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启成楷书小窗幽记:第八阿赖耶识的体性和三相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41:54
第八阿赖耶识的体性和三相的研究
本篇文章来源于 论文路上(www.lunwen63.com) 原文出处http://www.lunwen63.com/a/zj/2011/0126/3182.html

绪拍

阿赖 相当于心意识中其根本的心体。阿赖耶识的根源经筋为《阿含经》、部

派佛教的论典和《解深密经》及《楞伽经》中出现的心意识思想。心意识思想是研究

阿赖耶识的基础,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本论文主要考察不同

于心体的封见解和阿旅耶识的重要思想。依据《俱舍论》小乘佛教认为,心意识的体性是唯一的,但心、意、识的作用是不同的。以《俱舍论》为首的小乘论典认为“心”有集起义,“意”有思盆义, “识”有了别义。但是其中所说的体是唯一的,所以把这称为“心体一说,。在《品类足论》第一卷中,把心意识分为眼识、意识等六识,但也属于“体一说”。小乘佛教把“第六意识”更加细分并定为因果的主体。比如说在大众部中分根本识,说一切有部中有分识.在化地部中论证躬生死组等,并定为轮回的主体。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把《解深密经》。《十地经》和《楞伽经》等作为所依据的经典开始用大乘的方式解释心意识思想。瑞伽行派依据《瑜伽师地论》,《照扬圣教论》, 《大乘百法名rl论》, 《唯识三十颂》等,把心称为阿赖耶识,意称为末那识,识称为眼,鼻,耳,舌,身,愈等六识,把这称为心体别说,依据心体别说把具有集起义的心称为阿赖耶识,应该认为是大乘的解释方式。依据体别说,八识说是成立的。如同在唯识三十颂中所提的能变唯三的说法,把阿赖耶识称为初能变讥把末那识称为第二能变识,把意识等六识称为第三能变识。如上所述关于在经典和论典中出现 的心意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有着非常大的见解差异。按照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的 说法,兼为第八识和初能变识的阿赖耶识和末那识等七转识具有水波的因果关系,双方 不离不弃,并对于摄取诸法的种子,执受种子,五根和器世间是最根本的,所以也称为 赖耶缘起。对阿赖耶识的内容进行分类的话,可分为自相,果相和因相这三相。依据这 三相来说明阿赖耶识的全体。所谓阿赖耶识的三相是指对阿赖耶识变化的状态进行的 分类,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三相的话就能参透阿赖耶识的全部内涵。下面就按顺序考察一下三相。自相是把阿赖耶识起作用的能藏,所藏和执藏这三藏称为自相。三藏七转识是对造成的种子的关系和末那识的执藏关系进行说明的学说。果相是指阿赖耶识摄 取种子进行三界轮回的果报相,是取代小乘的中阴身方式对后生的胎,卵,湿,化.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四生受生的大乘方式的果体。同时阿赖耶识组涵着诸法的不共种子和共种子,后生的果报出生的时候成为因能变和果能变的主体。也就是说依据芽流因和共熟因产生芽流果和共熟果的真共熟识的果相.所谓的因相是指第八识和末那识等七转识具有因缘

关系,能熏识的七转识把普种子和恶种子作为所熏识摄持种子的状态。并且阿赖耶识蕴涵的种子包含有六较。依据这一种子义,导知b法和色法的不共果报和共果报。即依据种子造成自身和器世间,进一步地。万法体现了所谓唯识的唯识学的真实义。特别是因相的种子论中,护月论师的本有种子说,难陀论师的新熏种子说,护法法师的本有新熏合成说这三大种子论。并且对于说明阿救耶识的因相,仅依据接受种子的熏习的所熏识和主动熏习种子的能熏识的关系来说明能燕四义和所熏四义是不够的。所熏识是指接受种子熏习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要接受种子的瓜习的话,必须满足四种义所熏的四义为坚住性义,无记性义,可熏性义,和合性义等四义。只有这四义是满足的作为接受种子的种子识阿赖耶识的因相才成立.能熏识是指末那识等七转识都主动熏习种子的心识。这一能熏识只有阐明满足下面四义的真义才能称为能熏四义。能熏四义为有生灭义、有胜用义、有增减义、有所和合义,这四义对子具备能慈习的七转识,与所熏习的阿赖耶识化合,阐明能够熏习种子的真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阿赖耶识摄持五变行心说,把种子、五根和器世间作为所缘境,从而产生区别作用。但是阿赖耶识对于警、恶和无记的三性是属于无覆无记性。无理无记性因为没有污染和覆障,作为 藏识包含种子。并且阿赖耶识由十波罗密的菩萨道净化的话,执着的执藏义就会消失 。同时就会上升到第十法云地菩萨的地位,产生金刚三昧,净化所有的有漏种子,同时 阿赖耶识的名称消失转化为大圆境智,从而粗得法身成佛。

本文 如上的内容和次序,针对唯识学上出现的心愈识的思想,阿赖耶识、末那 识以及前六识等八识的体性和阿赖耶识的三相来进行考察并阐明真羲心意滋舆三能 姿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