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支架后发烧原因:药家鑫一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2:00:00




药家鑫一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了农妇张某。因怕伤者看到车牌号,以后找麻烦,药家鑫对张某连捅8刀,致其当场死亡。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公诉。

    作为一个当事者,在驾车撞人后的第一反应当是紧急刹车、报警救人,当然也有会在撞人后,惊慌失措驾车逃逸的。但是药家鑫呢?撞伤人后,受害人没死,就连捅八到致死,而后驾车逃逸。在我看来这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坏人了!因为他已丧尽天良,在一个鲜活的生命面前,其内心极端自私和冷漠表现的无以复加。

据说,药家鑫在校友、同学、邻居的眼里,药家鑫曾是一个"乖娃",没有前科,得过各种奖励,有着傲人的学习成绩。药家鑫杀人,那么他果真是因一念之差而举起了手中杀人的屠刀吗?在我看来这个答案是极其荒谬的!通过对这一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其一、事发当时,药家鑫的头脑是清醒的,预见到了事故的发生可能带来的后果,只是在他的心中有着二个偏见。第一个偏见:交通事故,撞伤不如撞死。这个看法显然不是药本人发明的,而是不少机动车驾驶员的"共识"。全国也不至一次出现过,撞伤人之后,不是及时救治,而是倒车再碾一次的案例。对这一点,除了谴责当事人的冷血残忍、缺乏基本的生命关怀外,必须看到,我们的交通法治宣传还存在诸多盲点。机动车撞了人,及时报警、积极救治,是当事者的法定义务;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既是为了保障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利益,也是了为减轻加害方的经济负担。药家鑫撞了张某,如果有一点法治观念,就不会为邪念所惑,通过保险公司就可能了结的事,现在却要搭上自己的一生乃至性命。第二个偏见:农村人难缠。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农村"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成了落后和愚昧的代名词,"农民"成为人们生活中竞相嘲笑取乐的对象。我们这以前就称农村人为“二哥”,因为工人是老大哥嘛!难道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人,就是思想落后、道德低下的“二等公民”?这个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可笑的。

    简而言之,药家鑫是在清醒的状态下实施杀人行为的,不存在失控或精神错乱。这不是一念之差,当然也不属于激情犯罪,药家鑫的杀人行为,正如公诉机关提出的,属于故意杀人。只是在其杀人的背后还隐藏着这个社会拜金主义横行,物欲横流,每个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我权益,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这样一个深厚的、病态的社会背景。

   其二、药家鑫说:"我是在压抑的环境里长大的,我经常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多次想自杀。"这无疑是那"一念"滋生的最重要的心理土壤,使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被人诟病的糟糕的教育环境。药家鑫父母对他要求严格,但注意力集中在他的学业上。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家长,药家鑫父母的所为,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的家长,有多少是将自己的孩子当做"人"来教育的?我们的学校、课堂,有多少是将自己的学生当做“人”来解惑授业呢?当孩子被当做“脸面”,家长的眼里只有他们的分数、特长、学校的时候,我们到哪里还能体会到“人”的教育!

   在我们讨论药家鑫是以死谢罪还是网开一面给予他一条赎罪自新的生路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要从社会、教育、文化诸层面上进行深刻地反思呢?

 

                       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解玺璋

 

为了逃避一起普通交通事故的责任,药家鑫杀人灭口,狂捅受害人八刀,导致其当场身亡。这本来不是一起很复杂的案件,但自从案发以来,直到最近公审期间,却生发出许多令人发指的奇谈怪论,折射出某些人的思想已经混乱到何等程度。

 

先是辩护律师抛出了“激情犯罪”的说法,已经让人惊讶得目瞪口呆;接下来,又有法医解释,其中两刀是在其反抗时捅的,余下六刀属于故意,听了也觉得莫名其妙,不知他究竟想说明什么;更有号称犯罪心理学教授的李玫瑾女士语出惊人,她说,药家鑫的行为属于“弹钢琴强迫症杀人”,让人觉得教授果然不同凡响;而看了据说是他同门师妹的网上留言:“我要是他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我却只有悲愤无语。

 

我不知道,能把杀人的道理说得有滋有味,有条有理,这样的人格已经扭曲到怎样的程度。

 

从药家鑫到他的同门师妹,在这个人的链条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缺失,不管他们具有怎样的“专业素养”,但他们似乎缺少同一样东西,就是人格。事实上,许多年来,我们最缺乏的,就是人格教育。

 

曾几何时,“未曾学艺,先学做人”,这个许多老艺术家刻骨铭心的经验之谈,竟被某些人以陈腐的说教为由,像敝屣一样,毫不珍惜地遗弃了。我忽然想到多年不读的《傅雷家书》,翻开第一页,竟赫然写着:“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我心里不禁一慄!

 

必须承认,《傅雷家书》是一本对于学习艺术的青年来说最好的修养读物。我相信药家鑫没有读过这本书,他的同门师妹也没有读过这本书。其他人,如律师、法医、犯罪心理学教授是否该读这本书,我不敢说,但药家鑫和他的同门师妹,是真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啊。如果他们读过这本书,就不会做出这么荒唐的事,说出这么荒唐的话,即使做了,说了,也还有可能“补赎”,现在是连“补赎”怕也难了。

 

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很流行,也很能蛊惑现在的年轻人,即所谓自然生长论,以为是最人性化的;如果加以管教,就认为是束缚天性,不人道。其实不然。

 

古人说,顺而率性者愚,逆而强学者智。教育者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不能纵容自己的学生或子女;受教育者更应该明白,不能放任自己胡作非为。所谓人格教育,就是对于人性的提升。

 

只有人性而没有人格,其近于禽兽几何?所以说,只讲出人头地,只讲功成名就,只讲自我实现,只讲社会竞争,一句话,只讲人性,不讲人格,只讲做事,不讲做人,只讲眼前,不讲长远,看上去是在帮助这些孩子走向成功之路,实际上,却是引导他们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啊!

 

 

                          某些大学生怎么啦?

                                        文木香

 

大学生陈某因怀疑牙膏内被室友放了脏东西,一言不合,竟持水果刀将同学捅伤。大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后,不但不抢救受害人,反而掏出匕首刺死了后者。随后,其同门师妹放言:“要是我,也得捅。”海归自日本的研究生小汪,与母亲在机场发生争执,烦躁中将生其养其的亲妈刺伤九刀。还有几年前,凶狠杀死多人的大学生马加爵事件……

 

这些虽属个案的大学生们,依然引起人们对大学教育最终归属的无边警觉。原本的莘莘学子,居然爆出上述恶劣行径,足以令我们的高等教育引起反思。当经济转型之后,大学生们的政治思想教育显然远远落在了后面。由此也不难看出,我们叫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还远没有收到实效,还应足足地下一番工夫。

 

药家鑫之流当然不能代表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但是必须重视这帮败类的泛滥能量。药之师妹的言论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应该说在情理之中。主流社会不会容忍奇谈怪论肆意横行。不然,我们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将受到颠覆性的否定。


    在高等学府内,岂止是大学生该整束呢,我们的某些教授也该约束自己的言行,以求规范。那位扬言不挣足4000万就别回来见他的教授,显然有点言之失当。最后只能以“励志”自嘲,不然真有点难以收场。须知,偌大的中国,其实哪有那么多的4000万。

 

同在阳光下,照样会有阴暗心理。个别大学生的恶言劣行,辜负了社会的远程期许,家族的成龙幻化。个人意识膨胀,极端利己主义,是这些人堕落的根源。凡事都只想着自己合适,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是他们唯一的行动准则。国家和家庭花多大精力在培养大学生,如果大学生们不能思考报效祖国和回报父母,却一意孤行地施放暴力暴行,造就成禽兽不如的东西——要它何用!写作本文时,传来药家鑫一审被判处死刑的消息,这自然是大快人心事。但也有“好心人”希望能“再给他一次机会”。问题是,怜悯蛇一样的恶人,受害和遭殃的只能是善良的人们。而且如不杀一儆百,日后撞人尽可拔刀将其砍死,“杀人灭口,以绝后患”——这还了得!

 

应该说,言论过激行为偏狭的害群之马,并不代表当代大学生的主流。可喜的是,如在危难时挺身而出甚至牺牲个人生命的长江学子,才是中华民族向往的脊梁。这个队伍在不断成长,全然集中了社会羡慕、称颂和景仰的目光。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清华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真是抓住了教育事业的要害!聂鑫森的 “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