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颖微博:赵海均:是什么让中国一切都失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4:18:03

赵海均:是什么让中国一切都失衡?

标签: 社会  失衡  政绩  政府  2011-08-17 08:17

    近代人类社会、经济文明的实质是从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的不断转变,而城市文明是一切物质文明最基本的标志。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其实质就是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患上了城市病:堵车;城市内涝;城市的大楼越来越高,而越来越多的大楼却没有停车位;上下班电梯拥挤;居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按特别是柴米油盐极不方便;高楼令人眩目,广场令人流连忘返,而尴尬时刻厕所却难觅踪影……人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现代化都市中,丝毫找不到幸福,反而觉得危机四伏。

    是什么让现代社会变得如此这般?正如《人民日报》有篇文章所说的:“追根溯源,一切问题的症结在于失衡的政绩评价体系和城市评价体系”。

     一任又一任的城市领导者为了树立政绩,不惜加快造楼和造城运动,大楼盖得越多越好,道路修得越宽越好,广场修得越大越好,占用土地是越多越好,但给农民的补偿却是越少越好。造楼运动的结果是高楼的质量越来越太差,电梯数量捉襟见肘,商业设施缺东少西,其它的服务设施一样不协调。开发商只管把楼盖起来,卖了钱之后卷铺盖走人,而政府要的只是楼多了,楼高了,城市形象有了就好,根本不考虑城市居民生活的舒适和方便。而现在高楼的电梯数量又少,质量又差,经常出现故障,每天上下班如同交通阻塞一样十分困难,商业设施不配套,生活极不方便,居民买菜以及相关的服务设施不配套的现象在全国可以说比比皆是。而全国各地的政府都是只管造高楼,只管修广场建花园,很少去考虑城市居民生活方便与否。

    笔者曾经提出,中国目前城市化的质量,决定未来中国经济的高度。在造城运动中,经常是新建的房子没多久就需要重新修建,到处都是不断地修挖填补。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住在郑州的人,大都知道这个顺口溜。这不,郑州一条刚通车18天的路就又开挖了。但现在挖沟的又何止是郑州!全国各地为了架设电线要挖沟,修建上下水需要挖沟,为了铺设天然气管道要挖沟,为了城市供暖系统也要挖沟,而这些往往是这家挖完那家挖,从来没有经过系统地规划,各部门之间也没有经过协调,因此经常造就了“拉锁路”的诞生,居民整天生活在沟沟坎坎中。

    城市管理者只考虑自己的政绩,城市的形象,总认为楼越多越高,道路越宽,花园越大越多,广场越大,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这种造城运动只能引发越来越多的后遗症,并且会加剧本已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和失衡,现实中已不少地方因此债台高筑。难怪最近笔者与政府官员接触,感觉地方政府官员因为债务问题总有种崩溃的感觉。

    另外就是政绩评价体系。许多官员认为,只要有了政绩就可以升迁,这种政绩评价体系让许多地方的城市管理者整天忙于拆迁和修建,不仅脱离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更加剧了本就积重难返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另外就是名目繁多的城市评比,一些人闲谈之间创立一些所谓的“最佳宜居城市”、“最佳卫生城市”、“山水城市”等等,不少城市为了做这些表面文章,参加各种各样的评比,耗费了众多的资源和精力。

    中国目前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都变成了造城运动,因为它最直接,能最快体现官员的政绩。实际上,造城运动使得土地资源大量转化到少数人手中,成为少数人暴富的机器。比如说七、八年前,一个地方的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修建钢铁厂,占用了千亩土地,当时购买土地每亩地只有几万块。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厂要再次迁移,由于地方政府不想承担厂矿拆迁的费用,给工厂的条件是无偿迁移和无偿变更土地用途,也就是说可以变工业用地为商业用地,而现在商业用地的价格是每亩300万左右,土地价格增长近百倍,仅此一项私人厂矿家产就可以增长数十亿。

    如同高铁高速发展的结果是灾难一样,当前这场造城运动以及政绩的评价体系让中国一切都失衡!

    紫城观察室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
http://economictalks.t.sohu.com/分享到搜狐微博下一篇:赵海均:美债危机迫使中国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