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峻郑安丽:衙门这扇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3:59:43
编辑怡爽文/
衙门这扇门
作者:冯磊   2010-10-23 11:38 星期六 晴
按照清代赵翼(写「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位)的考证,所谓衙门,其实是由「牙门」演化而来的。而「牙门」,在古代是指军营的门。古代军营门前,往往装饰以猛兽的牙齿,用来象征武力。到了汉代,官府开始称作「牙门」。《武瓦闻见记》里说,「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这段话,把衙门一词的由来就给解释清楚了。
我好像记得,作家古龙以及温瑞安的笔下,官府都被称作「六扇门」。衙门的门,看来多为六扇。至于为什么,我想,大概门多了显得气派吧!
衙门是一扇门。这扇门,有意识地把整个国家的人民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治人者」,就是官僚;还有一类,是「治于人者」,那就是平头百姓。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老人家,把这个问题看得一清二楚。
──「衙门的大门向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古人说的话,到了近代很多都被否定了。但是,关于官府的认识,很不幸地被大部分接受了下来。尽管孙中山先生也有「做大事,不做大官」的教导,但「南来北往去做官,都是为了吃和穿」,在一个讲究实惠的国度,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再好听的话,也不会有人去听的。
衙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门?或者说,权力这扇「门」究竟是什么样子?读过《水浒传》的人应该都还记得,武松替哥哥报仇,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之后,被发配他乡。到了服刑的地方,监狱里有个规矩,必须先吃一百「杀威棒」。「杀威棒」,顾名思义,先杀杀你的威风。──没见面,先要打一顿。这,就是权力的牛气。
实际上,「杀威棒」一词,绝不仅仅是《水浒传》里有。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蝴蝶梦》,及其同时代人高文秀的《黑旋风》里,都曾出现过「杀威棒」一词。在《黑旋风》里,高文秀写道:「牢子云:入牢先吃三十杀威棍」。可见,在旧时代官府里,不分青红皂白先痛打一顿是一个惯例。
至于理由,则很简单:谁叫你是一介草民呢?
在《杨乃武与小白菜》里,书生杨乃武的姐姐要到慈禧太后面前去告御状。按照规矩,民告官,必须先滚钉板。这个「钉板」,上面事先固定了锋利的铁钉。没有必死的决心,一般人是不会冒这个险的。──身为老百姓,岁岁纳皇粮。遭遇不公正的待遇,到官府要求申冤,还要滚钉板。这样的政权不完蛋,那简直没有天理了!
衙门所代表的权力和民众之间,历来是针尖对麦芒的关系。到了近代,西方率先进入宪政社会。有理论家提出「把权力关到笼子里」的口号,具体的做法,就是通过现代政治制度的设计,有效约束权力的运行,从制度上驯服肆无忌惮的权力。这一观念,到了今天已经深入人心。
当然,即使在数百年前,西方也有「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古训。在尊重个人权利方面,西方不像中国,一直到近代,还沉浸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迷梦里。
──衙门是一扇门,但是,衙门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一扇门。在古代,衙门同时也是天下所有权势者的象征。这批人不分层次高低,集体鱼肉百姓。清末政治家郭嵩焘曾经一针见血地说,「本朝与胥吏共治天下」。可以说,这句话说到了骨子里。
今天,一个社会是否民主,最显著的标志就在于权力是否被驯服。一个没有把权力彻底驯服的国度,怎么说都还有一只脚丫子埋在中世纪的尘土里。所以,驯服权力,是势在必行的。
近来,某地官员说了一句真心话,堪称肺腑之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句话后来被媒体给曝光了。于是,他瞬间成了一个焦点。──面对本地新建成的楼盘,这位书记认为挡住了区委的风水。他对着开发商吼道:「这里是衙门,你们在这里建房子,我还能在这里坐?!」
这番话,殊为有趣。但,很难让人笑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