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飞正传梁朝伟演:特级教师谈个性化作文——个性化的抒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15:51


个性化抒情
你来到人世的第一声啼哭是抒情,童年的呀呀学语是抒情,青春的喃喃自语是抒情,中年的指点江山是抒情,暮年的沉吟静思更是抒情。抒情如诗,平仄出生活之韵;抒情如歌,吟唱出人生之韵。自然因抒情而灵动,人生更因抒情而丰富。

而最迷人的抒情,是充满个性的抒情。
也许你要问,个性到底是什么?
坚硬是石的个性,柔韧是苇的个性,清澈是水的个性,透明是晶的个性,雄伟是山的个性,奔腾是江河的个性,热情是太阳的个性,明净是月亮的个性……个性是生于茫茫人海中的那一个“我”,是众生相里千淘万漉之后的那一种“独特”。个性是“你之为你”的首要条件,个性更是“我之为我”的最本质理由。没有个性的人生是平板的人生,没有个性的社会是圆滑的社会。个性是人支撑血肉的脊梁,更是人之风骨的精髓。
那么,抒情的个性是什么呢?请让我带领你,以抒情作桥,走进古今中外的心情。也许我的分类不一定很恰当,但我们由此可以多角度地领略个性化抒情的万千丰姿,学习个性化抒情的方法与技巧:
一、探索个性化抒情的心灵律动
抒情,从理论上来说,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如果剖开其内核,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抒发和表达所展示的心灵律动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的如缓缓流淌的小溪与从容前行的大河,有的如暴涨的洪水与奔腾飞泻的瀑布。而这,构成了个性化抒情的第一道风景。
1.倾诉。
这是一种黏液质的抒情。它的特征主要是尽情地表达和诉说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倾诉者内心世界的展示是酣畅淋漓、连续不断的,所吐露的情感往往是缠绵的、细腻的。
说到倾诉,必然要提到的就是屈原。
在屈子的许多诗章中,我们可以屏息静听到诗人是那样深情地向世人倾吐自己内心深处细腻而深厚的情肠。通篇的“陈词”之语,以及“哀”、“恐”、“伤”、“固”、“犹豫”等词都充满着倾诉的渴望。甚至从一些篇目的题目上我们也可以体察到这种沉挚深婉的情感,如《惜诵》的“惜”、《抽思》的“抽”、《怀沙》的“怀”、《悲回风》的“悲”等。屈作中的字句,吟诵起来大都厚实、深邃、凝重,恰似一股股缓缓折行奔淌不息的川流,又好像千年古钟发出的一声声深沉的、余音不绝的巨响,无不令人动容。特别是在《离骚》和《九章》诸篇中,屈原将自己的怨愤之情用类似吞声饮泣的方式倾吐而出,情绪延伸回环,气势跌宕反复,更是激荡读者胸怀。
在现代白话文中,倾诉之绝章更是比比皆是。
难忘朱自清《背影》,一为情感深沉真挚、叙事描写细腻入微,二为抒情的绵密与厚重——情如织在读者心中的网,趋之不散。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样的抒情是作者面对艰难世事的一声长叹,是追怀父爱不得排遣的一种挣扎。在这些绝不煽情的文字背后,有着一定生活经历的读者必定会读出人生沧桑。由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朱自清的另一名篇《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的语言无疑是华丽而雅致的,但其中的抒情却是委婉而凝重的。你不会忘记这样的一些文字: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倾诉式的抒情就是这样地注重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样的抒情低沉曲折却绵长幽远,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与此异曲同工的是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之所以能成为无数游子共有的心声,其魅力不仅在于意象选择与组合的巧夺天工。因为这仅仅只是表象!诗的动人之处在于抒情方式的极端个性化。不是吗?情感起点和终点的蜿蜒距离,连接意象的“情感流”的时空更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推进。缓慢的却是涌动的,沉郁的却是顿挫的。这样的倾诉,真正地构造出了《乡愁》逼仄却又无比广阔的情感空间。
说到倾诉,我们还很难忘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拳拳之心,杜甫在《春望》中的感花溅泪,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百草园的依依惜别,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对咕咕叫着的鸽子的深情询问……
2.爆发。
倾诉并非纤细软弱的代名词,但它的呈现姿态肯定是如泣如诉式的,有着“幽咽泉流冰下难”的坎坷美。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情感不可遏制的爆发,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大河向东流,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说到爆发,绕不开的诗人是李白。浸透盛唐时代文化精神和理想主义的李太白,生性澹荡,意气高扬。他既得楚骚的遗韵风采,又不乏三楚哲人的悲剧精神。他结合自己的内在禀赋和生活境况,挥洒出顾忌较少、直言颇多的诗歌语言。比如,同样是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不满,屈原是诉语娓娓:“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李白则大声力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这里可以看出倾诉与爆发的明显差异。为了表达激昂充沛的感情,李白主要采用奔放豪爽、跳荡飞动的语言。他有言即说,有情必发,心到诗成,毫不经意。李白的情感系统一经触发,便如洪波涌日、天穹降瀑似地喷薄跃出,一泻千里。它用奔腾的语调和激烈的言辞来震撼读者的心灵。《将进酒》、《行路难》、《梁园吟》等皆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李诗的爆发着重于力量和气魄,具有雄浑刚健之美。曾巩评李白诗:“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
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爆发式的抒情精品比比皆是。
还记得关汉卿的《窦娥冤》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可怜的温顺贤惠的小妇人顶天立地地“站”起来。她素衣飘飘,悲愤难抑,仰面苍穹,指天问地,她这样唱道: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作天!
这是善良的爆发,这是软弱的爆发,这位本应该以倾诉的姿态出现的小女子以爆发的刚烈姿态重生。“爆发式抒情”成就了文学史上这一感天动地的另类女性形象。
如果说窦娥还只是故事,那么谭嗣同则是真正的历史了。“戊戌变法”失败,刑场上,他神色凛然,从容挥毫抒写心情: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好一个“我自横刀向天笑”,好一个“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不禁想起了几百年之后,在重庆高高的歌乐山上,又一位叫陈然的革命志士也曾凛然高歌:
我渴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将我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后来这豪迈的抒情真正砸碎了白公馆与渣滓洞的铁牢,而成了歌乐山的绝响。与此遥相呼应的,是透过历史厚重的脚步声依旧遥遥传来的热血之音,虽然时间已经久远,它们却依旧撞击心胸,千年不散。
秋瑾在爆发: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鲁迅在爆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周恩来在爆发: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这就是爆发啊!剖开我的胸膛,掏出一颗心来,给我的祖国,给我的事业,给我的追求。爆发之美,美在激情涌动;爆发之美,美在酣畅凌厉。
不要以为爆发都是悲壮的情感,爆发其实更是塑造优美壮美的使者。
有诗意的爆发,《春》不是吗?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有崇高的爆发,正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有语重心长的爆发,记得张洁的《挖荠菜》吗?
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自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只要他们不觉得厌烦,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
有自豪的爆发,请听《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就是爆发,它绝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它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它既是关东大汉的仰天长啸,又是江南女儿的倾情一歌。
二、欣赏个性化抒情的外在情态——婉约与豪放
倾诉与爆发是我们探讨的个性化抒情情绪流淌的潜在方式,如果我们察其外观,可以发现其个性化的表达往往不是婉约就是豪放。
婉约与豪放是词的艺术风格,用在抒情上可能不是最恰当的词语。这犹如南宋严羽论诗“大概”有“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清朝姚鼐论散文风格之分“大体”有“阳刚”与“阴柔”,近代王国维论美学“基本上”是“宏壮”与“优美”吧。
1.婉约。
这里阐述的个性化抒情之“婉约”,是指抒情内容的缠绵、清新、恬淡、沉着……总之,情感之流是稳健的气定神闲。


在这首抒情小曲当中,一直踯躅着忧伤的情绪,会使我想起岑参的一句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小曲短小,忧思却“山回路转”,缠绵不绝。
与此相类似的古诗词还有太多,李煜这样缠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而李清照是这样缠绵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读完这段诗,我们似乎能听到“丁丁”的伐木声,肥肥大大的瓜果们的嬉闹声,眼前似有露珠们晶莹剔透活泼泼的笑容,而周围马上清香缭绕。于是即使身在炎热酷夏,身上便也凉爽起来,心情也亮丽起来——作者用明快的抒情赠与了读者一个明快的秋天、一个明快的心情。
夏天也是不错的,你听: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相同的丰收的快乐,不同的快乐的情调。每一个字眼都喜笑颜开,每一处停顿都激起了最晴朗的想象。当心弦被快乐地拨动而跳跃,相信还有一串明亮的抒情也会像排云而上的晴天一鹤,顿时会让你本已明媚的心灵颤动出别样的美丽。这是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清新明快的诗句抒发着对青春活力的赞美,展示着心灵对生活最纯洁的期盼。
(3)哲理深蕴型。
也许生活的修饰语大多数时候并非清新明快,所以诗人们在人生的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沉思的状态。于是,抒情也就常常以一种哲理的面孔出现。
古人自不必说了,他们已经习惯在轻斟浅唱之中悟出宇宙奥妙。王昌龄曾对着明月感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而张若虚在“春江潮水连海平”的夜晚叹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苏轼比张若虚达观得多,他醉问青天之后大彻大悟,喊出了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年来,从“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千年月一轮,朦胧了多少情愁多少爱恨。
除了明月,古诗文中俯拾皆是因对人生的思考而抒发的情怀: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湾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赵翼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蒲松龄在“杀狼”后击掌欢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王安石在惊闻方仲永已经沦为常人后顿足长叹:“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哲理常常和议论相伴。但透过理性思索的外壳,我们更能感受到成熟的思考在涌动,深蕴的哲理让个性化抒情风华独具。在现代文中,“情”与“理”的交织同样完美,欣赏两段: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张晓风《敬畏生命》
抒情因哲理而凝重,哲理因抒情而诗化。这一类的抒情已不仅仅是心灵的呐喊,那是对生活的解剖对灵魂的拷问。它来自于睿智的头脑与独到的感悟,支撑个性化抒情的只能是个性化的思想。哲理深蕴让个性化抒情具有了弹性和张力。
2.豪放。
这里阐述的个性化抒情的“豪放”,是指情感表达状态的激烈和涌动。其常有的呈现状态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1)深沉炽热型。
这种抒情肯定也是缠绵和悱恻的,但它的表达形式却是热情澎湃的。热情包容了缠绵,澎湃激越了悱恻,这种抒情于是铸炼了温柔,形成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态势,让人沉浸又激动,欲罢不能。
冰心最是清新脱俗的诗人,但同时她也是最煽情的高手。在《纸船》的最后,在茫茫的太平洋上,迎着天风浩荡,她向她的母亲深情呼唤: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哪里是“求”?这是呼告,这是命令,其深沉炽热的情感就是太平洋也要为之动容啊!
还有闻一多《七子之歌》,句句都是含泪泣血之作,可是震撼人心的绝不仅仅是思之缠绵,而是爱之忠诚,情之激越。试读一首:


这不是在地底下徘徊欲吐不能的深情,这是绝不压抑绝不含蓄不吐绝不罢休的爱和战斗的宣言。“缠绵”已锤炼成了战斗的武器,悲情如火,寒光闪烁,正气凛然。
张晓风在《行道树》中这样坚定深情而豪迈地抒发自己的人生观:
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是多么唯美而又至刚的抒情!这对奉献的虔诚难道不是世界上最深沉炽热的情感吗?


这已经是煮沸的情感,双唇一动,漫天飞舞的是浓情热爱。陕北的信天游啊,炽热得烫手烫心,洒脱得豪气淋漓。
(2)壮勇刚健型。
这一种豪放的抒情美在“刚健”,往往是扼住命运的喉咙后的一声大吼,气血沸腾,声震天地。
曹操这样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李白这样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这样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陆游这样吼: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李贺这样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龚自珍这样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陈毅这样吼: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当然,吼得最豪放的当数毛泽东,他豪放出了一个新的中国。他的抒情一度成了中国的号角。你听: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当然,绝非宏图大志改朝换代才需要刚健的抒情,让我们来听一听安塞腰鼓的抒情吧: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安塞腰鼓,这是捶出来的抒情,捶出来的刚健。捶打安塞腰鼓的形象,被抒情成了中华的造型!
再听一听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结尾那段激情洋溢的演说词: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这样的抒情刚健雄美,掷地有声,让人读后顿生民族豪气。中华之魂,就是在这样刚健的抒情中熏陶出来的啊!
三、琢磨建构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方式
读完以上的文字,相信你的抒情之弦一定被拨动了,你渴望在个性化的抒情中燃烧个性。也许你要问:我们也能抒发如此动人的情感吗?当然能!如果你热爱生活,如果你愿意感受生活,如果你迫切需要表达生活,那下面的方法,可以引领你进入抒情的斑斓世界:
1.引吭高歌,直抒胸臆。
这在“抒情”的理论范畴叫“直接抒情”。指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以助声势。
直抒胸臆的优点是爱憎分明,表达酣畅,情透纸背,入木三分。
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再看茅盾的《白杨礼赞》: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我也有一段自己很喜欢的抒情文字:
孩子们,请相信爱,相信沧海会变成桑田,相信“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相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相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没有什么技巧可言,真的,直接抒情就是种子必然要萌芽,是含苞的骨朵儿必然要开放,是成熟的胎儿必然要破母腹而出。如果你有足够丰富足够真挚的情感并有足够时间足够力量的酝酿,那么绝不会有爆破不了的炸药包,也就绝不会有难产的抒情。
2.婉转沉吟,情感渗透。
这在“抒情”的理论范畴叫“间接抒情”,指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甚至说明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
间接抒情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的抒情,它美在渗透,巧在灵活。它本就是经历了个性选择的抒情方式。
(1)寓情于叙事。
这就是叙述性抒情。它的个性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让我们走进这样一个故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轻快调皮的叙事中,青春溅落了一地,欢乐挤满了整船。故事中何曾有一个抒情的词语?但是够了,难道我们听不到叙事中快乐音符的蹦跳吗?
还有更为朴质的叙事: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在叙事的末尾,甚至连一个感叹号都没有。这个句号就是邓稼先忠厚朴实的人格,这个句号更是杨振宁无声的抒情啊!
(2)融情于描写。
这就是描写性抒情。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让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描写帮助抒情。
其实,没有任何描写是不带情感的。描写可以是粗犷的、细腻的,可以是浓墨重彩的,也可以是水墨写意的,但情感,永远是描写的感性地基。看吧: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紫藤萝瀑布》
多么独到的观察,多么独到的描写,多么富有画意和诗意的抒情啊!
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这样的描写数不胜数: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这里朱自清抒发的是春的宁静。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这是老舍抒发的冬天的安详。
(3)寄情于议论。
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必进行论证,只要用饱蘸浓郁感情的语言来议论人物、事物、景物,这就是议论性抒情的个性。鲁迅的“投枪匕首”下,经常有这样精辟而深刻的抒情。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那首著名的《有的人》,不是几乎全由议论组成的吗?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还有《陋室铭》中的“孔子云:何陋之有?”《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的议论直入人生的内核,在深刻中我们何尝体会不到对某一种人生的热烈赞美?
(4)蓄情于说明。
或许你不相信,说明也和抒情有关,是的,不是很多,但绝非无踪可觅。因为抒情实在是人生的天性。比如:
从崇祯九年起,霞客按着预定的计划作万里远游,于九月离家入浙江,十月入江西,转年正月到湖南,三月过湖南入广西。第三年三月,由广西入贵州,五月由贵州入云南,又往返于云贵边界间,最后于第四年四月横贯云南直到腾越(腾冲),这是霞客西游最远的地点。
——《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在有点儿让人眼花缭乱的说明中,你不会感受不到惊叹与崇敬之情的涌动。又如: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从“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当中,你一定能够明白说明是怎样地不知不觉渗透了抒情。
四、探讨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技巧
就我个人的认识而言,技巧永远只是技巧,它属于浅表层的辅助性的工具。它并非个性的本质。但技巧的娴熟应用有利于展示个性却是勿庸置疑的。
1.联想想象张起个性化抒情的帆。
几乎可以这样说,任何奇伟瑰丽的抒情都需和联想想象联姻。
重读《逍遥游》,重读《牡丹亭》,重读《天上的街市》,你会掩卷惊叹,联想想象是文学的双翅,更是个性化抒情的泉源。
2.象征手法拓开抒情的个性化天地。
很难想象,如果《行道树》仅仅是写树,如果《白杨礼赞》傻乎乎地赞美的仅仅是白杨,如果《我是一条小河》的背后没有那样广阔的联想空间,如果读者只能用脚而不是用心走在那条《未选择的路》上,我们的文学史和心灵史会少了多少精神的家园。
有一种个性,通过象征,将会让抒情曲径通幽丰姿绰约妩媚迷人。
3.修辞方法提升个性化抒情的品味。
当抒情决定以文字作为载体,这就决定了修辞应用的个性化。修辞的应用就好比女人之于化妆品,高明者必然化平庸为神奇。请看:
比喻: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鲜露琼浆?
拟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大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排比: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对比: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反复: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其实,说了那么多,所谓个性化抒情不过是:
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独到的感受与思考加上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必须要聒噪几句的是,个性化抒情并不玄乎,当洗净其华丽外表,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个性,其核心不过是——“真性情”。
个性化抒情的境界,是通则行云流水,顺则信手拈来,放则倾盆而出,收则群响毕绝的境界。
典范
高个儿,真好
李 想
我从小就厌食挑食,再加上遗传因素,便成了现在这矮个子身材,虽说浓缩就是精华,但太浓缩也是不好的,大大小小的麻烦事真是避之不及,经常逼着我感叹:“高个儿真好!”
“宝贝!妈妈给你买了条裤子,来看看如何?”这次,妈妈的确有眼光,看中的是一条漂亮的牛仔裤,我激动地对着镜子试穿一番。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裤子多出了整整半个多手掌,此时我老爸又回了家,唉,在父母面前出洋相真不是滋味,只好灰溜溜地逃出门去!高个儿真好!
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发现我班出“野人”了,个个那么高,实际上是我太矮了。集体早会上次次我站在第一个,在领导的眼皮子底下,几乎是动弹不得,实在不爽!体育课上也总是往边站,因为矮没办法!平时,与朋友结伴而行就我最矮,而且还比别的同学矮出半个多脑袋,简直丢脸极了!高个儿真好!
体检时,特别是量身高,巴不得最后一个上,免得别人次次惊叹道:“天啊!还没有××米,肯定是严重营养不良!”高个儿真好!
下课后,只听见同学们议论纷纷:“听说个子矮的人不好找工作啊!”“反正你又不矮,怕什么呢?”“就是,可那些矮的同学不就倒大霉了嘛!”此时,我早已是面红耳赤了!“谁说的啊,你们怎么这样说啊!”哈哈,终于有人肯为我们这种苦命人说理了。“矮个子可以去学航天技术啊,比如杨立伟就是嘛!再说也可以去当演员(侏儒)嘛!”唉!没想到,不是来为我们说理的,而是……高个儿真好!
唉,矮个子的人就是可怜啊!为了摆脱我现在的状况只好采取增高计划:1.自我安慰(减少忧虑);2.吃增高药;3.多运动;4.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可这些从没有一针见效过,这个让人头疼的矮身材何时才会离我而去呢?
高个儿,真好!
点评
你一定看得出这篇短文的小作者并非语文高手更非作文高手,但读完此文,我毫不犹豫地就给了她最高分。喜欢这篇文章,喜欢她坦坦荡荡的抒情,喜欢她毫不矫饰的文字。知道吗?这就是个性——真实的苦恼,痛快地倾诉,像一路蹦跳而来的经历了一点点坎坷的小溪,连哭声都是透明的。我被感动了,你呢?

岳晓菲
古来以手为题的诗词颇多,《诗经》中那淡淡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是名垂千古,至今仍被无数后人传诵着。
手之妙,在这一“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幼时蹒跚学步,便是从父母这一“执”上开始的。于是乎,人生起于手,起于执。这一执便执出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留下了银发老母双手握十的等待,牵动着他乡游子视手思乡的兴叹。少时的友情,也恰恰是执于手中的。不谙世事的孩子只知道两只手深深地握在一起,便是誓言,便是承诺,便是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友谊。这一执,留在记忆里的是春花浪漫时银铃般的笑声,是秋去冬来时紧贴手心的温暖。恋人的爱情,也是在手中滋养的。那双手相握时胜于万语千言的心灵交汇,那挥手别离时好过抱头痛哭的难分难舍。这一执,漫漫人生路似乎就有了依靠,有了陪伴,有了海枯石烂的许诺。这儿的手,母亲的手,孩子的手,朋友的手,恋人的手,牵的可都是心哪!
不禁想起了那被古人以寄情的手绢。官宦之家的小姐们质地光滑的精致绸绢;小家碧玉们亲手缝制的独特手帕;甚至于近代男人们赠于妻儿的大方巾,都是无比深刻地流露着那绵长悠远的深情。手绢起于手,手源于心。心手交汇,赋予手绢的自是那不可言喻的惊天动地。日本名片《黄手帕》看哭了多少人?哭,为手帕,为叠手帕,为叠手帕的手,为让手如此义无反顾的情。
逃脱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近在咫尺的还是现代人的手。是的,它们白皙了,漂亮了。但它们却变冷漠了,一如都市男女僵硬冰凉的表情。没有人伤心地在它的指间轻呵一口热气,没有手绢为它揩去所有的孤独与不快。现在的手啊!在那些过于鲜明的对比中,逝去的恰是那份柔美精巧的心情。
我对手的重视与乞望仍在保持,一如我对手绢的钟爱一直继续,从未停止。我挥动衣袖,注视着那双迎风泣泪的手,它挂上凄绝的微笑呜咽着说:“我们别分手,好吗?”
点评
如果话题为“手”,你能在短短40分钟之内如此精彩地抒情吗?借手写情,从一“执”字切入,写尽了亲情、友情、爱情。我们民族甚至其他民族千百年来最珍视的情感竟用这“执手”就诠释了,真可谓心思灵巧,举重若轻。小作者抒发的是对人类情感文化的认识、体味、思索,这是委婉的倾诉,这是缠绵悱恻的反思。情如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汇成激流,撞击心胸。
推开这扇门
卢 容
广告一:背景是一堵很脏的墙,上面一扇不起眼的门。一个小女孩在墙边哭,一边哭一边开门,门一开,温和、轻柔的光照在女孩的身上。屋里是一套家具,摆得很温馨,女孩的父母正笑着向她招手。台词:“光明家具带给你家的温暖!”
我说:原来在你最走投无路,伤心欲绝时推开面前的门,或许等你的就是一片温馨。
广告二:一个稚气的小女孩心里默默地想:我有新妈妈了,可是我一点也不喜欢她……(画面切换)小女孩看见新妈妈为她挤的牙膏,高兴地推开新妈妈房间的门,笑了。台词:“雕牌牙膏,心灵交汇。”
我说: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只隔了一道门,它既坚如钢铁又薄如蝉翼,只要下定决心推开了,便是无尽的爱意,无尽的关怀。
广告三:一个青年男子正站在雨中,雨水湿了他的发梢,向下滴水。青年男子沉重地低着头,开始慢慢挪步。男子走进一家似乎大门紧闭的商店,好不颓废。他推开门——一瓶“七喜”映入眼帘(他的头发竖了起来)。他一刻也不耽误,直奔“七喜”,活力异常。台词:“七喜,你最惊喜的发现!”
我说:不要总以为自己很低潮,很颓废。这也许正是个不可多得的转机,只要你推开心中压抑、封闭的门,总有惊喜让你发现。
广告四:画面中央站一位白裙长发的女子,面前有五六道门。她迫不及待地推开第一扇门,里面是一盆干枯的玫瑰。然后是第二扇,第三扇……(提示:此前画面为黑白)她推开第五扇(画面突然变为彩色,灯光打强)。水晶之恋:果冻摆成心形,她男朋友笑着起身。台词:“水晶之恋,爱你一生不变。”
我说:人生不是没有乐趣,只是你开错了门,或是没有勇气去打开幸福的门。
关于门,有说不完的哲理。当你推开了门就一定会品到人生百态,看到世事精彩。生活,就是推开一扇又一扇的门。所以,在人生的每个时刻,你都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推开这扇门。”
点评
如果你知道这是一篇以“门”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你一定会击掌称奇。是啊!好精巧的构思,好奇妙的选材,好独到的感悟,好匠心的抒情。我告诉孩子们:你看,这就是个性化的抒情了。清新明快,委婉典雅,富有童趣而又满怀哲理。当你面对眼花缭乱的生活,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呢?对于善于欣赏善于思考善于整合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抒情,想不个性化都不行啊!
壮哉!巴渝美食
郑绍毅
第一章 刀锋边缘
你的生命舞蹈在刀锋边缘。你以血肉之躯上刀山下火海,慷慨赴命,竟无风萧萧兮易水寒。你的襟怀让所有的食客汗颜。巴渝刀削,刀尖上削出来的精彩,热锅里跳出来的豪迈。你,是一个真真正正的重庆男子汉。


辣子,辣掉了重庆人的郁闷,辣起了重庆人的热情,辣出了重庆人的豪爽。辣出了好山好水好人情。
壮哉,重庆辣子。
第三章 山水柔情
大鱼大肉总会吃腻,鸡汤膀汤总会喝烦。于是巴渝的桌上就有了一道永恒的菜——活水豆花。重庆人爱豆花儿:豆花中有活水——如长江嘉陵江。豆花中有山川——南山歌乐山。豆花儿最白,是重庆汉子坦坦荡荡的胸怀。豆花儿最嫩,是重庆妹子最柔软的情怀。好豆花得有好佐料:油辣子、香味精、粗沙盐。红是红白是白豆花摇身一变风姿万千。豆花儿最土,是大豆最原始的呐喊;豆花儿最纯,是河水千年万年最澄澈的等待;豆花儿最香,是水与山永不褪色的憧憬不老的爱。
壮哉,豆花儿!
点评
这便是最具有巴山蜀水个性的抒情:像火锅一样的热烈,像长江一般的豪迈,比南山还多姿,比歌乐还多情。个性化的观察个性化的感受与个性化的表达交相辉映,硬是赋予了巴渝美食奇特的生命力。妙哉!巴渝美食!
翻 书
罗 超
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动作:左手轻轻地托着略显棱角的书脊,右手将书身稍弯曲,食指慢慢地向可以打开的这边滑动,书页便一页页地从你的面前蹦跳着越过。
你可以把这当成一种感觉。左手托着书脊的硬硬的感觉;食指被快速翻动的书页弄得发痒的感觉;听着书页跳跃时哗啦啦歌唱般的感觉。
一个最普通的动作与一种绝不普通的感觉奇妙交织的瞬间——这,便是翻书。
书页的本身是由略粗糙或华丽的纸张组成,单单翻动它本身,充其量不过是看到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的页码在眼前飞快地掠过。这不叫翻书,这叫翻纸。翻书,应翻的是它的灵魂。
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翻书,便是要翻出颜如玉,翻出黄金屋来。翻鲁迅,便要翻出鲁迅手拿笔杆,肩挑大梁,一身正气;翻莎士比亚,便要翻出一代艺术巨匠灿烂的智慧;翻霍金,便要翻出物理天才在逆境之中对宇宙从容的诠释;翻奥斯特洛夫斯基,便要翻出人生对命运含笑的俯视与挑战。
翻书,翻的不光是书,翻过的更是时间,是空间,甚至是超越两者的。翻书,是翻越时间,与历史对话;是翻越空间,与宇宙交流。你目睹荆轲刺杀秦始皇的滔滔热血在蒸发,聆听成吉思汗逐鹿争雄的呐喊狂叫,体会李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你邀李白对酒当歌,远渡荆门;你和苏东坡共赴赤壁,怀古伤今;你看陶渊明自在种豆,悠然见山;你羡柳宗元漫游西山,心凝形释;你更慕王安石晨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
时间与空间在交谈,历史与现实在会晤。这就是翻书!诗画的幽香与无妄杀戮的血腥,得志者的笑容与失意者的哭泣,全混在了一起扑面而来。你分不开,也不必分开,不想分开。这就是翻书翻出来的生活,翻书翻出来的了悟。
于是,翻书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动作,一种感觉,翻书已成一种境界。
点评
谁说初中学生的作文就难有文学和文化底蕴?谁说初中生的抒情总很浅薄很无聊。读到罗超的这篇《翻书》,我心大慰。且不说小作者对生活中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动作的细细感悟让人动容,最让我情不能自已的是当我读到“你邀李白对酒当歌,远渡荆门;你和苏东坡共赴赤壁,怀古伤今……”这些句子时的感动。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文化底蕴离我们的学生真的并不遥远,如果教师能让文化成为学生血液的一部分,那么,哲理化的抒情离我们的学生还会远吗?
体验
请你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心灵世界:
还记得那些曾经感动过你、震撼过你的情景和事件吗?如果你真正地为此心动过,请你为此写一段抒情文字。
如果你第一次面对大海,如果你第一次面对雪山,如果你第一次看见沙漠,如果你第一次……这些第一次一定会掀起你内心的狂澜。请用你独具风格的文字抒发你独具风格的感受。
哪一篇文章让你最难忘?你能用抒情的文字表达他们对你心灵的浸润与感化吗?
请你尝试用倾诉与爆发两种截然不同的抒情方式抒发你对同一事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