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愉 安全感:中医对病因与发病的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19:41

中医对病因与发病的认识(外因治病)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倦,以及外伤和虫兽伤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使人发生疾病

    外因致病

    六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人依靠天地之间的大气和水谷之气而生存,亦循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成长发育。同时,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了它们的变化特点,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正常的六气不易使人致病。当气候变化异常,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过于暴热等。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六邪”。是属于外感的一类致病的因素。

   

    风是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限于春季,其他季节亦均可发生,中医学认为风邪为外感发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腠理而入,从而产生病症。风邪致病有如下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是指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皮肤、头面、胸部),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如风寒湿三气参杂而引起的痹症,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便属于风气偏盛的表现,故又称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而言,如风疹就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同时,由风邪为先导的外部疾病,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

    3).为百病之长: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寒为冬季主气。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人体注意力防寒保暖不够,则常易感受风邪。此外,淋雨涉水,或汗出当风,为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阳气受损,则可出现阳气衰退的寒证。如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就会出现恶寒;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便可见腕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倦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委靡,脉微细等症。

    2).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偏盛,阳气受损,经脉气血为寒邪所凝滞,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于疼痛症状。

    3).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引,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孪急。如寒邪侵袭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遏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所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立秋以前。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暑为阳邪,其性发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属于阳邪。暑邪伤人,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即可出现口渴口干喜饮,尿赤短少等症。暑热之邪,扰动心神,则心烦闷乱而不宁。在大量汗出的同时,往往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所以伤于暑者,临床可见气短乏力,甚至突然晕到,不省人事。

    3).暑多挟湿:暑季除气候炎热外,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空气中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湿邪以侵犯人体。其临床特征,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溏泄不爽等症状。

    湿

湿为长夏之气。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潮湿充斥,故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为病,亦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则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痛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湿邪致病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如面垢眵(chi)多,大便溏泄,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侵淫流水等,都是湿性秽浊的病理表现。

    2).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其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侵犯人体,留置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通,常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脾为运化水湿的主要器官,其性喜燥恶湿,故湿邪外感,留置体内,常先困脾,而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症状。

    3).湿性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湿邪的性质粘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湿病症状多粘滞而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如湿痹,湿疹,湿温病等。

    4).湿性趋下,易袭下位:湿邪为病多见下部的症状,如水肿多以下肢较明显。此外,带下,泄痢等病症,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燥为秋季主气。以其天气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之濡润,因而出现秋凉而劲急干燥的气候。燥邪感染途径,多从口鼻入,侵犯肺卫。燥邪为病又有温燥,凉燥之分:出秋有夏热之余气,燥与湿热结合而侵犯人体,则多见温燥病症;深秋又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故有时亦见凉燥病症。燥邪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故外感燥邪最易耗损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的病变,可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至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症。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伤损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

   

    火热为阳盛所生,故火热常可混称。但火与温热,同中有异,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热多属于外淫,如风热,暑热,湿热之类病邪;而火常由内所生,如心火上炎,肝火上亢,胆火横逆之类病变。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态度如下。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主躁动而向上,火热上炎,故属于阳邪。因此,火热阳邪常可上炎扰乱神明,出现心烦失眠,狂燥妄动,身昏谵语等症。临床所见火热病症,亦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头面部位。

    2).火易耗气伤津:火热之邪,最易迫津液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液损伤之症。

    3).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燔灼肝经,动耗阴液,使筋脉失其濡润,而致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斜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同时,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至迫血妄行,而致各种出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症状。

    4).火易致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疮疡局部红肿高突灼热者,为属阳属火。此外,火热与心相应,心主血脉藏神,故火盛除见血热或动血症状外,尚有火邪扰心的神志不安,谵妄发狂,烦燥或昏迷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