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吧:试飞总师称歼10历时六年试飞没有摔过一架(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51:48

试飞总师称歼10历时六年试飞没有摔过一架(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3日 11:19  环球网 资料图:歼10战机。

  早在1978年以前,美国的第三代战机——F16就已经发展出十几个改进型号,但是中国的歼击机却还是第二代的水平,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历史落差。第三代飞机的设计技术在我国航空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对于设计团队来说,为了实现战斗机的高性能,他们需要做的不单单是填补空白,还要尝试最先进的设计方案。

  宋文骢 (歼-10飞机总设计师):抄人家的或者沿用老的歼七布局,那个不行的。做这个飞机也有很多风险,事情就是这样的,如果你前面没有困难,没有风险,也就没有推动力。

  歼-10战机6年试飞无一败绩

  1998年3月23日,歼-10战机首飞。试飞大队长雷强担任了首飞任务。第三代战机的标志性特点就是电传操控。因为气动布局等特性,飞机上天后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传统的操纵杆连动方式已经无法控制它的飞行,需要成熟的新式电子飞控系统才能驾驭。电传飞控系统一旦出现问题,飞机便会失去控制,后果无法想象。

  雷强 (歼-10飞机首飞试飞员):原来我最担心的就是咱们电传系统出问题,那就是飞机不可控。

  杨伟 (时任歼-10飞机飞控系统负责人):当时给我安排的任务是在飞机边上对飞控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因为是首飞,我们检查了三轮;确保一切满足条件。我当时竖了两个大拇指头,告诉雷强,说飞机准备好了。

  雷强 (歼-10飞机首飞试飞员):当我飞机滑出的时候他一直给我这样比划着,两个大拇指这样。那个我觉得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飞机滑行——拉升——冲天。这短短的几秒,空气仿佛是凝结了一般。飞机的呼啸声将每个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人们屏住呼吸,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静静地仰望。当雷强驾驶飞机安全降落之后,所有人的情绪再也无法控制了。

  这个默默落泪的人叫杨宝树,他被任命为歼-10飞机生产总指挥时已经58岁。而这个场景,是他陪伴着歼-10留下的最后一组镜头。从设计、加工到总装,他陪伴这架飞机度过了十七年,然而在定型试飞的最后关头,他累倒了。1999年9月9日,这位歼-10研制功臣永远地离开了。在病情恶化、处于深度昏迷时,他还在喃喃自语:“飞起来……拉高!再拉高…”。

  首飞圆满成功,但这仅仅是战机研制工作一个新的开始。随后的每一次试飞,每一项工作,都如履薄冰,都面临着首飞一样的艰辛和挑战。

  作为一架战斗机型号来说,试飞的周期大约要占整个飞机研制的三分之一以上。战机试飞,被称为是“刀尖上的舞蹈”。从美国的F-16、俄罗斯的苏-27、到法国的幻影-2000,这些先进战机都在试飞阶段发生过机毁人亡的惨剧。歼-10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机,能否经受蓝天的检验,没有人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周自全 (歼-10飞机试飞总师):有人预言,歼十试飞肯定要摔飞机。而我们这些试飞员,都是很优秀的试飞员,他们自己都说,他说现在就是看轮到哪一位弟兄了。

  在外人看来,飞机试飞是个风险性极大的职业。然而对于试飞员来说,这是他们必须忘掉的事情,因为只有通过试飞,才能获取宝贵的数据,为飞机的研制定型提供科学依据。

  张景亭 (空军某试飞团团长):风险只是试飞当中的一部分,它更重要的工作,还在于飞机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没有战斗力到有战斗力这么一个过程。

  在试飞员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保障团队,这个团队看似寻常,却在时时刻刻影响着飞行的成与败,甚至试飞员的生命安全。

  周自全 (歼-10飞机试飞总师):有一次咱们的飞行准备过程中,飞机开着车,上天之前要检测飞机状态。夏天啊,在40多度的机场,后来检查通过了,最后有一个机务人员发现,有一滴油从缝里流出来。那个液压管在这个时候才破裂,如果说他不是这么高度聚精会神,他不会发现,如果他没有丰富经验的话,他也发现不了,如果这个东西带到天上去,那个后果是不难想象的。

  在历时六年的歼-10高强度试飞过程中,没有摔过一架飞机,连飞机大幅损坏的类别事故都没有发生过,这在全世界战机试飞史上都是令人惊讶的成绩。

  2006年,歼-10飞机正式向外界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成为世界三代战机群中一颗闪亮的新星。

  3个月完成“飞豹”歼击轰炸机三维设计

  我国第一架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歼击轰炸机,有人称它为“飞豹”。新型歼击轰炸机从开始立项,到首飞成功,再到装备部队,只用了短短5年的时间。而这,曾经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唐长红 (新型歼击轰炸机总设计师):几乎飞机的每一个零件都得进行重新画图,重新设计。那这样的话,时间又要求得非常紧张,如果没有新的技术手段,用传统办法是没有办法按期完成这项任务的。

  新型歼击轰炸机的研制和生产恰逢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三维设计和数字化装配,是新时代飞机设计手段的重大革命。经过三个月夜以继日的技术攻关,新型歼击轰炸机实现了在计算机上进行飞机的三维设计。这一创举标志着我国的飞机设计手段实现了质的飞跃。

  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加快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信息化武器装备已成为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联合作战,正在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200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见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要坚持作战需求牵引和科技推动相结合,科学确定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着力构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具有我军特色的武器装备体系。

  这架珍藏在航空博物馆中的“空警一号”,是我国早期预警机的雏形。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研制预警机的设想,1967年研制了新型歼击轰炸机。但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预警机的后期研制工作不得不中止了。

  在现代战争中,空中预警指挥机作为远程预警和空中作战指挥的控制协调中心,被称为“空中指挥所”。它可以凭借强大的侦测力量和信息处理能力将来犯之敌尽瞄眼底,更能指挥协调空中作战和精确打击,被誉为“空中力量的倍增器”。预警机自诞生之日起,就在现代战争中大显身手,屡建奇功。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周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了预警机。中国要掌握这种先进的装备只能靠我们自己,面对着重重的技术封锁,江泽民同志批示,研制部门要争一口气,否则总是要被人家卡脖子!

  此时,距离尘封已久的“空警一号”诞生之日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国外先进预警机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空警一号”的年代。要在短短几年之内研制出先进的预警机,就要加倍努力,迎头赶上。

  军地上百家科研单位组成的几千人的科研大军开展了艰难的攻关。 科研队伍一一解决了气动布局、雷达重心等等高难度问题,飞机改装采用数字化手段,两年完成设计制造,三年实现首飞,创造了我国电子和航空工业的奇迹。

  与此同时,我国完全自主研制、全部国产化的小型预警机也成功问世。

  我国自主研制的预警机正式列装,实现了空中预警探测和空军作战指挥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的重大突破,为国家和民族增添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守土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