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钢材价格:对各型短鳍头茸类的初步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28:47
2011-03-21 11:54


作者:陈杨



蛋种金鱼中,以短鳍且有头茸为特点的品种,是目前十分流行的。在此品种下,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子品种。各子品种的命名以及相互关系,有点错综复杂,因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定期进行一定的解析工作。
本来为了方便起见,应该给“蛋种短鳍头茸类金鱼”制定一个总体的简称,但是由于各方面顾虑的因素很多,我不得不跳过这一步骤。
首先,我打算将“蛋种短鳍头茸类金鱼”大致的分为中国系统和日本系统,来依次的介绍。国外欧、美地区对“蛋种短鳍头茸类金鱼”也是划分为中国的“Lionhead”和日本的“Ranchu”两种。至于我们常提起的“泰寿”,虽然产地是泰国,但是也将它划归到日本系统,具体原因见后文。本篇将先就中国系统讲起。



中国的“蛋种短鳍头茸类金鱼”叫得最多的称呼大约是“虎头”,另外还有“鹅头”、“猫狮”、“寿星”等称谓。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先谈最容易区分开的“鹅头”,所谓“鹅头”金鱼就是指鱼的顶茸发达,而吻茸、睑茸、腮茸等其他部分不发达的子品种。但要注意的是,金鱼里面另有“鹅头红”的名目,这和“鹅头”并非一个概念。“鹅头红”里面既包含有鹅头型也有虎头型,我们通常以“宫廷鹅头红”和“许氏鹅头红”来区分,其学名分别为“红顶白鹅头”和“红顶白虎头”。
“猫狮”和“虎头”是特别容易让新手混淆的品种,网上有关猫狮的定义常常是“武汉特产的头部特别发达的虎头类金鱼”。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把“猫狮”和武汉传统上所谓的“狮子头”给混淆了,因为武汉除了“猫狮”还有“板狮”等品种,要是按这样去解释“猫狮” ,那其它品种也给包括进去了。
“虎头”和“狮子头”从字面上讲,只能看出头型有差异的意思,完全无法看出跟背鳍有何联系。但是目前有很多人是以背鳍的有无,来区分“狮子头”和“虎头”的,对此我也无从解释。只能就我所知道的而言,武汉过去通常是把“蛋种短鳍头茸类金鱼”统称做“狮子头”的,“猫狮”之名也是源于“狮子头”,它只是“狮子头”中的一个子品种。因为武汉过去很少有“虎头”这个叫法,所以“猫狮”这个名字原本不是为了区别于“虎头”,而是为了区别于其他“狮子头”的子品种的。
“寿星”这个名称存在的混乱更多。第一种说法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直接将“虎头”称为“寿星”,目前台湾地区的出版物里,确实是这样称呼的。第二种说法是将头茸和体形介于中国系统和日本系统两者间,而整体较接近于“虎头”的称为“寿星”(整体接近于“兰寿”的就称为“国寿”了)。第三种说法是将“寿星”作为“蛋种短鳍头茸类金鱼”的统称,结合中、日两系统。
总而言之,中国系统内的子品种,不论其出处如何。到目前,大致可以分为普遍代表性的“虎头”型,重视顶茸的“鹅头”型,重视整个头茸的“猫狮”型,以及重视体形的“寿星”型等。



再来谈日本系统,日本人管“蛋种短鳍头茸类金鱼”叫做“兰寿”、“樱锦”、“江户锦”、“安芸锦”等,这些都是根据不同体色的称呼。这个习惯跟中国有所不同,中国的颜色分类通常是在体形分类的下一级别,只有像“鹤顶红”、“熊猫”等少数颜色品种地位较高。
当然,日本系统中“兰寿”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那些软鳞的颜色品种。 “兰寿”这两个中文字,是为了方便才这么写的,日文中的写法和读音,这里就不多谈。其最初的子品种“大坂兰寿”,要归入“蛋种短鳍头茸类金鱼”其实很牵强,因为那个品种基本上就没有头茸。现代“兰寿”的头茸通常分为“兜巾”、“狮子头”、“女假面”、“龙头”等型,跟中国的“鹅头”、“狮头”、“虎头”等型,在概念上有点近似,不过中国缺少“龙头”型。


日本“兰寿”发展到今天,已经分化为“宇野”和“协会”等系统,“宇野”系的头茸较发达,而体形不大。“协会”系的体形十分雄壮,但是其几十年的历史上,头茸的发展进化速度较为缓慢,甚至可能在历史上的某个阶段发生过头茸的倒退。
“宇野”系下还划分为不同“筋”以区分血统。而“协会”系更是有诸多的旁系和子系。不过笔者毕竟不在日本,对日本金鱼的了解比较局限,不能加以细说。
笔者的个人感觉上,日本的兰寿养殖者,比较痴迷于建立自己的血缘系统,体现自己兰寿与众不同的特点。而对兰寿整体完美的追求上,并不是那么投入。原因大慨在于,日本人既然已经掌握了制定“兰寿”这个品种优劣标准的决定权,那么对其不是很强的诸如单臀鳍、樱尾等方面,可以通过标准上的忽略,来暂时性的降低要求。
泰国兰寿的追求就不一样了。泰国的养殖者往往是购入几个不同的日本名家的获奖兰寿,杂配后筛选出一批整体上比较完美,但是也没有什么突出特点的后代来。这种产品也比较符合泰国金鱼的国际商贸地位。但是因为泰国养殖者往往是持续的向日本引种,自身的培育理念参与有限,因此“泰寿”现阶段还是只能放在日本系统之下。类似的外国繁育的“日本兰寿”,在中国和欧、美也都零星存在。


2011-03-21 11:57


作者:陈杨
对于金鱼,俗话说“色无第一,型无第二”。体形的要求从来都是比较严格和规范的,而体色却各色纷呈,不一而足。
各型蛋种短鳍头茸类金鱼的常见体色,目前大约有鲫色、红白、青花、杏花、虎皮、五花、墨色、三色、蓝紫、黑白这十种,其他的还有黄金、丹顶等细分类型和罕见类型。
鲫色就是指的类似于野生鲫鱼那种不起眼的背深腹浅的体色,在市场上虽然不受欢迎,但是在繁殖金鱼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当然,现在金鱼的鲫色已经不等于野生鲫鱼的鲫色了。


最初从野生鲫鱼中分离出来的金鱼,就是鲫色中产生的橙红色变异体。至今,红色系及红白色系,仍然是金鱼中最主流的色系。
从一些文献可知,古代有关红色系,曾经产生过分歧。分歧的一方是以室外木海饲养为主,除了养金鱼,通常还植有金鱼藻,盆内生长有青苔,并且往往放养有虾、螺等生物。这种养殖概念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水草缸,是以欣赏整体的协调为主,因此并不希望金鱼的体色过于艳红,和绿草的反差过大,抢眼而不耐看。这一方比较追求或者说是比较容忍橙色的金鱼。
而分歧的另一方,是以室内白瓷裸盆饲养为主,所追求的是纯粹的、鲜豔的、高档罕见的金鱼。养殖概念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龙鱼缸,完全是以鱼为中心。追求到极致时期的所谓“朱砂鱼”,那是艳到能够在光照下将整个白瓷盆映红的浓丹重彩。
这两派在当时都比较鄙夷对方的色彩抉择,前者称后者为“俗艳”,后者称前者为“土红”。不过当金鱼产生了软鳞的变异以后,体色的种类也逐步增多。红色系受到的关注逐渐降低,橙红和朱砂两派在国内最终还是融为一体。但是由于朱砂派多高级文人,所以著书也比较多,海外金鱼通常是受到朱砂派的影响,而缺乏橙红派中庸的意识。

金鱼产生软鳞变异之初,增添的两个重要颜色系统是青花和杏花,日本方面的称谓是安芸锦和樱锦,不过日本的这两个品种是从五花系统中返回得到的。而中国最初的五花以及虎皮,是由红白系统和软鳞系统杂交得到的。虎皮中的黑虎皮和鲫色系统杂交又产生了墨色系统,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原本黑虎皮和鲫色,都属于要被淘汰的色彩。不过至今,蛋种短鳍头茸类金鱼中的墨色系统也不是很稳定,有的鱼在某些饲养条件下,甚至第一年黑,第二年就成了铁包金,第三年成了橙红,第四年成了红白,第五年变成十二红,最后甚至变成全白的金鱼,简直像变色龙。不过一般白腹的墨色鱼比橙腹的墨色鱼,体色要相对的保持的久一些,现在繁殖墨色系统一般都是直接以白腹墨色作种,而不必花费若干代的时间,重新以黑虎皮和鲫色杂交再稳定了。
前面提到了白色,其实全白色也是红白系统中经常会出现的颜色,一般只有黄头或者朱砂眼的会被留下观赏,而且全白色金鱼不会作种用。另外现在常有把朱砂眼说成兔眼的,其实朱砂眼是指的红眼圈,而兔眼是指的红瞳孔。
至于五花系统,我另外做过文章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墨色和红白相配,又产生了硬鳞的三色和蓝紫花这两个颜色系统,不过这个杂交过程我不是很确定。在此之后,硬鳞黑白色的产生,据记载有三色定向培育和蓝紫花杂交墨色这两种方式。
有关体色我粗略的说到这里,讲的大体是颜色系统的产生流程,至于具体的颜色机理和有关鳞片的一些知识,我曾经在《武汉猫狮之我见》一文的最后探讨过一点,还有待进一步的加以学习和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