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太极教学:泪泣传统医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6:52:31
泪泣传统医学 

上古之人是伟大的,是坚强的。衣不蔽体、食不裹腹、自然灾害、野兽侵袭……原始、落后又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他们依旧坚强的活着,不但活着,还为后世的健康、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启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就是传统医学之门:身上有了病痛,便用手取捶打、按揉或者用楔状石块或者是动物的骨刺刺激某些部位以减轻病痛,让我们看到了针灸按摩的萌芽;身上某一些部位发生了痛楚,便用点燃的树枝烘烤局部,于是,我们闻到了灸法的气息;食野果、食叶茎、食兽肉,一些病痛消除了,或者产生了不舒适的感觉甚至引起了死亡,“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他们又用生命奠基了中药治病,古人后来用果子酿酒了,并送给它一个荣誉:百药之长。自此,药物治疗疾病拉开了序幕。

上古之人那里有了针灸推拿和中药治疗疾病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雏形已经不适应治疗更多的疾病,不能满足病者更高的要求。条件依旧十分简单,中古之人中的一批志士走到了时代的前沿,他们绞尽脑汁,充分发挥自己的感观功能,他们要将自己的眼睛、鼻子和手指端都要锻炼出来,去全面把握病人在外的一些病状表现,再去为病人治疗疾病。今天,一个主任医生如果缺少了现代科技的帮助,在疾病面前,他也常常感到窘迫与为难。中古之人就是在将自己变成一台机器,一台超越几千年后诞生在现代科技之手的CT、核磁共振等的机器。他们观物象、视人象,发现天人竟然相应,进而又发现万事万物是变化的、是运动的。天人一体。万物恒动。于是,关于认识人体的一个比较完整和科学的认识在一代一代的志士的传承下形成了。于是,便有了岐伯和黄帝的对话。他们的对话响彻此后的整个发展历程。扁鹊听见了、张仲景听见了、许许多多的医家听见了,他们记着这些话,行走在继承、发扬、创新、继承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时光隧道里,一路上,杏林里,桔井旁,他们留下了自己的光辉的足迹,留下了一个个充满智慧的符号。中华民族因为有他们而幸运哉!中华民族因为有他们而自豪哉!

时光隧道在清代洞开之时,风风雨雨两千年过去了。西学东渐,随之西方的医学也登陆了中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为了区别两者,我们给西方医学取了一个名字:西医,而从草根树皮里成长出来的本土医学称为中医。弹指一挥,又过了几百年,中医、西医已经步入了现代社会,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开始占领着这个古老国度,虽然在实践中证明了它对于疾病的治疗,存在着莫大的缺陷,但是,它的发展势头依旧猛如火山暴发,短短几百年时间,它就能在这个国度里耀武扬威,它就有这个资本。而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风尘的、积累了几千年劳动人民智慧与经验的、沉淀了数以亿计的劳动人民的血汗的、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具有简单、方便、效验、廉价的传统医学却开始受到中国人的摧残:自清末以来,废止中医、废止中医教育的呼声一次又一次响起,中医坚挺着身躯,抵抗着一次又一次的强权政治压迫,走到了21世纪。

21世纪是新的世纪,它昭示着更大的生机。可是,我们的传统医学却奄奄一息了。中医堪称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过去的四大发明诞生在中国,却在国外的土壤里茁壮成长,而帝国主义列强正是用中国发明的火药来敲开中国大门,来逼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师夷长技以制夷。外国人学的好呀。国耻呀。中医依旧逃不出前四大发明的命运。虽然中医诞生于中国,照当前的势头发展下去,有人说,50年后,美国人将来中国用中医为中国人治病,而中国人学习中医还要远渡美国。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预言,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羞耻的猜测。

跨进21世纪,中医已经5000岁了,5000年的根基被现代文明冲刷着,5000年的枝叶被现代医学冲击着。中医这棵几千年来,护佑着中华民族健康大业的大树还能坚持多久?问天问地,天地为之怅然,天地为之悲彻。“拯救中医”、“复兴中医”、……。邓铁涛、刘力红等一批老中医在振臂疾呼。不知道老百姓听到没有,不知道将发展中医上升到“形而上学”的官员们听到没有,不知道开始怀疑手里这门技艺的中医人听到没有,不知道在喧哗声一片中成长的岐黄后学们听到没有。

连莫斯科都不相信眼泪。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社会,还有谁会相信眼泪。传统医学,你的这一路走得好艰辛呀。

 

我们常说:“实事胜于雄辩。”老百姓也将“眼见为实”列为信不信的最高标准。中医治病,还是用疗效说话。由于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西医的冲击,如庸医的败坏,导致相当一部分的人,对中医失去了信心。这只能说,这些人对中医不了解。任何事物都是有因果的。中医是有效的,如果说“有效”是中医的果,那么,中医的因就是:在哲学思维的指导下,为自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预防、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理论。单就治病法则来说,其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

中医治病分为内治和外治两种。内治即内服中药以治疗疾病,如服用汤药、丸、散剂、膏药、丹等,如桂枝汤、六味地黄丸、玉屏风散、川贝枇杷膏、人丹等都属于此列。外治则为通过刺激体表的局部而治疗疾病,如针灸、按摩、熏洗、敷贴、涂擦等。不管是哪一种,都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离不开中医的治疗法则。

(1)平衡阴阳。中医认为,生病是因为人体阴阳失去了平衡。要使得机体恢复健康,就要恢复阴阳的平衡。阴阳失衡导致机体出现了寒热虚实的病理变化。因此,平衡阴阳是中医最根本的治疗法则。其主要包括“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两个方面。

“有余”则为亢盛。如果阴阳一方出现了亢盛,就会“阴盛则寒”、“阳盛则热”。关于这一点,我们是有体验的,冬天阴盛,所以寒冷,夏天阳盛,所以炎热。天人一体,所以,在人体上也是如此。出现寒热后就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一法则生活上处处有印证:饭菜凉了,热一热,杯子里的水太烫了,加点凉开水进去。

“不足”则为虚衰。如果阴阳一方出现了虚衰,亦可引起寒热之象。阴虚则热和阳虚则寒。这个时候的“热”和“寒”就不能损了。因为这个时候的热和寒并非绝对的多了,而是由于阴虚则不能制约阳,导致阳亢而热,同理,阳虚不能制约阴,则阴亢盛而为寒。这些都是虚热和虚寒,应该补其不足。中医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人体仿佛一个盛水的容器,阴为容纳之水,阳为容器下的火。水的温度和火的燃烧都是恒定的,如果锅内水少了,则出现水过热,要维持恒温,则要加水,这就是壮水之主。如果水量正常,火小了,则水的温度偏低,要维持恒温,就要加大火力。这就是益火之源。

根据阴阳互根的道理,在滋阴中佐以补阳,在壮阳中佐以滋阴,所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便能达到很好的滋阴、壮阳、平衡阴阳的效果。

(2)调和五行。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相生、相克以维持其之间的平衡。如果这一规律被打破了,就会出现异常。五行相生被打破,即为母病及子和子盗母气。相克关系被打破则出现相克太过和相克不及。在中医里面,五脏六腑等都分属五行之列。

肝木生心火,肝木既病,累及心火,此为母病及子。木可燃而为火,如果木少了,则火生不起来。如心既病,则累及肝,此为子盗母气。木燃为火后,如果在上面浇以酒精,引起火力过旺,则要消耗更多的木,甚至导致木不够用。母病及子,就要增加木柴的量。此为“虚则补其母”。子盗母气,就要压制火力,如扑打法。此为“实则泻其子”。对于这种相生关系的异常,中医也制订了一些治疗法则:滋水涵木法,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益火补土法,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适用于肾阳虚衰致脾阳不振证;金水相生法,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培土生金法,即补脾土益气而补益肺金,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而致肺虚脾弱之证。

肝木克脾土,肝木既病,如果克脾土太过,便引起脾土不健,升降失于条达,此为相克太过。树木密集而土地少,树木下有根茎,则约束土太紧,土过于紧密、不得舒展,营养不得渗透。如果克脾土不及,则脾土反而引起肝木,影响肝木条达之性。树木少而土多,则根茎对土的约束力度过小,则引起土质疏松,容易造成泥土流失。泥土流失,树木亦受害。相克太过,就要疏松树木,降低密度。此为“抑强”。相克不及,就要加强植树造林,以稳固地皮,防止泥土流失。此为“扶弱”。对于相克关系的异常,中医也制定了一些治疗法则:培土制水法,即温肾健脾法,治疗水湿停聚;抑木扶土法,即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治疗肝旺脾虚;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佐金平木法,即清肺泻肝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火偏盛之证。

 五行这种关系的运用也可以运用到针灸以及精神疗法中去。在针灸中,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五个重要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也归属五行之中。五行关系也可以作为选穴方法之一。而情志中,利用情志配属五行、情志相胜的关系,来治疗一些疾病也是很有效果的。古代对运用情志治病的记载比较多。如战国时代宋国名医文挚以“怒胜思”来激怒齐闵王,治好了齐闵王的忧郁症,金代名医张子和利用怡悦引导之法,治好妇人虽饥不食之病。

(3)治病求本。本即疾病的本质。我们认识问题的过程就是通过现象来看本质。本质在事物发生、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甚至是绝对性的作用。中医治病求本就是医生治疗疾病,就要通过病人种种呈现在外的现象去发现疾病的本质。针对本质进行治疗,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这就像我们常说的“正本清源”。实践证明,要圆满解决一个问题,“正本清源”是比较科学的方向。

治病求本中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正治与反治。正治就是逆其征候性质而治。其主要运用了阴阳平衡中的治疗法则,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治就是顺从疾病症候特征而治。这里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二是病治异同。包括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即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的体质或者疾病进程不同,导致索表现的征候不同,因而治疗法则就不同。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在出现相同的征候特征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法则。三是标本缓急。其中又包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病情危急时,如胃大出血,就要先治标,赶紧止血;病情和缓后,就要从根本上治疗,也就是治病求本,胃出血止住后,就要看是是血热出血还是血瘀出血,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施治;当标本同时急剧或者不太急的情况下,就要标本兼顾治疗,如急性热病、体虚感冒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4)扶正祛邪。正即正气,人体的气、血、阴、阳都归为人体正气范畴。扶正即扶助正气。一般运用于虚证,即“虚者补之”。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补气益气、补血养血、滋阴、壮阳。邪即邪气。六淫、疫疠、寄生虫、外伤、痰饮、瘀血等都归为邪气的范畴。祛邪即祛除邪气。祛邪方法包括发汗、涌吐、清热、行气、活血、利湿、消导、泻下等。扶正是为了祛邪,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足邪自怯”。驱邪是为了扶正,即所谓“邪去正自安。”这就有点象一屋子人,当主持正义的人占绝对优势时,邪恶力量就会自动退出。这就是“正足邪自怯”。而制定一定的规则,屋子里的人只允许主持正义的人,因此,邪恶力量就会被拒之门外,或者被规则清退出去,这样就保证了一屋子的安定。这就是“邪去正自安。”

针灸在运用中,也要坚持补虚泻实的原则。其主要是通过手法来达到补泻效果。进针时,徐徐进入,循着经脉循行方向进针,呼气时进针皆为补;进针得气后,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捻转为主、捻转力度小、频率慢,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操作时间短为补;出针时迅速,并按揉针孔,或者在呼气时出针都为补。反之,则为泻。至于灸法,《针灸大成》说:“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得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

中医治病法则几千年沿用不衰。其运用的灵活性也是现代医学望尘莫及的。中医安全、有效,其实从治病法则中就可看出一个端倪:每一法则都是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将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且充分认识到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并在哲学之光的照耀下辨证论治。此外,每一法则的内涵都是十分深刻的,而且,法则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临床上可以充分调动一个法则或者几个法则。所以,中医应当担当、也能够担当起护卫13亿人民健康之职,甚至世界人民健康之职。因为,中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泪泣传统医学 传统医学名言锦句 海涛传统医学mm 传统医学与四季养生 人类健康不能没有传统医学 祖国传统医学,中医文化与养生之道 中医知识中药蜡疗显现传统医学魅力 湿疹传统医学治疗本病多有奇效 洛阳正骨医院拟建传统医学中心 中国的传统医学疗法-----刮痧(san) 陈新华的BLOG--谈传统医学对眼疾的治疗 谈中医自学方法 - 传统医学讨论版 -丁香园论坛 谈中医自学方法 - 传统医学讨论版 -丁香园论坛 小儿常规推拿 - 小儿推拿 - 海涛传统医学工作室 小儿保健推拿法 - 小儿推拿 - 海涛传统医学工作室 百慕社区 ? 传统医学讨论版 ? 一位民间土医生的肺腑之言 《电子的内部结构》 - ?文化杂谈版 - 杏林盛苑-中国传统医学论坛 #医学论坛|传统医学... 【共享】拍案叫好的秘方 - 传统医学讨论版 -丁香园论坛 印度传统医学把牛奶列为“五大白色毒药”之一 图 六信号暗示女性肾虚 - 海涛传统医学工作室 深圳|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培训|刮痧|火罐... 小儿常规推拿 - 海涛传统医学工作室 深圳|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培训|刮... 道少斋主医案讲稿 - ◆经典医书版◆ - 杏林盛苑-中国传统医学论坛 #医学论坛|传统医学... 转帖:金银宝贝——用传统医学帮助孩子调整体质的建议 传统医药的发展与推广--专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处处长张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