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水浒读后感:【佳片U约】苏联电影:《雁南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3:54:05
飞龙在天18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苏联电影:《雁南飞》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雁南飞》,1957年的苏联电影,次年的嘎纳金棕榈大奖。
情节倒也无甚稀奇,一对恋人,男的上战场战死了,女的在后方经历了重重磨难成长了。永恒的只有爱情本身。这样的电影,如何能获金棕榈大奖?那只有看了才知道。
电影最值得称道的,是镜头,有太多太多经典的镜头语言。俄罗斯人不愧是诗歌的民族,永远都生活在各种隐喻和象征之中。比如,一开头公寓大楼的环形楼梯,和鲍里斯牺牲时仰望天空那旋转的白桦树叠加在一起,非常震撼;比如,人物面部的特写特别多,很多情节都是靠面部表情来完成的,如维罗尼卡被强暴的情节;比如,空旷的红场,有大雁飞过,这对恋人的身影被拉得好长好长,由于是黑白片,光影对比尤其明显,让我总觉得这不是影像,而是梦境;再比如,鲍里斯出征时,众多家属拥挤在一起去欢送这些战士,导演使用了一个长达两分钟的长镜头,每一个送别的场景都精心显现,有的在吻别儿子,有的在吻别妻子,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密语,有的在拥抱母亲,有的在拥抱父亲,等等。镜头缓缓滑过,就像一幅长卷。多年后贾樟柯拍《三峡好人》,一开头那个被称作“流民图”的长镜头就是模仿本片的这个长镜头。而背景音乐也非常好听,人们唱起民歌,吹起口琴,那种老苏联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电影的感人,当然是爱情。而爱情之所以感人,是因为维罗尼卡的坚守。她在后方,但失去了双亲,被人强暴,被迫结婚,遭受误解,但她始终保存着对未婚夫的爱。那声温柔的“小松鼠”,让人听了难过得紧。她总是不苟言笑,总是斩钉截铁,总是在一次次失望后燃起希望。甚至到了胜利的那天,她也始终不相信鲍里斯的死亡。直到战友亲口告诉她时,她毫无征兆的哭了出来。那哭声可真是揪心。
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像我,对苏联一直有很深的感情。这是象征意义上的苏联,不是历史中真实的苏联。这个美好的苏联,是能歌善舞的,吹口琴的,白桦林成片的,每个城市都有街心公园,公园里有白色长椅的。这个电影里好几处音乐都特别好听。
摄影!光的寓意,景深镜头,摇摄夹杂跟随表现的主体走动——真实性,纵深调度形成的完美特写!自杀的叠印和快速光影、长时间无表演的表演。最主要的是,将整个价值转变抖露得完整,尽管不超乎想象,但的确扣人心弦,入木三分。时间还在过去,大雁还在南翔,一会儿排成一个N字,一会儿排成一个B字!!
[剧情资料]
导演: 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编剧: Viktor Rozov
主演: 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 / 阿勒克塞·巴塔洛夫 / Vasili Merkuryev / Aleksandr Shvorin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前苏联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1957-10-12
片长: Argentina: 97 分钟 / Germany: 95 分钟 / Russia: 97 分钟 / Sweden: 94 分钟 / USA: 94 分钟
又名: 战争与贞操 / 仙鹤飞翔 / The Cranes Are Flying
雁南飞的获奖情况
1958年
戛纳电影节 特别提及奖 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
1958年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最佳影片 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1958年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特别提及奖
薇罗尼卡和鲍里斯是一对热恋中的青年。战争爆发后,鲍里斯上了前线。薇罗尼卡的家夷为平地,双亲被炸死。借住在鲍里斯的父亲家中。在痛苦的日子里,鲍里斯的表弟马尔克趁人之危占有了她,不得不与之结婚,遭到鲍里斯的父母及其他人的遣责,双重的打击使薇罗尼卡想自杀。但她心中存着一线希望,那就是等鲍里斯归来。但鲍里斯上前线不久就牺牲了。这消息很久以后才被薇罗尼卡知道,她绝望了。但是,战争胜利的到来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莫斯科市民欢迎士兵凯旋归来的盛会上,薇罗尼卡把手中的鲜花一枝枝分给来自前方的战士。这时,大雁又在空中飞过,就像当初薇罗尼卡和鲍里斯在莫斯科河畔漫步的情景一样。
银幕上光与影最原始的黑白对比,一次次的光影投射,见证着动荡年代中飘离的人们。那份感动,那份痴迷,还有那份对电影本身的敬佩迟迟不能散去,雁儿南飞,留下一个姑娘在等待;留下电影历史上精彩的一页……
本片荣获第11届嘎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最佳女演员奖,莫斯科全苏电影节特别奖。在电影技术和故事的设置上,它使苏联电影上了一个艺术与民众双重接受的新台阶。电影中无论是画面还是光线的运用,都可以看出摄影的匠心独运,大雁南飞的双重隐喻给电影有了更为明确的定位与艺术品格。而导演对电影独有语言的把握,更是使剧中场景在整个电影史上都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精彩影评]
大雁为什么要排队?
[雁南飞]的故事可能并不迷人,尤其在看完[士兵之歌]之后再来看这部电影,你甚至会感到有种难言的郁闷。[士兵之歌]是那种看了痛快和兴奋的电影,以叙事的流畅和内涵的纯净打动人心,而[雁南飞]不具备故事本身的快意,它更多的是以影像的诗意征服观众。
[雁南飞]的镜头非常灵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很多画面单拿出来会是很棒的摄影作品。比如在影片开始部分表现维罗尼卡对马尔克的拒绝那个镜头:因为分身乏术,鲍里斯让马尔克代替自己去赴维罗尼卡的约会,马尔克却借机对维罗尼卡大肆挑逗,维罗尼卡坚决地甩开了马尔克的手,十分厌恶地离开,马尔克若有所思的靠在墙上,看着她越走越远。这时的镜头一反常规,突然拉得很高,以俯视视角观看这一场景,画面上的一静一动将人物的拒绝和远离表现的异常生动,光影的黑白对比也非常强烈,充满了张力,对两个人的关系有一种清晰的表现,甚至有预见性,并埋下了伏笔。
另一个大概是国内导演最为熟悉的镜头运用出现在鲍里斯死前,那是一组旋转的主观镜头,当时鲍里斯在白桦林中突然中弹,他仰天倒地,这一瞬间他眼中的天空、树枝连同他脑海中那些美好的记忆瞬间(比如他和维罗尼卡在螺旋形楼梯上追逐嬉戏的场景)一起旋转起来。这自然是在表现鲍里斯对生命和爱情的留恋,这个著名的叠化后来成为被国产影片借鉴最多的镜头运用方式之一。但影片最玄的镜头其实还不在这里,而是用来表现维罗尼卡在迷狂状态下跑向列车的那组镜头,在我看来它足以和[四百下]结尾最著名的那个长镜头媲美。维罗尼卡冲进茫茫大雪,镜头平行跟踪她的运动,速度很快,在摄影机和人物之间毫不避讳的出现了黑树枝,同时人物和镜头的距离也非常自由的忽远忽近,那种紧张感、呼吸感、晕眩感强迫观众和维罗尼卡一起经历了死前灵魂挣扎的失控状态。以时代角度考虑,这组镜头的生动变化是令人吃惊的,它已经非常前卫了,带有强烈的试验色彩和创作者的瞬间灵感痕迹。
成熟而富有灵活变化的摄影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基础之一,它可以激活一部电影的灵魂,[雁南飞]显然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但是,一部电影只有高超的技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雁南飞]之所以能成为被一个时代认可,又被另一个时代接受的优秀电影,它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力也颇显功力。这部电影1958年曾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看来它不光能打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在某些微妙的领域它甚至已经超越了政治的壁垒,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我们不妨试着对它解构一二:
戛纳对影片的认可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探讨,首先是戛纳本身一直具有对技术的偏爱,获得金棕榈的影片有很多都是在电影技术上产生过革命性影响的电影。比如科恩兄弟的浓缩的控制,比如[霸王别姬]的高度的饱和,比如[钢琴课]的油画的技法,还比如王家卫镜头的闪烁其辞而意犹未尽,而[雁南飞]则是那个时代对电影镜头运用具有某种革命意义和创新精神的,这可以算是戛纳爱它的原因之一。第二是影片在主题上的跨越时代,[士兵之歌]今天看仍然能让人血液沸腾,但在整体上它其实并未能够更大胆的超越当时苏联电影的基本功能,即或歌颂、或批判,非歌颂、即批判的二元思维模式。而[雁南飞]虽然结尾的强化时代性是一种明显的向风向的妥协,和整个影片的内在基调很不统一,但除此之外它用更多的篇幅"非常大胆"的在表现的其实是有悖时代风气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人性。影片的中心是维罗尼卡对情感的取舍和在作出选择时的灵魂挣扎,这个人物不再是完美的"正面英雄"了,她更具体了,更真实了。她有虚荣的一面,有懦弱的一面,对命运有妥协,对压力有动摇,一句话,她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就像某一特殊时期国内文学作品曾经出现的"高、大、全"现象一样,苏联电影长期以来也存在高压下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创作政治宣传片的情况,这种创作思想上的单调必然会导致作品艺术魅力的逐步退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雁南飞]的出现非常的及时。影片上映后引起其国内艺术界的激烈争论,但观众基本上对影片持欢迎态度。
对一个人情感起伏的描绘是俄罗斯电影的长项,它可以通过事件的流动轻易达成,而[雁南飞]则一反俄罗斯电影的叙事之长,在表现手法和展现人物灵魂波动上大做文章,对时代是一个超越。
演员方面我个人认为,导演卡拉托佐夫对女演员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的选择非常成功,她大大增加了这部电影的可视性。
无论什么也不能阻止生生不息
前苏联电影的爱好者和欧美诸国的相比少了不少。但是,谁也不能去否认前苏联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们故事性强、内涵丰富,他们有多种多样的体裁、极富创新的镜头语言,发人深省,令人感动。每一次,当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向国际时,首先得到的都是嘲讽与质疑,而最后,又会得到鲜花与掌声。这就是前苏联电影的艺术成就--在傲慢与偏见面前,他们更难得到尊重与理解,却运用其高超的、充满真善美的电影艺术及理念,让人们一时忘记了冷战,忘记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今天介绍的《雁南飞》,是一部荣耀长存的电影,被誉为“电影教科书”,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与最佳女主角奖,先后在100多个国家上映。据说,每当有女演员要接演二战题材的影片时,导演都会对她说,去看看《雁南飞》吧。
本片导演善于运用升降及远景镜头,使得这部黑白电影极具美感。最令人称道的是男主角鲍里斯牺牲的那一场戏,突然中枪,天旋地转,转的不是他的身体,而是他的意识,不停地转,转过他的过去、现在与曾经梦想的将来,他和他的至爱薇罗妮卡……接着,眼前一黑,倒地,世界坍塌,战友在呼喊他的名字,已然听不见。
本片女主角塔吉扬娜.萨莫伊洛娃有奥黛丽·赫本一样的气质,她美丽、苗条,黑头发、丹凤眼,犹太血统赋予其东方风情,一副非典型俄罗斯女孩的模样,令人印象深刻。在戛纳电影节上,毕加索对她赞不绝口,他说:“您和您的电影一定会大受欢迎。”可那时,毕加索还没有看过《雁南飞》。事实证明,艺术大师的判断是正确的。遗憾的是,萨莫伊洛娃名扬世界后,苏联当局却不愿意让她到资本主义世界去拍电影,几次用千奇百怪的理由,例如“萨莫伊洛娃文化不高”等,替她回绝了一些国际级导演的邀请。这使得萨莫伊洛娃非常烦恼,却又无可奈何。
本片故事发生在卫国战争期间。和平背景下,电影里的故事可以只是故事,但在反法西斯背景下,故事就绝不只是故事了,它不可避免地要和时代发生联系与碰撞。所以,我始终反对在拍摄二战背景的电影时,去淡化国家与民族的概念,而过分强调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甚至于敌我不分。因为个人情感与生活,在战争年代与自己的国家息息相关,不可割裂。也许我们从前看多了“高大全”影片,于是想更多地看到人的情感,但也不必矫枉过正,彻底地分割个人与整个民族。因为,颠覆与相反有时并不意味着艺术。
薇罗妮卡本来是个只关注自身命运的少女,她要上大学,她要和鲍里斯结婚,当鲍里斯要上前线时,她完全不能原谅,甚至不想去送他。等到她回过神来,只能远远地看到鲍里斯的身影,她将礼物--一包饼干远远地抛向鲍里斯,却被行军的脚步踩碎了,这预示着她的整个生命都将被战争击碎。接下来,悲剧一个接一个地发生:父母双亡,大轰炸之夜被鲍里斯的堂弟强行占有,为了不背负“失身”的污名只好嫁给不爱的人,却又背负了更大的罪名……这要从当时苏联的社会状况说起,战士上前线了,一些女朋友或妻子因为寂寞或生活所迫,委身于他人,自是遭人唾弃。
在医院当护士时,薇罗妮卡听到伤兵因爱人的抛弃而哭泣,众人劝解并大骂这些女人不要脸,可想她会是什么心情。如果不是路上捡到一个小男孩,估计她会一头撞死。旁人敌视的目光,终日鬼混的丈夫,内心强烈的自责,都只能靠忙碌工作与照顾孩子去忘记了。可前线的消息--鲍里斯阵亡,又让她刚刚缝合的心再次撕碎,她不断地骗自己:鲍里斯还活着,他还会回来……战争结束了,薇罗妮卡早已离开糟糕的丈夫,自己领着孩子生活。战士荣归那天,她带上鲜花去等鲍里斯。结果,最后一丝希望也没了。
沸腾的人群中,她用鲜花掩面独自哭泣,一位老人走过她身旁,轻轻地抚慰她:姑娘,你看大家多高兴啊……她终于擦干眼泪,强忍痛苦,将鲜花分给了归来的士兵们,女兵对她说:谢谢你,好姐妹!也许此情此景,任何一句话都会给人带来新生的力量。她抬头看看蓝天,恋爱时那些大雁高高地飞在天上,现在依然如故,生活还要继续,无论什么也不能阻止生生不息。用语言是无法形容这个场景的,我每次看到,每次想来,都会热泪盈眶,也许只有看过的人才能体会。坚强的人们,连炼狱般的战争也打不垮!
[请您观看]
',1)">
http://player.video.qiyi.com/150cc3ecfe8511dfaa6aa4badb2c35a1/0/5714/dianying/20100427/n6592.swf-pid=57-ptype=2-albumId=918-tvId=5806
编辑于2011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