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峻和费玉清:为愤青画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2:38
编辑怡爽文/
为愤青画像
作者:冯磊   标签:社会2010-11-20 22:32 星期六 晴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所谓愤青,原意为“愤怒青年”。原本是一个舶来词:Angry Young Men。中国的愤青,有人说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左翼工人运动,也有人认为起源于清末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百度上说,狭义地讲,愤青是指对社会、政府、国家的明天已彻底失去希望,以激进的言辞表达想法的人士。
作家廖保平写了一本名叫《打捞中国愤青》的书,按照他的初衷,是要做一个打捞员,把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愤怒的青年”以及“愤怒的中老年”们从臭水坑里捞出来。他的这个理想不可谓不远大,我因此对这份工作有了几分敬意。
廖保平要打捞的愤青,不仅仅是青年。按照我的理解,今天,绝不仅仅只是青年在“愤”。一大批中老年人也“愤怒”异常。这批人早期受到二分法式的教育,看待问题非黑即白,从来没有退让和包容的余地。胡适之先生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在愤青眼里,战斗才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他们不仅要与天地自然恶斗,而且要与父母兄弟恶斗。还有的,吃着饭,可能就掀了桌子。他们可能仅仅为了某个词语的不当、某个手势或某个网帖的不合己意,而大打出手。其手段之残忍、意识之偏执,让人嗔目结舌。
由此可见,廖保平要打捞的“愤青”,与工人运动根本无关。他要解救的,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人士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廖氏所面对的,是一群很容易被称之为“脑残”级别的人。这个群体,喜欢高举爱国的大旗。他们时刻关注国内外时事,中间不乏有人扬言要“核平日本、脚踏美国、征服XX”。但是,这批骨子里软弱的人,对自己家门口强拆的压路机却视而不见。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一方面,声嘶力竭叫嚣爱国主义,为了国家不惜用原子弹消灭别的民族、甚至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唯唯诺诺,奴性意识浓厚,做事情知道按照“规矩”行事——一句话,“会来事”。
我这样界定廖保平的所谓愤青,恐怕还是不够详细和严密。但是,假如你到某些网站去逛一逛,很容易就可以明白所谓愤青的是一群什么人士。他们喜欢发泄,骂人动不动就要“X你妈”。他们喜欢拜菩萨,见了老祖宗也不论是谁家的坟头趴下就哭。他们只知道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祖先是好的,有四大发明。却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当代中国科技和中国教育与其他国家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当然,他们中间的某些人,可能是知道的,却喜欢装孙子。
就是这样的一群人,骨子里奴性十足,脸上却经常挂着激情四射的光彩。他们中的一些人,仇视现代文明,仇视前人(尤其西方)留给人类所共有的宝贵财富。他们不相信人类社会有一种东西叫共识,不相信悲悯和正义的存在。他们用着西方人发明的电脑和电灯,在美国人创意的信息高速公路上徜徉,嘴里却不干不净地痛骂洋鬼子和假洋鬼子。他们抠着自己的脚趾头,喝着蒙昧的迷酒,坐着灭洋的清秋大梦,一个人瑟缩在被窝里,用脏手帕蒙了双眼大叫:“我就是不相信!我就是看不见!我就是不接受!……”二十一世纪的头十个年头马上就过去了,他们嘴里仍然念念有词,牢牢不忘记祖宗的裹脚布和遗留下来的脚趾甲。
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喜欢拿“中国”说事。他们给自己身上贴了标签,叫“爱国者”。他们把舶来商品砸得稀烂以证明自己的正确,丝毫不顾忌法律的尊严。他们把家乐福砸得稀巴烂,混帐到无视这些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产业。他们需要发泄,就像一群吃了迷药的精神病患者……够了,以上的描述,我足足可以写上两万字。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廖保平选择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他要去打捞中国愤青。但问题在于,当今社会,究竟哪一个人或者哪些人是愤青?你还真的找不出来。不仅用眼睛无法分辨,就是相处了很久的人们,也说不清哪些人“愤愤”,哪些人不“愤”。在中国,愤青是一种精神病症,这种病症的来源,廖保平似乎还没有分析透彻。实际上,今天的愤青,大抵与我们的教育有关。而教育之所以如此,又与什么有关?
敏感、脆弱、无知,甚至傻到不承认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不知道美丑与香臭之别。中国愤青所表现出来的症侯,其实来自于骨子里深深的自卑和软弱。他们历史上挨过欺负,所以看谁都像坏人。他们像落后的小学生,站惯了墙角,所以老不愿意大大方方走路。他们有着浓浓的祖宗崇拜情结,所以内心深处总是怀旧和感叹。像老Q兄那样,他们总是说:“我们祖上过的是最好的”。他们尤其喜欢打自己家里人的屁股,不论是自己的老婆还是不懂事的孩子。他们有时候大把大把地花钱,只为了炫耀自己原本就很稀少的财富,却不顾自己家人身上的破衣烂衫。他们早就学会了不把自己人当人看待,任何一种外力都可以随时将他们挤扁。
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不相信现代文明的存在,无视人类共同认知的价值和力量。他们戴着盛唐的帽子、穿着清朝的马褂、手里捏着祖宗的家法,面对着普世的观念和人类的文明发出叫嚣。他们说:“吓”(注,此处来自庄子笔下鸱鸮那人不人鬼不鬼的“深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