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方子传完整方:移民,到底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7:45:24


 (一)

在加拿大住中国大使馆里,移民官特意让睿睿妈签署了一份声明,即自愿放弃在加拿大的行医权,然后才给她颁发了移民纸。移民加拿大后,睿的妈妈立即从原先的医学教授,当时国内屈指可数的几个麻醉学博士后,经过层层筛选后由总后特批,39岁穿军装在北京某部队医院做麻醉科主任,沦落成加拿大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电路板厂里,流水线上的一颗普通的螺丝钉。这些让她心里很不平衡,精神上也带来无以名状的痛苦,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而且总是一付魂不守舍的样子。

半年后,睿睿妈终于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找到一份做科研的工作,然后只身一人去了美国。不是总有人在问,移民们的家到底在哪里? 现在我可以准确无误地告诉你们,哪里有工作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合也好,分也罢都是宿命。这有点像行星围绕着太阳自转一样,而工作就是移民心中的太阳。就这样我们刚刚才团圆起来的家,又因为工作的原因而天各一方了,有所不同的是睿这次和我在一起。从此睿就变得沉默寡言,整天闷闷不乐,更别说主动和我说话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很怕孩子得忧郁症,但无论我如何千方百计地呵护他,都无法让他重新快乐起来。

三个月后,等他妈的工作渐渐地稳定了一些,我才像被特赦的囚犯一样马上向老板辞工带着睿去了美国。
刚到美国时,我们就住在大学附近的一个没有窗子的地下室里,房租是每月$650元。房东是个建国前就移民美国的华人牧师,令人费解的是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毛粉丝,但为人却一点胸襟都没有,而且极其吝啬。地下室的条件极差,而且其左右与一个狗窝和鸟房比邻,可想而知里面的空气有多糟。值得庆幸的是,屋内有几件破旧的家具让我们不至于席地而眠。到美后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既然我们已经从落后贫穷的国度移民到一个发达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了,怎么生活的质量不升反降了呢? 我们开始动摇和彷惶起来,难到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吗? 然而大人尚可靠着对未来的憧憬而得过且过,那么孩子呢? 他能适应我们每况愈下的生活吗?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些。睿似乎只要是能离开中国的教育环境而无论到哪里都无所谓。只是当时在孩子入学问题上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着实让我虚惊了一场。事情是这样的,由于出国前对美国学校缺乏了解,所以我们没有带孩子在国内时使用过并纪录他所有曾经打过预防针的大黄本子。因此无论我说什么,学校就是不肯让睿上学。而即便我让在国内的父母马上寄来,也至少要折腾上二十几天。眼看睿有学上不了,我是即着急又无奈。正当我一愁莫展时,正巧赶上一个老乡也来给他的儿子办理入学手续,我突然想到一个冒名顶替的法子。无巧不巧的是这位朋友的儿子不仅和睿同岁,而且又来自同一个城市。于是我和他讲了我的难处,他二话没说就借给我了他儿子的医疗本,复印后交上去,睿又补打了两针,入学问题就解决了。由于情况紧急,所以我连朋友儿子的名字都忘了改就交了上去,当时校方也疏忽了。事后我却有些害怕,担心儿子多打了几针,过了十多天睿的大黄本才从国内寄来,我经过仔细比对发现一针不差,又去学校里把那个假的换了回来,到此我的心这才安定下来。由于有了加拿大上学的经历,睿似乎没有受到转学和新环境的影响,并很快就适应了美国的一切。睿的变化非常明显,首先他变得开朗起来,笑容也从新回到了他稚气的脸上,他开始主动的和他妈交流,也逐渐地和我们谈论一些学校里的事情,这些都是在国内时我们用棍棒都打不出来的改变。看到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我们也跟着开心起来,也大大减轻了我们因生活落差而产生的失落感和诸多的不平衡。在中国,老师就是正确的化身,总是不拘言笑,一本正经的教训学生。在美国,老师喜欢和学生们交流,并愿意做他们的朋友,而且从来不大骂学生,课堂里的气氛也相对宽松和活跃得多,这也许就是睿喜欢国外学校的主要原因吧!有一次在接他回家的路上,我问他班里有多少同学,他说不到二十。胡扯!我狠狠地白了他一眼接着说:"正经点。" "十九个。"他并没有在我的威严下妥协。我当时心想他一定没有认真数过,所以才随口敷衍我。随着对美国了解的深入,我才知道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能超过30人,否则就是违反了教育法。睿说的是真话,倒是我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在国内虽然也明文规定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不能超过45人,但我从小学到大学,班里的同学从来就没有少过45个。只是美国人比较看重诚信,故从不越雷池一步。半年后我终于在校园里找到了一个新的公寓,到此全家才从那个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搬了出来。由于当时还没有绿卡,未来充满着变数,所以在投资方面我格外小心。我们家当时的家具除了一些是从卖旧家具的人手里买的便宜货,其它的都是我从垃圾箱里检来的。国内的朋友一定不理解,也想不到在国内混得还算不错的我,竟然在他们心中顶级的富国中沦落成为一个拾荒者。睿对此好像并不在意,和我们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多。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不然,他还是在意许多事情,从他不肯带同学到家里玩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也就是说生活中的不尽人意还是多少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投下阴影的,只是整天为生活而忙忙碌碌的我们没能及时发现罢了。
 (二)

作为第一代移民,我们对子女们的言传身教,都或多或少阻碍,限制或减缓了孩子们融入西方社会的步伐。这决非是危言耸听的说词,事实证明我们越多干涉和限制我们的子女,他们生活的就越被动,越不快乐,也越难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美国的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从而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学自己想学且喜欢的东西。而中国人传统的思维习惯却是事先对学生做出许多规定,视学习为功利,学什么,什么时候学都会由老师和家长来主导。而我们往往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样做就是对孩子负责任,而从不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和需求。从孩子上小学时开始,家长们就不遗余力地去付诸实现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孩子们的梦想。升官发财是中国人历来追求的终极目标,而用这种传统价值观潜移默化,或大张旗鼓地影响和教育孩子就成了一种人人遵循的不二法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二代移民还不能算做真正的移民,他们不可能彻底的西化,即完全融入到西方社会里去,在他们的身上仍然保留着许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烙印。

虽然我基本上对孩子采取一种顺其自然,放羊似的管理模式。但我仍然脱离不了是个很传统的中国人的局限性,也时常会用我的价值观有意无意地影响孩子的思维习惯。睿上初中时,就发生了一件我自己都不知所措,却坚持用我做父亲的所谓威严,粗暴干涉他行为的事情。有一天,睿告诉我们,明天他不上学了,要去法院出庭。我有些困惑,一个小孩去法院干什么,莫非他在学校里做了什么错事。。。。

"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

睿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才给我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在学校食堂里,总有一些高年纪的孩子向低年纪的孩子强行索要饭钱的事情发生,其实就是一些小钱,最多也不过是二美元。记得刚到美国时,早来的中国人曾不止一次的告诫我,每天出门时,口袋里要装些零钱,如果遇到要钱的黑人就主动给他们,否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结果。由于不了解美国社会,所以本着听人劝吃饱饭的原则,刚来美的头几年,我总是在口袋中装十几二十的零钱以防不测。因此如果睿告诉我他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一定会告诉他,有人要钱就给人家,破财免灾,不要节外生枝。理由很简单,我们是新移民,没有理直气壮的资本,更犯不起错误。如果不幸滩上了,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息事宁人,得过且过。而睿天生就是个报喜不报忧的孩子,他很少和我们讲他走麦城的经历,哪怕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他像孔雀爱惜羽毛一样,爱惜他的面子。而不知受谁的影响,睿从小就处事中庸,低调,即使遇到吃亏的事,也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会和家长说什么。但我敢断定类似的事情一定在他的身上发生过,从他闪烁其辞的态度就端倪可察。好在没出什么事,而且我也相信他能摆平这种小事。

但西方人从来就有得理不让的传统,一个和睿非常要好的美国白人孩子就向家长告发了那个抢他饭钱的小黑孩。为此家长先是找到学校理论,同时还把那个孩子告到了法院。而睿作为目击证人之一,理所当然的被迫去法庭作证。起初我有点担心,那个黑孩子会报复睿,很想阻止他。因为在不久前我们这里就曾经发生过一起,一个年仅14岁的未成年小黑孩子,因抢钱不果而枪杀了一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的恶性事件。但我又怕睿过不了学校这一关,再说硬不让他去也没有道理,只好入乡随俗了。但我还是嘱咐睿:

"到了法庭实事求是回答问题就可以了,平时要注意安全,离那些人远点,如果有人管你要钱就给他。"

睿去了一整天,我原以为事情就算解决了。谁知在以后的一个学期里睿一而再,再而三的去了多次。显然已经影响到他的学习和正常生活,我开始有些不耐烦了。我心想不就是一元钱吗,何必如此大惊小怪,劳师动众的呢? 你们为了你们的理由可以不让孩子上学,为什么偏要拉睿做垫背的? 我承认我的公共意识很差,但影响孩子升学的后果还不得由我们自己来承担吗? 我告诉睿,你不要去了,你的证词已经留在了法院,你即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没有必要每次都要出庭。看到睿有些不请愿,我就威胁他,如果你因此继续旷课,明天我就去找学校。他这才息事宁人的对我说,还是我自己解决吧。后来我不知道睿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但从我们谈话之后,他就再没和我们提起过此事,我也没追究。说实话我真不知道他后来又去过没有,反正学校的事情我一无所知。对睿我一直是外紧内松,只要我每次下班回家,看到他就可以了。

我知道自己这样做,合情但不合理。入乡随俗是我们移民起码要遵循的道理,更何况我们对西方社会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顺其自然比逆流而上要明智一些。老毛不是说过吗,没有调查就发言权。在许多时候因为我们的无为,才可以让孩子有所作为。但我们又太主观,太自以为是,望子成龙的的心太迫切,而忽视的孩子的真正需要和客观存在的事实。别说别人,我自己就常常明知故犯。


(三)我必须强调的是,移民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决定,孩子们只是被动的接受。但选择继续留在美国,将来老死他乡,这里就有了孩子的因素。且不论我们的牺牲是否值得,但我们为孩子实实在在做了件大好事,把他们带到一个身心都可以健康成长的天堂里来,让他们有幸福的开始,至于未来如何,是由他们自己命运决定的。

美国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把创造性思维作为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这与中国人高分低能的双基教育理念完全不同。我是在文革动乱中长大的人,叛逆心理被毛主义灿烂的无与伦比,对师道尊严更是恨之入骨,对许多传统观念无论好坏都用批判的态度或接受或拒之门外。与正统中国教育相比,我们算是‘没有约束’,可以‘胡作非为’的一代人。所以在我的思想里很少正统思想,有人说子承父业,在我们家却没有这样的意愿,就像我和父亲一样一生虽都为生计劳碌,但从事的职业却是风马牛不相及。我小的时候就很叛逆,但在前途的大是大非上我还是遵从父命,学了电脑专业。说实在的它不是我喜欢的职业,但不可否认我一生的确受益与此,虽没有大富大贵,且平庸,平淡,却也能温饱有余。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认为如果职业不能和兴趣结合起来,一个人就很难有太大的作为。这和婚姻一样,如果婚姻中没有爱,就会如一潭死水一样毫无生气。而被迫接受的东西也会像被刀割过的肌肤,平时觉得无碍,但疤痕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在中国,人一出生好像人就没有了自己的选择,儿子服从老子,学生服从师长,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等封建思想像一条无形,却束缚人们行为的潜规则,无时无刻不在左右人们的思维习惯。而一切都以功利的目的出发,是一个没有信仰民族的原动力。美国给人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除了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法律外,让你有天马行空的可能。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始终都认为学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至于选对选错也是他自己的人生。但我还是尽我所能去传授他一些东西,但不是强加于人的那种,而是一种善意的给予。就像教徒们总试图把教义传给他人,因为他们认为是把好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基于同样的考虑,我开始利用睿的业余时间教他学习游泳和如何修理电脑。教他学游泳的过程中,我确是用了心的。那段时间吃过晚饭后,我经常带他去社区的免费运动馆里学游泳。我很少给他说不的机会,GO,GO,GO! 就是我不断发出的指令。他还不错,很快就学出来了。在中学时,他一直在学校游泳队里混,经常参加比赛,成绩还不错。他还利用两个暑假,在大学体育馆里做救生员,虽然每小时只有$10美元,但这是他人生中得到的第一份薪水,也是第一个有筹劳的工作。我们这里许多中国孩子都以他为榜样,陆续参加了学校游泳队,也有人做了救生员。我想这对增强他的自信心和社会实践,应该是很有意义吧。

至于修电脑,他真的不喜欢。但为了我的固执己见,他还是勉强学了些皮毛。每年暑假,我回国探亲,就让他在我公司里做经理,虽然他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答应了我的要求。而且每次都没有让我失望,有时还会让我刮目相看,因为账上的钱数是不会骗人的。看得出他比我善于和人打交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比我拿捏的准确。他诚实,善良,做事有分寸,也懂得如何讨人欢心。无论是否愿意,他还是学到了不少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问题,与人相处的艺术和一些有用的社会经验。中国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活动,但在美国小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开始参加社会活动了。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特别多,而且通常还会为孩子们能顺利找到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信息和便利。美国上中学时,一般都要求学生们必须做满一定时间的义工才能毕业。在假期,每个学校都会给学生许多种选择的机会,由此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做不同种类的义工。睿的选择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不去做HIGH-TEC工作也罢,却偏偏选择做一个社区里照顾一年级孩子的义工。因此我时常怪他没有志气,他即不争辩,也不解释,只是默默的利用两个暑假的时间做满了40多小时。为此我郁闷了很久,在很大程度上是怒其不争。并自以为是的认为睿缺乏理想,甚至对他未来颇为担忧。直到有一天他妈无意中向我透露了一个秘密,到此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睿完全出于为我们着想才放弃自己爱好的。他看我们平时上班都很忙,如果选择做其它事情做,都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远,这样一来,我必须每天接送他,这样一来无疑会给我带来许多麻烦。而在我们家附近就只有这份工作,所以他不得已才选择去做孩子王。听后我心里十分感动,嘴上却还很硬: "我宁愿每天去接送他,也不希望他为我们去牺牲自己的爱好和前途。" 但我真的就能做到如此吗? 我能做到每天接送他而毫无怨言吗? 我做不到啊!我有时很自私,即便为了儿子也是如此。他能处处替别人着想,值得肯定,更值得我去学习。从这一点上看,在做人方面他比我纯粹,比我高尚。认识睿的人都说他人很NICE。在儿子上中学时,附近的朋友就喜欢请他做babysiter,其实那时睿自己还是个孩子,但朋友们就是放心,而且不惜舍近求远。开始时,我以为睿会不愿意,但他却总是乐此不疲。助人为乐在美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是价值观的原因。就拿美国的富人来说,他们大多喜欢捐款,而中国的富人则情愿把钱留给他们的后人。助人为乐在美国是一种普世价值观,而在中国却是一种理想,一种时髦的口号,很难成为一种意志和行动。我有个朋友,在大学里做博士后研究。他是那种不甘寂寞,且精力旺盛,又绝顶聪明的人。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下班后开始在网上做起了生意,并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做得风声水起,常常让我这个以商人自居,专职经商的人都不得不刮目相待。他每个月的营业额都在五万美元以上,而且都是高科技产品。许多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就来找我帮忙,因为是朋友,我每次都无偿的帮他,为此他很感激,总想报答我,但我一直没有给他机会。有一个周末,他说要带他的孩子去摘樱桃,想让睿一起去。我知道他的意思,因为他儿子和睿同岁,又是周末,我就答应了他。临走时我塞给睿50元钱,并嘱咐他,饿了就买点东西吃。晚上回来后,儿子把50元钱原封不动地退还给我。我很诧异,问他一天不吃东西难道不饿吗? 他有些吞吞吐吐,在我的追问下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中午朋友带孩子们去麦当劳里吃东西,睿想掏钱自己买,却被朋友阻止了。我随口又问儿子吃什么了,睿说他只要了个Mc chicken,一美元。我又问他:"叔叔的儿子呢? " "他吃了两个最大的汉堡包。" 我又问他:"你吃饱了吗?‘""没有。"我又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再买一个呢? 他说如果他不说自己饱了,叔叔一定给他买,而且不可能让他花钱,所以他只能装出吃饱的样子,不惜让忍饥挨饿到现在。我听后眼泪都出来了,一个十岁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普世的情怀呢? 让我们做大人都不禁为之汗颜。这孩子太善良,凡事都替别人着想。但善良的人很难有出息,再终都会集合在弱势群体中,虽然他们是好人。我真不希望睿做一个善良的人,像我一样坏到底,才能在精神和物资都贫瘠的社会中觅的一口吃食。我想改变他,但很难很难,因为他是个做事有原则的人,所以这是我和他两人的悲哀。

 ——作者:平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