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内地演唱会歌单: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佳片U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22:40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看了这部久仰的苏联经典影片,深受感动和震撼,又忍不住找了原著小说来看。我想这部作品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真实,它刻画的女兵们并不是什么高大全的人物,她们像普通女孩一样淘气,爱美,喜欢八卦,还有点胆怯和任性。作为战士,她们并非无可指责,但这不是更凸显出战争的残酷吗?她们那么年轻,那么柔弱,本不该在炮火中冲锋陷阵的。电影里那些描述她们战前幸福生活的彩色画面是那样唯美,但战争无情地葬送了她们的爱情和梦想。看到这些本该享受美好青春的少女为保卫祖国而献出年轻的生命,谁能不扼腕痛惜,不谴责这罪恶的战争?
五个女兵中,我最喜欢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冉妮娅和充满诗人气质的索妮娅。冉妮娅的牺牲也是最壮烈的,她边引开敌人边引吭高歌,那么高傲、自信、不羁。“当第一颗子弹打中了她的肋部,她也只是觉得惊讶。才19岁啊,就要死去,这是多么愚蠢,多么不近情理,又是多么地不可信啊”(陷入沼泽的李莎也是如此,她在生命的最后一瞬依然坚定地相信明天),如此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如果不是因为战争,死亡离她是多么遥远啊。在她死后,德寇“还久久地凝视着她那死后还显得如此高傲而美丽的面庞”,这就是悲剧,把美的事物撕碎给人看。
当然,每个姑娘的牺牲都足以令人惋惜。小说原名是《不曾有过的春天》,这些女战士的生命之花刚刚绽开就被摧毁,为了保卫苏维埃的和平。能让她们欣慰的是,俄罗斯是一个善于铭记历史也懂得珍惜和平的民族,她们没有白白牺牲。
[剧情资料]
原名: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片长: 188 分钟, 158 分钟(DVD)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编剧: 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 斯 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导演: 斯 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上映日期: 1973-05-04
又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imdb编号: tt0068161
类型: 剧情, 历史, 战争
简体中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语言: 俄语, 德语
主演: Andrei Martynov
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只是表现了一场局部战斗,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斯·罗斯托茨基生于1921年,死于2001年,享年80岁。罗斯托茨基走过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他在卫国战争中负过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读完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写农村生活的处女作《土地和人》。此后,他又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如《七级风》、《五月星》等。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充分展示了罗斯托茨基的艺术才华,使他享誉全球。是参加过战争的电影导演。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著名作家亲自参与改编的影片。根据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黎明静悄悄》改编。瓦西里耶夫生于1924年,写过剧本、电影脚本和小说,所涉题材广泛,以卫国战争题材最为显著。他的主要小说包括,中篇小说《伊万诺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战》、《他们可能和我一起去侦察》、《后来发生了战争》;长篇小说《不要向白天鹅开枪》、《未列入名册》;长篇历史小说《虚实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忆说,他当时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说托付给了罗斯托茨基,他信任这位导演,喜欢他的影片,认为罗斯托茨基经历过战争,是个真正的士兵。
获奖情况: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列宁奖金。
[精彩影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终于把这部片子借到。记得小时候,从电视上瞄过一眼,只记得其中有两个十分漂亮的苏联女战士。
真实是不是就是等于残酷?五个女兵没有任何正面作战经验,所以:
其中的三个连一个德国鬼子都没干掉,就死了:
一个回去报信被沼泽淹没;死的时候周围只是无边的沼泽;
一个因为回去取准尉的烟袋被德军杀害;具体如何搏斗或者被杀害,片子都没有镜头,只有准尉和另三个女兵听到一声惨叫;
一个因为害怕,第一次战斗把吓得把脑袋捂着,第二次战斗吓得喊着“妈妈“狂奔,被自动步枪击中。
三个人的牺牲,处理得十分干脆。
剩下的两个枪法都不甚准,总是打不中目标。唯一真正有点战斗力的就是片子里唯一的男人:准尉。
影片一点点幻想,一点点奇迹都不给我。没有安排她们机智巧妙的杀敌,没有安排她们突然被点化,不再害怕;更没有安排她们,枪法变得奇准。看得人心里瓦凉瓦凉的。
前苏联的片子其实尺度还算是比较宽的。1972年的影片,30秒钟女兵们洗澡的镜头给得明明白白。据说这三十秒裸镜还是勃列日涅夫后来特批的。
片子用黑白和彩色呼应。黑白表现战争时期,彩色表现战争前和战争后的和平时期。虽然是战争片,拍出了“诗意“,十分难得。一贯的苏联影片作风,尤其在“战争与和平“里看得到。
听说中央台后来和俄罗斯合作拍了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估计看过电影的,再看电视剧恐怕会受不了。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代表了前苏联文学与电影的最高成就,一想起“苏联”,首先想到的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前者充满保尔·柯察金的阳刚,后者充满年轻姑娘的阴柔,尽管她们的青春置于战火中。
42年夏天,准尉瓦斯科夫迎来了一班高射机枪女兵。虽然是战士,却和普通少女没两样--一群叽叽喳喳、自由自在的小鸟。她们活泼热情,她们喜欢漂亮,她们好打听事儿,不但八卦准尉的情感生活,还常常拿准尉--那儿惟一的男人取乐,称他是“敏感的老头儿”。这让严苛的准尉不知所措,他想融入年轻人的世界,却总格格不入。
影片以战时黑白与战前彩色的镜头交替出现,描述了五个女孩的梦幻青春。丽达曾是年轻妻子及母亲,可幸福生活随着丈夫上前线牺牲后就消失了,她毅然把儿子托付给别人,直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兵;护林员之女李莎寂寞地生活在森林里,一位城市男孩的拜访开阔了她的视野,她开始渴望爱情,渴望学习,渴望外面的世界;犹太女孩索妮娅会说德语,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大学里快乐地读诗歌、谈恋爱,战争开始后,男友和她先后上了战场,父母却生死未卜;嘉尔卡从小生活在孤儿院,总在谎言中编织还有母亲的事实,也幻想有一天白马王子能把她接走……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将军之女热妮娅。女演员奥尔迦·奥斯特洛乌莫娃塑造了一个绝无仅有的,美丽可爱、热烈性感的女红军形象。她晚报到,虽然穿着军装,却掩饰不住爱美的心思,染着红发、有时髦的靴子,目光自信高傲,连一向以美貌著称的丽达都忍不住仔细打量她。另外,她穿着性感的丝绸内衣,行军途中还会时不时打理头发。不过,她心上却压着两件事:一是破坏军婚当第三者;二是全家几被灭门的血海深仇。对前者,她毫无悔意,但这种“勇往直前”搁在战斗中,却使她如战神雅典娜一般英勇顽强,不会辱没她的将军父亲。夜幕降临,白天的快乐女孩会变成忧郁的失眠者,脑海里全是她的家人,这本账是一定要算的……
“有年轻女人的地方,笑多。”姑娘们像仙女一样一起洗澡,当热妮娅出现时,她们赞叹她像美人鱼。年轻女军官则感叹那样的身姿只能穿军装,此时军装不再是光荣的象征,而是束缚了女孩的青春与美丽。她们总是这样热闹,有笑有泪,还开舞会。可是,军营不是夏令营,丽达发现个把德军的踪迹后,一个由上述五人组成的小分队及准尉一起出发了。可当她们看见德军其实有十几人时,问题严峻了……而女孩们却不像我想像的那样,集体发挥智慧,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
最具方向感的李莎在返回请求增援的途中陷入沼泽,余下几人施妙计阻止了德军过河。初尝成功的喜悦后,牺牲又开始了……好心的索妮娅折回帮准尉拿烟袋,距离虽短,却一下被杀;毫无经验的嘉尔卡由于逃窜中枪身亡。之前,大家就批评她,说她战斗时居然捂着耳朵躲在一旁发抖。可准尉心疼她,一个未成年小女孩谎报年龄入伍,他实在不忍心怪她,为了留住嘉尔卡的体面,他对剩下的两个姑娘撒了谎--嘉尔卡是在阻击敌人时牺牲的。
然后是热妮娅,为了保护丽达和准尉,成功引开了德军,她一边射击,一边奔跑,一边大声念着最爱的情诗,仿佛要让全世界听见她心中的热忱。那一刻,她像风之女神,比谁都快;她像森林女王,比谁都强。看到这儿,观者无不为之动容。中第一枪了,她说了句:哼,有趣!她不会相信,她会在19岁时这样死去。接着,是第二、第三枪……没子弹了,扔枪、扔石头,扔一切可以扔的东西,嘲笑怒骂,直至最后倒下,她的眼睛仍然不屈地看着蓝天。德国人上前去,久久凝望她那张精致的面孔,他们会想什么呢?何以要扼杀这样的生命?
最后是丽达,为了不累及准尉,自己结束了生命。准尉的脑子嗡嗡作响,他急红了眼,一举俘虏了仅剩的几个鬼子,他要让他们知道:即使只有几个女孩,他们也休想得逞!这不过是一场静悄悄的局部战斗,可丽达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李莎走出大山领略的是战争;索妮娅的智慧来不及点亮前程;嘉尔卡一生没有家庭温暖;热妮娅的爱情和梦想还没有修正……五段青春,还不曾真正展开的人生,全都消逝在白桦林中。电影感动了全世界的观众,并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请您观看]
',1)">
编辑于2011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