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基淘汰真相被揭:对联故事之添字续联见功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4:45

25、添字续联见功夫

 

巳写好的对联不动,只是分别在上下联的前头或末尾添字,把原来的对联续长,却仍然保持上下联文通义顺、对仗工整。有的对联添字后,原意不变,有的对联添字后意义全变,甚至和原意绝然相反。总之,添字续联的联作者必须具备髙超的才艺。

 

(一)王羲之两年写一联

王羲之(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山东临沂人。东晋最著名的书法家,又因他官居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王羲之自幼喜欢书法,先从卫夫人学习,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书风,开创了妍美遒逸劲健的新体。其书法备精诸体,尤擅正、行、草书,达到了独步天下,登峰造极的地步。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被奉为“书圣”。

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有:《籣亭集序》、《丧乱帖》、《快雪时晴帖》、《奉橘帖》、《孔侍中帖》、《姨母帖》等。《兰亭序集》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草书代表作有:《十七帖》,尤以其中的《积雪凝寒帖》最受人重现。梁武帝萧衍称王羲之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朝张怀灌则赞其字“天资自然,丰神盖代”。唐大宗李世民厚爱王羲之的书法,他把《籣亭集序》和搜集来为《圣教序》拼字的其它书法真迹,做了他的殉葬品。加上朝代更迭,战火频繁,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真迹一字无存。现在存世的都是唐怀仁等人的摹本和双钩廓填本。《兰亭集序》以唐冯承素所摹之“神龙本”最著名,石刻首推褚遂良临写的“定武本”。《圣教序》是汇集王羲之行书字迹最多的碑版。

《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僧陈玄奘去印度取经,往返历时十七年。回朝后翻译佛教三藏(经、律、论)要籍六百七十五部。唐大宗李世民亲自作序,以表彰玄奘功德。皇帝为佛教三藏作的序,所以称《圣教序》。皇帝作的文,李世民又最喜欢王羲之的行书,用王羲之的字来刊印和刻碑最好不过。可王羲之死了两百多年了,怎么办?于是,要怀仁等人把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搜集起来,用里面的字来拼凑《圣教序》。他们通过灯影缩小放大,精心钩廓填摹,历时二十五年完成。

关于王羲之写字,民间版的传说是:王羲之学习书法非常专心刻苦,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他日以继夜捉摸别人的运笔和间架结构,想着要学得跟人家一模一样。就是睡到床上,还要用手指在身上比划。一天晚上他划着划着划到妻子身上去了,妻子说:“划什么?弄得人家睡不着。”王羲之说:“我在想一个字怎么写?”妻子接着说:“怎么写?各有一体吗 !”妻子的意思是:你有你的身体,要划到你自已身上划。可这句话使王羲之悟出了一个道理,即不能一味模仿,要创新,要有自己的书体。也许这就叫换位思维吧,它成了王羲之学习书法的转折点。

通过刻苦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精进,创立了自己的书体,造诣很高,声名远播。可他自己不知道,还在勤学苦练 。别人求他写字,有求必应。一天王羲之去庙会上游玩,看到一个中年妇女蒸糕,她蒸糕的蒸笼,托糕的托板,装糕的盘子都是园的,直径一样大。每当一笼糕蒸好,妇女一手托托板,一手托蒸笼,一手将蒸笼一翻,一手伸托板一接,蒸笼里的糕不偏不倚正好落到托板上。接着托托板的手向前一伸,托板上的糕飞出去,又不偏不倚的落在距数尺远的盘子里。跟耍杂技一样,每-次都是这么精准。王羲之看了很久,忍不住走向前问妇女:“你这套手艺练了多久?真了不起!”妇女不知他是王羲之,自豪的说:“跟王羲之写字一样,从小就练,练了几十年,练到家了!”

王羲之心下一惊,心想:“看来我的字很有些名气了,要不这样的妇道人家怎么会知道”。此后,也不轻易给人写字了。然而想得到他书法作品的人却是更多了。这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每逢过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有一年,春节即临,王羲之挥毫写了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让儿子去贴好。不料刚贴出去不久,就被别人悄悄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再写一联:

莺啼北里,

燕语南邻。

贴出去不久,又被揭走了。不奇怪,这是人家收藏他的书法作品,谁要他的字那么出名。除夕到了,门口总该有副对联,王羲之略一沉思,想出了一个绝招。他嘻笑着取过笔墨,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出去。但只见上下联都只写了一半,上联的一半是“福无双至”,下联的一半是“祸不单行”。这两纸“半联”贴出后,果然没有人再来揭了。初一清早,王羲之在上下联后各添了几个字,春联便成了:

 祸不单行昨夜行

 福无双至今朝至

 

(二)苏东坡妙笔生花。

苏小妹才名远播,不少官宦公子与富家子弟想与她缔结良缘。但苏小妹不重富贵不嫌贫贱,只看重人才。当时有一权贵之家的公子名方若虚,将自己写的词赋文章拿给苏小妹看,想博得她的欢心。苏小妹看后,写了一副对联作评语。云:

            笔下才华少。

            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后,抱怨苏小妹以文招祸。因为这位方公子的父亲是朝中极有权势的大官,而且肚量极小,忌贤妒能,最善陷人入罪。万一方公子要其父出来作对,岂非给家中惹来一场祸事!于是他想一想,在此联的末尾各添了一个字,原联便变成:

            笔下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三)三字通关

解缙到一大商贾家去办事,商贾调皮的女儿知道解缙是个才子,想了个歪点子为难他,在门口贴了一副新对联。心想:“我看你解缙怎么进屋?”联曰:

      闲人免进;

     盗者休来    解缙看罢一笑,叫人拿来笔墨,他提笔在左右门联上各添了三个字,便挺胸而入。商贾的女儿出门一看,不得不佩服解缙文思敏捷。原来解缙添了字的对联是: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

 

(四)添字现原形

一知县上任伊始,即在县衙门口贴出对联,云:

             一不贪钱,二不贪色;

        三不图官,四不图名。

这个县官上任没几天便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原形毕露。于是,有人在他的对联每句话后面添了两个字,使原对联的意思完全反过来了:

           一不贪钱,嫌少,二不贪色,嫌老;

           三不图官,嫌小,四不图名,嫌臭。

 

清末有一个县令,在县衙门的正厅里悬挂出一副对联:  

            得一文,天诛地灭;

          听一情,男盗女娼。

可事实上,凡有送礼、行贿者,他照收不误。有人不解,问县令:“老爷这样做岂不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县令回答:“我一点儿也没有违背我的誓言,我收的贿赂并非一文,我徇的私情也不是一件一事啊。”于是有人背地里把他的对联改成:

        只得一文,天诛地灭;

            仅听一情,男盗女娼。

 

一个贪婪的知县,每到一个地方做官,第一件事就是书写一副大对联悬挂到衙门囗,联曰:

    爱民如子;

    执法如山。

初来乍到,都以为他是一个清官。时间一长,民众发现他根本不是什么清官,而是一个贪赃枉法,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当了婊子还要树牌坊的大贪官。尽管多数民众敢怒不敢言,必竟有人冒险也要设法揭露贪官的丑恶嘴脸。

一天知县升堂时,一个衙役气急败坏地报告:“老爷,衙门口的对联被人攺了。”

知县问:“怎么攺的?”

衙役回答:“上下联都加了字,续长了,原来的对联变成了——

            爱民如子,金子、 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知县听了毫无羞耻感、只是叫人去把对联收了。

 

纪晓岚智对乾隆   

乾隆皇帝喜欢找人对对子取乐。找谁呢?自然是纪晓岚了。

乾隆出句:

                两碟豆

纪晓岚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难句,这次怎么如此简单?要小心应对,答道:

                一瓯油

乾隆改了口说:

                 两蝶斗

纪晓岚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地说:

                 一鸥游

乾隆又说:

                 花间两蝶斗

纪晓岚随口应道:

                 水面一鸥游

乾隆说:“看来斗不过你哟 !”纪晓岚小心翼翼地说:“皇上高明,臣只不过是一只水鸟罢了。”

 

(六)添字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福建南安人,字彦演,号享九,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为崇祯帝所重。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四年,洪承畴率十三万人马“誓为皇帝剿清妖”,与清军战于辽宁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守节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哪知此时的洪承畴已经被俘降清,并正为清廷运筹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皆不值其所为, 有人就在洪承畴自撰联的联尾各加一字,对联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一叹一问,使上联的原意得到肯定,使下联的意思反过来了,极尽犀利辛辣的讥讽,可谓虚词不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