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幻想乡的300英雄: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正常的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44:15
编辑怡爽文/
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正常的生活
作者:冯磊   2009-01-28 22:31 星期三 晴
据媒体报道,来自澳洲的消息称:武侠小说的又一掌门人梁羽生先生已经作古。而在日前,腾讯网做了一个纪念专题,其中有一个小题目,叫做《金庸万岁,梁羽生八十五岁》。此时此刻,这个标题在很多人看来,是到了盘点武侠文学和侠义精神的时刻了。
而《书剑恩仇录》、《七剑下天山》们,想来又获得了大印特印的可能。新武侠乃至玄幻,是不是也可以借此机会风生水起?
那当然是一定的。
世事变幻,老的一代人交棒或者离去,总是新一代人崭露头角的时刻。回首金庸先生和梁羽生先生乃至古龙先生的等身著作,不能不感慨:因为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起来……
我们需要娱乐,而不仅仅需要革命和干事业。这是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如果有人愿意对此进行反驳,告诉我“只有你才这么认为,我们一贯是如何如何地……”那么我愿意主动承担起坏了教化的恶名声,再或者,将其称之为“冯氏歪理”也可。我是大大地乐意。
人生很短暂,除了床上折腾和休息的时间以外,我们可以支配的还有一半左右。再出去幼儿期、老年期,能够有所作为的时间也就是几十年。这几十年里,一个人忙忙碌碌,唯恐老了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给和生活来源。甚至于,还有人唯恐身后盖棺定论的时刻无法获得应有的名声和官方的认可,拼命努力。到头来却是劳碌一生。
据此,就倍觉娱乐的可爱。
一个人,可以安安静静看书,或者心平气和看碟。再不然,可以轻松走进歌舞场,点燃一支烟,看时光从指尖偷偷溜走……这是一种从容而消停的日子。这是一种从容淡定的生活。我们距此,究竟有多远?
感谢梁羽生先生和古龙先生,感谢还健在的金庸先生。在我们对生活感觉枯燥乏味的时刻,给我们送上一道道大餐,让我们回味曾经有过的中国侠义精神,让我们再次回味可能出现的江湖儿女爱情的真挚、手足的连心、家国命运的重要和刀光剑影的光怪陆离。
我是武侠小说的痴迷者和消费者。中学时代,曾经深深痴迷于《书剑恩仇录》的曲折迷离。因为这本书的缘故,我的少年时代曾经有过一个英雄的梦想:到回僵去种葡萄。很多年之后,当我回过神来,已经是中年男子,想想自己当年的宏伟志向,不禁黯然神伤。我于是对自己说:所谓梦想,不过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现实罢了。就像一个有了冤屈的人,终生不能忘记的就是平反昭雪。但是这种念想成功的概率,恐怕不低于一个乡村儿童去麻省理工大学做终身教授的。
于是想到这武侠小说。梁羽生也罢,金庸也罢,古龙也罢,一个个都是被逼上梁山。当年在报纸副刊的角落里写专栏,目的无非是糊口 ,却从来没有想过会有如此之多的读者和粉丝。当一个早年落魄的文人放弃了所谓走仕途报效家国的志向,当一个个夜晚以钢笔在纸上的刷刷作响而作结,当落笔千言换来一叠养家糊口的纸币,武侠小说,其实是一座无烟的大工厂啊。
这个时候,有没有人想过武侠小说能够为GDP大业产生多少影响?
一个社会的幸运,最终表现在文化杰出人物的幸运上。这其实是一个民族的幸运。
当某个夜晚,在读西安老贾同志的《废都》的时候,看到那一行“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的文字的时候,我笑了。——我们需要娱乐。这一点,腐朽堕落的资产阶级需要,不求进取的中产阶级需要,我们这些贫穷得寡汤淡水的小人物也需要……当一个个大人物板着脸皮告诉你沉迷于娱乐是危险的时候,他(她)大概没有意识到,邓丽君和王朔们已经悄悄占领市场了。
感谢梁羽生先生,感谢金庸和古龙先生。他们的十八般兵器和离奇的情结,让我以及我的同时代人们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让我们这些习惯了说教的人们,领略了人间冷暖和奇特想象的价值。
昨天出门,听见隔壁有女人破口大骂她的男人:看你那张脸,绷得和生殖器(“生着气”的谐音?)似的。
我于是觉得,一个可爱的时代可能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