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视频:〈分析〉新能源難挑大樑 肩負經濟重任 核電真能就此剎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4:13

據《經濟參考報》指出,日本發生核事故後,全球對核安全的關注使得各國開始從嚴審視核電工業,業內有觀點稱核電產業發展進入「緊縮」期,但也有不少新興經濟體對待核電的態度比較複雜,提出不能因噎廢食的看法,力爭做到安全與發展的協調平衡。專家認為,其他新能源短期內無法挑大樑,一旦世界核電業急踩剎車,核振興方案將勢必滯緩,有可能拖累全球經濟。

香港《文匯報》報導,歐盟各成員國領導人將在本月底的峰會上討論日本震災對歐盟乃至全球的影響,「核安全將是議題之一」。在本月 15 日結束的歐盟能源部長會議上,歐盟成員國同意對本國核電站展開一系列「壓力測試」,以確保這些核電站在發生突發事件時的安全。

日本核事故引發疑慮的同時,全球各地對核能謹慎和懷疑聲四起,紛紛表示將重新審查本國核電項目,德國甚至宣佈暫停老舊核電站的運營,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核電產業發展面臨減速調整的命運。

美國《紐約時報》稱「核工業迎來更嚴密審查。福島第一核電站受損事件還會在世界上引起更廣泛的疑慮。」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 3 月 16 日說,歐盟各成員國領導人將在本月 24 日和 25 日的峰會上討論日本震災對歐盟乃至全球的影響,「核安全將是議題之一」。在本月 15 日結束的歐盟能源部長會議上,歐盟成員國同意對本國核電站展開一系列「壓力測試」,以確保這些核電站在發生突發事件時的安全。

瑞士政府 3 月 14 日表示,已經暫停更新老舊核能發電廠的計劃。其在一項聲明中表示,瑞士當局「決定暫停進行中關於請求授權更新核電廠的程序,直到重新仔細檢視安全標準後。如有必要,也可以修正安全標準」。德國總理默克爾決定,就延長該國老舊的核電站再做考慮。

中國、印度、韓國等亞洲國家也表示,將檢查其核電站,以確保經得起地震和海嘯的考驗。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阿克頓說,此次事故無疑打擊了核工業。他說,雖然日本可能關閉其國內最古老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並指出後來建成的核設施是安全的,但這些舉措可能不足以消除日本國內及其他國家的擔憂。阿克頓說,數十年前,在切爾諾貝利和三里島核洩漏事件發生後,核工業試圖指出,新建反應堆的安全性有了大幅提高。他說:「但這對公眾來說沒起什麼作用。」

法國巴黎銀行旗下證券部門的公共事業分析師萊爾說,歐洲和其他地方的政治家幾乎無疑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他們重新審視核電站的安全措施,不管是已投入使用的核電站還是正計劃建造的核電站,此舉可能暫時中止核電站的發展步伐。萊爾說:「事態如何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日本管理者的透明度如何。人們是否確信他們對事態完全知曉,確信事實已全部呈現在他們眼前,這兩點將得到高度關注。」

德國媒體評價政府暫停核電運行的決定為「瘋狂」,《法蘭克福報》稱,幾個月的停頓期會造成相當於幾 10 億歐元的損失。

除了安全威脅,核能成本也被專家懷疑。《陸地能源:核能將如何和引領綠色革命和終結美國能源危機》一書作者威廉?塔克認為,我們沒有特殊理由認為核能優於其他能源。「它應該按照市場規律和其他能源競爭,沒有補貼也沒有政府貸款擔保。」每一種能源都有其風險和經濟外部性,有的會產生噪音和危害鳥類 (風能) ,有的會佔用大量土地 (太陽能) ,有的會發生油井爆炸和油輪洩漏 (石油) ,還有的會帶來礦井事故 (煤炭) 。

塔克指出,核電站比其他能源形式更多地因人為的政治阻礙和拖延而增加成本。美國自 1979 年三里島核崩潰事件後就沒有再建過新的核電站,儘管過去建設的核電站仍供應著全國 20% 的用電量。經過多年的努力,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再過一兩年將在沃茨巴建成一個核電站。未來 15 年到 20 年內新建 20 座核電站的提案在核管理委員會長達幾年的審批程序中處於排隊審核階段,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各有兩座核電站提案排在靠前位置。但備受吹捧的「核覆興」仍遙遙無期,並且在日本的核事件之後變得更加遙遠。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現在需要重新審視核電的發展,目前看來核電的發展將進入低潮,如德國關停了 7 台核電機組,泰國、芬蘭的核電項目也停了。

不過政府對於核能發展的支持聲也很強硬,像荷蘭、法國、馬來西亞等多國都強調對核能不能「因噎廢食」。目前來看,不少新興經濟體的核能發展仍有相當空間。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 2011 年 1 月公佈的最新數據,目前全球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共 442 個,核電發電量約佔全球發電總量的 16% ;正在建設的核電機組65個。擁有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依次為:美國 104 個、法國 58 個、日本 54 個、俄羅斯 32 個、韓國 21 個、印度 20 個、英國 19 個、加拿大 18 個、德國 17 個、烏克蘭 15 個、中國 13 個。

從世界各國核電發展歷程來看,法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對核電的利用最為充分,其核電比重在整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也相對較高。無論從數量還是水平上,新興經濟體仍有發展核能的空間。尤其國際上對節能減排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發展核電仍然是新興經濟體的重要選擇。

事實上,對新興國家而言,核電是他們不多的幾種清潔能源選擇之一。以中國為例,在節能減排的壓力下,中國必須在 2015 年前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11.4% ,核電和水電無疑將承擔更大的責任。

日本核電事故發生後,中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炳華撰文指出,核電是一種清潔低碳能源,經濟性好,持續供應能力強,代表著能源優質化方向。我國要實現核電的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係。

多位電力專家反覆強調,核電發展不能因噎廢食,中國在國際上承諾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15% 。要實現這一目標,核電和水電出力最多,風電和光伏等新能源在短時間內還無法挑起大梁。據解到, 2010 年中國核電規模繼續擴大,核電裝機容量突破 1000 萬千瓦,達 1082 萬千瓦,目前開工在建核電機組達 26 台、 2914 萬千瓦,是全球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文章評述說:「我們並沒有因為一架飛機失事就停止飛行,並沒有因為墨西哥灣的油井爆炸就停止鑽探石油,也並沒有因為『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就停止航天飛行 -- 雖然我們似乎的確對進一步開展載人航天探索的意願大減。我們應該從日本核危機中吸取教訓,而不是使之造成核能問題上的政治恐慌。」

總體來說,核工業擁有出色的安全記錄,在公眾眼中上述事故已經超越了安全記錄的一般範疇。數十年來,死於挖煤或開採石油的人數要多得多。歷史上,德國、英國和美國大部分地區都不易發生大地震,其安全發展核能的條件更為充沛。

荷蘭政府 3 月 15 日說,沒有理由重新討論有關建核電站的決定。荷蘭議員熱內?勒赫特表示,荷蘭的能源狀況要求本國必須擺脫石油和天然氣的束縛,才不會受制於人。另外一名議員格達爾?弗爾博赫也認為,「日本的經驗教訓我們必須吸取,但不需要作出激烈反應,而應該結合荷蘭自身的條件和問題對荷蘭核電站的建設進行審批。」

法國總理菲永本月 15 日說,法國政府不會逃避任何有關核安全的問題,法國核設施的安全性、可靠性與透明度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不應該因為一次事故就將該行業全部否定。法國總統薩科齊日前也說,法國不會因此次日本核電站事故放棄對核能的開發。法國是核能利用大國,全國超過80%的電力供應依靠核能。

馬來西亞能源、綠色工藝和水務部部長陳華貴日前表示,日本核電站事故不會影響馬來西亞興建首座核電站的計劃。陳華貴強調,建造核電站的技術是安全成熟的,而且馬來西亞地理位置優越,地震海嘯並不多發,不會發生類似日本的事故。

現在所有核能計劃可能再次被無限期推遲。反對核電站的人又一次確信,核電業者不能保證核能的安全性。俄羅斯環保公益組織「生態保護」的主席弗拉基米爾?斯利維亞克表示,「日本事件無疑顯示了核工業在自然災害面前不堪一擊。」

此次事故以來,業內對核電的質疑聲和替代聲四起,車諾比核洩漏事件後,有些國家的核覆興戰略再次受到減速挑戰。當前很多以核能源為重要部分的清潔能源戰略都承載著當地經濟發展的重任,對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而言也是經濟復甦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在重重疑慮中,核電發展將被削弱的命運可能會使全球經濟復甦承壓。

俄羅斯《獨立報》說福島事故引發世界核能產業重患「車諾比綜合征」,大部分新核電站項目都將暫時擱置。車諾比核洩漏事件產生的巨大影響曾令全球核能仍處於發展停滯期。這一慘劇不但影響了俄羅斯本國的輿論,而且國際社會的情緒也受到波及。核電發展停滯的全球趨勢也曾出現在俄羅斯。俄羅斯科學院核能安全發展問題研究所的專家表示,車諾比事故發生後,「俄羅斯停止了 20 處新核電站的建設準備工作,還有 5 個地方已達中高等準備程度,但一切工作都被中止」。

2005 年以後,核電業發展停滯的狀況被復甦取代。俄科院核能安全發展問題研究所第一副所長拉斐爾?阿魯秋尼揚解釋說,「世界開始了核覆興,因為幾乎所有大國都意識到,包括生態清潔能源在內的穩定能源保障問題只能靠發展核能來解決。」結果連德國也表示,它已在精神上做好了修改核電禁令的準備。

俄羅斯和中國也表現出了新的核能野心。俄原子能署署長謝爾蓋?基裡延科 5 年前呼籲 2030 年前在全國建造約 40 台核電機組。梅德韋傑夫總統將核技術列為國家現代化的最重要領域之一。普京總理在講到俄羅斯的核計劃時說:「我認為,我們完全有能力在世界核電站建造和開發市場佔據不低於 25% 的份額。」中國也宣佈了史無前例的核計劃,規定在 2020 年前將核電站產能提高 7 倍。也就是說, 10 年間中國每年將有 6-7 台新核電站機組投入運行。

但現在所有核能計劃可能再次被無限期推遲。一些專家擔心,在「日本車諾比」的影響下,德國和其它國家的輿論可能再次抨擊核電業。反對核電站的人又一次確信,核電業者不能保證核能的安全性。俄羅斯環保公益組織「生態保護」的主席弗拉基米爾?斯利維亞克本月 13 日說:「日本事件無疑顯示了核工業在自然災害面前不堪一擊。而這徹底粉碎了現代化核能安全可靠的神話。」

目前俄羅斯正在國外承建 5 台核電機組,還有近 10 個這樣的項目處於馬上準備落實的階段。俄原子署還有 30 份在世界不同國家建造核電站機組的訂單。

美國核能產業原本也是經濟復甦的重要砝碼。歐巴馬的 2012 年預算案編列 360 億美元的貸款擔保鼓勵興建核電廠,他還指示投資數億美元加強核能研究與現代化反應爐設計。核能業智庫「核能研究所」發言人表示,日本事件不會阻斷美國核電復興之勢,因為包括美國在內,全球核電廠都將從日本事件學習教訓,全力防患於未然。但前核管會主席布拉福表示,美國人將對核電持更加質疑的態度,也更加不願核電廠蓋在自家附近。幾大國家的核能發展規劃若受干預,在高油價威脅下,經濟發展勢必受到影響。

核電發展在被質疑過程中,其他能源迎來冒頭髮展跡象,但如果回歸傳統油氣資源,全球經濟恐被高價所「綁架」。

中石油經濟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表示,日本會淘汰一些老的技術和老的核電站,這就要尋找替代能源,比如增加天然氣的進口。「日本去年進口天然氣 7000 萬噸,今年日本的天然氣進口有可能增加 1000 萬噸。這會推高天然氣的價格。目前全球天然氣是相對過剩的,日本的增加進口會提前結束過剩狀況。」

單衛國同時表示,雖然包括風電和光伏在內的新能源的前景很好,但是新能源短期還是很難發揮重大作用。

新核電站建設的拖延和舊核電站加快關閉,都將促使發電企業投資於天然氣,作為安全且容易獲取的主要能源來源。隨著市場對不同的因素做出回應,天然氣價格已逐漸與石油脫鉤 -- 主要因素便是美國快速轉向新開發的非傳統頁岩氣供應。美國生產商已在計劃以歐洲為起點,發展自己的出口市場。新的天然氣供應不僅僅來自俄羅斯和卡達,還包括挪威、中亞、特立尼達、尼日、北非和地中海東部 -- 最近幾年,以色列最重要天然氣氣田中的兩個都是在地中海東部發現的。

與核能相比,天然氣看上去安全且容易開採,資金成本較低,對於投資者而言回收期也較短。過去幾天的事情可能會讓日本決策者相信:進口天然氣仍是最為容易的選擇。不過依賴於天然氣有其政治複雜性和風險,特別是在歐盟缺乏完全一體化的電網的情況下。延續數年的「俄烏鬥氣」總讓歐盟天然氣用戶提心吊膽。

近期中東地緣政治風波又讓油價「飛」得讓人心驚,顯然如果不拓展新能源,世界經濟復甦將更加吃力。

李俊峰對本次事故對全球的能源格局帶來的影響持謹慎態度,「很難說全球會增加天然氣、煤炭等其他能源的需求,這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但他表示,日本的核事故對全球的經濟打擊會很大,有可能進而影響全球經濟復甦。

雖然日本的核洩漏事故尚未對中國造成影響,但顯然中國政府已經全面升級核安全措施,不僅對空氣環境加強監測,對現有核電站進行安全排查,還透過媒體向民眾公佈核污染信息,同時邀請核問題專家以及醫衛專家給民眾普及防輻射知識,力求以最充分的準備應對「最壞情況」。

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一號反應堆 3 月 12 日發生氫氣爆炸後的當日,中國政府就啟動了海陸空全方位的環境核輻射監測、核設施安全檢查,實時公佈核輻射監測結果。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也從12日起每天向公眾發佈最新的核輻射監測數據,監測範圍包括全國41個城市以及中國三個運行核電站周圍環境。

國家海洋局也啟動了應急監測預案,調集海上執行放射性應急監測的海監船進行海水樣品採集工作,通過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來判斷、預測中國海域是否會受放射性污染物的影響。而在中國氣象局的網站,每天都會在顯著位置公佈氣象對核污染物擴散的影響。

除了對來自日本的核污染進行時時監測和檢測,國務院日前還專門召開會議,表示將用最先進的標準對所有在建核電站進行安全評估,存在隱患的要堅決整改,不符合安全標準的要立即停止建設。

中國目前擁有 4 個核電站, 11 個運行機組,另有一批在建和規劃中的核電站,主要分佈在廣東和江蘇沿海地區。

據專家介紹,中國核電站門檻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核電站的選址均遠離地質斷裂帶,建在穩定的基巖上,抗震標準、防洪標準等都做到了「高一級」設防。

儘管如此,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並決定在核安全規劃批准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核安全技術的日本此次遭遇的核危機,對中國的核安全規劃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秦山核電站總設計師歐陽予表示,中國在今後的核電廠建設中,應從土建項目啟動開始就應按照核設施的要求進行全程安全管理,同時要用三代技術替代二代核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