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左小青 杜宪自杀:俄罗斯青年为何也热衷当公务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23:23

俄罗斯青年为何也热衷当公务员

薛福岐 《 人民论坛 》(2011-08-18)

    一项针对俄罗斯青年职业取向的调查表明,“天然气工业公司”(29%)、总统办公厅(9%)、内务部(7%)三个单位是青年人选择工作时的首选。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把年轻人的就业观与腐败问题联系在一起,并批评这种现象。那么,俄罗斯究竟是否存在“公务员热”?如果有的话,它与腐败问题有什么关联?

    7月1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会见本萨州纳列奇内市一批中小企业家代表时,谈到现在许多青年人想做公务员并不是因为工资高,而是因为存在腐败的机会。年轻人把公务员看作是成功的捷径,这种情况十分令人担忧。

    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把年轻人的就业观与腐败问题联系在一起,并批评这种现象。那么,俄罗斯究竟是否存在“公务员热”?如果有的话,它与腐败问题有什么关联?我们通过俄国国内的一些调查来观察这个问题。 

    国家是最理想的雇主

    一项针对青年职业取向的调查表明,“天然气工业公司”(29%)、总统办公厅(9%)、内务部(7%)这三个单位是青年人选择工作时的首选。其中“俄气”是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工资待遇好;总统办公厅直接为总统服务;内务部则面向社会公众,涉及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等等诸多领域;而类似微软、英特尔等著名的跨国公司,在青年人职业选择的“排名”中则敬陪末座。

    目前,俄罗斯国内18岁-25岁的青年有3300多万,在已经就业的人当中,37%在金融业,33%的人则被国家雇用(其中包括服兵役)。

    俄罗斯全国各地区公务员的收入明显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2011年3月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84个地区有66个地区公务员工资比当地平均工资高出50%以上。此外,没有一个地区公务员的工资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这里所涉及到的仅仅是公务员的正式工资收入)。莫斯科市在全国垫底──莫斯科市政府公务员工资比该市平均工资仅高出9%。这主要是因为莫斯科集中了许多大企业和外企。

    俄罗斯公共舆论调查基金会“二十一世纪”项目的调查显示,16%的青少年(1983-1992年间出生)愿意到政府机构做公务员。这些人的生活目标是,上一个好大学,而后在政府就职。社会学家认为,这些人来自“高资源家庭”,职业取向十分明确。

    以俄罗斯最著名的莫斯科大学国家管理系为例。该系每年报考竞争激烈,甚至超过该校的经济系。去年,莫大国家管理系录取比例是25.5取1,比该校经济系录取比例高出一倍。该系每年公费名额只有20个,而自费生每年学费高达21万卢布(约合近5万元人民币)。显而易见,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希望考取公费名额,而每年21万卢布的学费是许多家庭,尤其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外的其他许多中小城市家庭负担不起的。可以说,光明的职业前景是考生对国家管理系趋之如鹜的首要原因。

    可以说,公务员的确是青年人理想的职业取向。工作稳定,社会地位较高,保障较为全面,这都是青年人选择公务员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此外,在许多人的心目当中,为国家服务是一种荣誉。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联邦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便成为青年人心目当中的最佳雇主。

    与此同时,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不仅考虑到稳定,更重要的还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莫斯科大学国家管理系教授柳·米纳耶娃认为,青年人愿意做公务员,是因为许多年轻人把管理作为职业取向,他们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另外一位学者 柳·帕乌托娃则认为,对如今的俄罗斯而言,青少年愿意当公务员,这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青年人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成长的空间。此外,电视上播放的有关“青年公务员”公益广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诱惑指数”相差甚远,缘何仍青睐公务员

    俄罗斯经济学家列·戈里格耶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俄罗斯政府经济分析局负责人)10多年前提出一个概念,叫做“诱惑指数”,也就是拿私营部门和政府机构同类职位的薪酬水平做除法。发达国家的“诱惑指数”一般相差一倍左右,就是私营部门的工资高出公务员50%到100%之间。而俄罗斯的“诱惑指数”为20倍。换言之,如果在薪酬水平相差一倍的情况下,政府机构还能够留得住人才。如果薪酬水平相差太远,政府机构很难留得住人才,而公务员也很难经受得起“诱惑”的考验。

    虽然俄罗斯公务员的平均工资要高出国内的平均工资水平,却大大低于私营部门的薪酬水平。那么为什么青年人还是如此青睐公务员?我们还是要用事实说话。

    俄罗斯一家调查机构2010年对“统一俄罗斯”党4500名后备干部进行的调查显示,愿意当公务员的人首先考虑的是通过自己的职位为自己谋利益。46%的受访者表示,想当公务员的主要考虑是可以有“灰色收入”。

    俄罗斯公务员队伍中,50%的人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开始在政府机关工作的,10%的人则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如果所在单位人员年龄偏高,理论上年轻人上升的空间就越大。但是,绝大多数人的职业前景不甚明朗,因此他们也就把在政府机构的工作看作是积累经验和人脉的机会。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跳槽到工资待遇高的私营机构。政府机关的领导看清了这个趋势,也就不再费力培养年轻人。

    调查显示,受访的大部分青年官员对现在的职位并不十分看重。其中18%的人表示一定会走。27%的人则声称尚未决定。也就是说,在受访者当中,55%的——不愿意换工作,而45%的人则在准备走人。而66%的受访者则声称他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

    俄罗斯民主基金会主席萨塔洛夫认为,俄罗斯普通老百姓向各级官员行贿的金额每年约为30亿美元,而企业每年行贿的资金则高达335亿美元。而大企业行贿的金额平均每次为33.2万美元(中小企业行贿的平均金额为2000美元)。所以说,年轻一代人把这一切看到眼里,记到心里。

    经验、人脉与跳板

    虽然公务员的正式工资收入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青年公务员依然有不满意的地方,如工资太低,买不起房子,医疗服务差,工作强度高,就业保障低。但是,许多年轻公务员并不急于跳槽。这是因为,在其他地方很难建立的人脉关系,以及对政府机构运作的熟悉等等, 因此公务员的工作经历对未来的发展是良好的基础。

    调查显示,新入职的公务员往往将政府部门的工作经历看作是一个较高的起点。这些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首先考虑的是积累经验和人脉,为未来打基础。那么未来这些人的取向如何?50%-60%的受访者表示,将来还是要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薪酬高、环境好、有进修和提高的机会。

    内部人的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调查人员曾经深度访谈的一位33岁的谢尔盖(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在联邦政府某个部门身居要职,从企业来到政府部门)对研究人员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认为,新入职和年轻的公务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人年纪最轻,职位最低,刚从大学校门跨入政府部门,年龄在21-25岁之间。这些人目的明确,就是要获得工作经验、知识和人脉,而后会跳槽到其他行业。因为联邦部委与许多大公司打交道,或者是这些大公司的股东。年轻人只要稍加努力,两年后就可以跳槽到企业并获得不错的职位。而如果他们从学校直接去公司任职,则要花更多的时间。

    工作两年之后没有跳槽,留下来继续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则是第二类人。这些人在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之后,开始有了灰色收入。这并不一定就是贿赂,也不一定要损害国家利益。他们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供信息等等。按照公务员法,官员不得因担任企业董事会成员而获取报酬,但企业还是给他们支付工资。因此这类人一般不愿意跳槽到企业公司。

    第三类人是受特定企业安排进入特定政府部门,为派遣企业服务的,企业为他们保留工资。“任务”完成之后,这些人依然回到原单位。

    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了一项调查,对象是700名35岁一下的男女公务员。调查显示,86%的人并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通过推荐或者熟人关系进来的。只有13%的人是靠自己进入公务员行列的。另有5%的人是通过就业机构或者学校分到的名额进来的。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如今俄罗斯青年一代在职业选择问题上十分务实,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成长空间、收入等等因素。当今俄罗斯的80后、90后基本上出生在苏联解体前夕和之后。这一代人成长的环境是市场经济社会。与此同时,俄罗斯是资源大国,1993年以来的私营化造就一批又一批美元亿万富翁。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未造成俄罗斯富豪个人财富缩水。相反,从2010年到2011年间,俄罗斯亿万富翁的人数从2010年的62人上升到101人。根据俄文版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2011年最富有的200名俄罗斯富豪总资产达到4990亿美元,其中最富有的100名富豪总资产达到4320亿美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何青少年一代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向钱看”。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编/刘建 美编/石玉

    延伸阅读

    国外公务员收入面面观

    美国: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私企

    美国公务员现行工资制度的重要法律依据,是1990年11月5日生效的《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FEPCA),以私企为参照的美国公务员工资制度就是该法案规定的。由于美国法律规定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私企,所以,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制定参照以往的私企标准,从程序上就决定了公务员工资低于私企,因为私企工资在先,公务员工资在后,公务员工资标准比私企落后1—2年。

    法律还特别规定,只有总统有权动议调整公务员工资标准,但必须报国会批准。调整工资标准的前提是:发生全国性突发事件或严重经济情况而影响普遍生活水准。

    另外美国刚建国时,就通过了一个法律规定:“新一届众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利益回避制度,提出涨工资的不能享受到涨工资,要到他的下任才开始执行新工资标准,这就阻止了官员给自己加薪的现象发生。

    印度:公务员精英化,收入相当可观

    在印度公务员不但社会地位高,收入和待遇也相当可观。目前印度居民人均年收入约为460美元,而公务员的年均收入却高达7000美元。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补贴,例如交通补贴、子女优生费、粮食补贴、通讯费、特困地区或基层补贴费等,这些补贴不仅名目多而且数量也很惊人。

    不过印度的公务员数目非常少,大约只有6600多名。在印度,“公务员”是专指那些通过“全印公务员系统”考试并最终被中央政府(少数会分配到各邦政府)正式录用的人员。印度公务员与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工作人员”有着显著不同。在印度政府中有大量低级别官员和办事员,他们属于政府工作人员,不算公务员,他们也只能在各自内部升迁而不可能进入公务员行列。

    尽管印度公务员收入高高在上,但公众对公务员收入上涨很少表达不同意见,因为印度公务员是公认的社会精英。在印度,公务员不允许参与政党活动,因此尽管执掌着国家行政体系,但公务员能始终置身于政党纷争之外。

    新加坡:高薪养廉是误读

    外界普遍认为新加坡政府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公务员的薪资待遇很高,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新加坡政府某个职位的公务员的薪水是根据人才的市场价值制定的,首先从市场中抽一些样本公司,然后从这些公司中找寻类似职位的员工,计算他们大概的平均薪水,然后按照这个平均值的80%确定公务员薪水。

    在这种工资制度下,底层公务员就根本和高薪养廉无关,因为他们的对比对象是普通企业员工,薪水也只有市场的80%。

    德国:福利津贴比较优厚 注重公平 

    德国公务员的的工资由《联邦公务员工资法》统一规定,并允许各州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其最主要的收入来自基本工资,这由公务员的职级和升级状况决定。为了协调各个年龄段公务员的积极性,作为补充,德国还实行高额工龄补贴制度,老公务员每人每年每级工龄补贴比较高,而且每隔两年就可提升一级。

    另外德国公务员的福利津贴比较优厚,政府也尽量利用福利津贴来调整公务员地区或职级的工资差异,以求达到公平的目标。比如,为了避免相同职务的公务员由于家庭负担的不同生活水平相差过大的问题,德国政府设置了家庭津贴,家庭津贴的计算方法体现两个原则:一是家庭赡养负担越重,给付金额越高;二是工资级别越高,,津贴也越高。

    (人民论坛记者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