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版鹿鼎记片头曲:人类视觉系统是用心灵观察的(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50:27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编者按:摄影是视觉艺术,人类的视觉对世界的反映直接影响到摄影的表现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人类的眼睛系统以及人类视觉对摄影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字: 论述 视觉系统   论述 视觉系统 
摄影是视觉艺术,人类的视觉对世界的反映直接影响到摄影的表现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人类的眼睛系统以及人类视觉对摄影的影响进行探讨。
人类有两只眼睛,观察对象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眼睛的角膜和水晶体在眼底形成倒像。角膜终日被眼泪覆盖,并从眼泪甚至被称为“透明的血液”中获得营养。眼球中充满类似果冻的水晶体,由大约2200多个薄层构成,作用类似于相机的镜头。 网膜内拥有视觉细胞,双眼共包含大约2亿个这种细胞,它们又分为白天使用和夜间使用的两种。其中,白天使用的视觉细胞可以识别色彩,分辨率也相对高一些;夜间使用的视觉细胞只可以分辩明和暗,分辩不出色彩,同时由于分辨率低的缘故,使我们在夜间看东西时往往模模糊糊。光照射到视觉细胞的视网膜紫质后,会产生无色的维他命A,而当维他命A出现不足,人类就会患“夜盲症”,因此专家分析,夜间的交通事故相对会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成人眼球的平均直径为23~24毫米,起镜头作用的水晶体的曲折率是1.3左右,相机镜头的曲折率在1.5~1.8之间。人类在水中通过肉眼观看时,因为曲折率的关系,视网膜上难以形成正确的影像,故而看东西非常模糊——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戴上防水镜即可。
发生在视网膜视觉细胞的各种变化以“刺激”的方式通过神经纤维传输到大脑的视床下部,这个灰白色的组织负责掌管着人体温度、呼吸、体内时钟等重要部分,其面积展开后大约有1.8平方米左右。眼球、神经管道和大脑总成为视觉系统。
我们尚未完全得知视觉系统是如何识别对象的,特别是在对颜色、纵向深度(把握立体物体的立体感)的识别方面,几乎是一无所知。对视觉研究的深入,往往会从医学转向心理学的世界。简单的说,人类是通过“心灵”来观察事物的。那么,马上会有人问什么又是“心灵”呢?在这个领域中,精神物理学正在逐渐解开它神秘的面纱。精神物理学的研究中,人们把与世界相关的各种科学体系紧紧联系起来,收集着所有暗示视觉所拥有特异法则的庞大信息。要解开复杂得令人吃惊的视觉领域的各种秘密恐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借助精神物理学探明这一切。
人类的垂体视觉细胞可以识别色彩,但是狗、猫、马、牛等动物则无法识别。我们可以识别400~700纳米波长的光线,而对于600纳米波长的橙色和黄色尤为敏感。事实上,电器生产厂家都很注重自身产品的色彩,使产品看起来更加亲近。 视觉系统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婴儿和成人视觉系统的构造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观察”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记忆和处理庞大数据的工作,正如我们要学习了足够的单词和文法后才可以看懂文章一样,视觉也要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 人类最初都是识别明亮的对象。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曾将描绘有人类脸谱的绘画和另一副完全没有意义的绘画拿给出生不久的婴儿看,结果发现婴儿对庙会有脸谱的绘画感兴趣;另外还发现,相比较于平面物体,婴儿更喜欢立体的事物。因此可以推断出,人类初期的学习过程是从明暗转向立体的。 以下是一份来自剑桥大学的报告,相信它能帮助你了解人类的眼睛: “一位直到52岁才开始复明的患者,虽然医学上已经表明再没有任何病症,但手术后却不能马上区别所看到的对象。此后虽然经过学习,却不能类似正常人一样从文字中获得信息。同时,患者描绘的图画惊人的类似幼儿所描绘的。患者可以很快分辩出通过触觉所认识的对象,但知道之后,他都不能区分出事物的纵向深度——他曾说,身处在三楼也感到地面的东西触手可及。这位可怜的病人后来变得非常忧郁,常常把自己关在黑乎乎的空间,手术后的第三年离开了人世。”
以上的例子可以说明,人间视觉体系的形成和对于纵深概念的认识,都是从非常早的时期开始的,错过这一时期将很难恢复。通过各种学习,人可以把相关事物的信息存储于大脑之中。因此,我们虽然看不到事物的背面,但通过和大脑记忆的比较以及分析,仍可以大致猜测出事物背后以及周围的情况。人类还可以通过被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比如某人的面部,可以大致判断出年龄、性别等信息。 用大脑“观察” 数百年前我们就已知道,人类的视觉来自大脑,而非眼睛——以前有过眼睛完好、大脑受伤的患者,结果完全不能“看见”事物。德国生物学家弗朗茨曾在1877年,发现光线从青蛙的眼球通过时会发生某种化学反应。大约100年后的1959年,维泽尔发现猫的眼睛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电流信号。同时我们已经探明,当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后,会产生电流和化学的混合信号,而光的能量会消失。 总之,人的大脑如何把信号转换为可以识别的影像,我们尚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各种信号汇合成视觉数据时,人的大脑中就会形成图像。
正是因为人类是通过“心灵”观察事物,所以会对事物的形状等做出适当的补正,并正确认识。比如说,从斜下方看一个圆形物体的时候只会看到椭圆,但我们仍然可以判断出它本来的形状。我们还会作另外一些更加复杂的补正,比如彩色胶片在阳光和荧光灯下拍摄的色彩会有很大差异,但大脑还是可以补正一部分差异,使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正确的色彩;大脑在判断影像的同时,会对事物附加空间。这些在摄影中都是应该注意的。(待续) 平然/译 关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