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攻击特效:新华军事记者亲历国旗护卫队的一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4:38:16
 

天还未亮,战士们在城楼下进行晨训。赵薇 摄
新华网消息(赵薇 邢佩伟):
3:40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困,困,还是困。
凌晨三点四十分,挣扎着爬起来赶到护卫队宿舍时,不习惯早起的我,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
一声短促的铃声,三十六名战士穿着背心短裤从宿舍里跑出来,在短暂的集合后四散开:有的跑步到院子内的红色板房内——这是他们的洗漱间;有的在洗漱间旁的厕所外排队等候;有的返回宿舍换衣服。
静,静,还是静。
一切还都是深夜的景象:厚重的云遮了月色,深红色的宫墙一片寂静;南面的端门、北面的午门,静默着、黯淡着,隐蔽在夜色里。端门与午门之间的甬路上,亮着几盏路灯,在微凉的夜色中发出银白色的光——这光也是沉静的。唯有午门下当年的东朝房外,有着急匆匆的脚步声,窸窸窣窣的洗漱声。这是出乎我意料的一种安静:没人对话,没人嬉闹,纵然从你身边经过的人是一路小跑,脚步也是快而轻的。甚至在换哨的时候,带队人的叮嘱也压低了声音。这些年轻的战士,在这个时刻,与古老的宫闱保持着一种天然的默契。
屋檐下的哨卫轻声提醒我:稍稍往北站一点——我的位置离宿舍门太近,会影响战士们换装。果然,几分钟后,已经有战士穿上了礼宾服的长裤,套上了黑色的长靴,上身则是雪白的衬衫。这种白色,在尚未苏醒的一团黑暗中,亮的极为耀眼。礼宾服在我眼里几乎带着魔法:刚才那些穿着背心短裤的毛头小伙,换上了礼服后瞬间变得威武异常——即便是小跑的时候,背也挺得笔直,像活动着的英雄雕像。

路灯下的持枪训练。赵薇 摄

身着礼宾服进行训练的战士们。赵薇 摄
》》4:00 跑步姿势很独特《《 

晨训中,战士们持枪跑步,他们的左手按在胸口。赵薇 摄
4:00 跑步姿势很独特
换好礼宾服的战士依次列队,这是清晨训练前的必要步骤:取枪。
取枪要从战士们的宿舍中穿过,而此刻护卫队中不参加升旗的战士依旧在熟睡之中——女记者的尴尬身份,使我只能在宿舍门口安静等候。
没多久,持枪队员已来到院中,整队站好。
先是两圈列队跑。他们的跑步方式很特别:左手按在胸口。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礼服上的铜质挂穗在"作祟"。这两串挂穗将礼服装饰得更为高贵,但却常常在跑步过程重重拍打到战士的脸上,有时还会遗失。于是,护卫队的战士便有了这样一种手捂胸口的跑步方式。而对于当时不知内情的我来说,这种方式无疑隐含着一种虔诚与庄严。
随后是正步与齐步的练习。战士们分为四组,每组各有一名带队班长。一步一动、一步两动……持枪使得这些惯常可见的动作变得更为威武神气,但对于平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晨训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整齐的步伐,也不是独特的跑步姿势,而是带队者的态度:好,有进步!不错,比昨天好!……这些年轻的战士,也在这积极的、鼓励的话语中,摆出了更为端正挺拔的姿态。
脚步一声声,齐刷刷地踏在宫墙内的路面上,在围墙四布的院落里形成了清晰有力的回响。就在这声响中,天色由暗转亮:午门上空泛起了淡淡的白色,沉默了许久的乌鸦一声声叫起来,我甚至在东侧城楼的屋脊上,发现了踱步于晨曦中的白猫。
古城在他们的脚步声中,苏醒了。 》》5:04 国旗从这里升起《《  
 

天色渐渐亮起来。赵薇 摄

队伍向天安门前进。赵薇 摄
5:04 国旗从这里升起
约四十分钟的训练结束后,升旗方队的战士们整队,向天安门方向出发。从午门前的空地出发,过端门,再到天安门城楼下,他们始终保持着快节奏且整齐有力的步伐。我开始为没有听从"前辈"的话而懊恼不已:跑新闻的干事昨天特意叮嘱我,要换上轻便合脚的鞋子——他们走的很快,要是不小跑跟着,就根本无法抓拍。
即便是小跑,记者也只拍到了他们的背影。
国旗护卫队长期训练的,不只是速度,还有对步幅的准确把握。从金水桥穿长安街再到国旗杆下,整整138步,这如同升旗时间2分07秒一样,已然成为他们对国家、对国旗、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承诺。从1982年正式实行升旗仪式开始,二十多年来,从未有人失信。
随护卫队从北至南抵达广场。5点04分,升旗仪式开始。骚动的人流与奔涌的车流瞬间归于静止,升旗手高红甫将国旗抛成绝美的扇形,广场上的人群肃立仰望,很多人随乐曲唱起了国歌……
采访中很多护卫队的战士都曾对我说,他们对国旗的感情很特殊,很不一样。当时我不解他们为何无法以准确的词汇描述这种感情,而此刻,当我站立在缓缓升起的国旗下,当我忘记了做记者的本分顾不上拍照也放弃了思考,当我的胸口满溢着一种纯净的骄傲与满足,我开始懂得:对于肃立于国旗下的神圣感,对于肩负着国旗尊严的使命感,语言已经浅白得失去了表达能力。

整装待发。赵薇 摄

队伍踏上金水桥。赵薇 摄

每天清晨,广场上都聚集了大量人群等待升旗。赵薇 摄
 

升旗仪式即将开始,升旗手高红甫托起国旗。赵薇 摄

升旗手高红甫将国旗抛向空中。赵薇 摄

升旗仪式中,持枪的护卫队员。赵薇 摄
》》7:10 早餐丰盛 新兵训练忙《《
 

一位战士的餐盘。炊事员正在为他夹肉卷。赵薇 摄
7:10 早餐丰盛 新兵训练忙
升旗仪式结束后,升旗方队的队员可以回到宿舍小憩一下。当日的带队干部王东告诉我:这确确实实是"小憩",因为休息时间不过40多分钟,连"小睡"都算不上。6点半,他们将随其他战士一起起床。
早饭在七点左右开始,其丰盛程度超乎我的想象:炝拌白菜、芹菜炒肉、酱茄子、拌豆腐丝、小咸菜——这些菜让我对炊事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仅是很因为种类丰富,更是因为这些 "小菜"被他们搭配的鲜亮诱人,红红绿绿的很是好看。配套的主食是肉卷、小米粥,除此之外,每名战士还分到一枚鸡蛋、一袋牛奶——这是为了补充高强度的训练所消耗的大量体力。
我来"体验"的这一天,正赶上队中事务繁忙:之前已经有一批战士提前吃了早饭,随后被派往支队进行表演。留下的战士也在院子里忙忙碌碌,进行清扫和整理。而新兵的训练还是照常进行,训练场地就在午门与端门之间的东侧空地上,低矮的围栏外是来来往往的游人,常常有游客驻足观望,拍照留念。
与"身经百战"的老兵不同,这些新兵显然还不太习惯噼里啪啦的闪光灯,也不大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训队列、踢正步。他们的表情有些许的紧张,步伐看上去也不如老兵整齐,但是这些带着"紧张感"的战士们,依旧挺得笔直,每一步踏下去,都震得站在不远处的我脚底发麻。
这算得上是北京的炎夏中稍微凉爽的一日,但训练结束后我还是发现了这样一个小战士:他的常服衬衫变成了暗绿色,已经完全被汗水浸透了。

训练后,衣服被汗水浸透的新兵。赵薇 摄

训练后,新兵的衣服变成了深绿色。赵薇 摄
》》8:30 礼宾服很有"男人味儿"《《 

参加活动的战士身着礼宾服。赵薇 摄
8:30 礼宾服很有"男人味儿"
作为国旗护卫队,日常事务除了训练、表演、还包括开展双拥活动,以及宣讲国旗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表示对共建单位的支持与尊重,参加活动的战士们通常要着礼宾服,而上级配发的护卫队专用礼宾服每人只有一套。每日升旗仪式结束后,战士们的衣服基本上都要被汗水浸湿,天热时则会完全湿透,因此很多时候,他们都要穿着尚未晾干的礼宾服参加活动。
这天上午按计划有两项活动。队里的通讯员张艳坤一边摆着桌子一边指着宿舍东边说,那是晾衣场,我们礼服还没晒干呢。笑眯眯的张艳坤是我在护卫队里见到的最"喜庆"的队员:不管他讲什么故事,听起来都像是相声段子。他告诉我队里曾经赶上一连几天不出太阳,大家只能穿着沤潮了的礼宾服训练。队伍行进到围栏附近时,他听见一个小男孩儿问:妈妈,叔叔身上怎么有股怪怪的味道!妈妈回答说:等你长大你就懂了,那是男人味儿!
讲这"段子"的时候,曾经很有"男人味儿"的张艳坤倒是笑得像个小孩子。我问他队里有没有人专门熨礼服,他正色道:我们都是自己熨!又问:以前在家里熨过吗?他笑:那倒没有。再问:刚来时熨糊过吗?他又笑:好多人都熨糊过呢!
张艳坤说,刚开始熨衣服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拿礼宾服"练手",所以潇洒挺实的礼服才得以免遭"厄运"。
这些很多在家里还被当做孩子的战士们,在护卫队里学到的,远比预想中的多得多。

很有“喜感”的战士张艳坤,业余时间喜欢和战友一起打篮球。赵薇 摄
》》9:00 "明星气质"VS 孩子气《《 
 

 
他们已经习惯面对镜头。赵薇 摄
9:00 "明星气质"VS 孩子气
9点开始的是北京邮政向护卫队赠送明信片的活动。明信片名为"国旗升起的地方",出席活动的战士身着礼宾服,在明信片上写上邮编、地址,然后投入准备好的信箱。
战士们应对此种礼仪活动显得十分得心应手:大家按要求伏在乒乓球案上认真填写地址,填的不对的,就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点"再来一张"。向信箱内投递明信片时,很多战士被要求"笑一笑","不要动","停"…….他们十分配合地微笑面对镜头,或是固定在投信的姿势上,直到闪光灯停止闪烁,才温和有礼地转身离去。
护卫队里的许多战士,已然具备了应对镜头的"明星气质"。这应该算得上曝光率最高的一支队伍,他们已经习惯于面对媒体,面对采访,面对刺眼的闪光灯,也习惯于以得体的姿态满足媒体的各种要求。与我采访过的其他队伍不同,护卫队里的战士们,尤其是老兵,看见录音笔、照相机时,几乎不会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紧张,他们所展示的从容、自信,以及成熟沉稳的态度,优于社会上很多同龄人的表现。
只有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他们才会流露出些许孩子气:乒乓球案上不够大家同时书写,于是有的人就把明信片按在战友的背上填写起来,被压的人也不示弱,索性再找一人压上去写字——于是几人连成一串,一个压着一个如同做游戏一般。他们中有人自己也觉得好笑,吃吃地笑出声来。
这是整个活动中,最为轻松有趣的一幕。
这一活动后,又有首都维护公交秩序的志愿者来参观,随后是某大学的实践团前来参观并举行宣誓仪式,下午则是安定门街道的工作人员探访慰问。升旗手高红甫应邀担任了实践团活动的主持者,这个身材高大相貌英武的升旗手,保持了他在升旗仪式上一贯的从容神情和潇洒姿态。而对于大学生们关于"会议程序"的反复商议,高红甫只是微笑着站在一旁等候,没有丝毫不耐烦。
》》11:10 指导员的"三件事"《《
 

指导员为战士整理帽子。赵薇 摄
11:10 指导员的"三件事"
指导员王国宾告诉我,下午将有50名国旗护卫队成员去往总队,进行示范表演。"家里没人了!"这个是素来话语幽默的指导员打趣道。
今天午饭的开饭时间比平日早,因为这50名队员12点就要出发,而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是凌晨3点40起的床。
经指导员"特批",我在消毒碗柜里取了餐盘跟战士们一同打饭,午餐为四荤两素:豆角烧肉、红烧鸡块、香辣排骨、青椒火腿、西红柿鸡蛋以及肉炒角瓜,颜色照例搭配的十分好看;主食除了米饭外,还有花卷、馒头、肉卷,搭配的是绿豆汤;每名战士还能领到圣女果、西瓜或是哈密瓜。
打饭是件热闹事儿。有人进了屋又急匆匆地跑出来,"我忘了领水果!",还有的走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少打了一个菜。一时间人群中满是笑声。指导员探出头:纪律!
队伍瞬间变得安静有序。
开饭没两分钟,指导员就把炊事班长叫到了屋里,交待了三件事:一是对面的桌子一条腿有些短,要用小木块垫起来。"别用纸,用木头。"二是门口放绿豆汤的地方要支起一个小木桌用来放碗,"碗放在地上太不方便。"三是肉菜稍微有些油腻,指导员指着桌上的排骨说,"下次过完油再炖一下,但是要把汤收干。"
我从未想过,这个看起来颇为粗线条的指导员,一一点破的,都是细节中的细节,难怪曾有战士悄悄告诉我:"指导员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粗中有细的指导员,最发愁的还是战士们的睡眠问题。护卫队的午休比较长,可以休息到下午三点半,但巡逻、活动、表演等事务一来,战士们的觉就总是不够睡。因此当我们提出要在午休时间进行采访时,指导员委婉又坚定地拒绝了:"让他们多睡会儿吧。"  >>18:50 护卫队之歌<<
 

战士们持枪训练。赵薇 摄
18:50 护卫队之歌
 
5点钟,参加示范表演的50名战士回到护卫队。也就是说,从凌晨3点40起床到现在,很多人的休息的时间,只有清晨那40几分钟的"小憩"。这让中午补了个觉以后依旧头昏脑胀的我,觉得十分"恐怖":他们要早起,要升旗,要表演,还要——降旗。
降旗前的训练安排在晚饭之后。游人散去,白日的喧嚣逐渐归为黄昏的沉寂。正步踏出的声响,再一次于空旷的城阙中低低回荡起来。几名摄影爱好者"蹲守"在午门下的围栏旁,端着长镜头,等待抓拍任何精彩的一瞬。
礼宾枪在自然光下迸发出异样的光彩。依旧是晨训中的动作,重复的,也依旧是那些动作要领。也许是一天耗费的体力过多,傍晚的训练似乎不及清晨顺利。但短暂的调整与训话之后,队伍迅速恢复了生气。
降旗前20分钟。队伍向天安门前进。
我正陶醉在整齐的正步中,队伍已经有人唱起了歌。
"国旗同太阳冉冉升起,
映红了蓝天,
映红了大地,
映红了橄榄绿。
我们是忠诚的国旗卫士,
光荣的哨位,
神圣的职责,
党的嘱托牢牢记心里......"
从来不曾想到,他们的歌声如此浑厚、动听、深情。
是的,深情。
他们的骄傲、自信、欢乐,甚至是痛苦,渗透在每一个音符里,饱含在胸腔里,那声音并非来自唇齿之间,而是从心中满溢出来,形成了一个低回盘旋的磁场。
向来谦和低调的带队干部董建凯,几乎是带着炫耀的神气对我说:怎么样,战士们的歌声好听吧?
这大概是我听过的最打动人心的歌声了。
队伍在天安门城楼下停下,休整,等待出发。倦意褪去,许多升旗前被我忽略的细节,此刻清晰展现。年轻的战士两两相对,细心地为战友整理衣领、挂穗、扶正帽子。他们的动作很轻,很细致,几乎没有人发出声音。这一刻,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军容镜"。
整队、出发。
我目送队列整齐地走出城楼,踏过金水桥,穿越长安街。街的另一头,闪光灯开始不停闪烁。
降旗、收旗、归队。
仪式结束,但战士们还沉浸在庄严与肃穆的气氛之中。直到队伍中响起了这样的歌声:
"有一种渴望,
涂上阳光的油彩,
有一种激情,
汇成生命的澎湃,
军人天生就是,和平的使者,
有一种奉献不用问,明白不明白。
......
军人的字典找不到,找不到失败,
军人的名字为了,战争而存在。
为了天空晴朗美丽新世界,
我们就是穿越硝烟的迷彩。
......"
董建凯告诉我,过几天支队要举行歌咏比赛,这是他们的参赛曲目,歌名叫做:《穿过硝烟的迷彩》。
 

战士们整齐的床铺。他们的床和被褥都是加长特制的,床有2.2米长。但是因为买不到合适的凉席,他们的席子都比床短了一截。赵薇 摄
20:00 再见,护卫队。
每周五晚队里都有活动。比如看电影,比如消夏晚会,比如讲座学习。
这周五是上级领导为战士们讲课。
而我一天的护卫队生活,也在这一刻告一段落。
在渐暗的天色中悄悄告别护卫队,我才发现,这一天的时间,是多么短暂。
很多经历,还没来得及体验;很多承诺,还没来得及兑现。
还没有尝过队里晚上的加餐:据说是有鸡蛋有稀粥,营养又清谈。
还没来得及请教炊事班做饭的"秘籍",只知道班长原来也是护卫队一员,相貌英俊身材笔挺。
还没有顾得上看一看徐伟的手表,这个来自四川的护旗手平日沉默腼腆,肩负着升降旗报告队列出发时间的重任。他说用坏了的表他都留着,共有三块。
还没有抽空去看董建凯推荐给我的《霓虹灯下新哨兵》,这个年轻的副指导员谦和有礼,喜欢思索,比同龄人多了沉稳,少了浮躁——他的推荐应该不错。
还没找机会向队里建议再搞一次"消夏卡拉OK晚会",有战士悄悄"撺掇"我给指导员"吹吹风",他说他们喜欢歌唱的感觉。我更喜欢听他们唱歌的感觉,歌声中的深情令人沉醉,更何况这里的天然"音响"效果一流。
还没......
纵然有许多"来不及",但这一天的体验,已然十分丰富。我知道这些看似神秘的战士,其实过的也是平常生活,只不过更为辛苦、更为紧张;我知道这些表情严肃的护卫队员,其实一样爱笑爱闹,只不过更加懂得自律与选择。
我知道看似枯燥的军营生活,其实一样有乐趣,而这些年轻的战士,其实与同龄人一样,爱玩篮球、爱唱歌、爱读书,也爱打游戏。我知道他们共同的爱好,是当年那部叫做《士兵突击》的电视剧,指导员说,那是业余生活最为统一的一段时间。
然而多数时间,他们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脾气秉性,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连吃饭的口味也不尽相同。他们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喜欢富于变化的生活,乐于享受年轻带来的快乐。
但他们,承受的更多。
关于国家、关于国旗、关于尊严、关于神圣,他们从不懈怠。那是年轻生命中的一抹重彩,他们为此付出很多,也值得终生铭记。

战士们的学习桌和电脑。赵薇 摄
 战士们的午饭中有新鲜水果。赵薇 摄打饭也保持队列整齐。赵薇 摄一位战士的午餐餐盘。赵薇 摄    战士们列队取枪。赵薇 摄  带队警官彭凯。赵薇 摄  战士们持枪训练。赵薇 摄     训练后满脸汗水的战士。赵薇 摄 战士的额头上被军帽压出了红印。赵薇 摄 训练后满脸汗水的战士。赵薇 摄 战士们互相整理衣帽。赵薇 摄 这名战士神似《士兵突击》中的伍六一。赵薇 摄       下雨了,哨卫穿上了雨衣。赵薇 摄   战士们列队去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