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尔官方旗舰店: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4:42:36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健康不需要高科技

    想要健康快乐100岁,只依靠药物是万万办不到的,医药只占健康因素的8%,您要关爱自己,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占60%。8%的医药费花多少钱呢,全国每年1万多亿;而60%呢,您只要少生气、注意饮食、每天走走路,就能做到了,这些都不是高科技,但对于健康,这些比高科技重要得多。您只要自己爱自己,它的功效远远超过高科技。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亿万富翁,三十多岁就死了;而那些既不当官,也没有钱的农村老太婆,更不懂得什么热量卡路里,她却能活一百多岁。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很有钱、有很多知识的人死得却快?答案很简单,他们违背了自然规律。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真的很渺小。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提供衣食,她养育你;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生命规律,她教育你;大自然还是人类的法官,做对做错,她奖惩你。健康长寿,是因为顺应了自然;疾病短命,是因为违背了自然。

    要做好自我保健并不复杂。既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也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更不需要现代化的高科技。

    人体是最精密的仪器

    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最精密的仪器。人体里每天大约有2000亿的红细胞死亡,每秒有100万个神经冲动。人类经过600万年的进化,是非常非常复杂的。一个细胞里就有几万个基因,每个基因有31亿对碱基对,复杂得超过我们的想象。

    治疗感冒,研究出一种疫苗,需要三五年,投资几亿元,可是感冒病毒几百种啊,而且变异很快,防不胜防。那为什么感冒自己就能好了呢?是人体自己的抗体起作用了,人体里三五天就生产出抗体来了,一块钱都不用花。所以说,人体多巧妙,人体多精密啊。

    人体这么复杂,超过了我们的高科技,和人体自身功能相比,所谓的高科技还在山脚下呢。

    美国为纪念建国200周年,曾立下雄心壮志,要给全人类两大礼物:一个礼物是阿波罗登月,一个礼物是攻克癌症,大约各花200亿美元。结果,阿波罗登月计划很成功,提前完成,人类不但登上月亮,还在月球上行走;而攻克癌症计划不但没有成功,反而癌症更多了,全线失败。人们不禁反思,同样是花200亿美元,怎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道理何在?很简单:登月是高科技,人类已经掌握,而癌症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人类的高科技,人类对癌症的了解还不到半山腰呢。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这话不是我说的,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精辟地指出:“患者的本能就是患者的医生,医生是帮助本能的。”你看,我们的手剌开一个口子,一会儿出血就凝固了,一个星期它就愈合了。我们的肠子坏了,截一段,没事;肺坏了切掉一边,没事。我们的身体有很强大的再生能力。我们自己能保持好的状态,人体自身有强大的能力,所以患者的本能就是患者的医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所以,我们说最精密、最复杂的仪器是人体;最大的本事是自身的免疫力;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而不是外部的医药。如果人们能正确认识大自然,正确认识人体的复杂性,就足够了。

    你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尊重它,获得健康其实很容易。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所以,我每天无论多忙,都坚持步行一小时。漫步在街心公园的林荫道上,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浓浓绿意,身心都会放松。

    当然,我们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并不是让人们有病不去医院看医生,而是告诉人们,在什么时候应该去找医生,即使在名医指导下,也需要靠自己细心理解病情和医嘱,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更重要的是,在无病的时候,如何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调理自己的身心健康,关爱自己,做自己的医生。

    知道,更要做到

    大家明白了健康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可还是有很多人过着不健康的生活。这其中最大的要害是什么呢?知道,却做不到!也就是知、信、行的落差。

    “知、信、行”就是指知识、信念和行动。与之对应的是古人的观点“闻道、悟道、行道”。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预防疾病,这些都容易。拿吸烟为例,100个吸烟的人中知道吸烟有害的至少有95个,愿意戒烟的有50个,而真正能戒烟的不到5个。减肥也是类似的情形。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产生这么大的落差呢?这个原因是人性造成的。这是人性的特点,也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就在于“人往往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物欲的诱惑下和社会“虚火”的驱使下更是如此。人性的改变是很困难的,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习惯就像船上的缆绳,每天加上一小股,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强大得不得了。生理学和心理学上讲,习惯就是一种动力定型。大脑对于原来的习惯轻车熟路,因为它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做,耗能最少,最轻便。生物的本能就是要耗能最少,趋利避害嘛。

    习惯养成后,要想把它改过来,是很难的事。所以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健康重要,但要改正过去错误的习惯却往往做不到。

 健康观念要从小抓起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如何养成一个健康的好习惯呢?这就要求我们,关爱健康必须从小开始。从小时候开始,从小事上开始,从今天开始,否则,你越拖越晚。

    这是非常关键的,就好比一棵树。一棵树,还是小树时已经长歪了,长高后它也一定是歪着的。一个成年人,他的各种不良习惯都能在他的幼年时找到影子。所以说,健康习惯要从小养成,如果我们不从小开始,长大后,我们再去花10倍的精力和时间,也得不到最佳的效果。

    在美国,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会专门讲一节课,是关于吸烟的问题。通过图片,老师告诉学生们:烟里面有尼古丁,烟里面有煤焦油,吸烟久了肺就变成黑的了;而且还能患癌症。老师这么一讲,学生们回去后感慨很多。老师让同学们回去写一篇感想,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说,我听了以后太受教育了,我非常恨吸烟,我这辈子也不会吸烟,并且我要劝所有的人不吸烟。如果我能当上总统,第一道法令就是禁止卖烟……也就是说,这一堂课,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

    可见,同样的力量,放在少儿的早期教育,结果会大不一样。这叫做事半功倍,一本万利。

    关爱健康:教育胜于治疗

    做健康教育,我自己深有感触。我感觉我的一生,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第一,上个世纪,我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起研发了“降压0号”。一年生产10亿片,每一片给患者省5元钱,一年能节省50亿,其实还不止50亿,吃药后不得病,不用住院了,能去上班了,又间接地创造了很大的财富。

    每天只需服用一次,每次只服一片,早上起来吃一片药,一天的血压就控制住了。一片药把患者的问题全解决了。这又一次证明了,对于健康来说,复杂并不是最好的。

    这样的功效是怎么出来的呢?我做的这些是遵循了毛主席的哲学“实践出真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学的是西医,但我也非常热爱中医,我是用中医的思想来指导工作的,并深入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再加上我对广大百姓的深厚感情,促使我研发出了“降压0号”。

    第二,我是一名心血管病医生,多年从事临床工作和研究,最后转到健康教育上来了。为什么我的事业方向会做出这么大的转变呢?

    这要从我的研究工作说起。高血压自古有之,科学家对它的研究很多。1896年,人类发明了血压计,开始了现代高血压的研究;1904年,第一篇关于高血压的论文问世,自此后,发表了几十万篇文章。研发了几百种中西药,但高血压一直没有被控制,反而越来越多,我国高血压人群,从原来的3500万,到8000万,9000万,1.2亿,一直到现在的1.6亿。

    问题在哪里呢?我得出结论,我们应该从根上预防,只靠药物治疗是不行的。通过健康教育,从预防入手,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四两拨千斤”,花几块钱的预防节省几万元的医药费。同样是治疗高血压,我们通过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加强运动,发病率就能够减少50%。

    所以,我开始做健康科普教育,这些是真正从实际出发,为百姓的健康服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更多的人从观念上就开始重视健康,而不要等到病了以后,才想到关注自己的健康。我做科普讲座,发表科普文章,这些比我一个一个地看病人强多了。可以说是“书胜十万医”啊。

    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医生

    也正是这些构想,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我主动要求从医院副院长位置下来,全心致力于临床工作和健康科普教育。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选择,也是一次正确的选择。我要为大众健康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果说研制“降压0号”是我的人生事业上第一次正确选择,那么后一次的选择,引发了我第二次生命力的爆发。

    我爱看毛主席的书,内容很短,但很实用。一篇《论持久战》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方向和对策。可见正确观念的重要性,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大众健康事业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想,就会获得更大的胜利。

    这些年来,我所有的努力就是想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我最想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你的健康不能只依赖大医院、名医生,健康的金钥匙就在自己手中。只要你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就可以六十没有病,八十不衰老,轻松一百岁,快乐百零八!

 中年健康,十大问题

    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有些人死得更快了?为什么慢性病更多了,发病年龄更早了,控制率很低而并发症很高?

    英年早逝谁之过,中年人的健康到底怎么了?

    寿命不短,质量不高

    最近调查显示,中国人寿命不短,可质量不高。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91个国家的排行榜,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1.8岁,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要以“健康寿命”来衡量,则与许多先进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的健康寿命才62.3岁,在世界排名第81位,而排第1位的日本人,健康寿命是74.5岁。也就是说,我们的健康寿命比日本人要少10岁!

    什么叫健康寿命?假如一个人的健康转折点在40岁,40岁以前很健康,40岁以后开始得大病,他的健康寿命就是40岁,他可能会活到60岁,但在健康寿命之后经常受罪,而且要花巨额的医药费。但假如一个人活到100岁仍然很健康,无疾而终,他的健康寿命就是100岁。

    中国人有个观念,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活着是活着,癌症也算活着,植物人也算活着,但生命质量极差,这不是我们所要的。

    我们医院有一名患者,4年植物人,花了150多万元。最后死的时候是皮包骨头,浑身褥疮。遗体告别时,美容师给他做整容,把脸上凹的地方贴上蜡,让它凸出来,最后,眉毛是假的,鼻子是假的。到遗体告别时,大家都看不出他是谁了。

    还有一位患者,住院每天花费3000多元钱,前前后后花了50多万元,最后还是死了。50万元对他来说倒是小事,但是14个人照顾他一个人,为什么呢?他一进重症监护室,就有6个护士在左右护理着;他家里人觉得6个护士照顾不放心,又雇了3个保姆,加上2个女儿轮流值班,11个;老伴天天到,12个;住院医生管着他,13个;科主任查房,14个!14个人照顾他一个人,半年花了50万也没能活过来。

    一个人活到100岁还不够,还要健康才有意义,不然活着就是受罪。没有了健康,一切的幸福生活都将不存在。

 “三十而栗,四十不活”

    社会学家发现,现在男人们死得越来越快了。

    根据社会学家统计,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男人比女人的寿命长3岁;到了20世纪60年代,男女的寿命基本上持平了;70年代,女人的寿命比男人反而长了1岁;80年代,女人的寿命要比男人长2岁;到了90年代,女人比男人的寿命长4岁了。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21世纪的男人就没有活路了。

    什么道理呢?其实,男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群体。不是说“女人是弱者,男人是强者”吗?错了。就是因为给男人戴高帽戴得太多了、太过了,硬把男人当强者,结果男人死得越来越快了。

    多少年来,我们的社会给男人制定了不少效果比法律条文毫不逊色的规定,诸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些来自民间、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说法,其影响深入人心,将那些为人生有所设计的男人逼得要碰墙。在上有老、下有小、前有上司、后有老婆等重重压力下,他们不能干这不能干那,他们的许多选择就变得如数字逻辑般循规蹈矩。所谓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已经变成了“三十而栗,四十不活”啦。

    健康的差异取决于中年。40岁是健康转折点,发病危险性大增。到60岁时,几乎不可同日而语。有的精神矍铄,有的风烛残年,有的已然过世。

    收入增加,幸福度没增加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但生活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人们浮躁、急躁,心里并不轻松。许多研究均表明: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尽管经济收入明显提高,但人们的幸福度却没有多少改变,人们并不觉得更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这是发展的代价,因为发展需要付出,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一位哲学家说过:“领先需要代价,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落后的代价更大。”因此,在今天一日千里的社会中,人人都想领先,人人都怕落后,自我加压,被迫加压,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体生物节律被破坏,膳食规律被打乱,快餐饱餐,吸烟酗酒,运动减少了,失眠增多了,于是一系列由紧张、压力、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的身心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溃疡病、糖尿病、癌症应运而生,慢性病发病率增高、发病年龄提前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据卫生部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已有高血压1.6亿人,高血脂1.6亿人,体重超重2亿人,糖尿病4000万人,健康形势十分严峻。

    高科技,你究竟是利还是弊?新世纪,你将把人们带到哪里去,是更幸福还是更痛苦?

    钱多,保健知识不多

    近年北京市调查,小学生已经有了高血压,中学生也有动脉硬化了,这就是我们要说的问题所在。为什么我们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死得更快了呢?有人就以为现在心脑血管病多,肿瘤、糖尿病多,都是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造成的。

    错了,完全错了!我认为这些病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了造成的,而是因为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识缺乏而产生的。

    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文明病”并非是文明社会带来的,而恰恰是由膳食不合理、吸烟酗酒、运动过少和心理失衡等不文明生活方式造成的。

    美国的经济表明:白人跟黑人相比,白人钱多,物质生活好,但是白人高血压、冠心病、肿瘤明显比黑人要少,寿命要更长。美国白领地位高,收入也高,可是他们各种疾病,远远少于蓝领人,寿命也长,说明什么呢?因为白领人受到较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卫生知识、自我保健意识高。

    我在北京农村搞过一个调查,有户农民全家7口人有4人得了高血压。他家1年收入20多万,很有钱,过年给小孩买烟花爆竹一花就是2000多元。这么有钱的人,全家7口人却共用一把牙刷,他认为刷牙是多余的。

    所以病多绝不是因为物质丰富了,收入多了,钱多了,是因为卫生保健知识没跟上。不是因为物质文明好了,而是精神文明不足,一手硬一手软。“文明病”是不文明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如果我们提高了卫生保健知识,那么就可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现在是:哀莫大于对健康无知。

 动得少了,老得快了

    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对公务员进行的体质监测显示,25至44岁的公务员监测年龄竟比实际年龄大了5岁,原因是长期静坐,缺乏锻炼。

    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公务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静坐状态超过5小时,其中三成甚至超过7小时,而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超过60%。他们中多数上下班以车代步,能乘电梯就绝不走楼梯,一回家就坐沙发。其中63%的公务员一整天都走不上10分钟的路。多数公务员已处于亚健康状态,体重超重,肌肉无力,心肺功能差,精神状态不佳。

    在国家某大机关任职几载的高小姐,刚刚拿到了副高职称,又被提升为部门主任,事业可谓蒸蒸日上。可近日总感到头痛,颈部、腰背发紧,无力,胸闷,出虚汗。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去医院内、外、妇科逐项作了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在同样的工作场所,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周围的许多人都有着和高小姐类似的症状:长期持续的疲劳、恋床、四肢乏力、腹痛腹泻、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头晕、性功能减退、淋巴结肿大、经常性感冒、无名低热、烦躁不安、背痛或胃痛。

    人们常用富有朝气、年富力强来形容办公室一族。然而现实是,在每年的干部例行体检中,貌似健康的人,身体却已潜伏着疾病的征兆或是早已疾病缠身,更有英年早逝的情况不时发生,令人沉痛和惋惜。许多人即使没得病,也是处于“亚健康”;即使不属于“亚健康”,心灵也是灰蒙蒙的,不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自由自在的。

    建议办公室一族多动少坐,如没有时间运动,上下班可步行一二站路,双休日可举家出游。

 长了身价,丢了健康

    现在,许多男士生意场上得意,成了富翁、大款,香车、美女不离左右,秘书、保镖前呼后拥,渐渐地身价长了,腰围长了,脾气渐长,颐指气使,刚愎自用。其实,经常动怒对人的心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比吸烟、超重以及高胆固醇对心脏产生的损伤更可怕。

    美国医学研究人员对700名年龄在40岁的男士进行了5年的跟踪调查,对他们的血压、血脂、体重、腰围与臀围的比例、膳食结构、饮酒和吸烟的情况、受教育程度、生气的频率等都进行了详细记录,对于生气次数的多少是否直接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进行了专门测试。结果,其中5.8%的人平时很容易生气,这5年中,他们都因为生气至少得过一次心脏病。你们看,胆固醇高是逐渐形成的,不是吃一次两次肉就胆固醇高了,可生气就是一次的事。

    研究结果证明,与传统上说的导致心脏受损的风险因素相比,生气和心脏健康之间的关系太密切了。比如一个人,没有高血压,没有心脏病,没有糖尿病,天天爱运动,本来很好,可他心态不好,动不动就生气、发脾气,那还不如有这个病、那个病呢。因为你有病,可以吃药,及时治疗,照样活九十多岁。你什么病都没有,爱生气,也许一口气没上来,就可能“回去”啦。

    为了自己的健康,长了身价的男人,千万别长脾气!

 高智能,低体能

    近年来媒体上常有知识精英中年早逝的报道。最新的调查发现,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10年前下降了5岁,仅为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则低17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更是超过老年人2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55岁。“高智能、低体能”是人们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描述。

    49岁的刘先生是某事业单位的正处级干部,近半年来一直腰酸腿痛以致夜不能寐,但是却舍不得放下工作、抽出时间去医院进行正规的诊疗。一日三餐中有三分之二的饭局都是在接待应酬中度过的,他以为晚饭后按摩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工作应酬和治病两不误嘛。待到病情已经加重到发生骨折,刘先生才15年来首次踏进了医院的大门。在医院全身一查,原来他已经是肺癌全身骨转移导致病理性骨折。到处求医的刘先生家人被多家医院告知这么晚期的病例,基本没有治疗的价值了。

    像刘先生这样总以工作为借口死撑着不看病的中年知识分子很多。某市政府做过调查,机关里健康状况最差的是中年人,但他们却以工作太忙为借口极少请假看病,经常到医务室理疗、开药的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反倒优于中年人群,于是该单位的中年人平时看起来好像没事,个个都是10年、20年没病过,但一病全是大病、重症。

    吓一跳——检查发现癌症已晚期

    广州某文化事业单位年初先后有两名中年干部发现患了癌症后,5月的单位年度体检参检率高于历年。不检不要紧,一检吓一跳。600多名知识分子员工,心电图异常的达28%,包括心肌劳损、高血压、冠心病等异常,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这次体检新发现了3例晚期癌症患者,全部是45~55岁的中年骨干,有的癌症已经转移。无独有偶,广州某大医院在员工体检时也发现3例晚期肝癌患者,全部是四十一二岁的专业人才。

    让人忧——七成在职人员亚健康

    公务员、新闻从业人员、教师、科技人员,这些令人羡慕的行业里,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到了令人十分担忧的地步:科技人员在35~55岁就英年早逝的比例偏高;在死亡的新闻工作人员中,死亡年龄段高度集中在中年人群,40~60岁这个年龄段占79%,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而在职人员健康者仅为18%,患病者为9%,其余均不同程度地处于亚健康状态。

    太操劳——近五成人生病还上班

    长期习惯于吃苦、奉献,从轻伤不下火线到带病工作,再到倒在工作岗位上,过劳是导致中年知识分子健康恶化的主要原因。一份针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61%的人没有享用国家规定的每年一次的公休假,而生病时有44%的人照常上班。

    工作、事业不是生活的全部,家庭不是可有可无的,休息也不是无足轻重的,要学会如何舍弃。对于高智能、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们来说,低体能的问题亟待改变。

    知道,做不到

    在我国物质文明大大进步了的今天,为什么一些慢性病反而更多了,发病年龄更早了?一些原来可以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不但控制率很低,而且并发症很高?慢性病的形势怎么越来越严峻了,归纳起来原因有三:

    一是无知无为。即病于无知,死于无为。

    二是有知难为。许多中青年人,有保健知识,也想健康,但工作、生活、家庭的压力过大,权衡下来是无奈,只好透支健康,浓缩生命。

    三是有知不为。更多的人尽管知道保健知识,但实践中就是做不到。

    当年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时曾请教一位高僧关于“佛的真谛”是什么。高僧说,就8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不太简单了吗?连三岁孩子都知道。高僧说:是的,三岁孩子都知道,但80岁老人做不到。一语道破了古今中外人性的根本弱点:知、信、行脱节。

    人性中有一个知、信、行的落差公式,即古人说的“闻道、悟道、行道”。这个公式是:100个人闻道,其中能悟道者仅50人,而能行道者则不到10人。以吸烟为例,据流行病学调查:100个人中有95人知道吸烟有害,但愿意戒烟者仅50人,而真正戒烟成功者不足4人,可见落差之大。其他如减肥、高血压等,治疗控制率的情况也大致相似,都有很大落差。

    闻道者百人之众,悟道者仅约五十,行道者只有寥寥数人而已。知、信、行,落差之大道出了英年早逝的本质原因:知道,做不到。

 储蓄金钱,透支健康

    按大自然的进化,也就是生物钟按正常节律运行,人的生命之树是120岁后自然凋亡。但有的人生物钟运转得飞快,40岁就走完了90岁的人生路了,可怜又可叹!为什么他们的生物钟走得这么快呢?

    一些年轻人有自己的时髦观念:40岁以前用命换钱,40岁以后用钱买命。他们忘记了一条朴素的真理:生命是一条单行线,没有回头路,一江春水向东流,永不复回。

    健康、事业、金钱三者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并非对抗性矛盾,而是协同运作。健康是最重要的,是重中之重,应当倍加珍惜,失去了健康这个1,其余都是0。事业很重要,应当尽力而为,但只是拼脑拼劲不拼命。金钱亦重要,应当努力争取,但也只应出力出汗不出血。

    国外许多白领是透支金钱,储蓄健康,贷款买车,旅游保健,因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相反,我国许多年轻人求富心切,透支健康,浓缩生命,储蓄金钱,留作后事,这种做法不论表面多么时尚风光,其实是等而下之的下策。他们忘了,透支健康意味着提前死亡。

    他们还犯有一个低级错误,就是跟着感觉走,漠视健康,失去才痛惜。高血压不痛不痒,不难受,但治疗不及时,会损害心、肾、脑等,危及生命,成了“悄悄的凶手”;糖尿病症状不多,不重视,如控制不佳,会并发心、脑、眼、肾、足等一系列慢性并发症和急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生命质量,成了“甜蜜的凶手”;高血脂毫无症状,但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成了“无声的凶手”;吸烟使人欣快,但其危害全世界公认,成了“微笑的凶手”。4个凶手都能加快生物钟运转,都能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增高1倍,4个凶手一协同,其合力是以几何级数倍增,即1个凶手使发病率变为2倍,2个凶手为4倍,3个凶手为8倍,4个凶手为16倍。

    人的生命很脆弱,谁也经不起群凶的合力摧残。

    赢得了世界,失去了自己

    英年早逝谁之过?个人对健康生命的漠视和糊涂是主要原因,但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

    在一个转型期的社会,物欲日盛,急功近利,人们思想浮躁、心情烦躁、工作急躁,整个社会处于阴虚阳亢的状态,反映到人的生物体内,必然导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造成一系列亚健康和生活方式疾病。

    中年压力,原因不同。有因重任在肩,出于高度责任心的;有因学术研究,出于执着事业心的;有因利益驱动,出于利欲熏心的;还有纯粹病于无知而死于无心的。但不管原因为何,结局都一样:失去了健康,错错错;失去了生命,痛痛痛。

    在这阴虚阳亢的社会状态中,一定要记住一位哲学家的谆谆教导:少做多活是多做,多做少活是少做。横批是:实话实说。其实上世纪50年代一句最普通的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包含着最朴素深刻的真理。正如一位伟人所说的,“战争中,首先要学会保存自己,然后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列宁曾说过,“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圣经》里有句精辟的话:“赢得了世界,却失去了自己。”按理说,这妇孺皆知的简单道理,白领精英们能不知道吗?但人性的弱点“知道,做不到”,“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恰恰突出表现在对待健康上,在物欲的诱惑或“虚火”的驱使下,尤其如此。

    生命是条单行线,一江春水向东流。世上有千种药、万种药,唯独没有后悔药。

 把健康寄托于医生,大错特错

    我们现在有个大误区,什么误区呢?有病上医院,有病看大夫,把自己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大错特错。

    医生有用吗?有用,可以帮助你,不过作用很有限,只占8%左右。

    健康金字塔,塔下四种人

    什么是健康呢?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没有不舒服,更不是仅仅指体格健壮。健康分躯体、心理、社会人际适应和精神道德四个层次。健康是这四个层次的良好和完满状态,这就好比一层层向上的金字塔,是全方位的概念。

    具体来讲,躯体健康最简单,心理就比较复杂,社会人际适应更复杂,精神道德最复杂。从躯体到心理到心灵的健康,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更进化。一个人心灵高尚,心理就平衡;心理一平衡,生理就稳定;生理稳定了,病理就不发生,即使发生也好得快。

    一个人到医院检查,所有化验及B超、CT、心电图一切正常。他是否健康呢?不一定,因为如果他做了亏心事,他贪污了,整天提心吊胆,害怕警察敲门,他就不健康了。有位拳王,天下无敌手,但他也不健康,为什么呢?因为他犯罪进监狱了。因此,健康素质高的人也一定是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

    对健康有四种不同心态的人:第一种人是聪明人,他们主动健康,投资健康,结果健康增值,活到一百二十;第二种人是明白人,他们关注健康,储蓄健康,结果健康保值,平安活到九十;第三种人是普通人,他们漠视健康,无动于衷,结果健康贬值,只能带病活到七十八十;第四种人是糊涂人,他们之中许多是白领精英,他们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结果生命浓缩,到五十六十。四种态度,四种结局;因为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健康分躯体、心理、社会人际适应和精神道德四个层次。对健康有四种态度,四种结局。

    健康四阶段,预防是上游

    20世纪,医学更多地关注医疗,21世纪,将更多地关注预防;20世纪,人们更多地追求治病,21世纪,人们更多地追求健康。因为治病是下游,健康是上游。从下游走向上游,是当今时代的呼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健康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健康促进,第二个阶段是预防疾病,第三个阶段是疾病治疗,最后是功能康复。医学的第一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我们做医生的不能让人不死,但可以让人不早死,让人自然凋亡无疾而终。而我们现在在什么阶段呢?医院现在做的是治疗抢救,康复治病很少,预防疾病更少,而健康促进就几乎没有。

    美国一个专家讲得好,任何高科技都不能使人恢复到得病前的状态。有人患脑溢血,高科技开颅,打开一个洞,加上激光吸血,人倒救活了,你还是半身不遂。有人得心肌梗死,行,溶栓药打一针,0.1克1.5万,放支架花了20万,活是活了,心肌还是坏死,还不如不得病。所以美国专家讲得好,好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的医生。

    2400年前《黄帝内经》就讲:“上医治未病”。西方谚语:“1两的预防胜过1磅的治疗。”四两拨千斤。现在许多人不愿花四两,宁可花千斤。就像洪水一样,年年抗洪救灾,年年筑高堤坝,年年重建家园,可就是没有上游种树。只要绿化上游,山清水秀,可能就没有水灾。防火也一样,再好的消防车帮助灭火,也不如不着火。

    健康分四个阶段,预防是上游,治病是下游。

 治病不如防病

    我国人均寿命71.8岁,但健康寿命仅62.3岁。如果我国人均健康寿命通过预防养生能延长10岁,那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也能跻身世界前列。同时每年6100亿元的卫生资源消耗,7800亿元的因病、因伤残、因过早死亡而造成的损失也将减少一半左右。

    北京安贞医院有一名患者是一个14岁的东北小女孩,心脏移植后存活了214天,花了20多万元,每天1000多元,一瓶口服液100毫升5000块钱,打一针就1500块钱,太贵了。

    再比如治疗冠心病,可以在堵塞的心血管处插一根导管,再放个支架就可以了。好倒是好,这个支架内径3毫米,重量不到0.5克,多少钱呢?2.5万元,一次就两三个。再搭一根导管,1.8万元1根,用一次就得扔了,做一回5万、7万、10多万,代价太高了。而且高科技不可能使人恢复到原来没有病的状态,我们仍然不如不得病好。

    有个同志患高血压12年,他的血压很奇怪,高压到200也不难受,可一吃降压药他倒难受了。他打听了两个医生,一个医生说,你必须吃药;一个医生说,既然吃药难受,你就别吃药了吧。于是,他就不吃了。12年下来,动脉硬化、尿毒症,还要透析,一个星期换3次血,1年9万元钱,结果透析了10年,花了90万元,他爱人为他请了10年假。他整天坐在轮椅上,活不活死不死,浮肿贫血,最后还是死了。其实一天一片药,不到1元钱就能控制住,有病没有按照科学的办法来治疗,结果花了90万。

    其实你早发现,治疗很简单,像高血压,一天一片药,3个月到半年就好了。你要耽误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那就不是一片药的问题了,可能需要两种药在一起吃。你再耽误十几年脑出血了,那就不是一片药两片药管用的,得开颅打洞、抽血。

    我国一项“九五”攻关研究表明:1元的预防投入可以减少8.59元的医疗费用支出。而临床实践表明又可相应减少近百元的终末期抢救费,更重要的是患者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治病不如防病。预防其实很简单,可以让很多人不得病,从这方面来讲,高科技远不如预防来得好。

 不要死于无知

    有一位教授,患有冠心病,本来应该避免突然用力。有一回他搬书,书很重。其实一次搬两三本书,一点事也没有,但他一次搬一摞书,一使劲屏气,当即心跳停了。经过全力抢救以后,心跳复苏了,可大脑死亡了,变成了植物人。一个人4年医药费花了150万元。如果他受过健康教育,知道自己不能憋气,不能突然用力,搬书一次搬两三本就行了,或者干脆不去搬这摞书,就不会变成植物人了。

    还有一位同志,在北京11月1日买了许多白菜放在墙根儿。11月3日下了一场雪,他怕白菜冻坏了,于是从三楼下来搬白菜。白菜一棵好几斤重,他第一次搬了三棵,从楼下搬到三楼阳台,第二次搬了两棵,第三次又搬了两棵,总共五六十斤重。可是因为平常不干活,他一下子上下三楼好几趟,累得直喘,越喘越厉害,咳嗽吐痰,吐血沫痰。他感觉不对头,赶紧上医院吧!

    医生一看不得了,急性心肌梗死,赶紧抢救,打了一针药,这一针药0.1克,15000元钱。金子1克是100元,0.1克金子才10元钱,这个药0.1克就要15000元。药效果不错,打进去之后病情很快就缓解了。最后一结账,医药费花了6万元。想一想,为了这6块钱的白菜花了6万元医药费,命差一点儿就没了。如果他接受健康教育,知道其中道理,就不会发生这些事呀!

    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东郊某车间,医生为一位38岁的头圆、颈短、腰围大的肥胖高血压患者做体检,劝他戒烟,按时服药,患者却若无其事地说:“能吃能睡就是没病,力气大就是身体棒。”并当场举起身边一个100多公斤的机床部件,毫不费力。在场工人都喝彩:“哥儿们,好样的,全车间数你的身体最棒。”3个月后,在一次过度饮酒后的外出途中,他猝倒在路上,经全力抢救无效身亡。尸检发现:心脏冠状动脉高度狭窄,5处陈旧性的心肌梗死。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悄悄地走了,人们惋惜而又诧异:“怎么全车间身体最好的倒是死得最早的?”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因为他的真正死因是无知。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健康需要教育

    北京曾实施了一个健康促进项目,对7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干预,对居民的行为危险因素进行逐月监测和教育,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久坐、缺乏体育锻炼和身体超重等,范围达2284个居委会、330万人口。仅对其中9700多名高血压患者的教育管理,一年就节约医疗费100多万元,使其治疗率提高到90%,血压控制良好率达58%。如果全市200万高血压患者都能受到这种教育指导,预计每年可减少医疗费支出2亿多元。

    俄罗斯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可以借鉴。俄教育部长弗拉基米尔菲利波尔称,为了加强素质教育,俄教育部最近制定了《在俄教育体系中加强德育的计划》,作为加强德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将在俄罗斯学校中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俄罗斯的调查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只有15%取决于医学和药物,85%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近30年来,俄罗斯普通学校负担过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中学毕业生只有15%是健康的,85%患有各种慢性病。由于负担过重和体质下降,中小学教育的水平也有所下降。为配合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俄罗斯将中小学每周两小时体育课增加到每天一小时,而且周六和周日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锻炼或者其他娱乐活动。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教育和推广已进行很长时间了。早在1877年,美国密执安州建立的疗养院就是一个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中心。现在美国有许多生活方式教育中心,尽管收费很高,来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最近,卫生部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最新结果:目前在我国居民中,生活方式病越来越常见。其中,超重的有2亿人,患高血脂的有1.6亿人,患糖尿病的有4000万人,患高血压的有1.6亿人……

    上述数字实在不容乐观。以高血压为例,如今,专门针对高血压的药物有100多种,观点、学说层出不穷,相关研究更是已进行了100多年,但是这种病还是没能被遏制住,患者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这是为什么?我们的宣传总是将原因归结于物质太过丰富、生活节奏太快,然后再把各种防病治病的道理拿出来讲一通。可是,很少有人想过,大道理谁都知道,但是为什么人们的生活还是如故?真正的原因是那些防病治病的道理没有化入血液,渗进骨髓,没能形成一种信念,当然也就不能变成行动。

    知识都是一样,知道容易,信起来难。这里的“信”,不是简单地认为“这是对的”,这还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我们强调的是能让人身体力行地“信”。

    最好的处方是知识

    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年轻化,这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许多人40岁动脉硬化,不到50岁就患冠心病,60岁就脑卒中、糖尿病、肿瘤,提前患病、提前衰老、提前死亡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生命之树本应是秋天落叶,怎么春夏就落叶萧萧,一派暮色呢?现实生活中,为什么那么多人以提前的病理死亡代替了自然的凋亡呢?甚至小学生患了高血压,中学生开始动脉硬化,我们的世界怎么了?

    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北京人平均得6种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心脏病、冠心病、癌症,再加上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可以说是一身是病。

    最近更是不得了,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小学生肥胖、高血压;中学生得了脂肪肝、动脉硬化;儿童得了成人病,青年得了老年病。当前的情况是,提前得病,提前衰老,提前残废,提前死亡,已成为普遍现象。现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了。我们院里有一个孩子,小学六年级体重198斤,初中二年级脂肪肝连着动脉硬化,这样下去啊,真是灾难。

    在我们这样一个刚由温饱进入小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尚未充分发展,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却以发病率日渐增高、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的迅猛之势向我们迎面扑来,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只是健康教育不够,普及健康知识不够。有位老干部讲得好:我们应该有知识,不仅活得明白,死也要死得明白。

    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美国的冠心病死亡率年年下降,中国是年年上升,我觉得惭愧,医生的责任不仅是治病救人,还要使家庭稳定、社会稳定;家庭健康、社会健康。

    所以,健康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按照科学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不要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衰老,提前死亡。让我们都能够健康七八九,百岁不是梦。我们健康了,个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省医药费,还造福全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有13亿人口,老人1亿多,如果大家都来关心科普,关心预防为主这个问题,这个力量就大了。实际上,21世纪的医学,必须走预防为主的道路,如果不从这方面着手,患者会越来越多。所谓科普,就是要普及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的世界观。

    晚年是幸运还是灾难,就看你是不是关心科普,能不能做到“健康老龄化”。掌握了健康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就可以享受人生,欣赏人生,品味人生。

 是倒霉的兔子,还是幸运的…

    人得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内因,是指爸爸妈妈的基因;一个是外因,是指外界的环境因素。

    先说内因。一个人得病不得病,长寿还是短命,在一定程度上跟父母的基因有关系。爸爸有糖尿病,妈妈也有糖尿病,那么孩子就容易得糖尿病。爸妈没有病,子女也会得病,但概率会低些。总体上讲,假如爸爸有高血压,妈妈有高血压,生出的小孩45%会有高血压;父母有一个有高血压,小孩有28%的机会得高血压;父母血压正常,孩子会不会得高血压呢?也会,但概率很小,是3.5%。

    我们可以用动物实验来说明遗传的影响。我们用小白兔做实验。小白兔应该吃萝卜,吃青菜,从今天开始让小白兔吃鸡蛋黄拌猪油,鸡蛋黄胆固醇高,猪油动物脂肪多。小白兔吃了4个星期后,胆固醇升高,8个星期后动脉硬化,16个星期后怎么样了?这只小白兔得了冠心病、心绞痛了。

    下一个实验,我们用北京鸭做实验,也让它吃鸡蛋黄拌猪油。可是奇怪,你怎么喂它呀,它的胆固醇也不高,动脉不硬化,喂到老了,它也没有冠心病。咦,那可奇怪了,吃的是一样的,兔子就动脉硬化,鸭子就不会,这是什么道理呢?道理很简单,兔子是兔子,鸭子是鸭子,基因不同,遗传不同啊!所以结果就不同。

    人也是一样的,张三一吃肥肉、鸡蛋就胖了,胆固醇高、动脉硬化、心肌梗死。可李四呢,天天吃肥肉,天天吃鸡蛋,天天吃猪肝,想吃什么吃什么,可是人家胆固醇不高,也没有动脉硬化。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张三属于兔子型的,李四属于鸭子型的。你要是兔子型就倒霉,你要是鸭子型呢,就运气,各位不服不行啊。

    你是倒霉的兔子型还是幸福的鸭子型?基因决定你一生的保健方式。

    心理承受力不同,后果天壤之别

    人生风风雨雨,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气着急不痛快的事。但是,张三一生气心跳快、血压高、脸红,甚至浑身哆嗦。李四一着急生气,心跳不快,血压不高,可是胃痛、胃穿孔、胃出血。王五生气着急得糖尿病了。第四个人遇到压力,得了精神分裂症。第五个人生气着急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这就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

    “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每天一早第一件事就是揪斗“走资派”。我们医院一位党委书记是个女同志,前前后后被斗了一百多次,剃光头、“坐喷气式”,但是这个党委书记非常不简单,每天挨批斗以后照常回家吃饭、睡觉,一切如常,若无其事。我从心眼里佩服她,她不愧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过不几天,护士长又被揪出来了,她是上海人,是模范护士长,待患者如亲人,真是非常好。可是,听说她爸爸是历史反革命,因为护士长特别孝顺,每个月给她爸爸寄20块钱,结果被说成是阶级阵线没划清楚,要揪斗她。她是护士长,可她没经过战争的考验,没经风雨见世面,一听明天要把她揪出来批斗,可不得了,当时一恐惧,精神就崩溃了。与其明天这样受侮辱,还不如死了。怎么死呢?最好的办法是放血吧,用手术刀把两手的动脉都割断了,血流到一半,血压一低,动脉痉挛,血还出不来哩,想死还死不了。这可怎么办呢,天一亮红卫兵就要来了,情急之下咬牙从五楼跳下来,头颅着地,当时就死了,许多人在现场看到,惨不忍睹。

    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人家书记挨斗一百多次,若无其事,你护士长明天才被斗,今天精神就崩溃了。这就是人和人的心理耐受能力、精神、性格和意志及各方面都不一样。所以人和人千差万别,这就是内因不同。

    人和人表面看起来,高矮差不多,胖瘦差不多,长相差不多,其实人和人有天壤之别。

 把健康寄托于医生,大错特错

    我们现在有个大误区,什么误区呢?有病上医院,有病看大夫,把自己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大错特错。

    医生有用吗?有用,可以帮助你,不过很有限,只占8%左右。美国一个心脏病专家说得好,一个患者,当你得病来找医生的时候,医生能给你的帮助很有限,而且任何医生的帮助都不能使患者恢复到得病以前的状态。因此好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的医生。

    如果60岁以前一身是病,糖尿病、冠心病、半身不遂、癌症,那你一辈子就会痛苦。最近美国有个研究,发现善于养生的人,基本上没有各种病,也没有什么致病因素,这个人老年以后花费的医药费用是不善于养生的人的1/4、1/3。所谓不善于养生,就是经常讲的亚健康啊、脂肪肝啊、高血脂啊这些。实际上一个人要想百岁健康,核心是60岁以前没有病。

    人们常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不怕挣得少,就怕走得早。”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健康是幸福第一法宝。

    健康不是医学问题,是人文问题,社会问题。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人这一辈子总免不了有生病的时候,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不适感后,最先的发现者,不是医生,而是我们本人。谁也不可能像自己了解自己身体那样清楚。比如说,你吃到什么程度算八成饱?你喝了多少酒为适量?你每天要睡多长时间才感觉舒服?你运动量多大正好?这些,别人是无法替你把握的,唯有靠自己在长期的生活、养生中去体验,去总结,去调整,才能恰到好处。再比如,好多身体不适目前医学上还不能很好地解释清楚,特别是许多心理上的疾病,也只能靠自己来调整。

    当我们真正学会并懂得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健康,使身体这部机器总是处于正常、良好的运转状态之中,那么,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了。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基因,但却能够选择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健康有四大决定因素:一是内因,即父母的遗传因素,占15%。二是外界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共占17%,即内因外因共占32%。第三是医疗条件,占8%。第四是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

    因此,在我们能够控制的后两种条件中,个人生活方式的因素占68%中的60%,即约九成。美国社会福利局报告:采用医疗方法,花费数百亿至上千亿美元可以减少10%的过早死亡,而用养生预防方法,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

    另外,科学养生和保健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更能使健康寿命延长10岁,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新的研究表明:中年注意养生的人(指零危险因素),与不注意养生的人(有1~4项危险因素)相比,老年期65岁以上所花的医疗费仅为后者的1/2~1/3,同时住院次数也大大减少。在这样的一组数据对比中,那些总是称自己忙的人,还有理由不预防、不保健吗?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基因,但却能够选择健康。健康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在这里送给大家四句话:有病看西医,养生靠中医。要想寿而康,九成靠自己。

 人生三道关,关键在中年

    人的生老病死正如花开花落一样,是大自然的循环,但人活要活得健康,死要死得明白。

    自然凋亡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但大多数的人是病理死亡,即过早死亡:中年得病,肉体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人财两空。

    英年早逝谁之过

    英年早逝是这个社会的“痛中之痛”,已成为当今的流行病。一些中年精英,不能把握工作与休息的平衡,浮躁、急躁、烦躁,不分日夜,苦干蛮干,英年早逝。北京某高科技园区,科技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不足53岁。一位副主任医师,为参加全国性会议赶写3篇论文,连续工作72小时不休息,发现时已猝死在办公桌上。一些拥有金山银山的企业家,正当英年,已“无可奈何花落去”,他们的年龄大都在35~60岁之间。这种病一错是自己流血,二错是亲人流泪,三错是国家人才浪费。

    英年早逝谁之过?个人对健康生命的漠视和糊涂是主要原因,但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男人四十,十面埋伏。在一个转型期的社会,物欲日盛,急功近利,人们思想浮躁、心情烦躁、工作急躁,整个社会处于阴虚阳亢的状态,反映到人的生物体内,必然导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造成一系列

    亚健康和生活方式疾病。

    面对社会的“虚火”该怎么办呢?想想白居易向高僧悟道的故事也许是一剂清凉药。闻道者百人之众,悟道者仅约五十,行道者只有寥寥数人而已。知,信,行,落差之大道出了英年早逝的本质原因:“知道,做不到。”11次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张怡宁说: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真正的对手就不多了。

    中年人健康的最大对手也是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的弱点,真正做到科学工作、科学生活,那么,疾病就很难侵犯你了。

    多做“启明星”,不当“白骨精”

    许多优秀白领、骨干、精英因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而成了“白骨精”。

    21世纪是什么世纪呢?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是科技全球化世纪,还是信息数字化世纪……从根本上来说,21世纪是健康和生命受到空前关注的世纪,因为世上没有什么比健康和生命更重要的了。

    但21世纪又是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世纪,各路精英异军突起,引领风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但同时却又有许多青年英才、企业家、科学家相继倒下,他们不是死于工作,而是死于对健康的无知和漠视。死于无知,个人失去一切,美好家庭破灭。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现在是:哀莫大于对健康无知。

    杰出英才的贡献犹如朗朗夜空中的启明星,给人希望,给

    人力量,而许多优秀白领、骨干、精英却因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而成了“白骨精”,令人痛惜。

    我们大家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多做“启明星”,不当“白骨精”。播种健康,收获幸福,珍爱生命,收获和谐。

 健康是“1”,其他都是“0”

    人生的各个要素:金钱、地位、财富、事业、家庭、子女都是“0”,只有身体健康才是“1”。拥有健康就有希望,就拥有未来;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一个人能力再强,本事再大,就算你是个劳模,荣誉是谁的啊?荣誉是领导的。没有领导的关心、爱护、帮助扶持,你怎么会有今天的荣誉?成绩是谁的啊?成绩是大家的。没有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你又怎么能取得好的成绩呢?金钱是谁的呢?金钱是子女的。你就是有金山、银山,你死了是1分钱也带不走啊!你只得是空空手来,空空手走。老伴是谁的呢?老伴是人家的。今天你死了,明天老伴跟别人走了!荣誉是领导的,成绩是大家的,金钱是子女的,老伴是人家的,只有身体是你自己的。我们一定要关爱自己,因为健康的钥匙就在自己的手里。

    我们所说的“健康100岁”,关键是头60岁,要想60岁健康,关键要把住20年,男人是30到50岁,女人是40到60岁。如果现在你不开始重视健康,储蓄健康,关爱家庭,你就不能保证60岁以前不得病,又何谈健康快乐100岁呢?!

    拥有健康就拥有希望,就拥有未来;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健康是节约,健康是金子。

    健康不仅属于你自己

    西方谚语“人生如航海”,民间俗话“平安就是福”,都是寓意人生坎坷,山高路险,要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地关爱自己。

    漫漫人生路,处处危险多。在人生的棋盘上,只要有一点失误,哪怕是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使你满盘皆输,好像“泰坦尼克号”瞬间沉于海底,一切都化为乌有。

    世界上第一例有病历确诊、有尸解证实的冠心病猝死患者是英国著名外科医生亨特,只因一次学术争论,一代名医,一怒之下,一命呜呼。我们收治过一位23岁青年,好胜心切,在一次吸烟竞赛中勇夺冠军,30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几乎丧命。一位42岁的副教授为赶论文发表,三天三夜未出实验室,发现时已死在实验桌上。有位加籍华裔教育专家,先后回国100余次,工作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结果不幸猝死在连续奔波的旅途中。

    细想想,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事情是永远没有完美的,目标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因此凡事一定要有度,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儿不拼命。不然,一走极端,物极必反。

    中年男人最大的渴望是爱名爱利爱攀比,最大的不懂是不懂爱健康、不懂爱家人、不懂爱自己,结果一不慎成千古恨,再悔恨已百年身。自己死了,倒是简单,但是家庭破灭,配偶首当其冲;儿女丧父,心灵遭受重创;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彻肺腑。人生三大悲苦:幼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竟集于一身,呜呼!小失误竟铸成终身痛苦,何苦呢?

    过去说:健康是自己的,只说对了一半,准确地说应当是:健康是属于你和爱你的人的。你的去世,个人损失只是冰山的一角,冰山的90%都在水下看不见,你的去世至少造成对10个最亲近的人的直接伤害,对几十个亲友的间接伤害,还有无法估计的事业损失。越爱你的人受害越大,真正的“亲者痛”啊。

    面对这种“痛中之痛”,人们岂能无动于衷?健康是和谐,健康是责任。

 生命是条单行线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53年就提出“健康是金子”的主题口号,希望人们要像对待金子一样珍爱生命。

    细想起来,健康比金子还珍贵,因为健康很难再生或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再先进的高科技都无法使受损的机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像一张白纸,揉过之后再也不可能恢复到原先的平整一样。

    这个人生的公式和法则将健康的本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健康本是人类古往今来一直的追求,但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是过有节制的生活,还是纵情人生,却令许多人感到难以选择。其原因既有不得已,也与意志力、生活观念、科学发展多方面有关。

    很多人认为自己年轻,能吃能睡就是没病,有了病坚持一

    下就挺过去了,病入膏肓才如梦初醒,但一切都晚了。誉满中外的科学家、事业鼎盛的企业家英年早逝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要知道,生命与健康是一条单行线,“奔流到海不复回”。许多人对健康的本质认识不够,人工的东西再好也超不过自然给予的东西。人类用了很多时间去征服自然,但对自身的认识却非常肤浅,比如一架波音747飞机由全球5000个工厂合作、600万个零件组成,数字很惊人吧,但是人的一个细胞里面所包含的基因竟有大约10万个,由30亿个碱基因对组成,人的大脑皮层就有1000亿个细胞。可见人的复杂性比最复杂的飞机还要复杂千万倍。人一定要尊重自然。

    健康很难再生或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再先进的高科技都无法使受损的机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健康金不换。

    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少

    根据科学推测,人类生理寿命应比现在的实际寿命长得多。那么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少呢?

    按照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应该是生长期的5~6倍。人的生长期是到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照此计算,人最长寿命应该是6乘25,150岁;最短是5乘20,100岁。也就是说,人再长寿不会超过150岁,人再短命不会短于100岁,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寿命。

    100岁,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圣的生理寿命,但前提是你必须关爱自己而不要自己伤害自己。同时还要健康,因为不健康,就要受病痛折磨。这还不够,还要快乐,因为快乐是人生至高境界。每天早上一睁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心情每天都是美好的,生活每天都是充实的。

    健康与快乐,人类最美好的追求;活到100岁,人人都可以实现的目标。

 生命最美是凋亡

    生老病死如春夏秋冬一样是自然规律,但死的方式却不同。一种是自然凋亡,一种是病理死亡。怎样才算是自然凋亡呢?

    自然凋亡即程序死亡,正如春天的花儿凋谢、冬日的树木落叶,对人而言就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百岁之后,静静离去在睡梦中。就像宋美龄106岁,睡了一觉就走了。然而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病理死亡,即提前死亡,这种死亡犹如树木经风雨摧残、病虫损害,在夏天即枯萎死亡。对人而言就是患病后的肉体痛苦,心灵折磨,七十八十,身心煎熬,人财两空。

    人人都希望自然凋亡,可现在的社会普遍现象却是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死亡,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生命规律,一句话,我们违背了科学的生活方式。

    我有一个患者,当年36岁,13岁开始抽烟,烟龄23年,酒龄18年,麻龄12年,赌龄5年。结果刚刚36岁,3支血管堵塞,心肌梗死。他这个病纯粹是胡吃吃出来的,喝酒喝出来的,抽烟抽出来的,生气生出来的,赌博赌出来的。他的病是自己找来的。

    所以说如果你自己不关爱自己,那谁也救不了你。

    一个人如果善待生命,生命就如同春花秋月一样有着美妙如歌的韵律——自然发生,自然凋亡,无病无痛,无疾而终。

    人生三道关,关键在中年

    为什么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有人以为,现在心脑血管病多、肿瘤多、糖尿病多,都是因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造成的。错了,完全错了!

    研究表明:这些病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了造成的,而是因为健康知识缺乏,所以得病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提高了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

    只要我们从青少年开始,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年时多储蓄健康,生命的春天将永远伴随我们。

    所以,预防“成人病”,儿童期是第一关。虽然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预防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成人病”的发生。不把好这个关,小学生患高血压就很危险。对父母中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病史者,从小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危险因素的种类增多所导致的危险性增高是以乘积增加的。因而,儿童期是第一关。

    第二关就是中年快速进展期,男性以30~39岁进展最快,女性则以40~49岁进展最快。这个时期,承上启下,生活、精神压力最大,许多中年人总是觉得自己身体没有疾病,自我感觉不错,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人千万不能跟着感觉走。这是一生中动脉硬化发展速度最快的10年,因此也是防治动脉硬化的最佳年龄。应当尽量按照健康四大基石去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而千万不要透支健康,储蓄金钱。

    第三关是中老年的发病期,这时期最关键的是要预防触发因素,防止发病诱因,千万不能情绪过分激动、过度用力、体位突然变化等。

    要想健康快乐100岁,核心是60以前没有病;要想60以前没有病,核心是把好健康的20年——男人是30~50岁,女人是40~60岁。

 中年健康取决于什么

    人生百岁大致可分三个阶段:30岁前为青少年,30~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

    30岁前,青年人精力充沛,慢性病很少。60岁后,现今老年人已比较注意保健养生,衰老速度并不快。但在30~60岁期间,正是奋斗拼搏期,人与人之间的健康差距越拉越大,到60岁时,几乎不可同日而语。有的精神矍铄,有的风烛残年,有的已然过世。因此人生健康的差异取决于中年。

    中年正是人生工作生活压力最大的20年,怎样才能把握好工作生活的平衡呢?中年健康又取决于什么呢?

    取决于健康观念。因为健康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有了正确的观念,就能懂得健康在我不在天,自己是生命的主人。只要战胜自己的无知和愚昧,健康就在你手中。

    四种观念决定了四种态度:聪明人主动健康,投资健康,健康增值,一百二十;明白人关注健康,储蓄健康,健康保值,平安九十;无知人漠视健康,随心所欲,健康贬值,带病活到七十;糊涂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生命缩水,五十六十。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付出才有回报。一些白领、骨干、精英,他们虽然拥有智商,却缺少健商,虽然学有所成,有房有车,却没有学会关爱自己,放飞心灵,结果一个个遗憾地死于无知。

    痛惜之余,还需重温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的话,“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烦恼是想出来的,疾病是造出来的,肥胖是吃出来的,健康是走出来的。”

    有了正确的观念,就能懂得健康在我不在天,自己是生命的主人。只要战胜自己的无知和愚昧,健康就在你手中。

    30努力,40注意,50轻松,60成功

    中年人该怎么办?

    中年人要健康,必须抓住四句话:三十努力,四十注意,五十轻松,六十成功。就是说要早抓。30岁时就要努力培养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是1,其他是0”,“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健康等于零”。

    40岁时,是转折点,发病危险性大增。男人四十,十面埋伏,谁来领路?女人和书。要多关注家庭,“早上出门牵牵手,神清气爽往前走;晚上回家牵牵手,一天劳累无忧愁”,多话聊,用“心”话聊,用“情”话聊,多看妻子,深情地看,据法国的研究经验,这样就可以减少家庭的“亚健康”。

    中年健康关键三点,一是态度第一,态度决定一切;二是给健康以时间,给健康以空间;三是好妻子、好孩子、好身子。

 师法自然,智慧人生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类遇到困难,只要师法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只有敬畏自然,才能善待自己;只有亲近自然,才能远离疾病。违背自然规律,健康如逆水行舟,四面楚歌;顺应生物钟,才能一生平安。

    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不拼命

    人类很聪明,但却常常死于无知。

    许多人年纪轻轻就提前过劳死了。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的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

    什么原因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压力过大。美国哈里斯调查中心指出:60%~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而且都市里有近一半的人感到压力使他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另外,压力可造成包括从心脑血管病、溃疡病、糖尿病、癌症、心理障碍到头痛、背痛、腰痛、失眠等至少100种以上的疾病。

    可是压力又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该怎么对待呢?这里蜜蜂又是人类的老师了,因为蜜蜂不仅创造了一流的事业,还创造了一流的休闲,真是妙不可言。

    人类在压力下,生物钟被打乱,日夜颠倒,抽烟酗酒,通宵达旦,大吃大喝,花天酒地,下了餐桌又上麻桌,加上城市的高楼郁闷,空气污浊,自然就产生一系列生活方式疾病。可是蜜蜂呢,蓝天为伴,花儿为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居有时,饮食有节;生活规律,怡然自得。

    蜜蜂的生活态度是工作适度——“出力出汗不出血”,因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也没有必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勤奋适度——“拼脑拼劲儿不拼命”,因为不拼就没有成功的光环,但也没有必要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因为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少了谁都有后来人。

    有人认为事业要成功就必须放弃健康,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用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的话来说就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了。“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儿不拼命”。事业和健康是骨肉相连的亲兄弟,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而绝非一对冤家。

    心脏与蜜蜂能“四两拨千斤”,“轻松快乐、事业成功”的奥秘,是大自然亿万年进化的杰作。既然巴黎铁塔的结构、导弹追踪的思路、直升机消音的设计灵感都来自自然,那么,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也应像心脏、蜜蜂一样有预见性、创造性、计划性,减少盲目无序凌乱,使工作生活效率提高,轻松而有序,低耗而高能,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

    人类遇到困难,只要师法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像心脏一样工作

    世上谁的工作方式最好呢?

    虽然万物的工作方式各有千秋,但如果从高效、低耗、持久、安全四个指标来衡量,那么,冠军非心脏莫属了。

    心脏的工作:智慧加理性

    首先,心脏的工作量是惊人的。心脏的重量不到人体重量的0.5%,约300克,但它要负责全身的血液循环供给,全身的重量相当于心脏的200倍,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人要为200人提供生命的能量,工作量何其大!心脏虽只有300克,但每一跳要搏出血液约70毫升,每分钟要搏出近5000毫升的血液,每天搏出约700万毫升,即约7吨的血,相当于心脏自身重量的2万余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人们常以为,心脏所以能工作得这么出色,全在于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不分日夜地苦干,其实错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心脏早就累死了,早就“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了。

    事实恰恰相反,心脏的工作是非常有智慧、有理性的。以正常人为例,正常人心率约为66~70次/分(当然快慢有波动),即每一次心跳为0.9秒,其中收缩期(工作)为0.3秒,舒张期(休息)为0.6秒,即1/3时间工作,2/3时间休息,相当于我们的8小时工作制。到了夜间入睡,心跳变慢为50次/分,这时心跳为1.2秒,收缩期还是0.3秒,舒张期变成0.9秒,也就是1/4时间工作,3/4时间休息,心脏自行主张改为6小时工作制了,可是它的工作效率谁也比不上,心脏多么有智慧!

    心脏工作、休息有序,它抓紧时间休息,它从不拖泥带水浪费体力,更不日夜颠倒打乱规律。更奇妙的是,心脏秀外慧中的灵巧艺术结构使它工作时耗能极少,由于神经传导的精密调控,各部位协调同步,心房、心室的收缩犹如行云流水,和谐柔美,因而在完成同样工作量的情况下比任何人造的机器耗能都要少。

    善于休息是心脏第一特点,正如列宁所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心脏的精神:敬业又自爱

    心脏还很有理性,能从大局出发,当人体运动或遇到紧急情况时,不用指令,就能马上服从大局,根据需要加快心跳到150次或更多,这时每次心跳才0.4秒,收缩期0.2秒,舒张期0.2秒,即相当于12小时工作制,心脏毫无怨言,表现出很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心脏又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保证生命的长治久安,人体的百年健康。心脏绝不蛮干,绝不接受“连续工作”的指令,因为连续工作、不吃不喝、不眠不睡,等于死亡。再忙都可以,但是必须有休息,可以少休息,但不能不休息。所以心脏在收缩期是处于“绝对不应期”,即不接受任何指令,只有休息后才接受指令。如果指令过早发出,心脏未能充分休息就提前工作,就是临床上的“早搏”,心脏在完成工作后紧接着就要求同样时间的补休,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有理、有利、有节”,妙不可言。

    心脏很敬业,也懂得自我爱护。比如心脏重量虽然只占体重的0.5%,但用血量却占全身的10%,这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因为工作量大的客观需求,是实事求是的。

    心脏很自觉,但并非无原则地任劳任怨,当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供血明显减少时,它马上发出警告信号——心绞痛,意思是赶紧补救,不然就要出危险。可以说,一切都掌握得恰如其分。

    纵观整个心脏工作,它体现了劳逸结合、中庸适度、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不愧是造化的杰作。

 像蜜蜂一样生活

    你每天都生活得快乐吗?

    如果不是,那就看看蜜蜂的生活吧!蜜蜂又唱又跳,天天快乐,不仅轻松自在,还获得了三个“一流”:一流的事业,一流的休闲,一流的健康。

    蜜蜂为何强于鳄鱼

    事业和健康是天生的一对冤家,蜜蜂怎么能都是一流呢?这也难怪,毕竟姜是老的辣,人家蜜蜂已经有1亿年的历史了,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亿万年的艰苦磨练和丰富的生活积淀使蜜蜂智勇双全,意志坚强,处处高风亮节,个个自强自立,所以蜜蜂永远充满活力,蜜蜂不愧是大自然进化的杰作和人类天然的老师。

    自然界亿万年的进化史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史诗,记录着万千物种的沉浮兴衰和风雨沧桑,人们可以从中悟到许多智慧和灵感。考古学发现,蜜蜂是一种有近亿年历史的古老生物。当时一统天下的“巨无霸”——恐龙,在6500万年前的一次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气候巨变中绝迹消亡。而同一时期的鳄鱼却靠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奇迹般存活下来。鳄鱼坚甲利齿,进可攻退可守,左右逢源;鳄鱼水陆两栖,可登陆蛰伏,可下水捕食,足智多谋;鳄鱼刚柔相济,可一次吞食巨量食物,也可半年不食不死,游刃有余,真不愧是生物进化史上的高手奇才。一位美国生物学家说:“当地球上不存在人类的时候,鳄鱼还会在湖中从容地游弋。”

    但要是和蜜蜂相比,鳄鱼又是小巫见大巫。因为蜜蜂不仅存活了下来,更是家族兴旺,有数百个品种,子孙满堂,遍布全球各地,可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无处不蜜蜂”了。

    人们不禁要问,在这亿万年残酷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蜜蜂凭什么本事能一枝独秀、脱颖而出呢?它既没有坚甲利齿,又不是两栖动物,靠的是什么呢?原来鳄鱼靠的是“硬实力”,而蜜蜂靠的是“软实力”——诚实可信、吃苦耐劳、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

    没有人能想到,在如此激烈、真刀真枪的生存斗争中,蜜蜂的“软实力”竟能克敌制胜,无坚不摧,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至高境界,正如《孙子兵法》所说,“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

    智慧勇气、刚柔相济、适者生存,这种“软实力”有这么大的威力,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真奇妙!看来,拿起“软实力”的武器,人类的前途还真是一片光明。

    蜜蜂的软实力:“三心三自”

 蜜蜂的“软实力”

    蜜蜂的“软实力”究竟是什么呢?一共就四个字:“三心三自”。

    所谓“三心”,一是事业上有颗进取心;二是生活中有颗平常心;三是心灵里有颗慈爱心。

    所谓“三自”,是指自信、自强、自律。自信是成功的基础,自信不是自负,自信是了解自己,永远乐观不悲观;自强不是逞强,自强是顺应自然,顺势而为,适度均衡,阴阳和谐,这才能强大;自律是防腐剂,不然,春风得意便忘乎所以,贪心贪欲,前功尽弃。

    有了这“三心三自”,便会头脑冷静,理性分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清风明月,物我两忘。什么功名利禄、酒色财气,都会视如粪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你看那小小蜜蜂,每天早早起床,高高兴兴飞到百花丛中采集花粉。朝霞迎接,和风送行。蓝天做伴,小鸟和鸣。它们有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分工。工作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一朵花儿都不漏过,发现远处有好花时,它会发出信息,互相招呼,集体前往,不辞辛劳,不怕跋涉。

    为了采到好花粉,蜜蜂对花儿以礼为先,一面唱歌,一面跳舞,又是问候又是微笑,花儿也舒展起自己的花瓣,报之以甜甜的笑脸,献出最好的花粉。蜜蜂以花为伴,与花为善,在花丛中牵线搭桥,做月下老人,使花儿满树、硕果满枝。

    蜜蜂工作精益求精,它们善于精选能酿造好蜜的新鲜花粉。蜜蜂的事业心还表现在高度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上,在数以万计的蜜蜂中,只有一个当官的,即蜂王,而且是兼职,蜂王的主要职责是生育后代,同时兼任管理者。由于管理科学,机制合理,所以一切工作文明有序。可以说,蜜蜂创造了管理上的奇迹。在这一点上,我们人类只能甘拜下风。蜜蜂养育幼蜂的房屋是六边形的,美观又实用,所有的蜜蜂都能自觉遵循这一建筑设计,没有一个违法乱纪,没有一个贪污腐败。这里反映的是一种团队和自信精神,它们如此心齐、如此遵守规则,真是令人感叹不已。

    蜜蜂非常团结。数以万计的蜜蜂挤在一个蜂巢中,相互之间的磨擦、磕碰在所难免,但与心胸狭隘、时常为争食打架斗殴的蚂蚁不同,蜜蜂有着一颗宽容之心。它们之间从不发生争斗,相互礼让,蜂口众多却井井有条,令人称奇。蜜蜂群体有很强的凝聚力,为保护蜂巢,个个奋勇争先、舍生忘死,整个蜂群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即使来势汹汹的恶禽猛兽也不敢轻易冒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蜂群。

    蜜蜂虽小,其灵气可谓大矣。

 学习蜜蜂,日子越过越轻松

    蜜蜂以爱心为本、以助人为乐,把善良、明理、创新作为生活准则,从不伤害别人。蜜蜂采集花粉时,不是单纯的苦力搬运工,而是一面享受工作,一面播种友谊,使自己和花朵双双受益;采回花粉后,不是简单贮存,而是进行精加工,用自己的唾液,把普通成分的花粉酿造成香甜可口的果糖和营养丰富的葡萄糖,组成人见人爱的蜂蜜。这一创新性劳动使花粉的科技附加值成倍地增加,成为享誉世界的绿色产品,使蜂群自身和整个社会都受益。更难能可贵的是,睿智的蜜蜂竟创造出连生物高科技都无法合成的神奇保健品——蜂王浆,能提高免疫力、抵抗力、生育能力,蜂王靠了它,能以每天产卵数千枚的速度连续产卵30年之久,几乎是天方夜谭的奇迹。蜜蜂把爱播撒给世界,蜜蜂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结果怎样呢?当然是“善有善报”。

    古语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蜜蜂和人类成为好朋友,人类为蜜蜂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蜜蜂的日子也越过越轻松。

    莫学蚂蚁苦做工,莫学蜘蛛害人虫

    蚂蚁虽然也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但与蜜蜂相比,品位却低多了。蚂蚁只会单纯采集,见到什么搬什么,良莠不分,机械搬运,遇到比自己重几倍的东西也要咬紧牙关拼命搬回去。看起来,蚂蚁的工作很辛苦、很努力,但蚂蚁不善思考,不会加工提炼,因此,尽管起早摸黑,事事全力以赴,却因总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倦、职业疲劳,再拼命干也鲜有成绩,蚂蚁属于劳而无功型。

    和蚂蚁相比,蜘蛛则更是等而下之,不可同日而语。蜘蛛蛰伏墙角,整天不学习,光会吐着千篇一律的丝,结着千篇一律的网,然后收起八只脚,合上眼睛,闭目养神,装死不动。一有虫儿触网,蜘蛛立即兴奋起来,张牙舞爪,利用两只螯肢向猎物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致死,分而食之,可谓冷面杀手,凶险至极。不仅如此,近日有报道,澳大利亚一种蜘蛛因天气恶劣,竟然搬入室内,迁怒于人,无端攻击人类,既怀恶毒之心又无自知之明,可想而知,等待它们的就是被消灭的命运。

    蚂蚁不善思考,劳而无功。蜘蛛居心叵测,恶有恶报。

 顺应自然节律,奏好生命和弦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只要正视自然节律,尊重自然节律,奏好生命的和弦,就会百事俱兴,延年益寿。

    神奇的“生命三重奏”

    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它自动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

    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他们发现在患者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过程。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三重奏。

    从人体体力、情绪、智力这三节律看,处于中线以下的那段日子,称为生物节律的“低潮期”。在这些日子里,体力容易疲劳,做事拖拉,畏怯;在情绪方面往往表现为喜怒无常,烦躁,意志沮丧;在智力方面则出现注意力不易集中、健忘、判断力降低等。

    而在跨越中线的那段日子,称为“临界期”,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时期,身体正处于频繁的变化之中,或者说是处在过渡状态。在这段临界期中,极易出现差错,粗枝大叶,容易感染疾病,机体各方面的协调性能较差,容易发生事故。

    处于曲线中线以上的日子,称为生物节律的“高潮期”,在这段时期内,往往表现为精力旺盛。如体力周期曲线处在“高潮期”,就会感到体力充沛,生机勃勃。同样,当情绪周期曲线处在“高潮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创造力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心情愉快、达观。当智力周期曲线也处在“高潮期”,那时人就会头脑灵敏,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更具有逻辑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人的生物钟常有相对固定的节律,按照规律的生活作息,人体生理代谢最平稳,并且耗能最少,最节约能量,心理生理都处于和谐状态。相反,若是生活无规律,作息无秩序,体内代谢极易被扰乱,轻者有损健康,重者导致疾病,缩短寿命。

    生命是最神奇的,“自然”总是高于“人造”。

 不曾谋面的平安顾问

    人体生物节律是“不曾谋面的平安顾问”,国外对生物节律非常关注。

    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在事故死亡报告中指出,事故的肇事者约有60%发生在人体生物节律的“临界期”。例如近年发生的13起飞机坠落事故,其中10起归咎于驾驶员的差错,而这些驾驶员和他的助手们大都处在“临界期”。美国的一家微型汽车公司,向公司的60名司机提供了生物节律表格,当司机处于“临界期”时,预先提醒他们多加小心,结果车祸减少2/3。

    日本沃米铁路公司查阅了1963年至1968年间所发生的331起事故,发现其中59起事故发生在司机的“临界期”。1969年,该公司开始实行生物节律计划,全年的事故一下子减少了50%。

    莫斯科车辆管理所对交通事故作了一个统计,凡是运用生物节律理论来指导司机的出勤,就可以减少车祸。莫斯科出租汽车公司为所有司机绘制了曲线图表,每当司机处于“低潮期”时,就发给他们红色的行车证,以提醒他们倍加小心,当司机处于“临界期”,就根本不让出车。

    在瑞士洛迦诺城里的弗兰芝威尔林博士的诊所,除急诊外,手术的安排都是严格按照患者和医生的生物节律决定的。一般在患者的“临界期”不安排手术,同样,绝无一个医生在他的“临界期”时去给患者开刀。连续数年的病史表明,威尔林博士的诊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30%。

    应用生物节律来化解“低潮期”和“临界期”夫妇之间的烦恼、争吵,那么,家庭生活就会更加和睦融洽。

 拨慢你的生物钟

    按大自然的进化,也就是生物钟按正常节律运行,人的生命之树是120岁后自然凋亡。但有的人生物钟运转得飞快,40岁就走完了90岁的人生路了,美好的人生只剩下辛勤劳苦的前半个残春了,可怜又可叹!为什么他们的生物钟走得这么快呢?

    一些年轻人有自己的时髦观念:40岁以前用命换钱,40岁以后用钱买命。他们忘记了一条朴素的真理:生命是一条单行线,没有回头路,一江春水向东流,永不复回。

    对健康,有人一叶知秋,未雨绸缪,关爱自己;有人麻木不仁,任生命自生自灭;有人烟酒无度,饮鸩止渴,残害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透支健康,浓缩生命,作践自己的人,到时候,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一缕青烟飞天外”。

    要让生物钟慢慢走,靠什么呢?当然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大基石”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也就是“四君子”。因此,要把握好自己的生物钟就要多亲近“四君子”,远离“四凶手”——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糖尿病,多交健康朋友,远离健康凶手。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节律,不要随意变动。研究证明:扰乱生物钟节律可使寿命缩短10%以上。

    要让生物钟慢慢走的各项保护因素中,什么是最关键的呢?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居第一位,就是天天都有好心情是生物钟的最佳朋友。

    孤独对人是一种折磨,孤独和痛苦不亚于贫穷和疼痛。因此,友情、亲情和爱情就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对健康至为重要。有了好心情,神经系统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调节功能、代偿功能、免疫功能、康复功能都处于最佳水平,不仅各种疾病减少,而且皮肤滋润,容光焕发,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整个生命处于“春风桃李花开日”般的和谐运行中。

    好心情又取决于什么呢?实际上就三个字:“世界观”。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社会,乐观地面对世界,就会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生命自有生命的规律,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你不爱生命,生命就不爱你。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春夏秋冬,四时交替。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表明气候、物候、人体生理的变化规律,用以指导农事生产和养生保健,至今仍有重要实用意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成就之一。

    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指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月明风清,桂花飘香。十月的秋风把原野吹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派色彩斑斓的丰收景象。重阳节前后,人们登高望远,遍插茱萸,饮菊花酒,吃桂花糕,正是平分秋色的大好时光。

    但此后,与春夏阳气上升不同,随着阳光日照时间的缩短,阴气渐增,秋显出了自己的特色。秋,带有几分肃杀,“萧瑟秋风今又是”;又有几分悲凉,“万里悲秋常作客”;还有几分忧郁,“秋风秋雨愁煞人”。

    古人造字真是精彩绝伦,把“秋”字加上“心”变成“愁”字,意指秋天的心情常有“愁”的滋味。事实正是这样,这与不久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提出,秋天光照减少与季节性情感抑郁症有关,并可用人造日光给予治疗的结论不谋而合,几乎如出一辙,不同的是中国人的发现要早4000年左右。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秋季及初冬气候特点是:光照减少,日短夜长;气温下降,温差增大,北京地区日夜温差达11℃~15℃;空气干燥,湿度偏低,湿度仅30%左右。自然的变化使人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万物凋零,秋风肃杀,让人徒生悲凉、抑郁之感;气温下降,四肢,尤其足部远端毛细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血压升高,血粘度增高,人体代谢增高,心脏耗氧增多,易促发心脑血管疾病;气温下降及空气干燥会降低呼吸道粘膜抵抗力,细小支气管阻力增加,粘膜纤毛运动减少,使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增多;同时腹部及背部受寒也会诱使胃炎、溃疡发作。

    总之,人体机能全面发生相应变化: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粘度增高,代谢加快,产能增多。机体需要补充更多食物和能量,以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在动物界,动物贮存食物,进食增多,体毛变细变密,长秋膘,都是为了过冬做准备。

    古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告诉人们,一叶知秋,要早做准备,及早“养阴”。

 仲夏保健好,冬至发病少

    祖国医学有冬病夏治之说,仲夏保健好,冬至发病少。

    仲夏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时节,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观点,这自然是一个容易患病的时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数九隆冬和仲夏酷暑,这是气象综合征的常见现象。

    仲夏时,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有三高,即中暑发病高,脑卒中发病高,冠心病发病高。

    正常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天冷时通过肌肉张力增加使产热增多,体表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天热时,通过出汗蒸发散热,又通过心跳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使体表血液循环加快,辐射散热增多,因此不论外界温度怎样变化,人体体温是恒定的,当然还需要配合衣帽的增减。

    热天出汗多。一身微汗失水可达300~500毫升,一身中汗可达1000毫升以上,如不及时补充水分或淡盐水,会导致血液浓缩,血粘度上升,并可使血压稍稍下降。

    据对5888名65岁以上老人的调查显示,餐后l~2小时,血压的收缩压平均下降38%,舒张压平均下降2.3%,这种情况在饱餐后尤为明显。血压下降和血粘度上升是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重要诱因,因而充足饮水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极为重要。晨起一杯水,睡前一杯水应作为保健常规。特别要注意观察清晨醒来时的第一次尿色,如淡黄清亮表示体内水分充足,如量少深黄表示体内水分不足,应及时补水。

    每天8小时睡眠是健康的又一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每减少1小时睡眠,病死率约增加9%,但睡眠过多也会使病死率增加。据欧洲一些国家研究表明,老人中午午睡半小时左右能使冠心病的病死率下降30%,这与午睡可使人体白天的血压曲线出现一个低谷,使心脏得到保护有关。在夏天由于人体血压普遍偏低,更要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饮食的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量多餐,以及生活规律等也很重要。夏日防暑降温时,可用冷饮,但切忌豪饮冰啤、冰水,这是常被忽略的急性心肌梗死诱因。因为食道位于心脏后壁,胃底位于心脏下壁,豪饮大量冰水可诱使心脏表面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曾见有一些年轻人一时高兴,因豪饮冰啤突发急性心梗而遗憾终生。

    酷暑季节人们心情容易烦躁,更需注意保持好心情,即好心加好情,好心是爱心、善心、真心;好情是友情、亲情、爱情。有了好心情,会感到阳光更明媚,天空更湛蓝,什么病都少,一切更美好。

 秋风红叶话秋补

    秋季六个节气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表示气候由热转凉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期,气温也由“立秋”的秋高气爽转至“霜降”时最低气温0℃左右的“露凝结为霜而下降”。

    人体在外界气温21℃~23℃时,感觉最舒适,四肢温暖。

    秋冬气温下降后,为维持体温,一面使四肢小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一面增高体内代谢率,增加产热,因此需要更多食物和热量供给。

    多吃什么呢?米面、肉蛋,还是蔬果?生理学研究表明:蛋白质有一种“特殊热动力效应”,即摄入蛋白质后,有30%~40%的热量要消耗放出,而糖类为4%~5%,脂肪为5%~6%。简单说来,就是吃肉后,身体会觉得暖和,不怕冷,尤其在餐后的3~4小时左右最明显。同时,吃肉会使酪氨酸转化成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人觉得精神、兴奋、有气力。

    当然,秋补的营养应当是七种营养素全面均衡才能提高体质、体能及免疫力。我国神舟6号飞船航天员的食谱中每天有3次牛奶,早晚为牛奶,中午是酸奶(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状态,帮助消化,又不因晚间饮用而伤害牙齿)是十分科学合理的。

    保持口腔清洁是防止秋冬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大关键。研究表明:白天很少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因为进食、饮水及唾液使咽部细菌无法繁殖,但夜间8小时睡眠期正是细菌繁殖的大好时机,所以睡前彻底清洁口腔,给残留细菌一次“打击”,在此后6小时内细菌不会繁殖。6小时后,人又清醒了。对儿童的研究表明,简简单单的睡前彻底刷牙可使儿童咽炎、扁桃腺炎减少70%~80%之多。

    不论秋补冬补,归根到底,最关键还是心补。多晒太阳,多到户外活动,有阳光的抚慰,有自然的熏陶,会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有了阳光的心态,就会有阳光的表情、阳光的世界和阳光的未来。

 简单生活,精致人生

    健康其实很简单。健康不需要高科技,因为人体自身的本能就是最高的“高科技”;健康也不需要高投入,简单生活,同样可以达到精致人生。

    健康面前人人平等,平民百姓一样健康百岁。

    健康其实很简单

    生老病死是自然循环,亘古不变,但死亡的方式却有不同:一种是自然凋亡,一种是病理死亡。前者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生如春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后者是中年得病,肉体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人财两空。

    造成两者差别的原因何在呢?

    看看百岁老人与英年早逝者的生活方式就明白了。百岁老人尽管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但仔细分析就发现,所有百岁老人都有共同特点,无一例外,那就是心胸宽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爱活动、爱劳动、爱运动;饮食上什么都吃、吃得很杂,但适可而止,七八分饱。再看看那些英年得病或早逝的白(领)、骨(干)、精(英)们,他们也有共同规律,那就是“三少”:自我保健知识少,保健意识更少,而实际保健行动更是少之又少;“三超”:压力超载,工作超速,体力超累。生物钟节律打乱,疲劳积累,健康透支,违背了自然规律,自然早早夭亡。

    健康其实很简单:顺应自然,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保持阴阳平衡、和谐适度即可。健康不需要高科技,因为人体自身的本能就是最高的“高科技”,只是不要去破坏它、干扰它,正如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同时健康也不需要高投入,平常饭菜,平和心态,平均身材,加上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就可以了。健康面前人人平等,谁违背,谁遭殃,国王皇帝也不例外;谁顺应,谁受益,平民百姓一样健康百岁。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中国营养学泰斗谈长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学存教授,1917年生,刚过九十大寿。他精力充沛,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思维敏捷,不但坚持上班,还每天收发电子邮件。这使记者产生了浓厚兴趣,想探讨一下陈老的健康秘诀是什么?是神奇的营养配方?高深的气功心法?还是另有诀窍?结果发现大道至简,只三句话:为人宽容,坚持散步,什么都吃。

    让我们看看陈老怎么说,“秘诀?我可没有什么秘诀啊!要说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心情愉快,经常运动和饮食多样化。”

    陈老说:“心情愉快是最重要的,快乐的心情带来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才更有味道。怎么做到心情愉快呢?一是要宽容,二是要多与人交流,不要斤斤计较,算计得越多,心情越难愉快,心理负担越大。心理压力大,需要找朋友、同事、家人聊天,把压力宣泄出去。”陈老喜欢和年轻人聊天,感受他们的朝气。陈老的经验和中医的“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及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四大基石”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在运动上,陈老说:“人的身体就像机器,老不用就会生锈。”他年轻时很喜欢跑步,现在年纪大了,就改为散步,坚持每天走上30分钟。相比身体锻炼,陈老更重视脑力运动,积极求知,天天看报,天天学习,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

    陈老是我国营养学界的泰斗,人们认为他在吃的方面一定是大有讲究的,其实不然。陈老说,他平时从没吃过什么特别设计的“长寿”菜谱,也不刻意追求多少卡路里,只是吃得杂一些,肉、蛋、奶、蔬菜、水果、细粮、粗粮,什么都吃。因为什么都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全面均衡的营养摄取。

    他说:“有些人年纪一大,就什么都不敢吃了,其实没必要。比如胆固醇,这是人体的正常需求,即使不从食物补充,人体也会自己合成,还要耗费其他营养。”对于肉类,陈老觉得各种肉都可以吃一点,但他本人最喜欢的还是鱼肉,因为鱼肉蛋白含量相对较高,而脂肪少,无论是深海鱼还是淡水鱼都挺有营养的。

    对于蔬菜水果,陈老认为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因为有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纤维素,对老人摆脱便秘困扰,帮助很大。不同颜色的蔬菜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所以“红黄绿白黑”搭配吃最好。陈老还认为,应当戒烟限酒,少量红葡萄酒可以喝些,对人体有好处,但千万别酗酒。九十高龄的一代宗师,以简洁的语言说出了深刻的哲理,使人深受启迪,深受教益。

    健康其实很简单。健康不需要高科技,健康也不需要高投入。健康面前人人平等,谁违背,谁遭殃;谁顺应,谁受益,平民百姓一样健康百岁。

 健康生活三个“平”

    要想健康快乐一百岁,我们记住三个字就行了。三个“平”:平常饭菜、平和心态、平均身材。

    平常饭菜:一荤一素一菇

    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一个新的口号: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就六个字:一荤一素一菇。

    我现在就这样,每顿饭有一个荤菜,鱼啊肉啊鸡蛋啊,鸡鸭鱼虾都可以。一个素菜,萝卜啊青菜啊,几个青菜混在一起。第三,一个菇,蘑菇、树菇、金针菇、草菇,还有黑木耳或者海带都可以。

    为什么要一荤一素一菇呢?首先,你一定要有个荤菜,因为人是杂食动物,人不能完全吃素,荤菜一吃以后,动物蛋白有了,高级营养蛋白也有了。第二,要有素菜,素菜一吃以后,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也有了。吃素菜很重要,能使大便通畅。第三,还得有菇。菇就是食用菌。

    现在越来越发现,食用菌在膳食中所含营养特别全面,有三大作用。第一,菇是灵芝,服用会使血脂下降,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血粘度下降,动脉硬化延缓,心脑血管病减少。第二,菇含有香菇多糖,能提高免疫力,减少癌症。所有吃菇的地方,癌症都少。第三,菇还有一种抗氧化作用,能使细胞凋亡慢,延缓衰老,减少老年痴呆。在北京,每死100个人,就有52个心脑血管病,22个癌症,这就占了74个。如果我们经常吃菇,就能减少心脑血管病、癌症,减慢衰老的速度。

    燕麦是粗粮的代表。现在很多人钱一多,生活好了,以为吃粗粮都是过去的事。错了,你将来也得吃粗粮。人类就是吃粗粮过来的。细粮是什么呀,就是淀粉。粗粮呢?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什么成分都有。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什么时候都要吃得有粗有细。

    合理的膳食结构就六个字:一荤一素一菇。

    平和心态:乐观是超级保健药

    何为好心情?就是有“好心”,还得有“好情”。

    好心是爱心、善心、真心。科学研究表明,爱心多,内啡肽释放就多,人体微循环得到改善,免疫力提高。爱心使人健康,善心使人美丽,真心使人快乐。

    好情是友情、亲情、爱情。友情使人宽容,亲情使人温馨,爱情使人幸福。有了这三个“心”,有了这三种“情”,你一定有好心情。

    有位90多岁的老太太,我们对她进行了调查。她做饭,走路,什么都行,精神特好。人问她怎么这样长寿,她就一句话:没心没肺,有说有笑。她就是心态好。其实她吃得并不是太好,吃什么呢?调查半天,最喜欢吃的就是打卤面。我们现在天天研究膳食多少卡路里、胆固醇、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都研究透了,心态不注意,吃什么都不行。

    有个老寿星,104岁了。她根本不懂什么是合理膳食,更不懂什么叫卡路里。人家问她长寿有什么秘诀,她耳背,听几遍才听清,就大声回答:儿媳妇好!她很聪明,对人总夸儿媳妇好。她知道儿子、女儿不用夸,肯定对自己好。儿媳妇本来也就是个普通人,这样一夸,到最后想对老人不好都不成了。人家问她还有什么秘诀,她答:政府好!因为她岁数大,政府有规定,民政部门过年过节都得派人看望她。政府也是按规章办事,她这样一夸,街道一看这老人不错,不是过年过节也会常去看她。

    我调查过北京市200例猝死患者,有50%死亡以前24小时之内生气、着急、情绪激动,20%~25%死以前半小时喝酒、激动、生气,18%死亡发生在30秒之内,刚刚还说着话,说死就死了,30秒就死。就是说,精神情绪影响很大。

    乐观积极心态所具有的力量超出我们的想象。

 平均身材:不胖不瘦不堵

    有位患者肥胖、高血压,我跟他讲,你一定“超载”。他说为什么?我说很简单,一辆载重汽车可以装5吨,你现在装4.5吨,中等速度,可以运行10年、20年,装上5吨再高速度走快路,而且常常急刹车再发动,一定坏得快。你现在体重超重,心脏负担就相当于5吨的汽车装上8吨的东西,血压高就等于超载、超重,而且脾气着急就如急刹车再发动,这样车子就一定坏得快。因此必须减轻体重。

    肥胖对身体有什么损害呢?简单一句话,上世纪70年代保险公司有个统计数字,超重1公斤,少活8个月。90年代重新统计,超重1公斤,少活4个月。不管少活几个月,超重减寿那是肯定的。

    肥胖就是疾病的象征,肥胖就是衰老的象征。你30多岁,你就胖,你已经老了,你就是有病。

    有人问我,洪教授你说肚皮吸脂好不好,塑身好不好。我跟她说:我们减肥不是为了整容,吸脂是一种整容;减肥也不是塑身,减肥是为了健康。你靠不吃饭去塑身是不对的,应该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判断体重超不超标,客观指标有两条。

    第一个指标,你的体重小于身高减去100。比如我身高1.7米,体重必须70公斤以下。如果能等于身高减105,1.7米,65公斤,这是理想标准了。谁要是体重达到身高减105,那就是中国人理想的体重标准,就跟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一样了。

    第二个指标,裤腰带,腹围标准。现在对腹围越来越重视。英国有句谚语: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心跳越快,死得越快。

    你要想知道自己的寿命长短,很简单,把你的腰带解下来,量一量裤腰带,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腰带越长什么意思呢?肚子越大,脂肪越多,动脉硬化、脂肪肝、心肌梗死越多。安静的时候心跳越快,动脉硬化得越快,死得越快。

    腰带应该多长呢?根据研究,中国人,男同志腰带最长90厘米,两尺七,理想的应该是两尺六。女同志应该两尺四。

    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强身健体“八字歌”(1)

    要想健康长寿很简单,大家可以照着“八字歌”来做。

    什么是“八字歌”呢?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养心八珍汤,强体八段锦,米寿八十八,茶龄百零八。

    日行八千步

    最新的研究已证明:步行可以逆转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步行还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研究表明:每周步行3次,糖尿病的发病机会比不运动组减少25%,每周步行4次者减少33%,每周步行5次者减少42%。每次应步行3公里左右。我国在大庆及北京的研究也表明,与不运动组相比较,运动组糖尿病发病率减少30%~50%。

    步行还能明显使体型健美,使脂肪减少,使肥胖者减肥,瘦者肌肉增加,变得强壮。一组中年妇女的8周运动锻炼研究表明,8周在医生指导下的逐渐加量运动使参加者平均减少脂肪6公斤,肌肉增加3.6公斤,体重净下降2.4公斤。

    更重要的是步行能使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平衡功能改善;步行还能改善思维,使情绪变得愉快。

    我说“日行八千步”,并非绝对,按日本人的方法是日行一万步,都可以。但至少3公里,也就是6000步。8000步是个大概,最高12000步,最少6000步。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夜眠八小时

    人该睡多少觉呢?争论了几百年,现在清楚了。

    有人做了一个山洞研究,一个大的山洞里面,没有窗户,人在里面呆着,不用上班,你不知道洞外面是星期几,你该醒就醒,愿意吃就吃,愿玩就玩,反正就在山洞里,反正你也不知道白天黑夜,什么也不知道。然后看人的自然生物钟究竟该怎么运转。研究下来发现,不论男女老少,有些人醒过来14小时,自动睡7小时;有些人醒过来18小时,睡了9小时;有些人醒过来20小时,又睡了10小时。基本上醒着跟睡着,2比1。周期有长短,有人18小时,有人14小时,但周期里醒着跟睡着的比例都是2比1。最后发现,原来人体正常的生物钟,也就是1天24小时里,醒16小时,睡8小时,最符合人体自然的生物钟规律。

    有人说我可睡不了那么多。那没关系,人群的睡眠调查发现,正常睡眠8小时的这组人群最健康,疾病最少,寿命最长。每天少睡1小时,死亡率增高9%;每天睡6小时的人,死亡率增高18%;每天只睡5小时的人,死亡率增高27%。每天8小时是最合适的睡眠时间。

    现在亚健康的人很多,第一个因素就是睡眠不够,或者睡眠质量不好。它会造成大脑功能下降,植物神经不稳定。植物神经紊乱,造成内分泌一切功能紊乱。在动物实验里,如果只是饥饿,动物问题不大。但如果不睡觉,动物很快会出现功能紊乱,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

    可以用一个小猴子做实验。小猴子挺健康,4岁,不给水喝,气它,都没事。后来干脆就不让它睡觉,只要猴子眼睛一闭,就用电麻它,使它醒过来。又困了,想睡觉,又通电,让猴子都不敢睡。很快猴子得了神经官能症,掉毛,脸色也不好,消瘦,吃东西拉稀。继续不让它睡,继续刺激它,神经官能症变成了植物神经紊乱。以后,猴子血压高,动脉硬化。第二年有一天,猴子荡秋千时,荡着荡着惨叫一声摔下来,浑身冷汗,死了。一解剖,急性心肌梗死。猴子从4岁开始,一年多的实验,就是剥夺它睡觉的权利,从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血压高、动脉硬化,到心肌梗死。

    每天8小时是最合适的睡眠时间。

 强身健体“八字歌”(2)

    三餐八分饱

    美国白宫保健医生来中国讲学时,送了一句话给听众:吃饭七八分饱,走路爬楼慢跑。但北京的百姓总结得更简单:管住嘴,迈开腿。

    古代老中医有一句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可不得了,救了无数的人。必须有饥有寒,才能调动你身体适度的抵抗力。

    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看看七八分饱好还是吃饱好,为此养了200只猴子,100只猴子顿顿吃饱吃好,100只猴子定量供应,就给吃七八分饱。实验进行了10年,10年下来看看顿顿吃饱的猴子,胖猴多,肚子大的多,脂肪肝、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多。10年下来,死了50只猴子。另外一组猴子七八分饱,喂了10年下来,苗条猴、健康猴多,精力充沛,活蹦乱跳,10年当中只死了12只猴子,88只都活着。这样下去,养到15年,顿顿吃饱的胖猴基本上都死光了,而七八分饱的苗条猴还活下来了很多。最后证明了这样一个结果:所有长寿的、高寿的猴都在七八分饱这一组。

    七八分饱什么指标呢?很简单,你吃饭吃到还能吃,还想吃时,你就别吃了。赶紧离开饭桌,这就是七八分饱。所以你是不是七八分饱看什么呢?看体重,看腰围。

    七八分饱,营养正好。

    一天八杯水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人体内水分所占的比例极大。人在出生之前的受精卵状态时,其99%是水;婴儿时期,水占人体的80%以上;成年时期,水占人体的75%;老年时期,水占人体的65%。可以说人的一生几乎都活在水的状态中。生理学家认为,假如人体每天流失的水分达到体重的10%,就会产生酸中毒;流失的水分达到体重的20%,就有生命危险。

    我们现在很多病,尤其是老年人的病,都是因为水喝得少,尤其是夏天一到,血液一浓缩,脑血栓、肾结石、胆结石、冠心病发病就增多。有一年,5月份,突然热得不得了,就像七八月一样,医院里来了一大批脑血栓患者。

    所以一天8杯水,要保持1500毫升尿液。一个人,一天要排出全部的代谢,就要1500毫升的尿液,才能排泄得出去。有人说,我也没有量杯,也不知道1500毫升有多少,那也没关系。你注意看,早上第一次小便,如果量很少,很黄,你就有问题了。早上第一次小便如果清亮,尿量大,你水分是够的。人在夜里是最缺水分的,所以老年人,晚上如果起夜,千万要喝一杯水。早上醒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喝一杯水。这样对补充血容量,防止脑血栓,有相当大的好处。

    黑龙江边防战士在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里,防冻的办法主要就是多喝水,因为人在寒冷的情况下,外周血管循环(四肢末梢血管)受影响,水喝多了,循环好了,四肢便暖和了。

    水对维持生命至关重要,所以一天要8杯水,要保持1500毫升尿液。

 强身健体“八字歌”(3)

    养心八珍汤

    一付养心八珍汤,八味“药”,天天喝,早晚喝,让大家天天心情舒畅,健康快乐100岁。哪八味呢?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

    慈爱心一片。做人最重要的,要有爱心。邓小平同志讲: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作家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心,我们千万不要跟他交朋友,没有爱心的人啊,父子仇杀,夫妻残杀,兄弟反目。

    好肚肠二寸。好人会有好报,你对人善别人对你善,你对人恶别人也对你恶。我们说身体健康需要维生素,心理健康要不要维生素呢?也要维生素,善良就是心理健康最好的维生素。

    正气三分。人要心存正气,要做好人,不能做坏人,不能贪污,不能腐败,越是腐败,死得越快。巴西医生调查了583个贪官和583个廉洁官员。10年随访下来,贪官里面60%以上得癌症、脑出血、心肌梗死;而廉洁官员患病率只有16%,还没有一个死亡的。特别是福利局的16名官员,集体贪污,集体被撤职,平均年龄41岁,随访结果,16人中15个人得了重病,6个人死亡。所以结论一句话:廉洁有益健康,腐败导致死亡。因为腐败的人啊,他恐惧后悔,自责自罪,白天食不甘味,夜里寝不能寐,从腐败开始直到被揭露出来,惶惶不可终日,导致身体免疫机能全面下降,极易患病。

    宽容四钱。一个人要做一番事业,必须心胸宽,肚量大。心胸狭窄,鼠肚鸡肠做不成任何事,有多大肚量就能做多大事业。现代社会,心胸狭窄、不宽容的人,自己受罪,事业也常失败。

    孝顺常想。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离婚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年轻人价值观变了,他们找对象的标准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来爱情讲究的是真善美,花前月下,美好的爱情可以降血压;现在找对象要俊男靓女、酷哥辣妹,帅要帅呆了,酷就酷毙了。爱情都变成麻辣烫了,变成升血压了。

    老实适量。老实很好,但要适量。因为社会太复杂了,对方老实,你老实;如果对方不老实,你小心被人骗。谁要是过分老实上当受骗,可别赖八珍汤,因为八珍汤让你老实适量,可没叫你老实过量啊。

    奉献不拘。像我们的周总理一样,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不断充电,你才可以奉献社会。

    回报不求。做好事,不求回报。李瑞环同志说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八味“药”怎么配呢?不是一般的机械混合,八味“药”先放在宽心锅内,文火慢炒,不焦不躁;再放进公平钵内研,精磨细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做事三思而行,做人淡泊明志,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清风明月,早晚分服。

    夜深人静时,面对清风明月,养心八珍汤可以净化心灵,升华人格,陶冶情操,调适心理,做到物我两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养心八珍汤有六大功效:第一,诚实做人;第二,认真做事;第三,奉献社会;第四,享受生活;第五,延年益寿;第六,消灾祛祸。

    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

 强身健体“八字歌”(4)

    强体八段锦

    苏东坡在“苏沈良方”中介绍的“八段锦”很有功效:晨起,盘腿而坐,先叩齿、搅海、鸣鼓各数十次,随后吐故纳新,待气满胸,再徐徐而出。然后用手依序按摩脚心、脐下、腰脊间、眼面、耳项,直至发热,最后按捏鼻数次,梳发百余次。苏东坡亲自实践后,感觉“此法甚效,初不甚觉,但百余日后,功效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八段锦其实就是一次全身按摩,认认真真地做一次,通常需要半个小时。

    苏东坡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头几天练习八段锦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百十日后,功效不可量,胜过用药石百倍。医学研究发现,人早上起来,所有微循环都处于闭塞状态,心绞痛很容易发作,但做完八段锦以后,就可保平安。曾经有一本书讲,1平方毫米的皮肤在安静状态开放10根毛细血管,热疗以后,可以开放到50根,按摩以后,可以从10根开放到300根——按摩的作用比热疗还大!

    国家体委的一位老领导,80多岁,身体好得不得了,还长跑呢。他就是按照八段锦做的。现在有人也想开了,愿意花一万块钱买个卡,下了班开车去健身房,你走路去多好。换完衣服,练得满身大汗,再洗澡。你要练这个肌肉那个肌肉,这种锻炼都不如八段锦管用。

    现在健身器械越来越复杂,什么耗氧量、卡路里多少,动不动一张表格。要我说啊,最复杂的本来可以变得最简单,没有这个表格我感到很舒服。

    其实男的、女的、壮的、弱的,大家不可能都一样。人人弄一个表格,就像一件衣服,男女老少高矮胖瘦,衣服就一套,一样的宽三尺,长十尺五,怎么行?

    中国的传统养生法非常简练,非常省钱,非常有效。

    米寿八十八

    米寿是指八十八岁,因为米字是由“八十八”组成的。

    这句话强调健康寿命长。生命对谁都一样,但死得不一样。有一种死亡叫自然凋亡。人的自然凋亡就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要是半身不遂地躺在那儿,耗着,那就没有生活质量。

    生命对谁都一样,但死得不一样。要无疾而终,快乐轻松。

    茶龄百零八

    茶寿是指一百零八岁。因为“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八”,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

    这句话强调的是健康寿命,即活着就要享受生活,生活要讲究幸福度。养心八珍汤讲的是人的整个人生、整个世界的阴阳和谐、中庸。中国的中庸就是指平常心。平常心好啊,平常心就是中庸。

    中国人的思维和西方人的思维是有差异的。在追求健康上,我一直推崇的是东方式的大思维。健康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要让大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活着就要享受生活,生活就要讲究幸福度。
E书联盟搜集制作,更多请记住本站网址:http://r.book118.com或http://www.book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