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马蹄酥图片:你活得累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8:41:11

你活得累吗

 

社会上有一些成功人士,到了某个年龄段,就会患上抑郁症。
      经常听到有人说“活着真累”。“活着真累”,一般不是指身体上的疲劳,也不是指干活过多或者运动过度的意思。如果是身体上的疲劳的话,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复,睡一觉,就会重新精神焕发的。
      但是,在感觉到活着累的时候,再怎么休息,也无法消除这种疲劳感,而且经常可能遇到的情况就是即便想好好睡一觉,也是睡不着的。
      所谓的感觉到活着累,指的是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感到疲倦,而且最主要的还是精神上的疲倦。
      另外,所谓的感觉到活着真累,也不仅仅单指受了某种惊吓而感觉到疲倦的意思,也不仅仅是指连续经历了某些悲伤的事情而让人心理上感到疲倦,也不仅仅是指失去亲人之后的那种疲倦。
      很多人在说活着真累的时候,大概是在表达对人生已经感到厌倦的意思。
      感觉到活着累的人,在感觉到对人生已经厌倦了的同时,对于社会还抱着一肚子的不满;说感觉到活着累的人,从小时候起每天就生活在各种压力下,逐渐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厌烦了,并且,在他们的心底还压抑着憎恨的情感。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1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
    一、爱一个人很难
    有抑郁倾向的人都是热衷于倾诉自己不幸的人
    任何人都可能去恨他人,但是,并非任何人都能够去爱别人。
    情感上不成熟的人,可能会憎恨别人,但却无法去爱别人。只有情感上成熟的人,才有可能去爱别人。
    这是因为情感上不成熟的人能够做到的,只是去压抑心中的憎恨欲念。但是,无论怎么压抑,憎恨本身是无法从其内心深处消失的,而是以一种非外现的方式,在其内心深处逐渐堆积起来。
    美国的ABC新闻,曾在早间时段的新闻里播出了长达一周的关于抑郁症的特别报道。其中有几个地方颇为有意思。
    其一,就是在报道里出现的抑郁症患者中,有外表看上去特别健康的女性。她们虽然在不停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不满或不幸,但身体却是非常健康的。说话声音有力,并且是用一种带有特别的憎意或者说是带着某种敌意在厉声发泄着什么。那些?了产后抑郁症的女性也是一样的。
    总之,这些人并不去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具体的行动,而只是一味地倾诉自己的不满或不幸,因而从外表看来,看不出来任何肉体上的疲倦来。
    什么都不做、只是一味倾诉自己不满或不幸的人,充其量也只是口头善辩之人。而落实到行动上,则无论是家务事,还是公司的工作,这些人其实都是做不好的。但是即便这样,一味倾诉自己不满的时候,这些人却如同在进行选举演讲一样,表现出活力十足的样子。
    这样的人,就所有的事情而言,都?是一种消极的被动接受者的形象,而只有在倾诉自己不满或不幸的事情上才会表现得特别积极。这就是所谓的憎恨的能量使然。
    这样的人,大概是习惯了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悲惨的,自己是处在被命运之神遗忘的角落。这与他们想方设法逃避责任的理由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病人称为自我扩张型抑郁症患者
    那么,这种憎恨的欲望到底源于何处呢?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2

    整天板着脸的人实际上抱有强烈的撒娇欲望
    在很多情况下,习惯于整天板着脸的人以及脸上充满恨意的人,都是自身的撒娇欲望得不到满足的人。摆着一脸苦相的人,其实在其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呼唤请满足我的撒娇欲望吧!他们经常会感到不满,并非因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而是因为没人理解自己的这种想要撒娇的心情。
    一般来说,身体健康有问题的人,习惯于表现出健康的表情,而身体健全的人则习惯于表现出不满的神情。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会对后者说应该感到知足了吧
    其实对于被说的人而言,他们心里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是,对于心里有不满的人来说,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表现出轻松、快乐的神情来的。
    苦脸之,也是各有千秋的。如果说苦于经济条件,大家都能理解。此外,如果是在朝着目标努力奋斗的场合所说的,我想大家也是都能够明白的。
    但是,如果说因无法满足内心的某些需要而感到的苦的话,那恐怕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了。
    那些体味过内心之苦的人,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明白自己所受之苦的原因的。不仅如此,对他们来说,更不幸的还在于,就连自己身边的人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内心之苦。
    但是,实际上对于那些感觉到活着累的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难题。
    抱有强烈撒娇欲望的人是脆弱的人
    有些人,如果在想要撒娇的时候却无法做到,就会感到受了伤害。或是撒娇的话语被人拒绝,或是撒娇的态度受到忽视,这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受了伤害。
    不管年龄大小,凡是抱有撒娇欲望的人都是很容易在感情上受伤的。撒娇的欲望,其实并非特指孩子对父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有时,父母其实也想面对孩子撒娇的。
    那些抱有撒娇欲望的父母也是容易在感情上受伤的。比如,对于孩子的某些言行,有时父母会有勃然大怒的冲动。对于孩子的稍微一点不顺意的话语,父母有时就会心情大变,想对孩子发火。
    为孩子所做的事情,在希望孩子能够感恩时,如果孩子只是说“Nothankyou”的话,母亲就会表现出不愉快来。
    那些想通过人际关系来满足撒娇欲望的人,并不是单纯出于为对方考虑而去行动的。那是因为想从对方那里听到感谢的话语。那些经常会感觉到空虚、无力的人也是一样。为别人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为了获得对方的感谢。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3

    撒娇的欲望无法被满足的父母,想为孩子做点什么。可是当孩子对此并不领情的时候,当父母的就会感觉到失落,有时甚至会对孩子大发雷霆。
    对于那些想要撒娇的人来说,最生气的事,莫过于想要撒娇的自己却成了别人撒娇的对象。
    撒娇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父母,要是为孩子去做什么事的话,那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撒娇欲望才去做的。
    例如,有时候为了得到孩子一句赞赏的话哇,妈妈你做的饭太好吃了,就特意下厨做点好吃的。但是对此,孩子未必会领情。果真如此,父母就会心生不满,最后总是会责怪到孩子身上。
    原来以为会被感谢的事情,最后以期望落空结束。这虽然不是明确地被人拒绝,但是对于那些原本以为会被感谢的人来说,这跟当面遭到拒绝并没什么两样。因此,他们就会感觉受到伤害。
    为什么要如此在意别人的喜怒哀乐呢?
    父母向孩子撒娇,其实是大人与孩子的角色在发生错位。而这时,当孩子不能让父母的撒娇欲望得到满足时,就会遭到父母的责骂。
    这样,孩子自己的撒娇欲望就被完全否定了。大人与孩子的角色错位一语来自有名的儿童研究学者波尔比波尔比(19071990),英国心理学家,杰出的儿童精神病学家。他将心理分析、认知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统合在一起,纠正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童年经历的过分强调和对真正创伤的忽视。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在角色错位背景下长大的人,会由于对于他人的好意心存敬畏而无法拒绝。即便长大以后,在记忆里也会留存有这份情感。
    例如,有的孩子在长大后,再怎么对自己说饭没全部吃完也不会有人责怪的,但还是觉得如果不将饭吃完的话,会遭遇很可怕的事情。
    但是在他的意识里明确知道眼前的人不是自己的母亲,即便是吃不完也不会有人责怪的,但是以前那份不好的记忆还存在。那是一种情感的记忆。记忆的,不是理性,而是情感。
    在幼儿期和少年期形成的神经元(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细胞单元)网络,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替换掉的。
    在那种背景下长大的人,长大后就会担心自己的言行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就会陷入了名著《忧郁症》的作者德国精神病理学者特伦巴赫所说的加害恐惧症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4

    如果对方表现出不高兴,对于有加害恐惧症的人来说,那就是在责怪自己。因此,那样的人,即便是在成年以后,对于他人的喜怒哀乐,仍然会特别在意的。
    比如说,这样的人即便是在成年以后,也不会婉拒他人的好意。
    比如,有一天朋友请你来家里吃饭,做了很多好吃的。你吃得也是津津有味的。但是,已经吃得够多了。即便这样,你也无法拒绝朋友继续给你加饭加菜,你也说不出我已经吃饱了,不吃了之类的话。
    那么,为什么无法拒绝呢?那是因为在小的时候,类似的经历给你留下了地狱般痛苦的记忆。
    换句话说,在你说已经吃不了的时候,母亲会表现得非常不高兴。而这种经历是很难忘记的。
    有时,母亲会问孩子吃不吃蛋糕啊。孩子实际上并不想吃。但是当孩子说不想吃的时候,母亲会非常不高兴。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记忆。并且,在对方不高兴之后还没完,孩子还会无休止地遭到责骂,那可是地狱般痛苦的记忆。
    因此,从小时候开始,每当被问到想不想吃蛋糕的时候,想都不用想,这个孩子一定要表现出非常想吃的样子。
    积累在心底的憎恨感
    在这样经常被责怪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心底逐渐堆积起憎恨的感情,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此,这样的人无法去爱别人。与人交流也是拙于应对。因为害怕对方会变得不高兴,所以只能小心应对,而无法做到畅所欲言。
    要是孩子被人问到想不想吃蛋糕的时候,如果回答的不是哇,我很想吃的话,妈妈就会大怒;而说哇,我很想吃的时候,妈妈就会开心。这本质上就是妈妈在对孩子撒娇。并且,当撒娇无法做到时,做父母的就会生气。当父母的撒娇欲望受到伤害时,他们就会生气。
    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以后无论说什么话,这个孩子都会小心谨慎,怕给对方造成伤害。但是这样以来,和别人的交流也无法顺利完成。这样的人,即便是长大以后,总是会觉得人是一种恐怖的存在。
    而真正的与人交流,则是在自己不想吃蛋糕的时候,能够明确地向对方说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5

    在社会上,也有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一直在责备声中长大的人。这样的人,即便是对方没有责怪的意思,也会感觉到在被人责备,长大后也是如此。如果仿照被害妄想这个词来造一个新词的话,那可以说是被责妄想
    孩子出生时的哭声听起来像太恐怖了,太恐怖了的声音一样,而世上也有从出生开始就心存恐惧感的人。
    这样的人,在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后,会感觉到活着很累,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如同家中存放着大量的汽油,如果有人在家门口玩火的话,无论是谁都会感觉害怕的。
    被责妄想症的人,在心里其实也有如同汽油一样的东西,时常会担心有人说了什么话会点起那把火来
    小的时候被身边的人当作撒娇对象的人,其心底会产生憎恨感。
    虽然自己有孩子般幼稚的愿望,但不得不去承担满足别人的孩子般幼稚愿望的重任。这样的人是很不幸的,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其实就如同地狱一般。
    二、为父母之所苦恼的孩子
    父母与孩子的角色逆转
    “过剩的虚拟之爱这一词语出自《值得怀疑的母性爱》(凡贝鲁克著川岛书店1977年)。所谓的过剩的虚拟之爱,其实指的就是在大人与孩子角色错位中父母的爱。
    父母为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因为对孩子的反应有所期待,因此,孩子不得不做出父母所期待的反应。这对孩子心理所产生的伤害,却是超乎想象的。那些在放任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还算幸运。因为他们没有来自父母的爱。但是得到爱的孩子,随着时间的发展,反而会从得到爱的一方沦为被父母榨取爱的一方。这种不幸的程度,有时会超越人类的想象力。憎恨的感情也会在他们的心底一直沉淀起来。
    而更大的不幸,则在于那些为父母孩子角色错位而苦恼万分的孩子心理的伤痛,在很多情况下,却不为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所理解。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发生父母孩子角色错位的时候,从外人来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看上去是非常融洽的,并且,外人很有可能会赞叹道,那个孩子真幸福,有那么好的父母
    而实际上,在父母孩子角色错位的环境下从孩子身上榨取爱的父母,多是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6

    比如,从地域社会的模范家庭中,经常会走出加入到政治过激集团的兄弟两人,甚至还有兄弟三人都加入的例子。
    他们大概是想通过向社会不断开枪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憎恨;通过发泄来治愈内心的伤痛。
    每当想要治愈内心伤痛的时候,他们就会驾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了,不然,内心无伤的人又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但是,对于那些连驾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之类的行为都做不出来的抑制型的人来说,他们甚至连发泄内心憎恨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的人的生命力,就慢慢消耗在自己内心的纠结上了。
    而那些感觉到活着累的人,其实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父母孩子角色错位的背景下,在被父母逐渐榨取爱的时候,在孩子的心底就会积累下如敌意、憎恨、恐怖、怨恨、不安等所有不良的情感。
    而这些负面的情感,在孩子长大后则会成为左右孩子的行为的因素。那是没办法改变的事情,正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样,是没办法改变的。
    如果强行压抑自己的话,那就只能变得抑郁起来,而且除了抑郁之外,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这样的遭遇,对于那些在爱的包围中长大起来的人来说,绝对是想象不到的事情。
    感觉到活着累的人,为什么会感觉到活着累?这也是局外人很难理解的一个问题。
    逐渐学会迎合周围的人
    人们常说,有心计的人时常会操纵别人。那么,同样有心计的父母也会操纵孩子,通过教唆或是威胁等方式来操纵孩子。有时,甚至还会进一步通过嘲笑孩子的方式来达到治愈自己内心伤痛的目的。总之,父母把孩子当成是治愈自己内心伤痛的工具。换句话说,就是有心计的父母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玩具了,孩子成为父母的玩物了。也许有人会认为,孩子成为父母的玩物这样的说法是不是也太耸人听闻了?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7

    但是,人在小的时候,往往会通过玩弄人偶或是布娃娃等来排解心中的郁闷之情,并且,世上也有一些人,在成年之后仍然有无法被满足的孩子般幼稚的欲望。这样的大人,不是通过人偶或是布娃娃来排解内心的郁闷,而是通过玩弄孩子来排解内心的郁闷。这是多么不合情理的事情啊!
    因为听话顺从的孩子,比起人偶或是布娃娃来,是一种更有效的排解郁闷的工具。孩子被这样的父母玩弄后,长大后,也会变成习惯于接受周围人玩弄的人。
    人,最初是通过与父母的接触才开始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的。而对于那些被父母所玩弄的孩子来说,那些被玩弄的方式就成了以后与人交往的方式。然后就不知不觉间,身边就聚集了一群玩弄自己的人。
    另外,社会上有一些狡猾的人也经常在寻找诱饵,而且他们很容易找到哪些是习惯顺从的人,然后就想办法接近,尽可能地从诱饵身上榨取好处。
    在父母的玩弄中长大的人,自身就带有自卑感,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只是四处做老好人,迎合别人。只是,这样做还是无法获得身边人的好感。
    憎恨感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抑郁感
    在父母的利用下长大的人,会把被人利用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或许,有人会认为,被父母利用这样的说法实在是不好理解。但是,那些患上抑郁症的人,实际上就是在家庭中起得最早、干活干到最晚、而且也是最不招人待见的孩子。
    或许,现在的家务活儿已经变得和以往不同了。以往,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从劈柴到洗抹布,家务活儿可谓是没完没了,而且厕所也不是冲水式的,也没人愿意打扫厕所,但是,又不得不找个人去干这个活儿。
    孩子步入社会开始赚钱后,所赚的钱也是要交给父母的。自己想支配自己的收入是不被允许的。想想以前农民家的媳妇是怎么样的,就不难理解这种事情了。那时候,媳妇只不过是劳动力。
    总之,在冰冷的处于支配地位的父母面前,其他的家庭成员就如同家里的佣人一样,并且,总要有人成为这个家庭的佣人。
    欺负人的事,也不是谁都能做的,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以被欺负的对象。同样,处于支配地位的、严厉的父母,也会选择可以或为利用对象的孩子。
    家庭成员中总要有人被选择成为被欺负、被利用的对象。这样,被选择的人在长大以后,在同家庭成员以外的人进行交往时,也会认为被选择做别人利用的对象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这样的人,即便是被身边那些狡猾的人利用了、欺负了,也不会感到生气、愤怒的。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8

    现在,还有习惯于被上司任意使唤、利用的部下。有自卑感的部下,会非常开心地被人利用。那是因为除了被利用之外,他们就不知道还有其他的生活方式了。
    但是,在不知不觉间,在他们的心里就会积累起大量的憎恨来。
    就这样,在不知道如何化解心中的憎恨的同时,憎恨的量逐渐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样就会产生抑郁,人也就会觉得活着很累。但是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他们自己心里也不是很清楚。
    三、抑郁与对人生的思考
    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休息
    如果把人生比作大山的话,那么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翻山越岭,而且每个人翻越的是各种各样、完全不同的山。
    可能有的人在翻越那座大山后成就了一番伟业,那是在遭遇了毒蛇、暴风的袭击之中翻越的。真是好不容易才到了这一步!但是,即便是看上去一样的山,对有些人来说,就好像在晴朗的日子里散着步就轻松翻过了。
    但是从外面的人来看,无论是不是生活在父母孩子角色错位的家庭里,所有的亲子关系看上去都没什么两样,都是单方面忍受着被利用的处境而顽强地继续活着。即便是最后变得神经衰弱了,他们也是在一个物质条件不错的环境下继续生存着。
    只要还能够活着,这样的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也可以说,现在仍然活着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种奇迹。
    这种人其实是在保护自己。他们同所有的破坏势力作斗争,保护好自己。有时候会感觉到活着累,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是一种伟大的人生。生来就不被命运之神眷顾的人,光是活着本身就是很伟大的。感觉到活着累的人,已经没有任何精力去做什么了。对于感觉到活着累的人来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息。
    并且,在休息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去想这个还没做,那个还没做。感觉到活着累的人,现在就这样好好活着就是很伟大的。既不用去犯罪,也没有去自杀,就这样坚强地活到现在。
    而在和这些人差不多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当中,为了治愈心里的伤害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也是大有人在。现在虽然活着感到累了,但是好好活着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儿。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9

    心理病弱的人能好好活着就很了不起
    但是,对于那些被包裹在父母之爱中的非压抑型的人来说,生存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谈不上伟大不伟大。为社会服务,为他人工作,先人后己,即便是做到这种程度了,从某种角度来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可是即便是同样地活着,其人生的价值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自然是了不起的人。
    说起生来就病弱的孩子来,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生来就病弱并不是单指身体上的病弱,也有在心理上生来就病弱的孩子。
    生来就心理孱弱的人,现在在社会上还体体面面地活着。对此,我们可以做出评价真是出人意料。感觉到活着累的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也是很了不起的。尽管生老病死是自然之事,但是还是好好活着的好。
    那些认为死是当然的而活着的人,跟认为活着是当然的而活着的人是完全不同的。认为死是当然的人,光是活着本身就非常有意义。
    最为重要的是,从小就被榨取爱的人能够认识到现在自己好好活着的伟大之处。真正努力过的人,才是真正拥有自信的人。
    世上的人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种是和外部的困难作斗争的人,一种是和自己内心的魔鬼作斗争的人。还有一种人是穷尽了毕生精力同心理的伤痛在作斗争。
    既有通过业已形成的神经元网络同外部的敌人进行斗争的人,也有为了更换业已形成的神经元网络而进行斗争的人。还有一些人,如果不改变想法的话,就无法认真、像样地生存。
    有的人用生命同外敌进行斗争,也有的人为了改变业已形成的自我而进行斗争。有的人认为斗争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事,也有的人认为在斗争中取胜才是有意义的事。
    “小的时候没有人保护我
    从小到大,如果没有经历过身边的人为自己做过什么事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很难相信别人的好意。
    长大后,即便是有人为自己做了什么事,这样的人也很难认为这是对方的好意。那是因为他已经无法相信别人了。
    有的母亲习惯于认为这样做大概就能让孩子满意了吧。那么,在这样的母亲影响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也应该可以相信他人的好意了吧。但是如果母亲从未为自己做过什么事的话,这样的人在长大后还是无法相信别人的好意的。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10

    小的时候有过他人为自己做过某事经历的孩子,和只能靠自己来保护自己而别无他法的孩子,在长大后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他们每天生存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有过他人为自己做过某事经历的人,可以生活得更有安心感。而没有那种经历的人则是生活在不安和紧张中。这样的生存方式本身就在消耗着生命力。那些感觉到活着累的人,就是这种类型的。
    “好孩子的悲哀
    父母常常教育孩子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其实就是想不给别人造成麻烦。能够不让他人操心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好孩子。而好孩子实际上却是一边苦于内心的烦恼、一边又过度地去适应这个社会而已。
    这样的好孩子,从没有过不付出任何代价而有人为自己做过某事的经历。因为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主动为自己做什么事,除非自己付出某些代价。
    因此,这样的人总是特别小心在意别人的喜怒哀乐。如果因为自己而让对方的心情不爽的话,内心脆弱的人会感觉到无法活下去的,因此,他们特别在乎他人的感受。那些心理脆弱的孩子,只有通过满足他人的方式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
    长大以后,或许情况就不同了,但是,等到成为大人那一刻起,那种为他人的喜怒哀乐而生活的神经元网络结构却早已形成了。
    因此,即便是成人后,自己的身边环境与小时候完全不同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还是没办法改变的。自己对于他人的小心在意的心境,跟小的时候也没什么变化。而在小心谨慎中度过的每一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如果说那些在社会活动中不怎么活跃的人会感觉到活着累的话,那么心理健康的人或许会说他们不是也没做什么事吗,为什么会感觉到累。但是,生活中的每天要消耗的能量是因人而异的。
    内心安定的人,做的事情越多,越感觉到精力旺盛。而整天惴惴不安的人,即便是什么都没做,也会感觉到累。光是呼吸、喘气,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世界上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工作中变得精力旺盛的人,一种是在工作中消耗自身能量的人。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11

    否定自我本性导致生命力衰弱
    在希尔逖的《幸福论》中,提到过精力最旺盛的里宾故斯顿曾说过为神而工作,额头汗亦为兴奋剂希尔逖著:《希尔逖著作集第一卷幸福论Ⅰ》,冰上英广译,白水社,1980年版,第14页。
    在工作中,越来越精力旺盛的人,与那些得了抑郁症似的逐渐消耗掉精力的人,二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其差异就在于对自己本性的?度如何,前者遵从自己的本性,致力于自我价值的自然实现,而后者则是违背自己的本性,强迫自己去实现自身价值。那些患上抑郁症的人就属于后者。
    生理上长期处于精神旺盛状态的人,在心理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变得愈发成熟。这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型的人。为神而工作,额头汗亦为兴奋剂,也是这样的人。
    这里所说的为神而工作,并不是说是为了取悦身边之人、为了获得别人的称赞而去工作的。
    这样的人,其内心坚强之处,就在于没有对自我的?分执着。
    “为神而工作的人很少会感觉到焦虑和压力。这是因为他们会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他们既有活力,也有持久力。
    有抑郁症倾向的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其实是在否定自我本性,因此越是努力,越是消耗能量,越是在失去生存的能量。
    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hFromm)所说的精神病症的非利已主义,指的就是精神病的某种症状。而从表现出这种症状的人身上是看不到爱的踪迹的。因为他们不论做什么事,都期望能有所回报。
    与此相关的其他症状,还有抑郁、疲劳、对工作产生的无能感,以及恋爱关系的失败等。弗洛姆认为,精神病症的非利己主义者就为上述症状所苦恼。
    这些症状的出现,就是他们勉强自己做事、逐渐丧失自我的结果。患有这些症状的人,其内心充满了憎恨感。
    那么,为什么精神病症的非利己主义者会表现出这些症状呢?他们为什么会感觉到活着累呢?那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在做迷失自我的事情,就如同让郁金香的花茎上开出蒲公英的花朵一样,再怎么努力,即便到了天荒地老的那一天,也?无法实现的。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12

    而其他的人都在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朵花,其他的人都怀揣着属于自己的梦想踏上了旅途。但是,患有精神病症状的人总是在同一个车站徘徊,因此,他们的身上也就表现出上述的各种症状来。
    人际关系与内心疲倦
    有这样两个词语:一个叫功能间关系;一个叫功能内关系。木村敏在《关于所谓的抑郁症性自闭症》的论文中做过如下解释:所谓的功能内关系是指对某种地位的执著和不安;所谓的功能间关系,指的是比如在协调作为父亲的角色和作为公司科长的角色之间的失败。
    在某个短暂的时期内,可能会有很多的人都表现得很活跃。那是因为在短时期内还没有产生功能内关系的缘故。功能内关系的典型病例就是升官抑郁病:有些人很想升官,但是又担心真的升官后无法胜任新的工作。
    人际关系有时候可能会削弱人的能力。无论是功能间关系还是功能内关系关系都是阻碍人的能力充分发挥的障碍。被众多关系网缠住的人,就如同负重行路一样艰辛。
    德川家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如同负重爬坡一样。但是如果是看得见的重担还好说,如果是源于社会关系而产生的心理重担,十有八九在前行之路上会有重挫在等着你。
    那些内心为关系所纠缠的人,从外表来看似乎毫无负担,但是,正是因为背负的是看不见的重担,所以他们才更加感觉到疲惫,完全没有什么活力。
    这样的人,即便是用皮鞭抽打着让他去公司上班,他们也是无法开创一片新天地的,等待他们的只有挫折。更为严重的情形,他们甚至会患上筋疲力尽症候群,变得毫无精神,或者患上抑郁症。
    世间最美的还是人性之美
    因此,有抑郁症倾向的人,哪怕需要从公司的工作中稍微偷点懒,也要考虑解决内心的苦恼。
    打小起就非常认真的人,如果考虑一下漫长的人生的话,偶尔从公司请个假稍微休息一下,会是非常有效的利用时间的方式。这样,即便是升迁的过程稍微慢一点儿,迟早也会在公司中出人头地的。
    前面已经提到了,所谓的功能间关系指的是在调整作为父亲的功能和作为科长的功能方面的失败等关系。遭受挫折的人会认为,行使作为父亲的角色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和行使作为科长角色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有冲突的。实际上,正是这样的想法,成为了漫漫人生道路上不断遇到挫折的原因之一。

第一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活得累呢?(13

    在工作中,最终看重的也是人的器量和气度。或许,刚刚步入职场时,你可能英语很好,或是字写得漂亮,或是数学很好,或是擅长操作电脑,或是比较心细等。但是,时间长了,你就不得不去承担更重的责任了。到了那个时候,最重要的还是作为人的器量和气度。其中也需要在行使作为父亲的角色时锻炼出来的某种品质。还有,年轻时和朋友在野外游玩时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
    和爱人的交往,也会在不知不觉间促进人在心理上的成熟。所以最终看重的还是人性之美,也就是能否做到与人达到心意相通。
    也就是说,能够与人心意相通之人,其内心豁达,不受羁绊之苦。如果说完全不受羁绊之苦有点过头的话,那么可以保守点,至少会很少受到那种苦恼。因为能够与人心意相通之人,其内心很少会受到羁绊之苦,因此也很少会屈服于生活的压力而成为失败者。
    要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用一个稍微难懂的词来说的话,那些只依靠角色认同才能生存的人,是无法战胜来自重任的压力的。与此相反,那些真正具有自我认同感的人,则能战胜那些困难。之所以在角色认同中会有优劣之别,那是因为有憎恨感的缘故。
    在之前提到的木村敏的论文当中,还写道:真正的恋人之间,角色认同毫无插足之地。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真正二字。
    在计划型恋爱当中,角色认同很重要。如果自我认同是以自己是主任或科长为中心的话,那么,在看到恋爱对象的时候,也是用这样的角色来看待对方的。但是,在真正的恋人之间,却没有这样的角色认同。
    在沉重的社会责任面前,无论是谁,都会感觉到压力的。而在应对这种压力时,年轻时候在纯真的恋爱当中所学到的东西就非常有效。
    那些在角色认同中生存的人,在面对这种压力时,往往会感觉到难以忍受,在紧张和不安中消耗着能量,逐渐变得连工作也做不好,工作效率低下,心理更加焦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患上升官抑郁症的人,就是一副要得这种病的样子。
    因此,真正患上了抑郁症的时候,就要好好地反省一下迄今为止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一个好?思考自己人生的机会。能够这样做的话,或许也会认为现在患上了抑郁症也不是什么坏事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1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
    爱的缺失感
    一、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欲望
    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
    那些感觉到活着累的人,其实是因为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勉强自己、过分努力的结果。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欲望的强烈程度有关。而对于那些小时候就没有得到爱的人来说,这种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欲望,其强烈程度是超乎想象的。
    再怎么普通的孩子,他们最想得到的也不是关爱,而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被人认可。
    比如,孩子有时会对妈妈说:妈妈,东西很重吧,我和你一起拿吧。这时候,妈妈可能会想孩子还是想玩的,如果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拿东西,可能会耽误孩子玩,就对孩子说:不用了,妈妈我一个人拿就可以了。但是,这时孩子往往会露出不愉快的神情。
    妈妈是考虑到孩子可能更想去玩一会儿,所以才说不用了,妈妈我一个人拿就可以了。但是孩子却会因此而闹情绪,不开心。这时,当妈妈的就有点不知所措了。
    其实孩子是想帮助妈妈做点事,希望能够得到妈妈的认可,是想帮妈妈做完事后能够从妈妈那么得到真是帮了大忙了这样的夸奖。要是能够听到这样的夸奖的话,对孩子来说,这可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孩子就是期待自己主动要求帮忙的这份心情能够得到妈妈的夸奖,可是,妈妈却说不用了,妈妈我一个人拿就可以了
    这样,孩子不仅仅是失去了一次帮忙做事的机会,而且也不能从妈妈那里得到任何感谢之类的话。本来想通过主动请缨帮忙来得到夸奖的,这下都成为泡影了。孩子之所以会露出不愉快的神情,其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
    孩子如果想让父母为自己做点什么,那确实是很开心的事情,比如,得到关爱和照顾等;但是,在此之上,孩子希望做的事情就是父母能够认可自己的所作所为。
    据说,抑郁症患者如果感觉到自己在某件事上发挥作用了,心情也会变得好起来。大森健一著:《抑郁症患者与氛围》,饭田真编《躁郁病的精神病理3》(弘文堂)。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2

    当孩子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够被他人赞赏的时候,如果做不到的话,心情就会变得糟糕起来,感觉到无聊、没劲,感觉到不开心,甚至会对对方产生憎恨感。就如同当自己朝着小树扔出去的石头命中的时候,希望有人能够说哇,太棒了一样,孩子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
    但是,以不用了,我一个人拿就可以了拒绝孩子帮忙的父母,虽然是站在父母的立场上为孩子考虑,但是却招致了孩子的不满情绪。或者说,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样,孩子会暗想道我是这么想帮忙,但是却不给我机会……”作为父母的反而成了孩子不满的对象。
    但是即便是有所不满的孩子,也是知道父母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比如,带自己去旅游,为自己做好吃的东西,为自己买衣服,生病的时候带自己去看医生,过生日的时候准备聚会招待朋友等。
    但是,这些事情与孩子希望得到认可的愿望是完全不同的。
    对孩子来说,无论得到什么,如果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的话,在他们的心情上就会表现为不满。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但是,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可不光是孩子,即便是大人,也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由于这种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愿望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因此在人际交往上往往就会出现问题。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当想得到诸如太棒了之类赞誉的时候,往往都会拿某件事作为话题。为了让别人能够认可自己做过的事情或者是自己的立场等,经常会拿某件事作为话题。
    比如,丈夫在家里拿公司的事情作为话题,说起部下工作中的不是来,其实潜台词的意思就是在说连那样的部下我都能够忍受,是不是很了不起啊?。其实丈夫是想得到妻子的认可。这与部下啊,上司啊,恋人啊什么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例如,丈夫有时会对妻子这么说自己的同事,那个人一点魄力都没有,干什么事都是得过且过式的,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然后,妻子就会说,那你为什么不对他说你不喜欢这样的做事风格呢,言下之意就是将谈话的内容转到具体的解决策略上。但是,丈夫说这个话题想要的可不是什么解决的策略,而是希望能够听到妻子说你在公司里也真是挺难做的啊之类的安慰的话。对此,妻子却只是拿做不好事情的部下的话题或者优柔寡断的同事的话题来展开对话的话,丈夫自然就不会开心了。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3

    也就是说,妻子在听到丈夫的话之后,没有说每天要承受这么多压力的你实在是太辛苦了这样的话,而是对丈夫说一些具体的诸如这样做的话是不是好一点儿之类的建议,因此,丈夫就会变得不开心了。
    丈夫对妻子说什么部下或者同事的事情,可不是为了从妻子那里听到具体的建议什么的。丈夫之所以要拿公司的人来作为话题说事,其实是想从妻子那里听到这样的话在这样上下都不行的公司里工作,还真是难为你了,真了不起,要是我的话,早就干不下去了。
    母亲孩子心灵的守护者
    孩子在受伤时会说疼!疼!疼!这时候,有的母亲就会给孩子的伤口处抹上红药水,并对孩子说很快就会好的。而稍微严厉一点的母亲则会说,就这么点伤,有那么疼吗?
    其实,孩子这时候并不是在说生理上的,而是在诉说虽然疼,我还能忍受。是不是很了不起啊?其实孩子是想让母亲认可这么坚强的自己。
    一点小伤就大喊大叫的孩子,其目的绝对不是说让妈妈马上为自己治伤。要是领会不到这一点的话,孩子就会愈发地吵闹、撒娇。
    有的母亲,在孩子发烧的时候马上就要给孩子吃退烧药。这样做的话,其实不是在尽母亲的职责,尽的其实是医生的职责了。医生的职责与母亲的职责是不同的。母亲的职责就是孩子心灵的守护者。
    有一个丈夫,在家里说了几句消极的话。比如说,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公司也由于减员而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说不定我什么时候就累倒了。听到这话,作为妻子的就劝丈夫说要不,请个假休息一下儿之类的话来。
    但是,丈夫真正想要听的并不是妻子的建议什么的,而是希望从妻子那里听到诸如在这么艰难的时代里,在裁员的压力下仍然顽强工作的你真是了不起之类的赞赏的话。
    人在说一些消极想法的时候,其实是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夸奖。
    消极思想的源头就在于对爱的缺失感。
    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往往表现在对事情的见解上。在一个人有消极情绪的时候,如果对方说的是请不要将此事放在心上,应该积极地去思考之类的话,那么这就只会让他更加不开心。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4

    一个人有消极的想法,往往不是无缘无故的。要是光是一味地劝解对方积极点、积极点,反而会让对方情绪更加低落。当然了,这样说的本意是想鼓励一下有消极情绪的对方,但实际上却使得对方更加没有斗志,更加情绪低落,结果只能使得对方变得更加不开心了。
    二、将对他人的怒气以弱者的方式表现出来
    一味伤感自身不幸的人是不会获得友情的
    对于那些有抑郁症倾向或是精神病倾向较强的人,时间长了,连身边的人都会厌烦他们的。那是因为虽然与身边的人比起来,这些人往往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但是一说起什么,他们就会抱怨自己倒霉,就会大吐生活的苦水。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任何事都是抱着消极的态度的。
    而实际上他们既没有金钱方面的困难,也没有受到什么伤害,更不是遭遇失恋了。
    那些有抑郁症倾向或是精神病倾向较强的人,虽然并不是真的遭遇了不幸,但总是喜欢在人前哀叹自己不幸的人生,甚至每天都在诉说自己的辛苦
    这样,时间长了,即便是什么都不说,他们也会在身边营造出一种辛苦和不幸的氛围来。有时候他们甚至会说自己是最不幸的
    但是,这么说也不是因为得了什么疑难杂症住进了医院。非但不是这样,而且与一般人比起来,他们的身体可是健康得很。
    因此,那些经常听到诉苦的身边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对这样一些喜欢哀叹自身不幸的人心生厌烦之感。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刻意避开那些有抑郁症倾向或精神病倾向较强的人。
    人们就会逐渐远离那些喜欢说辛苦和不幸的人。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一样的。对于经常喜欢说很累的孩子,下一次再玩儿的时候,其他的孩子就会刻意地疏远他。
    不幸是会传染的,身边的人也会因此变得不开心。不幸的人所在的房间里的空气也会变得暗沉沉的。身边的人也会因此变得情绪低落。
    因此,不幸的人身边聚集不了新朋友,并且之前的老朋友也会逐渐远去。不幸的人招来了不幸。如果一个教授整天摆着个黑脸,无论他要讲授的东西有多么重要,学生也是记不住的。因为教授的话进入不了学生的头脑中。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5

    换个角度理解有抑郁倾向的人的话语
    但是,如果站在有抑郁症倾向或者精神病倾向较强的人的立场上来说的话,他们想要的也不是多么漂亮的房子,因此,如果有人对他们说你不是有了这么漂亮的家了吗,这样的话对于这些人来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其实是真是辛苦啊之类的同情的话语以及能够忍受不幸至此的你真是了不起啊之类的赞赏的话语。
    那些有抑郁症倾向或者精神病倾向较强的人,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在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时候,如果身边的人说的是你不是很有钱,也没有什么难事的吗之类的话,对于这些人来说就等同于一点都不理解我现在的心情。因为这些人心里对爱的缺失感非常强烈,所以对爱的追求也较于常人来说更加的紧急、迫切。
    那些有抑郁症倾向或者精神病倾向较强的人,并不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多少金钱,而是想得到你太棒了之类的来自社会的认可。
    他们口中所说的活着真辛苦的话,其实潜台词意味着希望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但是,那些有抑郁症倾向或精神病倾向较强的人,要是同心理健康的人进行对话的话,还需要一个翻译。
    实际上,将日语翻译成日语,比起将日语翻译成外语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
    大家都知道,对于翻译成外语来说,如果不翻译的话,那么大家彼此就都不知道对方的意思。但是,如果没有将日语翻译成另外的日语的话,有时候虽然大家觉得都能理解对方的意思,但实际上彼此却根本不了解。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够将日语准确地翻译成日语的话,那么社会上人际关系的纠纷、不和,至少有一半都将不存在了。
    倾诉自身不幸实际上是在表现憎恨
    那些感觉到活着累的人,经常爱喋喋不休地说我受伤了,受伤了,而身边的人有时会充满疑问地想真是如此吗
    他在说我受伤了,受伤了的时候,其实包含着我恨那个人,不能原谅他,我要杀了他这样的意思。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6

    因为平日的憎恨感无法痛快地倾诉出来,所以就采取了强调受伤害这样的夸大自身不幸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憎恨感。
    而身边的人却说,我们大家都没有伤害到你,你是不是什么地方搞错了。身边的那些人,是无法从倾诉自身不幸的人的话语中读懂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的。
    感觉到活着累的人,总是喜欢向人倾诉自己作为受害者的不幸我倒大霉了,我可摔大跟头了
    他一直这么说,其实是在责怪身边的人,虽然对身边的人有怒意,却不能直接表达出来。因此,他也就只能一味倾诉自己的不幸和受到的伤害。
    这样一来,他身边的人就会充满了疑问,你倒了那么大的霉吗?我怎么没觉得。这样一来,这个人就会感觉到愈发地受伤。
    而事实上是他自己夸大了自身的不幸。实际上正如身边的人所说的那样,这个人的遭遇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悲惨。
    但是,他却要夸大事实说我经历了这么悲惨的遭遇,其本意是想通过这样的话语将沉积在心底的憎恨感发泄出去。
    他要用这样的话来倾诉的,并不是实际的受伤害的情况,而是平时无法倾诉的如同陈年积雪般沉积在心底的憎恨感。
    “从小时候起就无人疼爱的怨恨心情
    “我经历了这么悲惨的不幸遭遇之类的夸大化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在表达为什么单单是我要遭受到这样的不幸,我恨那些人之类的意思。但是因为无法直接说出我恨那个人,我想揍他一顿,所以只能通过夸大自己不幸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正如同过分压抑的愤怒会转化为偏头疼一样。
    即便如此,他身边的人却强调实际受伤害的情况,从善意出发而对他进行安慰不是没有那么严重的伤害吗。但结果却使这个人感到更加受伤害。
    “我是这么惨啊,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其实并不是在说我很不幸,而是在说我在生你的气,是在说我无法原谅你的意思,是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将日常积攒的怒气发泄出来。
    其实对于感觉到活着累的人到底想要倾诉什么,他身边的人并不想知道。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7

    这跟建议用头痛药治疗倾诉偏头疼的人是一样的。偏头疼是一种病痛,实际上也是在发泄在那个人的心中被压抑的怒气和憎恨感。
    某人在夸大自身不幸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将这个与小时候起就无人疼爱的怨恨心情联系起来。
    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多表现在对事情的见解上,因此,感觉到活着累的人,如果从身边人的立场来看的话,那就是极其傲慢的人,从成长的角度来看,也确实是值得同情的人。
    同样的经历,不同的感受
    美国精神病专家艾伦贝克曾说过,并不是说抑郁症患者的经历与其他人不同,经历都是一样的。这句话对于我们认识、了解抑郁症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一个抑郁症患者说我受伤了或者我发烧了,他不仅仅是在说我受伤了或者我发烧了,实际是在说受了伤的我很难受其实是在希望对方能够更多地关心受了伤的我
    同样是感冒,患有抑郁症的人和心理健康的人?其感知到的难受程度是不一样的。理解不了这种差异的话,身边人的关心就变成了单纯的治感冒了。
    因此,抑郁症患者逐渐就会说出谁都不能理解我这样的怨言了。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真正难受的并不是感冒本身。那些有抑郁症倾向的人,本来为了好好活在当下就已经筋疲力尽了,他们的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呼喊着,请不要再有更多的事情发生了。这时,感冒这件大事却发生在自己身上了。然后,他们就会向他人倾诉感冒了,活不下去了,快来救救我吧。但是,身边的人能够想到的也?仅限于医治感冒的事情上。
    对于感觉到活着累的人或者有抑郁症倾向的人来说,真正感到难受的,正是得了感冒后这种难受的心情得不到身边人的理解。
    抑郁症患者得了感冒,说很难受这样的话,心理健康的人就会想,感冒了很难受的话,那吃点药给治疗一下就好。因为喝鸡蛋酒对治疗感冒有好处,所以就会建议他喝点鸡蛋酒早点休息。
    身边的人,并没有过多在意抑郁症患者所哀叹的啊,我感冒了这样的心情,而是将注意力放在治疗感冒上了。而抑郁症患者?得到的并不是治疗感冒的建议。
    抑郁症患者的生命力处在逐渐衰落的过程中,这样即便是得了普通的感冒,也会比常人更加感觉到难受,因此,他们要哀叹自己患上了感冒。而这种哀叹,却是身边的人无法理解的。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8

    抑郁症患者希望身边的人能够理解自己患上感冒的这种痛苦,而不是要求对方帮我治疗感冒吧
    如果有人能够理解这种难受的心情,对他说一些真是辛苦啊真是难受啊为什么偏偏是你要经历这么难受的事情啊之类的话,那么抑郁症患者就会感觉到心理上得到了治疗。
    这样他们也就开始和普通人一样能够说同样的话了。也就是说,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感冒的治疗,其实是第二位的事情。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感冒本身并不是最大的问题。这就说明抑郁症患者和普通人的经历并无不同
    美国精神病专家艾伦贝克认为,并不是经历不同,而是对经历的感受不同。此言甚是,准确地说,实际上就是同样的经历所引发的情感不同。
    希望身边的人能够理解自己的苦闷心情
    有人说生病了,病得很厉害啊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的说得了什么了不起的大病。之所以要大肆渲染病得很厉害,其实是在向周边?人传达这样的信息请对我再关心一点。
    “病得很厉害这样的话语,其实是希望对方能够更关爱自己一点,希望对方能够将自己的事情更当回事来听,是希望对方也能够共同来夸大自己的病情
    抑郁症患者,无论是受伤,还是落榜,还是失恋,他们要寻求的并不是事情本身的解决。他们首先追寻的是别人能够和自己一起哀叹自己的不幸遭遇。
    对此,周边的人首先做出的却是对抑郁症患者进行鼓励,而并非是抑郁症患者所期望的一同哀叹生活的艰辛
    抑郁症患者寻求的并不是别人的鼓励,而是希望有人能够体谅自己的痛苦心情。抑郁症患者是在寻求关爱,而不是寻求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态的改善。比起任何事情来,他们都希望能有人体谅自己的这份痛苦的心情。至于事态的改善则是在这之后的事情了。
    在美国的一些条件先进的医院里,常常会安排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的医生。心理医生与主治医生组成一个团队,对病人进行治疗。这是因为治疗患者的抑郁病倾向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最最重要的就是谅对方的心情。这条铁律,即便是普通人也要遵守,即便是心理健康的人也要遵守。
    不过,这条铁律,对于那些感觉到活着累的人来说,却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9

    所以如果你是热衷于向那些感觉到活着累的人提供改善事态的具体建议的话,那么你实际上是在将他进一步逼入困境。
    心理热线的使用者希望听到的话
    我曾在一家电台的心理热线节目担当嘉宾,倾听打电话咨询者的心声。我觉得即便是心理电话热线,感受最深的也是如同上节里谈到的一样。下面讲一个具体的例子。
    有一次,有一个48岁的家庭主妇打来电话,说丈夫在外面有了情人,所以自己在两周前选择了离家出走。现在,她主要住在娘家,只有周末才回到丈夫所在的那个家。
    她丈夫的情人也有45岁了,而且两人的情人关系已经维持了七年了,并且,那个女人正逼着丈夫和她离婚。她丈夫的情人经营着一家水吧,每天下午五点丈夫就会来到水吧,而到了七点以后,水吧就关门了。她还说,丈夫还对她实施过家庭暴力。
    我建议她不妨考虑一下离婚,可是她却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那个打算,并且问我:我要是长时期不回家住,会不会对我不利啊?
    我问她你想从那个女人那里得到一些补偿费吗,她马上用强硬的口吻否定说:不!我不需要钱!
    因为她提到了自从离家出走后连生活费都没着落,于是我就建议她说:要不,向家庭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方分担婚姻费用怎么样?她却以他每月都会给在外面上大学的孩子寄钱为由,又否定了我的建议,并且,她进一步说,虽然他现在给上大学的孩子寄生活费,但是我却不能开口向他要钱。她说自己有2000万日元的积蓄。
    在这里,我对心理咨询者一直在说的就是解决事情的方法,因此,对生活感觉到累的她,完全无法接受我的建议。
    她想要获得的并不是诸如向家庭法院提交申请分担婚姻费用之类的具体的解决方法。
    她希望听到的是诸如您太不容易了!您丈夫和那个女人真是太过分了!与他们相比,您可真是太了不起了之类的话。
    如果因为她说生活费用一点都不给我寄就认为她是在咨询如何能让丈夫给我寄钱的建议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与解决事情本身相比,她想诉求的其实是我是这么的辛苦啊,实际上是希望我能够理解、体谅她的这份痛苦的心情。她真正的关注点则在于让我认可她的人品好。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10

    因此,如果我这么说你身边那么多无情之人,而你真是了不起,就你自己在做牺牲的话,她听了一定会感到安慰的。
    人生的道路上并无神奇的魔杖
    但是,因为我说的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因此她很不满意。例如,我建议她要不就别离家出走,待在家里怎么样,她就会反驳说,有家庭暴力,家里待不下,而且还有那个女人在。如果我建议她要不就向家庭法院提出调停申请呢?,她就会说,我丈夫那个人是个很自高的人,他可不会因为别人说点什么就点头答应的
    如果我建议她要是调停不行,那就提起离婚诉讼如何,她甚至会为丈夫辩护,虽然他们交往了七年了,但是丈夫却从未在外面过过夜。这样的女人,对于我的种种建议,会马上进行否定。不仅如此,她还会对不断提出具体建议的我心生不满的。
    虽然她是打来了电话,但明显不是来咨询解决方法的。只是表面上采取了咨询的方式而已,她真正想要的其实是想让我能够理解她那份痛苦的心情。
    我要是说您丈夫瞒着夫人您跟别的女人交往了那么久,这可是个大问题啊,她就会反驳我说,我丈夫对工作很认真,对家庭也很重视,大概因为我有时候做得不好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听她说的好像是真正值得同情的应该是她丈夫。
    她进一步要问我有没有稳妥的解决办法呢,其实是在寻找一把能随心所欲解决难题的魔杖罢了。
    不过可惜的是,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魔杖。这位主妇面临的困境就在于向一个自己憎恨的人寻求爱。
    这位?性,一方面不断希望让对方来赞赏自己的人品,一方面又想实现自己颇为利己的要求,因此就成了优柔寡断的典型了。
    这种如同孩童般的愿望没能得到满足,所以才更希望能够让身边的人认可自己,欣赏自己。与此同时,她也希望能够将憎恨的情感彻底释放。这样的话,自然她就不可能真正去采取具体的行动来解决问题了。
    因此,对这位女性来讲,最重要的并不是事情的解决本身,而是能够每天哀叹辛苦、能够向身边的人倾诉怨言的环境。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11

    探究对生活感觉疲倦的原因
    可是,即便是每天都抱怨、哀叹,也是于事无补的。真正痛苦的话,无论到何时都是痛苦的。只是在这种不断地忍受着生活的煎熬中度日,人的精力就会逐渐地消耗掉,所以这样的人也就很容易感觉到活着累了。
    除了上面的这类人外,还有打来电话说丈夫坏话的女人。我就劝她们,要是选择离婚的话,还是应该趁着丈夫身体还不错的时候,但是,对方却怎么也说不出离婚这两字来。
    这些人谈话的主题就是抱怨、发牢骚,一点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意思;这样的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一边抱怨身边的人、一边苟且地活着。对于她们来说,抱怨这些所谓的不幸的事情能够给她们带来报复的快感。
    既然生活的不幸能够演变成报复,那么,这些打心理咨询热线的人从一开始也许就没有听取专家建议的意愿。
    我做心理咨询工作已经有四十年了,但是从来没有碰到过前来咨询生活中的烦恼的,因此,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倾诉不幸,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越发感觉到活着累了。
    感觉到活着累的人,应该好好想想为什么自己会感觉到活着累。如果好好去想的话,肯定能够找到原因的。
    就拿之前的那位主妇来说,她最在意的就是在自己最苦闷的时候,丈夫也好,身边的人也好,都无法成为心灵的支撑。之所以她会在意这些,其根源就在于自己如同孩童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
    这位主妇心理也是明白得很,即便是自己得到了身边人的欣赏,自己也无法从苦闷中摆脱出来。
    三、为什么对不幸的事情要念念不忘呢?
    不能认同自身幸福的理由
    有的人总喜欢说累啊,累啊。也有的人,再怎么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这自然是因为在他们的过去可能有过不幸的经历,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理由。
    第一个就是如果认为我是幸福的的话,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过去的人生都是一场空了,就是说,如果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话,那就会觉得好像迷失自己了。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12

    现在,如果因为某些琐事就会感觉到幸福的话,那么迄今为止自己感受的辛苦和不幸不就都没有意义了吗?其实他们想说的是,我的不幸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不是一点点幸福就能抹杀掉的。
    比如,自己用芋头做了一些蜜,然后正好有个人拿了一些蜂蜜过来,如果有人说蜂蜜很甜,那么对比之下,自己辛苦做的又将置于何处呢?
    我曾经在寒冷的地方待了好长一段时间,然后进入到一个温暖的房间。这时有人问我感觉到暖和吗,不知怎么,我竟然有些不安,无法说出很暖和来。
    我曾经得了结核病,在某地疗养,病终于好了之后,我对于自己的健康却没什么信心了。这时有人问我你身体还好吗,不知怎么,我还是会感觉不安,无法说出我身体很好来。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时,在日本也发生了所谓的手纸骚动事件。其实就是当时大家觉得万一手纸没有了那不是很糟糕的事情吗,于是所有的家庭主妇都跑到超市里去购买手纸,造成一时纸贵
    即便是现在是幸福的,但是那种对于不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到来的担心和不安的心情是无法消除的。这样的人不认为自己是幸福的理由之一,就在于他们的人生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总想将自己的不幸迁怒于他人
    就是爱抱怨、倾诉自己不幸的人往往会迁怒于身边的人。
    比如说有什么好事发生,但是身边的人如果说这样你也会变得幸福起来啊之类的话,听这话的人就会感觉到很不自在。
    他如果这时候承认自己是幸福的,那么就感觉到今后再无法说对于身边的人乃至对自己人生的不满了。
    原野上的风迎面扑来的话,大家都会感觉到很舒服的,但是,如果是有抑郁症倾向的人,即便是同样感觉到很舒服,也会拒绝自己是幸福的这种舒服的感觉的。
    有人说今天晴天,天气真好,真舒服啊,但是,有抑郁症倾向的人,却拒绝这种舒服的感觉。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沉积在心底的憎恨感无法消除,所以无法说出自己是幸福的。如果自己认可自己是幸福的话,那么今后就无法去抱怨身边的人了。
    那些愿意夸大自身不幸的人,是因为心里有恨而去抱怨别人。当然了,这些人也不会直接面对面地去责备对方。但是,他们会在心里去抱怨身边的人,其实就是想将自己的不幸迁怒于身边的人。因此,只要心里有恨,无论怎样也无法认可自己是幸福的。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13

    那些有抑郁症或精神病倾向的人之所以要执着于自己的不幸状况,是因为他们可以据此来抱怨他人从而达到宣泄恨意的目的。
    即便是周边的人说你不是已经拥有了这样那样的东西了吗,他们还是会执着于不幸的事情。那是因为他们心里有恨意,是因为现在的幸福无法完全稀释憎恨感的缘故。
    但是身边的人并没有认识到这样的人带有的报复般的恨意,也并不知道这样的人对于自己的命运、对于社会的其他人其实抱有报复的心理。
    任何人都期待获得幸福,即便是那些经常哀叹自身不幸的人也不例外。但是与对幸福的期盼相比,他们憎恨的情感却更加强烈。因为要是感觉到幸福了,憎恨感就无法宣泄了。比起获得幸福来,他们最想做的还是能够宣泄掉这种憎恨的情感
    在心中有恨的时候,有的人会直接攻击对方,采取报复行动,令人意外的是,这样的人竟然可以简单地就将恨意发泄出来。其实,他们的内心并不是真的有恨意。
    但是,那些无法将恨意付诸行动的人,就会愈发苦恼于自身的不幸。那些我真不幸啊我很辛苦啊之类的哭诉,其实就是表现自己对周边人的恨意的话语罢了。
    “不幸是伪装的憎恨
    所谓的不幸,其本质就是伪装了的憎恨。他们因为固执于自己的不幸,才想着去发泄内心的恨意。苦恼于自身不幸的人,除了变得更加不幸外,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发泄自己的憎恨情感。
    因此,只要心中对身边的人存有恨意,那么就很难轻易获得幸福,只能通过向别人夸大自己的不幸这种方式来寻找发泄的出口。不幸本身就成了憎恨感的表达方式了。
    因此,通过哭诉我真不幸啊来治疗因恨意而受伤的心。一直哭诉我真不幸啊的人,就会逐渐遗忘生存的根本,只能靠着发泄恨意来维持生存。我真不幸啊,还隐含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我真不甘心啊
    当然了,由于心存恨意而勇于说出不甘心的人,就不会患上抑郁症。只要以实际行动对身边的人展开攻击,让恨意发泄掉,那么也就到此为止了。
    而那些无法对身边的人说出我真不甘心啊或者我很恨你的人,只能用我真不幸啊这样的话来代替恨意的发泄。
    这就是不直接和对方发生冲突的发泄恨意的方法。如孩童般幼稚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对爱的缺失感强烈的人,是无法和对方进行直接冲突的。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14

    对方虽然可恨,但是他们还是会为对方着想,所以无法说出我很恨你之类的话来。这时候也就只能说我真不幸啊这样的话来。
    也有的人会说我太胖了,真不幸。其实,说这话的人,既没有解决体重问题的意思,也不是真的就认为肥胖等同于不幸。
    但是,有的人却会说出前言不搭后语的安慰话来其实你并不胖啊;更有的人会积极给出建议要不,少吃点饭?
    虽然生活环境很不错,但是有人仍然会哀叹我真不幸啊,这是因为他心里认定了都是他人不好的缘故。将自己的不幸迁怒于他人,总想让对方为自己做点什么。
    “不幸是心中希望被爱的呼唤
    人之所以会抱怨,其实是在寻求关爱。我很辛苦我真不幸等话语,包含着请多关心我吧的意思,包含着我不喜欢不关爱我的人的意思。
    “我真不幸啊这句话,其实就是想让对方多多关爱自己的这样一种对爱的呼唤。但是,身边的人却说你都有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东西了你不是穿着绫罗绸缎了吗,该知足了
    正是因为他们想让对方多多关爱自己的对爱的呼唤并没有传达到对方的缘故,他们就会变得愈发不开心,就会愈发夸大自己的不幸。
    他们就会对人生、或者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报复的心理。而且,他们自己也并未意识到这种报复的情绪在不断地滋生。
    有这样一句话,既有饮水而乐者,亦有着锦而忧者。可是为什么世上还有那么多喝水的人乐不起来呢?那是因为这些人一直在寻求别人的关爱的缘故。
    在活在爱的环境中的人,即便是喝水也会觉得快乐,而缺少关爱的人,即便是身穿锦衣,也不会觉得温暖。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社会上家财万贯但却高兴不起来的人是大有人在。这些高兴不起来的人大都是小时候缺少他人关爱的人。因为得不到关爱而心生恨意,此后就一直迁怒于他人。
    因此,如果只是稍微地被赋予一些快乐、舒适的环境的话,这样的人还是不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对他们来说,与舒适的环境相比,更希望能够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他们之所以会一边哀叹自己的不幸、一边迁怒于他人的原因也就在此。

第二章:消极思想的源头(15

    获得幸福之后就不再迁怒于他人
    “辛苦这样的情感,其实是寻求他人关爱正当性的根据,因此他们会一直说我真不幸啊。只要自己的人生是不幸的,那么寻求关爱的正当性就存在。
    现在,如果因为些许小事就感觉到快乐、幸福,就认为是高兴的话,那么他们今后就无法去迁怒于别人了。即便是在快乐的体验中心情变得兴奋起来,他们也不认同自己的兴奋。
    对于这样的人,即便是身边的人说你不是已经有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东西了吗,也是毫无意义的。你不是已经有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东西了吗这句话,只有对于那些心里无恨的人才有意义,这样的人才是最想获得幸福感的人。
    心里有恨的人,最想做的不是获得幸福感,而是宣泄心中的恨意,所以就想迁怒对方。想获得幸福的愿望并不是第一位的。与此相对,宣泄心中恨意的愿望却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谁都想获得幸福,但是,要是真的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话,那就不能去责怪对方了。
    他们通过哭诉自己的不幸来寻求关爱,因此,在潜意识里就存在着对于幸福感的抵触情绪。
    能够让人行动起来的最大力量就是憎恨
    有人会说,你为什么看不到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光盯着自己没有的东西呢。但是,对有抑郁症倾向的人来说,只要能说我没有这个啊,那就可以去责怪对方。
    只要是打定主意想通过哭诉我很辛苦来宣泄心底的恨意的话,那么要是真的说了我有这个有那个的话,那就无法去宣泄自己心底的恨意了。他们是通过将自己置于不幸的境地来医疗内心的伤痛的。
    这对于那些生来就是乐天派并且在家人的关爱中长大的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因此,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所说的一样,如果其他人都表现得那么高兴的话,抑郁症患者的心理会变得阴暗起来。
    身边的人的幸福与自己的不幸成了正比例关系,因此,如果身边的人遭遇到了不幸的事,他们心里反而会感觉到高兴。
    要想获得幸福,那就不得不消除掉憎恨的情感,但是,消除憎恨的情感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憎恨,就如同愤怒一样,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形成的东西,而是长年积累的结果,就如同积雪一样紧紧地和土层冻在了一起。
    如果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原因造成的不幸,人们往往会为了克服困难而不断努力、奋斗;但是,如果是如同心底的憎恨感那样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不幸,人们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去克服。
    能够让人行动起来的,既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也不是阿德勒所说的劣等感,而是憎恨感。正是这种憎恨感的存在,催生出了诸多如孩童般的幼稚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