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好天龙八部剧照:我要去台湾读大学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54:36
台湾登“陆”招生解禁,74名广州学生将于今年9月赴台就读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1年08月16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求学之旅
大陆学生赴台拿“有学位”的文凭终于在今年变成现实。今年4月10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2011年招收大陆学生规定及简章,虽然首年招收的大陆学生仅限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六省市户籍,而且只能报考台湾私立院校。但9月初,将有975名大陆学生赴台就读,成为饮“头啖汤”的首批学生。这其中,有219名广东学生,74名广州学生。
本报记者今明两日推出连续报道,倾听这批90后学生与其家长抉择的心声,更提供往届赴台交换生对台湾社会的观察与心得,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份赴台就读的参考样本。
距离赴台求学不到一个月时间,方小云和母亲的冷战尚无一丝消停的迹象。
母女俩日常对话小心翼翼,尽量回避任何关于台湾读书的话题,“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8月10日,在五羊新城附近的茶餐厅,方小云有点尴尬地对南都记者说。
今年是台湾高校赴大陆招生解禁元年。在经历志愿填报、体检、公证、买保险、订机票等一系列繁琐程序后,975名大陆学生将于9月赴台就读,方小云就是饮“头啖汤”的首批学生之一。同行中有219名广东学生,74名“广州仔”。
对于方小云来说,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让母亲相信赴台就读的美好前景。但当母亲抛出“大陆人会不会受绿营歧视”、“读新闻专业回来能找到工作吗”、“台湾私立学校到底好不好”这些疑问时,方小云心里也在敲鼓:迎接首吃螃蟹者的大学生活会是怎样?
“无论如何,四年的时间应该足够去了解一个转型后的台湾社会吧,就当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志愿确认截止日,方小云按下放弃参与内地高校统一招生的确认键,也把自己抛入历史的时空。半世纪被割裂的学历互认重获弥合,她将用四年的时光去亲历和见证。
初次接触
难让人信任的校长承诺
第一次与台湾高校的接触并没有给方小云留下什么好印象,甚至可以说“很糟糕”。
6月9日,正处于彷徨苦闷时期的方小云收到母校培正中学短信告知:“明天有两所台湾学校来21中做宣讲。”在此之前,除了媒体零星报道外,方小云对台湾高校的了解几乎一片空白,甚至4月份台湾当局发布台校招收大陆生新政时,正埋头备战高考的她也完全没有留意到。
怀着寻找多条出路的心态,方小云参加了宣讲会。现场家长考生稀稀落落,台校准备似乎很仓促,一所高校的PPT上播放的校园图片来来去去只有一张,有些考生摇摇头中途离场。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和‘南亚技术学院’这两所学校名字听起来也怪怪的,感觉很像‘野鸡大学’,而且还是专科院校,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方小云坦承见面会的失望。虽然后来通过网络搜索她才知道,原来台湾的科技学校并不完全等同于内地专科,有的科技学校实力也很强,同样也有博士点、硕士点。
两校宣讲结束,方小云追上去问了几个问题。南亚技术学院的校长一边递卡片,一边笑呵呵地对她说:‘你发邮件给我,我就一定录取你’。这时,另一女生也过来索要卡片。方小云忍不住问校长:“如果她也发邮件给你,你录谁啊?”此时,校长就不说话了。“怎么能这么随意!”方小云皱起了眉头。
事实上,和考生一样,家长对宣讲会观感同样不佳,多位高三老师对台校“登陆”也直言“招生准备太仓促”。“4月份才公布政策,6月份搞宣讲会,很多家长考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何况还有这么多的政策限制。”华师附中一位深谙高校招生工作的高三老师告诉记者。
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就算是台湾名校也不受待见。6月11日,台湾最好的私立大学——辅仁大学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也举行了一场招生宣讲会。可容纳400多人的课室只来了100余人。事后很多家长们反映,他们并不知道台校来广州开宣讲会。
报考志愿
90后的另一种个性化选择
尽管印象很糟糕,但宣讲会上台湾校长的一句话仍触动了方小云。校长说,“香港第一年在大陆招生,很多人都抱着观望的态度,不敢报,只录到几个人,第二年很多人敢报了,分数线不断抬高。今年你们遇到这个机会,不妨好好抓住,大胆报肯定能录到名校。”
方小云是个思维很活跃的女孩子,喜爱写作,关心广州公共生活。高三冲刺阶段,为了一睹偶像加藤嘉一、闾丘露薇真容,她两次翘课去听讲座,曾为校园与校长较真,质疑老师一边在课堂上讲环保,一边却图省事买泡沫饭盒。但她却是心理素质特别不淡定的那类考生,高考两日她紧张得拉肚子、头晕、失眠,只考了510分,比理科2A线高出6分。
“我的分数有些尴尬,上2A院校只能去外省冷门院校,上2B独立学院又不甘心。”方小云潜意识里希望自己走一条和身边同学不同的路子。对于母亲提出出国就读的建议,她一口回绝,因为自认英语太差。
方小云凭感觉地填了三个台校志愿:辅仁大学的食品科学、中国文化大学的新闻学、中原大学的生物环境。虽然有老师善意提醒“南部学校不要填,新闻、法律专业不要填,科技学校不要填”,但她仍不愿放弃自己最想读的新闻专业。
同样在第一志愿填报辅仁大学的二中学生颜依婧,是在父亲颜俊的提醒下报名。颜俊是广州一所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曾有四五次去台湾工作交流的经历,台湾高校严谨的治学氛围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当4月份台校招收大陆生政策出台时,他兴奋地把消息告诉女儿,并第一时间联系台湾朋友列出一串可供参考报读的学校名单。
有趣的是,颜俊也曾建议女儿报读欧美学校,遭到有个性的女儿的拒绝,理由与方小云竟非常相似。“一想到要出国就得考雅思考托福,要多出好多事情,我不想把自己搞得那么忙。”这名1993年出生的小女生说话慢条斯理,有种超越年龄的淡定。她也拒绝了去香港读书的建议,原因是初中转学到广州时,同桌把“不会讲粤语”列入她的缺点项,这让她倍感“受伤”。
当颜俊提出赴台读书,这么有性格的女儿竟没有反对,让他颇感惊喜。
高考放榜,颜依婧的成绩超出文科一本线21分,如愿录到辅仁大学广告传播学,父女俩很爽快地作出了决定,放弃参与大陆高校招生。
台湾陆联会总干事张鸿德在谈及对今年报考的大陆学生的印象时表示,“这次被录取的考生多集中在一本、二本分数线上,总体成绩不算非常顶尖,但报考学生多很有主见。”
如果一定要给这群学生寻找共性的话,家境殷实、父母学历较高、视野开阔……这些或是这群90后新生显而易见的标签——虽然依然要走高考这条独木桥,但在升学选择范围上他们比父辈具有更多空间,也更具有自己的独立想法。
家长担忧
不得不考量的大政治环境
但并非所有的抉择都是轻松而迅捷的。当颜依婧欢天喜地作出决定,方小云和母亲却处于令人崩溃的争吵。高考成绩只超过理科2A线6分的方小云没被第一志愿辅仁大学录取,收到的是中国文化大学新闻专业的录取通知。
方小云母亲就职于广州一家旅行社,负责东南亚旅游的市场,也算见多识广,但看到女儿填报的专业,“全身血液立马涌上脑门”。在明白无法改变女儿的决定后,母亲甚至气得一度搬到宾馆住。
对政治大环境的考量是作为父母不得不面对的。即使是一门心思只想学建筑的王宇帆,他的高考成绩超出一本线36分,其家人的意见也分成了两派,奶奶希望他报考父亲的母校——湖南大学,而父亲却坚定支持他去淡江大学读建筑专业,“我爸爸就是学土木工程的,他说‘建筑是没有国界的学科’。”王宇帆说。
7月6日,考生志愿填报确认日。据台湾陆联会数据显示,134所登“陆”台校,本科拟招1488名,本科最后确定录取1015人,实际报到确认者为742人,放弃人数为273名,放弃比例超1/4。
这确实是一份“难堪”的成绩单,岛内批评无数,针对陆生的“三限六不”政策被指“作茧自缚”。但对于两岸教育交流的前景,家长颜俊信心满满,“未来台湾之于中国大陆的价值不会亚于香港。”
赴台手续
繁琐中被消磨的满腔热情
伴随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志愿填报的焦虑总算远去。原本打算好好找个地方放松下紧绷的神经,方小云和她那些台湾学友们却发现,这个悠长夏日,他们显然要在焦虑的等待中度过。
与作出选择与放弃的艰难相比,赴台手续之细碎繁琐才是更令人崩溃的难关。7月中下旬,当颜依婧顶着烈日从广州市公证处回来,以为总算把公证这项最繁琐的程序完成,却收到台湾高校邮件告知:如果父母也要陪同入台,父母的所有证件也需要进行公证。“为什么早些时候不能一起通知呢,现在又要跑多几趟!”
诸如此类“无头”公案还有不少。但让学生最头疼的还是保险办理。台湾本来有最健全的医保计划,但按台湾方面规定,大陆学生无法享受同样政策,陆生赴台前须在大陆购买相关保险,还要经过公证机关公证。
但在现实操作中,大陆公证机构从未帮人办过此类公证事项,也不知需要公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更茫然的是,针对岛内高校所要求陆生购买的专门保险,目前大陆市场上还是空白,没一家保险公司有对应的这类产品,陆生只能购买赴台游的保险产品去打“擦边球”。
即将奔赴台湾政治大学新闻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的陈宇对这一切颇感失望,“台湾在我们印象中是开放的地方,且不说‘三限六不’政策的种种限制,光来台办理的手续就让人感觉它处处设防,如果来年不做改变的话,会打消很多学生报考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则抱着乐观态度。颜依婧说,她的旅游保险只购买半年,因为相信过了半年台湾当局会针对陆生出台医保政策。方小云还没有购买保险,她还想等等看,但与母亲的“热战”已转入“冷战”。“我现在的策略就是,尽量不要和母亲去触碰台湾这个话题,时间一到我就悄悄地溜走。”方小云说。她亦安慰自己,台海两岸从对峙到缓慢解冻,经历了半世纪,台湾大学到大陆招生历经了六任“教育部长”在2011年才成为现实,要让成见已深的母亲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也许还要更长时间。
对于未来四年,台湾给予她无数想象的空间,“也许我还可以学习加藤嘉一到中国那样,一边学习一边观察这个社会。”她甚至还设想了一条找工作的路子:毕业后先回大陆办理赴台工作签证再回台湾,或者在大陆应聘一些驻台机构、驻台媒体的岗位。
(应受访者要求,方小云为化名。)
■招生情况
录取人数最多的前5所台校
台湾中原大学
成立时间:1955年
所在地点:台北市桃园县中坜市中北路
学校简介:私立大学,目前(2010年)有在校生1.5万人,专任教师800人,设有理、工、商、法、设计、人文与教育、电机资讯等7个学院。
2011年录取大陆本科生人数:73人
学费参考:未知
淡江大学
成立时间:1950年
所在地点:新北市淡水区
学校简介:知名私立大学,前身为成立于1950年的淡江英语专科学校,1958年改制为四年制文理学院,1980年升格为大学。共有淡水、台北、兰阳,以及网络等4个校园,10个学院。
2011年录取大陆本科生人数:100名。
学费参考:2010年每学期学杂费约人民币10410元至12160元。
辅仁大学
成立时间:1925年
所在地点:新北市新庄区
学校简介:台湾为数不多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的私立综合大学之一。1925年创立于北京,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并列中国北方四大名校,1960年在台复校,为台湾历史悠久规模完备之著名综合大学。
2011年录取大陆本科生人数:99人
学费参考:2010年每学期学杂费约人民币1.1万-1.3万元
中国文化大学
成立时间:1962年
所在地点:台北市士林区
学校简介:目前是台湾地区实体藏书最多的私立大学,前身为中国文化学院与中华学术院,1980年改制大学。本校创校之初,即成立出版部,至今已出版之书籍多达1100余种,其中多为本校师长研究之成果。
2011年录取大陆本科生人数:92人
学费参考:2010年每学期学杂费约人民币1万-1.18万元。
铭传大学
成立时间:1957年
所在地点:台北市中山北路
学校简介:私立大学,于1957年创办,校名纪念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该校在台湾以商业及传播闻名,于2010年11月18日取得美国中部各州校院高等教育评审会(MSCHE)之认证资格。
2011年录取大陆本科生人数:88人
学费参考:2010年每学期学杂费约人民币1万元-1.17万元。
■同题Q&A
为什么去 台湾读大学?
王宇帆:就想纯粹地做学术
录取学校院系:台湾淡江大学建筑系
毕业学校:广铁一中
高考成绩:(理科)604分
兴趣爱好:旅游、建筑
期许或困惑:去国外做交流生
爸爸是学土木工程的。从小受他影响对建筑有兴趣,填报的全都是建筑专业。建筑是没有国界的学科,也是最需要创新思维的学科,台湾的氛围更好。我比较想纯粹地做学术。在大陆,经常看到学术腐败的新闻,觉得氛围不太好。
方小云:像加藤来中国那样,去台湾看看
录取学校院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
毕业学校:培正中学
高考成绩:(理科)510分
兴趣爱好:看新闻、写散文
期许或困惑:回大陆能找到工作吗?
我喜欢新闻,台湾媒体很发达,很想去看看转型后的台湾社会怎么样的。听说台湾媒体“色煽腥”,我也很担心,会不会出来找工作没人要?
也许我可以像加藤嘉一到中国那样,一边学习一边观察这个社会,是一份很不错的经历。
大三大四时会考虑去台湾媒体实习,说不定他们会要我。我可以先回大陆,办理了赴台工作签证再过去。或者回大陆应聘一些驻台机构、驻台媒体的岗位。
冯秋语:台湾教学重视技能实践
录取学校院系:台湾静宜大学食品营养学
毕业学校:培正中学
高考成绩:(文科)568分
兴趣爱好:社团、文艺活动
期许或困惑:为什么在台湾不能打工呢?
台湾学校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教学都非常注重实践,喜欢那样的氛围。
静宜大学有个化妆品科学系,很新鲜有趣,大陆热门专业都是经济学、金融学,我不太想走寻常路。听说台湾大学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很多明星会在高校拍电视取景,也会开小型歌迷见面会。听说《恶作剧之吻》第一幕,男女主角表白的那场戏就是在台湾静宜大学拍的。
颜依婧:台湾有创意生长的土壤
录取学校院系:辅仁大学广告传播学
毕业学校:二中
高考成绩:(文科)601分
兴趣爱好:广告创意
期许或困惑:去台湾要填的表格太多了
台湾有创意生长需要的土壤和空气。那边对中国文化传统保存相对好一些,底蕴也深厚一些。辅仁大学的名气大,不少凤凰卫视的女主播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知多D
台湾“三限六不”政策
2008年底,台湾教育部门正式向立法机构提出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专科学校法”(下简称“陆生三法”)修正案排入修“法”议程,为此还专门提出“三限六不”政策。
即限制采认大陆优秀院校、限制陆生赴台总量、限制采认医学和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不加分、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允许校外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不开放报考证照。
AⅡ12-13版
采写:南都记者 刘黎霞 余思毅
南都漫画:勾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