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股东名单:我是这样理解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22:38
身体本能的自动控制例子

——我对“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的体会

 

     我国著名的养生专家洪昭光教授这样说的:“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话不是我说的。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被誉为西方医学之鼻祖的希波克拉底,他生活在公元前410年的古希腊时期。他是一位从整体医学的角度出发,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病因追求溯源的西方医学的先辈。——笔者注)精辟指出:‘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医生是帮助本能的’。你自己保持好的状态,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你自己有强大的能力,所以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最近钟南山院士也多次肯定了这个观点。看来这已经是真理了!

     我是学理工科的,曾经对自动控制有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也想趁热闹,利用对自动控制理论的理解,结合身体本能的一些自动控制例子,谈谈对“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个命题的体会。

    自动控制是20世纪重大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就。其实,上帝缔造我们时,身体本能也就广泛地存在着自动控制了。从下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身体本能的自动控制远比他自己设计出来的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要精确、灵敏、完善得多。

    为把人体的自动控制阐述清楚,这里首先引入一个重要概念“反馈”。什么是反馈呢?还是用身体的某个指标控制说明。例如“血糖指标”,胰岛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而血糖降低,反过来又使胰岛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防止血糖过分降低。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就是反馈。我们抽象一点说,假如把“甲”影响“乙”称为控制(在这里,“甲”是控制系统,“乙”是受控系统——效应器)的话,那么,“乙”反过来影响“甲”就是反馈。反馈有两大类型。“甲”使“乙”升高,“乙”反过来又使“甲”升高,便叫“正反馈”;“甲”使“乙”升高,“乙”反过来使“甲”降低,便叫“负反馈”。在我们的体内调节中,正反馈不是没有的,但显然不如负反馈那样广泛而重要。对于维持人体相对恒定和平衡来说,负反馈是极其关键的环节。

    这里还要引入另一个重要概念“前馈”,前馈的作用是在输出变量不发出反馈信息的情况下,由效应器直接检测到干扰信息后发出信息,作用于控制系统,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系统的作用,使输出变量保持稳定。通过超前洞察动因,及时做出适应性反应。如条件反射就属于一种前馈控制。当食物尚未入口,唾液就开始分泌,胃肠道出现运动和分泌,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作了准备。

    通过观察,人们认识到稳态的维持并不完全依靠负反馈这唯一途径。干扰信号出现后,可以不通过负反馈去改变输出变量,而是直接作用于控制系统,提前发出“纠正”指令,这就是 “前馈控制”。

例子一、身体的恒温控制

    几乎每个人曾经都试过感冒发烧,体温计一看,超过37℃就是发烧了。体温的恒定都是常识了。但人体如何能够把温度恒定在37℃左右呢,未必大家清楚?原来,人体内存在两个对立的方面,一是产热,一是散热。体温的相对恒定,有赖于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体内温度就在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动态平衡中得到控制。身体从皮肤、血液等的感应器得到身体的温度信息,通过传入神经,反馈到体温控制中枢。这一控制的主要机构在下丘脑,下丘脑有一些神经细胞组成了人体“恒温控制器”,里面有设定的体温标准装置。例如37℃就是体温调节中枢的“定点”,当体温偏离这一“标准”时体温调节中枢便进行调节。体温升高了,就发出散热为主的控制指令,反之就发出产热为主的指令,这就是负反馈的自动控制。即使身体“发烧”了(大多情况如此),并不是人体温度调节控制过程的紊乱,而是人体根据外界的干扰信息(如感染的发烧),提高了温度的标准的定点。某人发烧了,体温38℃。这就是说下丘脑的定点拨到38℃了,这时,只要体温低于38℃就出现产热增加,并且只有体温超过38℃时,散热才增强。因此,便是在38℃这一新的定点水平上,使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如此实时、微妙的对控制标准点的自动跟踪调整,是任何计算机系统都无法比拟的。

    又如我们的身体处于外界环境温度剧烈变化时,改变了深部体温和血温,再流经体温调整中枢,反馈性地调节了体温。但在此之前,人体的前馈控制已经启动,体表的温度感受器早就将外界温度变化的信息直接传向中枢,比上述的负反馈过程更提前地调整了全身状态,包括影响产热散热过程有关的交感神经活动水平、皮肤血管舒缩状态,心输出量及骨骼肌紧张度等种种变化,来抵御外界温度变化的干扰,这就是前馈效应。人们进入冬泳场所或高温车间,那里的环境和气氛就会通过感官刺激和条件反射活动早早地做好适应环境的准备。

    上述无论是负反馈对人体温度的控制,或前馈效应对人体恒温的保护都充分看到人体控制系统的微妙。即使是人体调整温度控制的标准点,为的是也抗御外界的致病因子,这更是身体自我修复、自动控制功能的表现。体温升高,可促使体内的抗体的生成,能减低细菌的活力,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活动,使身体避免致病因子的伤害,这是对身体有利的。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发烧”不是身体本能出错了,而是我们用错了身体,如着凉了。

例子二、身体的血压稳定控制

    对照上面的反馈联系模式图,我们分析一下有趣的人体血压的自动控制的反馈概念。在延髓有“心血管活动中枢”,这是血压的最重要的中枢神经控制系统,这个系统通过迷走神经、交感神经支配心脏。迷走神经兴奋使心脏跳动减慢减弱,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强。同时,还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又可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使心跳加快加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系统是通过神经和体液两条传出通路,把心血管活动中枢的控制信息传到效应器—心脏和血管,心脏和血管活动的变化,造成血压的升高或降低,而血压的变化又通过一种能感应血压高低的长在动脉管壁里的神经纤维(血压感受器)通过传入通道,反过来,传到控制系统,以改变控制中枢的活动。这种效应活动反过来传回中枢以调整中枢活动的作用,便是反馈联系。

    正常人的血压是相对稳定的,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正是由于体内存在着调节血压的负反馈自动控制:在血管系统,从心室出去的是动脉,动脉将血运出心室。从左心室出去的动脉是主动脉,动脉管壁里面有传入神经纤维,是一种压力传感器,即感受血压高低的。当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撑张,就刺激这个压力传感器。产生神经冲动(负反馈信号),使心血管中枢的活动改变,发出指令,结果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心搏减慢、减弱,血管扩张,动脉血压下降。反之,当血压下降,动脉的压力传感器刺激减弱,传到心血管中枢的冲动减少,抑制心脏的力量减弱、促使血管收缩的力量加强,结果血压上升。动脉里的压力传感器传入冲动引起的负反馈作用,自动地调节动脉的血压,使升高了的血压降低,降低了的血压升高,从而保持血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保持对脑、心等全身器官稳定的供血。

    用血压计测量,发现超过140/90mmHg,血压高了。这其实不是身体调节功能紊乱,也是因为我们用错了身体的某种原因,身体要调高血压标准控制点了。例如,常见的大多数高血压病症都是由于血管硬化,血管截面积减小造成的,心脏和血管的控制中心为了维持足够的血供应量就只有把标准点提高了,血压的自动控制就按这个新的、高的标准点运行了。所以,一般的高血压治疗都是传统降压类药物,虽能控制和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却不能根治高血压病就是这个原因。因此,正确治疗高血压的思路应该是逐步软化血管,修复老化的血管内壁部分损伤,分解血管内的沉积脂类,彻底排除体内毒素,加速血液循环,使血压的调节中心的标准逐渐恢复正常,这样血压达到正常的平衡,自动控制就恢复正常的标准点了。

例子三、睾丸的低温控制

    我们再来看看一个更有趣的例子。上帝造人时把男士们的宝贝放在体外(万一上帝忘了,就会形成影响生育和男性健康的隐睾症了,非得手术拿出来不可。),就是因为睾丸喜欢低温。但人体如何能使它保持低温呢?里面学问大的很呢:睾丸放在一个特殊结构的袋子(阴囊),这小小的袋里很有玄机。在“下丘脑—中枢神经—睾丸”的性轴里有一个保证睾丸比体温低3~5℃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巧妙的结构具备以下五个生理特征:1)肉膜肌,2)提睾肌,3)血管的逆流热交换系统,4)皮肤脂肪层缺如,5)大量汗腺。

    当睾丸温度升高时,感应器知道温度升高了,就会反馈到与下丘脑的标准点作比较,中枢神经就会做出下述调控了,阴囊的肉膜处于松弛状态,这样使得睾丸离身体的距离远一些,温度下降。精索的提睾肌纤维也有上述作用,但是对睾丸起到更直接的作用。当睾丸动脉血液温度升高时,这些血液会和蔓状静脉从中温度较低的血液发生热交换,这种逆流热交换系统保证血液流经睾丸时温度会降低。最后,阴囊皮肤中脂肪组织缺如可以加强外界和睾丸热交换,汗腺可以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这样一系列的调整保证睾丸处在比体温低的环境,有利于睾丸的活动,使性功能得以高效发挥。然而,正像人体其他机能不是没有限度一样,睾丸温度调节也是有限度的。当人们性的活动过于频繁,使睾丸经常性的充血;人体环境(整天坐的白领、喜欢穿紧身裤的男士等)限制睾丸热量的散失;工作环境的持续高温,如炉前工、焊工、司机、电脑操作者等。这些外界高温干扰因素通过双通路影响睾丸温度的控制系统,当干扰信息造成的不稳定因素超过系统的调节能力,睾丸温度就降不下去了。这就产生了睾丸热应激。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阴囊温度升高即使1~2℃,对睾丸生成精子和睾酮产生都会产生影响的。因此,可以认为:高温产生的热应激正是目前男性性生殖健康问题趋向年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孟永生、熊有正“热应激对睾丸功能影响及金冷法的应用”2006.12《医疗保健器具》)

    笔者经验之谈就是推崇古代房室养生介绍的“金冷法”,主张从外部降低睾丸温度,辅助睾丸的温度自动调节系统。

例子四、阴茎勃起的自动控制

    阴茎勃起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复杂的很,很多联系,很多缘由到目前都在探索。阴茎的勃起是一种反射,来自许多感受器的神经末梢和条件反射刺激都能引起阴茎勃起反射。参与控制勃起功能的神经成分,上致大脑皮层、下至阴茎血管壁神经终端的各级机构。如大脑皮质,有性功能中枢;间脑、下丘脑,有皮质下中枢;腰骶部脊髓内,有勃起和射精中枢,但胸腰部及骶中心也有协同作用,各中枢之间有密切联系,脊髓中枢又经感觉和运动神经与生殖器相联系。可见,人的性活动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组成,并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控制和支配的,性欲和勃起本身是大脑综合了许多外界刺激后产生的。

    由此看来,阴茎勃起自动控制是很复杂的,要想详尽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因素我们还不清楚。

    我们试分析阴茎勃起的体积和硬度是如何控制的。阴茎勃起的本质是血管充血反应,阴茎的三个海绵体腔行使阴茎勃起组织的功能,龟头和尿道海绵体提供体积,而左右一对阴茎海绵体提供硬度。每根海绵体里都由若干叫血窦的间隙构成,而每个血窦都有深动脉和输出静脉与其直接想通。在深动脉、输出静脉和动静脉短路的管壁上都存在瓣膜状平滑肌皱襞,受到勃起神经调节。当神经冲动作用与该皱襞时,窦的深动脉完全放开,而输出静脉和动静脉交通支的管壁部分关闭,故入血窦的血量增多,导致海绵体的充盈及勃起。血窦因充满血液而膨大,因而阴茎的体积也明显增大。但阴茎不会无限增大,阴茎海绵体和它外层白膜保证勃起的阴茎达到所需要的硬度。

    我们试试把勃起的控制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在控制中枢接到勃起刺激(指令),阴茎从软态开始到勃起达到一定硬度——属于正前馈阶段;第二段是阴茎勃起体积和硬度的维持――属于负反馈阶段。不难看出,第一段是阴茎海绵体的不断充血过程,这个过程不是阴茎海绵体这效应器反馈信号引发的。而是外界产生的前馈效应,当勃起信号传到指挥中枢迷走神经兴奋,海绵体动脉舒张,使窦深动脉壁平滑肌壁减薄,瓣状膜开放,窦血流增加,而输出静脉瓣部分关闭,阴茎充血勃起。这个勃起过程是一个正前馈:充血信号反馈到勃起中枢使充血动作进一步的加强,直至达到一定的体积和硬度。在年轻人,勃起时间只需5秒钟,而年长者可能需要6~7分钟。可见这个正反馈控制勃起时间的长短与人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的。而当阴茎勃起的体积和硬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海绵体和海绵体外白膜不会无限膨胀,可以相信充血的海绵体或白膜一定有信号反馈致勃起控制中心,使阴茎的硬度和体积得以维持,表现出阴茎海绵体在一定容量下呈现出的流入与流出的血液流体动力学变化和相对平衡,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负反馈控制。阴茎海绵体血管或白膜这一效应器一定具有感应压力的传感器把阴茎的体积和硬度信息反馈到勃起中枢乃至更高一级的控制中枢与下丘脑特定的标准比较,运算作出流出流入血液(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兴奋度)的控制指令,使阴茎的体积和硬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控制。

    凡来自大脑皮质的后天性条件反射的性兴奋,可以扩散到皮质下中枢和脊髓中枢而引起的阴茎勃起,称之为心理性勃起。来自阴茎的刺激,引起勃起中枢兴奋后的勃起,称为反射性勃起。不论哪种勃起都由位于脊髓的勃起中枢发出指令,并通过神经来传达和撤销这种指令。

例子五、“下丘脑─垂体─性腺(睾丸)”的性激素调节控制

    这里叙述主要的两种性激素:1、促滤泡素(FSH),它的作用是刺激曲精管的发育和精子的形成。2、促黄体素(LH),它的作用是刺激间质细胞的发育并产生睾酮。在雄性,血液中的LH和FSH的浓度每天都是很稳定的。丘脑下部释放LH及FSH的释放因素,而这些因素反过来控制垂体分泌LH和FSH。对睾丸LH有刺激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作用,它是对男子有重要作用的一种很强的雄激素,它又以经典的反馈方式控制LH分泌。FSH也是以同样的反馈方式来保持稳定的。可见,性腺的内分泌是受下丘脑──垂体调节的。如果我们不认识自己身体的高度智慧,当性功能出现问题,不是从根本上给予解决,仅是从性腺分泌的雄激素补充着手,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对性腺激素分泌起促进作用的激素分泌,睾丸得不到从脑垂体发布的“再生产一些”的命令,就不能生产与分泌雄性激素(睾酮),从而造成男性性功能进一步减退。我们推崇的“金冷法”,便从保养睾丸入手,使睾丸恢复正常激素分泌能力,通过反馈作用,唤起性激素调节控制功能。这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房室养生术,而不建议使用如一次性(春药)的刺激理疗办法。

    上面对体内的若干自动控制例子说明了我们的身体对种种的外界干扰具有极高智慧的防御系统和自我调节的能力。然而,人体的这些能力也不是没有限度的。如皮肤能防止细菌的侵入,毕竟不能阻止刀刃的切割。又如体温的调节也是有限度的。我们在低温环境工作,必须注意防止冻伤;在高温环境工作,必须防止中暑、睾丸热应激等情况的发生。因此,我们强调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是想借助这个题目把“相信我们身体的高度智慧”作为养生和治病的宗旨:养生为的是让我们人体的调节本能长期、高效的发挥作用;医生治病是为了更好恢复、发挥人体的高度智慧和调节本能。

    只有坚持正确的养生习惯、正确的养生的方法,坚持即使治病也是为了高效发挥人体的智慧和调节本能,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身体维持健康。

    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自动控制本能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呵护,要么不了解身体本能的尺度,对身体资源肆意糟蹋,超负荷使用我们的身体,外界干扰因素长期扰乱身体的前馈自我调节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又过分相信自己的知识,忽视了人体自身的智慧,结果使系统添乱,直至不可逆转。加上我们的现代医学其实是一门仅仅以疾病为导向的科学。医学的原理就是攻击疾病。医生们每天总是忙于面对各种疾病,他们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放在识别疾病的过程,以便为病人开药或者制定治疗方案。即使耶稣也曾说过“需要医生的不是健康的人,而是有病的人。”

    我国传统医学一直主张天人合一,注重阴阳平衡,提倡养生。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祖先重视人体本能智慧和对人体自动控制理论的朴素认知。早在1000多年我们的祖先用金冷法保养睾丸,达到房室养生的目的较好的调理了睾丸热应激、阴茎勃起障碍等问题,这就是很好的例证。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道教书籍,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的意思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

    笔者试用自己肤浅的自动控制的原理举了几个我们常见的身体调节例子,目的在于宣扬“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的观点:一方面爱惜身体,不要超过身体的调节本能使用自己,陷于“疲劳状态”;另一方面在身体出现毛病时,注意保护身体的调节本能。

    看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的道理一点不假。然而说说不难,实际做到却很不容易,那怕你本人就是医护工作者。笔者上述,意在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