、1000余家下属企业,在世界9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26个办事处。集团下属大多数从事化工、原材料方面的企业已经合并组成三井化学,其它成员还从事银行、建筑、采矿和房地产等行业。        
      三井物产是强有力的工作伙伴,创业以来一百余年,为适应时代要求,三井物产在:粮食、机械、能源、纤维、物资、金融等广泛领域,培育了形形色色的产业资本。如今,它们都已茁壮成长、分枝独立,在当前的三井企业集团中占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述三井集团26家主要企业组织了“二木会”,以便定期聚首、互通信息、促进友好。“二木会”的成员公司如下: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大阪商船,三井船舶,王子制纸,小野田水泥,樱花银行,三机工业电气,化学工业,东芝,东丽,丰田汽车,日本制钢所,日本制粉,北海道炭矿汽船,
      三井海上火灾保险,三井金属矿业,三井建设,三井矿山,三井信托银行,三井生命保险,三井石油化学工业,三井仓库,三井造船,三井东压化学,三井不动产,三井物产,三越。        
      三井物产是三井集团的核心公司。同时,本身又在日本的国内外拥有上千家的关联企业群。这一千家企业编组的8万人体制,生龙活虎地开展着全球性营销活动,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三井物产的综合力量。        
      三井业务的历史是一个成功的历史,它也是一个失败的历史,这是我们的历程,那么如何能够吸取失败的教训,在公司当中加以活用?我们一直对此加以努力,这也就是所谓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所在,正是这样一种观点,公司才得以发展壮大起来。今后的商业比过去风险更大,而且是跨越国界的,因此我认为一个公司在风险管理上有多大能力,这在当今的世界上,是决定该公司优劣成败的关键。        
      三井物产它不是制造厂家,所以它最大的财产是什么呢?就是人。三井物产是十分重视人才并使其得到发展的,这点非常重要。换句话说不对此加以重视,三井将无法发展,所以人事制度极为重要,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对其加以改善至今。因为人数众多,所以有些部长在各自的本部当中和职工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也编写了手册。除了评价手册之外,还和大家一起合作来进行评价。我们的公司内的基础设施可以说已经非常完善,所以现在勤务表制度在公司贯彻得非常好。
       
      1870年,由土佐省政府建立的一家小型船务和贸易公司“九十九商会”选用了一面有三个菱形的旗帜作为它的船队的标志。三年后,这家公司的名称改为“三菱商会”以符合这个显眼的标记。        
      1893年,由于《贸易法》的修订,三菱株式会社(“三菱股份有限公司”)于此成立。它着手在广泛的领域内树立信誉,这些领域包括造船、钢铁、银行、采矿、保险和贸易等。1918年,三菱株式会社的贸易部重新改组,成为独立的“三菱商事会社”(三菱贸易公司)。        
      从1918年到1945年三菱商事会社随着日本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使它的业务多样化。在此期间,这个不断发展的企业变成了“三菱精神”的摇篮,这种精神态度反映在三条原则上:“企业对社会负有责任”、“诚实”和“以贸易促进国际间的沟通”,这个宗旨直到今日还继续是三菱商事制定方针的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三菱商事会社把它的业务分散给100多个独立的企业,后来,经过数次合并终于在1954年,成立了三菱商事——综合商社,也就是今天三菱商事的前身。        
      三菱商事除了对日本快速的工业经济成长作出贡献以外,还扩大了它的国际业务,积极从事海外投资。1989年,以前只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开始在伦敦和巴黎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三菱商事是日本最大的综合贸易公司(亦即“综合商社”),经营从茶叶到电讯器材等种类繁多的货物和服务。除了贸易之外,也筹创、促进、协调各种全球规模的计划及企业机构。三菱商事扮演催化剂的角色,把技能集中于销售、信息、金融、投资及组织等方面,以确保其在全世界的伙伴们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三菱信奉:“无论我们如何改变角色或功能,都将致力于建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三菱集团内的各公司均为资产独立、经营独立的企业,其大部分都是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公司。每个公司均自主管理,各有其自己的公司策略目标、方针及业务计划。虽然这些公司有共同的名称和渊源,且有时候在某些方面进行合作,但是全球经济急速变化的现象,往往使各公司相互竞争——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其他竞争对手。        
      三菱商事的服务网遍及全球,摇篮有将近240个据点及约14,000名职员。公司的活动日益增多的重要比例是在日本国内市场以外之地进行的。三菱商事也在60多个国家进行投资,籍以加强公司的全球网络。身为一家真正的跨国公司,无论在何处从事业务,对促进世界的自由贸易和均衡的经济发展,均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形成潮流。综合商社面对全球经营和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 针对自己的不足, 积极调整战略和经营模式,
      努力扬长避短。在所有经营的领域进行认真甄别, 实施选择和集中战略, 进行有选择的集中和有选择的放弃,
      突出综合商社有竞争力的产业。在保持原有的功能的基础上及时创新, 积极运用新技术不断创造出了新的经营模式。
        近年来, 三菱商事开发实施的“FILM”功能, 尤其引人瞩目。三菱商事的新机能部门是最近成立的部门, 主要提供简称为“FILM”的四大类服务,
      包括金融技术FT、信息技术IT、物流技术LT、市场营销技术MT。三菱商事更是在综合运用“FILM”功能的基础上, 进一步实施了机构重组和业务整合。
      全商社精简合并成188家事业单位(BU), 管理层次较此前更加扁平化。同时, 每个事业单位均为接受投入产出考核的利润中心。 
      七   住友商事 (Sumitomo)伊藤忠商事(Itochu)      成立时间:1585年;
      公司业绩:1999年营业收入95,701.6百万美元;发展战略:住友以贸易立业,至今仍以贸易为核心业务,作出策略性部署,积极扩展贸易以外的新的业务领域。
       
      住友的策略是灵活地开展配套贸易,从而满足顾客的各种需要。本着这一理念,住友开办了多家附属企业,还投资于前景大有可为的企业和商业项目,活跃于多媒体、金融服务、国际通讯、流通业及零售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正是这样,住友从贸易专家变成商业专家。全力以赴,务求令专业技能更臻完美,成为一家综合事业企业。        
      住友集团的所有营运活动均严格遵守创办人于350年前订立的经商要旨。这一经商要旨流传至今依然是住友精神的精髓,教导该公司重信用、旨在确实;告诉住友集团要高瞻远瞩、灵活运作,为集团创造实力和昌荣的同时严禁投机和轻率鲁莽的的运营方式。
       
      住友集团秉承住友家规代代相传的创业哲学,发布全新的[公司使命宣言]:时刻把握机会,快人一步地顺应环境变化,同时创造新的价值观,为广大社会作出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环球机构。         
      住友源自约400年前,即1585年出生的名字叫做“住友政友”的人兴办的一个小商店,之后壮大,发达成为现代的跨国大型企业集团。1585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明末清初。        
      关于住友的发祥,流传着有趣的传闻。当时,有一位名叫“白水”的中国技术人员远途到日本来,他应住友的请求,对冶炼铜的技术,即将铜和银分离的技术进行了指导。当时日本虽然拥有丰富的铜矿石,但只有原来的成品率较低的制造工序,只能生产出质量不好的产品。住友向白水先生学会了最新技术,在当时的日本产业界能够获得“首创者利润”,它为住友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其后,住友为了制造和维修冶铜时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设立了机械制造所,它成为今日的住友重工机械公司的起源。以生产工艺的副产品硫酸气作为原料,住友开始生产肥料,它成为住友化学公司的起源。为了筹措资金加以运用而设立银行,为了供应电力设立发电厂;进而扩展到炼钢,玻璃,水泥,电线,电机,通信,铝,建设,保险等行业。到明治时代,即20世纪初,称为“住友财阀”的一大财阀集团就形成了。        
      由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日本所有财阀被命令解体,住友财阀也消失了。但此后住友财阀所属的各企业作为各自独立的经营体继续经营而更加扩大,让企业实体应时代的要求而变化,形成了今天的住友集团的企业群。         
      现在在住友集团,有主要企业社长的定期聚会叫做“白水会”,是为了纪念创业时帮助住友的白水先生而定名的。成员20家为住友集团核心:住友商事,住友银行,住友金属,住友金属矿山,住友化学,住友重机械,住友电工,日本电气,朝日啤酒,住友水泥,日本板硝子,住友生命保险,住友海上火灾保险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众多数不清的属于住友系统的企业,据推算,职员总数达30万人。
       
      住友现在正致力开创多媒体业务,立志推动这一引导21世纪社会变革的新力量。住友在扩展多媒体项目的佳绩有目共睹,近年可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住友商事的核心业务之一。
      
      在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运行中,以伊藤忠为代表的综合商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综合商社是以产品营销为中心的带有跨国化经营的企业联合体,经营门类从面条到导弹无所不包,其涉猎领域之宽泛在全球贸易公司中罕见。日本是典型的加工出口型国家,综合商社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对外贸易的主力军。而在自然资源基本依赖进口的日本,综合商社还发挥着进口主导作用。
       
      利用遍布全球的信息系统,伊藤忠及时捕捉市场信息,以此帮助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竞争产品及时销售到各地的需求市场。这种对生产企业的指导功能,不是简单地通过二者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而是以投资和融资形式,通过纵向资金流,深入到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来完成。在广泛存在以相互持股关系结成产销相对一体化的企业集团的日本,伊藤忠这种模式具有完全的日本特色。
       
      伊藤忠商事始创于1858年,创始人是伊藤长兵卫和伊藤忠兵卫。早年的伊藤家族就是湖东丰乡町一带的行贩,以沿街叫卖纺织品为主业。1860年,伊藤忠兵卫只身在长崎销售了一批麻布,接着采购了大量的关东纺织品,跨越“潘界”从事批和零售活动,从中获利丰厚,明治维新“废潘置县”后,1871年他在大阪开设了吴服太物店“红忠”,规范化地开始了内贸活动。
       
      1885年,伊藤忠商事创设了“伊藤外海组”,开拓海外贸易,触角一开始就伸向了欧美国家。1886年还直接同英、法、德进行尼绒贸易,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发展国内贸易,1914年12月,组建法人组织--伊藤忠合名会社,拥有资本金200万日元。随着一战爆发,伊藤忠商事利用战争带来的景气,在向海外增设分支机构的同时,迅速扩大事业规模。1916年,将过去只进不出的棉花对外输出,地域空间一直伸到非洲东海岸,境外经营范围一举扩大到钢铁、机械和食品等。
       
      1918年,伊藤忠合名会社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分成伊藤忠商店和伊藤忠商事,当时伊藤忠商事拥有资本金1000万日元。二战期,伊藤忠商事、丸红商店、岸本商店三家大型贸易企业实行合并,联合成立三兴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金增加到3600万日元,职工3900人,年贸易额居全国第三。1944年,三兴、吴羽纺织、大同贸易再合并成大建产业,拥有制造和商社两大部门,海外分店发展到93所,国内外子公司达45家。现在的伊藤忠商事在法律上的真正建立是在1949年12月,二战后,占领军司令部要求大建产业一分为二,一个是丸红,另一个就是伊藤忠。
       
      在对华贸易额一直徘徊不前的景况下,以贸易起家的日本伊藤忠商社通过扮演中国流通领域中"红娘"的角色,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突破口,图霸零售终端。2002年,公司销售额为855亿美元,对华贸易额达60亿美元。据丹羽宇一郎介绍,近年伊滕忠收益的一半来自海外,海外收益的一半来自亚洲,而在亚洲,中国则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伊藤忠中国是伊藤忠在华独资成立的伞形(即投资性)公司,也是外商在华设立的首家投资性公司,这家公司最初被赋予了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源的重任。伊藤忠中国便开始自己投资,构筑自己的新王国。据称,目前伊藤忠中国利用3600万美元,先后独资、控股或参股了40多家企业,今天伊藤忠在中国的所有物流公司皆由伊藤忠中国设立。伊藤忠真正的野心,在于一旦中国政府放宽对流通业的限制,自己3年之内即可进入中国市场。
      八  厂家商社:丰田通商(Toyotatsu)美国“商社”:通用电器(GE)     丰田通商株式会社成立于1948年,作为丰田集团13家公司中唯一的贸易公司是丰田集团对内对外的窗口。公司依照丰田集团的世界战略,在立足于环球视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贸易公司的机能,建立起了连接各国的营业网,销售额达到2兆8千亿日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名列第273名、日本综合商社中第5名的跨国企业。
       
      事业开始于1936年以丰田汽车的销售金融为目的而创立1945年迈向商业领域。1936年,公司的前身「丰田金融株式会社」创立;1948年,公司的前身「日新通商株式会社」在现在所在地创立;1956年,公司名称改为「丰田通商株式会社」;1977年
      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市场第一部上市;1985年,
      发行第1次无担保转换公司社债;1996年,充分运用互联网,制定新的信息基础整备计划;2000年4月通过与加商株式会社合并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丰田通商的阵容;2000年,与株式会社东棉进行资本·业务协作与加商株式会社合并。        
      在高度信息化已经到来的今天,商社所起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丰田通商以L、E、A、D作为关键字母,促进企业风土和文化的变革,谋求机能强化与创造的同时,凝聚事业领域,集中投入经营资源,使我们的事业在该领域成为第一名的企业或仅有我们这一名的企业。通过对这些事业的综合统一,我们朝着为各位提供丰富价值的新企业「Value
      Integrator」迈进。丰田通商会更加生机盎然、敏捷活跃。
       
      材料和零件的最佳筹措;物流·加工;提供产业机械;为改革材料提供规划和方案;海外生产对策;在海外销售车辆·零件及售后服务;电子交货事业e-Parcel;电子商务;
      海外信息网络事业; 风力发电事业; ITS事业;电子零件·装置事业;海外投资·合资事业;食料;衣料制品;销售住宅;零售业;有关福利事业;
      保险代理业;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 ;旧零件的再利用事业;垃圾固体燃料事业和热能再利用事业;
      风力发电事业;开发生物材料和环境净化事业;节省资源和种树造林事业。
       
      贸易及流通是有形之物的活动。但是近年来,商社所从事的活动中,无形的东西逐渐增加。例如「信息」、「系统」等。将世界用互联网瞬间连接,其代表的软件及信息网络世界与生产原料及硬件世界以最适当的形式结合,商社所起的机能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丰田通商为了快速且灵活地适应这种激烈的变化,更加精简组织,同时在各个部门内设立规划部(室),充实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规划机能,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营业能力。
       
      各个部门自行强化培养自己部门的机能,通过创造和综合有形无形的多种价值,准确把握客户的需要,提供丰硕的价值。丰田通商是丰田集团中唯一的综合贸易公司,自1936年创业以来,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汽车行业的涉及范围很广,以金属材料、塑料化工材料为首,还包括化学品、橡胶、燃料以及有关加工机械设备乃至汽车零件、整车制造、出口等等。在中国,现在我们在汽车行业的整车生产、零件生产、设备投资等项目中,积极参与着有关事业。
      
      自1979年在北京开设事务所以来,经过20多年,丰田通商现在在中国19个城市设有15个事务所,4家现地法人公司,并运营着53家投资公司。丰田通商的进出口及多边贸易的交易额为700亿元(1999年度),中国则占其五分之一,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交易国。
      
      1892年4月,爱迪生发明灯泡13年后,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成为通用电气。主导并购的是资本之手: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摩根看中了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高超的销售能力,并将其董事长查尔斯.科芬扶上前台。虽然由此导致爱迪生的黯然出局,但这一选择至少从两个方面决定了通用电气的命运:首先它明确了通用电气应是一家优秀商人而非天才发明家主导的企业。
       
      但由于意识到赖斯缺乏商业天赋,科芬从未做对其移交权力之想,他选择了成长于纽约乡下的欧文.杨。依靠在随后数年中所表现出的折冲樽俎的能力,杨在1922年被董事会选为科芬的接班人。杨在任期间,他不仅应政府要求创立了美国无线电公司,还将通用电气的业务由商业客户拓展到诸如洗衣机、洗碗机、钟表、空调和收音机这样的大众消费者领域,由此奠定了通用电气在平民中的亲善声望。像科芬一样,杨也是一个“优秀的政客及销售者的合体”,1924年时他曾出任美国复兴委员会委员。
       
      关于“在变革中保持平衡的能力”,很少有人比通用电气第四任董事长拉尔夫.科迪纳尔(在他任期内,通用电气开始有CEO的头衔)做的更好。在1950年代,通用电气的业务主要为大型机械、家用电器、军工产品,到1960年拓宽到电力设备、原子能,到1970年代更进一步进入航空、计算机,能够如此快速的扩展产业布局,主要得益于分权带来的灵活性。
       
      是雷金纳德.琼斯让通用电气重铸辉煌。1968年,他成为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并于1972年出任总裁、董事长兼CEO。他的大多数多元化举措都靠内部增长支撑,而支撑内部增长的,则是强有力的研发、战略性规划以及“能为GE十年后的长期增长机会做好准备”的组织架构。但琼斯最为公众所知的是他在改变商业和政府间关系时扮演的角色。作为美国商会主席和“美国商业圆桌会议”的联席主席,他是促成企业与政府间建设性对话的带头人。美国三任总统及内阁成员经常致电于他,寻求经济政策的忠告。在政治领域,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华盛顿认清了美国在投资方面的问题。
       
      1980年,韦尔奇出任通用电气CEO时,他所接掌的已是一家年销售收入达268亿元,拥有11项主营业务、稳健现金流和庞大管理体系的美国最受尊敬企业。如果说科迪纳尔的分权为通用电气从中型公司成长为大型公司做好了准备,而琼斯让通用电气真正成为世界级大公司,那么韦尔奇的最伟大之处,就是他能让通用电气在成为巨无霸后,还能保持小型企业的灵活性。
      
       
      43岁的杰夫瑞·伊梅尔特成为通用电气的新一任首席执行官,登上了他的个人职业生涯的顶峰。他上任的第四天就是震惊全球的“9·11”,通用电气不仅因此丧失了两名员工,其旗下的保险公司还为此付出了高额赔付;随后安然公司会计丑闻爆发,并由此导致了针对商业欺诈的强烈市场反应,悲观而敏感的投资人们发现自己不该信任包括通用电气在内的任何一家公司。
       
      一个更为极端的建议是:是时候该拆分通用电气了!而且,既然捆在一起它们并没有形成什么合力,甚至让它们分别的价值打了折扣,为什么不拆分呢?观察人士认为,除了拆分,通用电气还有两个选择。首先是重新配置其产业组合,把公司中业务增长缓慢的部分出售,把强势部门进一步做强,在适当的时机买入新的产业。 
      九  日本五大商社“卡位”中国韩国各大综合商社抢占中国市场     2003年11月3日,上广电与日本三井物产共注资2000万美金,成立上海广电三井物贸有限公司。这家物贸公司由上广电控股60%,主要从事与上广电集团产品相关的国内外贸易、物流、信息等服务。三井物产在世界各地的“触角”和在物流领域独特的技术经验是上广电“芳心暗许”的理由。一场日本商社对中国整个流通领域的“卡位运动”,正在潜滋暗长中展开。三井物产早在去年就有大手笔。2002年12月初,三井物产与上海宝钢国际合资3000万美元成立钢铁流通企业——上海宝井。
       
      今年11月5日,日本住友商事又在江苏打开缺口。住友商事与无锡高新物流合资成立的无锡住商高新物流有限公司位于无锡新区,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是江苏省首家被交通部、商务部批准的外资物流公司。住友去年收购了TCL
      5%的股份,也就是准备在业务上有类似的合作。
       
      另一巨头伊藤忠商事则已经开始往内地拓展。9月底,伊藤忠远赴重庆,与西部地区最大的集国内外药品总代理、总经销为一体的医药商业企业———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合资成立专门的物流公司,帮助和平药房实现“5时快速配送”和国内外药品的低价采购。仅仅隔了一个月,伊藤忠又在内地城市武汉“牵手”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合资组建武汉华通物流公司。
       
      三菱商事则已将物流视作其在信息产业、金融服务、高新技术之外的另一重点。三菱商事中国总代表武田胜年向本报宣称,“在物流方面,我们拥有占51%、75%股权的公司,这些都是根据政策规定的最高比例来持股的。”
      三菱本身就是贸易公司,三菱投资的公司里,三菱就在帮助企业做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和内销。相比一些中国同行,三菱的优势在于一揽子解决方案。
        
      丸红商事看上去相对沉静,但其实早在2001年7月17日,丸红就已成立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批发企业———上海百红商贸有限公司。这被业内认为“绝不仅仅意味着中国批发业质变的开始,还将对中国物流配送业、中小零售企业今后的发展和供应商的整合产生极大的影响”。而据上海百红市场部一位人士透露,“以前我们内贸这块做的比较多,近期会在外贸上多下功夫。”
       
      五大日本商社的“卡位”不过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奏,日本流通业的进入其实才刚刚拉开帷幕。日本的综合商社是一种比较独特的企业形式,它不单单是贸易公司,更是一个投资公司,同时综合商社客户交易遍及世界,业务范围广阔,涵盖了几乎我们可以想到所有行业。这样的体系使得商社保持了灵敏的嗅觉,可以迅速实现世界各地的情报搜集汇总并分析,再把分析成果提供给商社下属的有关公司,并指导他们去投资一些新的项目。现在的日本商社是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在中国铺开网络。
       
      从整体上看,中日商业资本实力悬殊。根据中浦的分析,中国本土的物流企业比较不发达,大多是地方上的小型物流公司。相比较而言,商社在财力、技术上都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在国际上商社的销售渠道更有竞争力。国有的贸易公司在改革开放前期还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现在外贸领域开放了,更强调‘现代流通’,它所包括的含义更广,不仅仅是进出口,而且包括售后服务等各方面,这样的要求我们的企业不能实现。我们自己在制造不平等:对外资开放过度,对内资控制却比较严格。
       时近年底,韩国各大综合商社目前正在制定明年的对外贸易战略,并把抢占中国市场和集中进军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重点。
      韩国主要综合商社大都认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贸易环境将大幅度好转,市场环境将全面得到改善,投资、贸易的条件也将更趋优越。因此,能否抢先占领中国市场,对商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向以稳扎稳打为经营方针的三星物产公司明年将继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原则,通过结构调整集中开发出口前景良好的商品,开辟前景良好的市场,其中首要的目标是加强化学、钢铁等主要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并计划根据中国内需市场的发展在中国建立销售法人,进军高附加值的中国信息技术市场。
       
      与三星物产公司一样,现代综合商社也针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8年“奥运特需”,决定致力于向中国出口钢铁产品和原材料,同时利用中国的“韩流”增加对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
      LG商社将继续像今年一样把工业用原材料、能源、成套设备作为在竞争中决定胜负的产品。 
      大宇国际公司明年一方面将继续努力扩大向中国的钢铁和谷物出口,而且将把领域扩大到高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方面。
      SK全球公司将把中国和亚洲地区作为化学、能源和钢铁产品的战略市场。 
       
      据《日本经济新闻》2日报道,三星、LG、现代汽车等韩国五大财团将大幅增加在美国和中国市场以及半导体和液晶显示器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希望以此在全球竞争中获胜。根据2004年的经营计划,由于准备增加在美国和中国的销售以及韩国经济的恢复,五大财团一致预计今年的收入和利润将会增加。坐头把交椅的三星公司希望税前利润能够达到14.1万亿韩元,去年收益一直增长乏力的LG和鲜京也希望大幅增加收益。
       
      LG集团今年准备把对化学—能源部门、电子—信息通信部门、流通等服务部门的投资增加31%,达到9.4万亿韩元。其中,将向电子—信息领域投入7.4万亿韩元。LG集团希望在等离子和液晶显示器领域超过三星集团,使自己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上升到第一位,因此准备通过集中投资扩大生产能力。现代汽车集团正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建立轿车工厂,希望在2005年时投产。在北京的合营工厂在年底前将把目前每年5万辆的生产能力增加两倍。此外,还准备扩大在印度的生产基地。
       
      6月13、14日,三星全球逾百位高层首次齐聚北京,一连两天召开了三星中国地区战略的“秘密峰会”,密谋中国市场新战略。本次会议云集了三星集团各分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与三星中国总部、三星电子、三星SDI、三星电机、三星光电子、三星物产等18个已经入驻中国的企业法人代表共110名高层。会议从整个三星集团的角度出发,决定三星在中国地区的事业将扩大以“集约经营”为基础的品牌战略,并制定了“中国事业五大核心战略”,力争把中国从生产基地转变为战略市场,建立高档品牌的经营、销售战略,促使三星中国从制造基地转为事业基地及品牌中心。
       
      目前在三星电子战略版图中,中国市场已成为仅次于北美和欧洲的第三大市场。中国三星的营业额继2003年的165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240亿美元,实现了50%的高速增长。而今年,通过企业的“集约经营”,已经将目标定为250亿美元。
    十       商社试点:中化公司(Sinochem)论中国的综合商社之路    中化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进口公司,它是新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对外贸易的国有进出口企业。1987年底,国务院批准中化公司进行国际化经营试点。1994年底,国务院又正式批准中化公司在全国首家进行综合商社试点,试图学习日本的管理模式,模仿三菱这样的国际大财团,对实业、贸易、研发、海外扩张等多个领域同时开拓、混业经营。        
      然而,这种改造让中化公司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多年贸易垄断政策的喂养之下,中化的营业收入尽管一直颇高,但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较为混乱。改革进行到90年代中期时,集团负债沉重,许多项目管理失控。到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中化公司改革中所有问题集中显现,整个企业差点濒临崩盘。1998年3月,刘德树从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的职位上空降至中化集团就任总裁。
       
      劳顿(Cortenvill)大学的学习是刘德树对中化战略思路的一个完善阶段,杰克·韦尔奇亲自讲授的GE成功之道,耳闻目睹加之深入考量,刘德树明确了中化走“有限多元化和专业化”结合的道路,并尝试更好的公司治理形式。刘非常欣赏GE的管理模式,回来后就开始在公司中进行推广、实践。参照GE模式,中化公司被分成七大事业中心,包括:石油、化肥、化工品、国内经营、境外机构、金融、物业。2004年12月9日,中化国际召开2004年度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启用的三位高管中有两位曾经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担任过重要职务。        
      1994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化公司在全国首家进行综合商社试点,并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为“外贸信托”)划归中化旗下,以加强其金融功能。之所以选择中化进行效法日韩模式的试点,是因为在当时,中化公司已隐然成为全国贸易行业中的一艘旗舰。这家成立于1950年3月份的国务院直属大型贸易公司,1994年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50亿美元,仅海外分支机构就已经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更重要的是,中化当时的业务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贸易公司的范畴。借助在石油、化工和化肥领域强势的国有进出口贸易垄断特权,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化加快了多元化投资的步伐。到了1994年,除进出口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在中化的营业额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了52%。这种趋势,很像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日本和韩国崛起的诸如三菱、三井、丸红以及三星、现代、大宇等由政府主导的综合商社,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是,这些商社的业务“从方便面到导弹”,无所不包。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日本这些营业额动辄在10万亿日元的综合商社,俨然是这个经济帝国的航母级助推器。        
      在获得综合商社试点的身份后,中化更是在当时担任总裁的郑敦训的率领下,制定了雄心勃勃的10年计划。按照这一规划,从1995年到1996年,公司将争取形成综合商社的基本框架;从1997年到2000年,初步建成贸易、金融、产业等功能健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商社;最后,从2001年到2005年,建立以贸易为龙头,贸易、金融、产业紧密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商社型跨国公司。 
       
      2000年3月,中化国际正式在上海交易所上市。除了在资本市场的动作,中化旗下的金融业务何去何从也是一个谜。目前中化的金融业务,其中重要的一个砝码是其全资子公司外贸信托。通过外贸信托,中化的触角也已经进入了保险和基金领域。1996年,中化与加拿大老牌的人寿保险公司宏利保险正式成立了国内首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人寿,目前外贸信托持有公司49%的股份,公司已经获准在上海、广州等地开展业务,并正在申请北京地区的经营许可。此外,中化还是2000年成立的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九大股东之一。        
      就短期而言,公司更大的企图,显然是冀望这些金融业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与主业的协同功效,像通用电气的金融部门一样,扮演“利润倍增器”的角色。但是,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后WTO时期”贸易公司即将面临的冲击,目前并未全部浮出水面。中化这艘在五年前曾经历过惊涛骇浪的巨轮,仍然面临着很多未知的漩涡。
      
      日本的综合商社素有“第二银行”之称,有的书刊则称之为“影子银行”或“幕后银行”,这说明了综合商社在日本金融界的地位,综合商社的“商社金融”是指商社所发挥的金融功能,主要有融资、投资、租赁、国际性大宗借款的安排等。但这种商社金融又不是商业银行,它类似英国和西欧的商人银行,它的资金来源不是直接吸收存款,而主要是借自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商社金融的自有资本率是很低的。
       
      综合商社之所以能从银行借入大量资金,主要原因是商社拥有一流的情报信息网,在大量的日常业务交往中比银行更加接近告贷的客户,也就更加了解它们的经营状况和资信能力,故由商社贷放较之银行更有把握。同时,商社具有多元经营的优势,可以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承担风险的能力远大于工商企业,所以银行也乐于将资金交由商社贷放,如有意外,也可少受损失。
       
      除了金融资本外,日本综合商社的另一支力量是产业资本。在日本九大综合商社中,名列前两名的三菱商事、三井物产,在日本国内分别拥有三菱重工和三菱电机、三井船舶几家著名工业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自60年代以后,商社就特别注重向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投资,其中尤其集中于纺织、金属及金属制品和化工等部门。到80年代,商社对印尼、泰国、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制造业的投资占同期商社在这些地方总投资的53.4%;对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地区制造业的投资分别占19.6%、4.7%和2.5%。
       
      中国目前组建综合商社的基础企业是贸易公司,这与日本综合商社起家和发展初期有相似之处。日本综合商社最初是以贸易起家的,但今天它早已不是一般贸易企业了,每一个大型综合商社都有实力雄厚的工业资本在其中起作用。所以,以贸易公司立足建立商社,如没有产业资本支撑,恐难以维持长久。为什么综合商社在日本和韩国能够获得成功?谜底何在?我们已经看到,综合商社既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资本,也不是一种完全的产业资本。
       
       
      韩国政府自1975年开始推行扶植发展综合商社的政策,凡被指定为综合商社的进出口公司,都能享受官方在税收、金融、外汇等方面的优惠待遇。这一时期韩国政府批准合格的综合商社有13家:三星物产、鲜京、镜湖实业、现代综合商事、双龙、大宇、国际商事、晓星物产、半岛商事、高丽贸易、韩一合纤、三和、栗山实业。这些综合商社虽然起步很晚,但对韩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这些综合商社本身也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80年代以后,13家综合商社的出口贸易额在韩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中就占到了48.6%(1982年),而其中的大宇、三星、现代等公司已进入世界超巨型企业的行列。韩国发展综合商社是与其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相适应的,在韩国,综合商社为出口导向型经济服务,并且也分别加入了企业集团或财团,成为这些集团或财团加强竞争、进行扩张的有力工具。韩国的财团在发展中直接得到政权力量的支持和庇护,其综合商社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
       
      为了真正发展起中国的综合商社,我们应认真考虑这样几个问题:(1)政府的支持程度,建立综合商社离开政府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2)商业银行的发展,综合商社与商业银行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我国银行商业化发展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综合商社的发展;(3)商社的内外贸综合能力与生产能力的结合,综合商社以贸易为主,最大特点在于其“综合”能力,我们不管是在外贸公司的基础上建立商社,还是在内贸公司的基础上建立商社,都不能只顾其一。
       
      将内外贸结合起来是我国流通体制中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产销一体化也是困扰了中国经济领域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商社多样化的生产流通,在目前的生产流通体制下,问题将会更突出。这都构成了发展综合商社的困难,困难能否克服,既取决于企业本身的改造,也取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真正建立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