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分销:明白“我是谁”永葆“血肉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39:06
明白“我是谁”永葆“血肉情”
—— 一谈“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1)">
湖北日报讯 龚信力
编者按
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关键在党,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问题,是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报从今天起,将围绕如何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如何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陆续推出系列评论、理论文章和新闻报道等,以掀起“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大讨论,敬请关注。
我是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出不同的回答。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答案只能一个,这就是人民公仆。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弄明白我是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进一步弄明白为了谁、依靠谁的前提与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
我们拥有吴天祥、严大平等一大批视人民为父母的优秀党员干部。他们公而忘私,淡泊名利;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共产党人的丰碑。但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却又存在着脱离群众的现象,有的还很严重。
有的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拿腔拿调,颐指气使;下基层、搞调研,不是带着问题去,迎着群众的困难走,而是前呼后拥,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对着镜头站;遇到问题,不是抓住不放,解剖麻雀,举一反三,而是哼哼哈哈,推三躲四,不了了之;群众找上门来,不是主动迎接,嘘寒问暖,对问题“望闻切问”,而是世故圆滑,敷衍塞责,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官僚作风与群众期盼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而是觉得不如此就“不像干部”,就没有“领导气派”。
有的人生活奢侈,钟情于感官刺激,穿梭于歌厅舞场,孜孜于声色犬马。一边是困难群众居无定所,一边是豪华办公大楼和“官邸”;一边是视而不见的上访群众,一边是迎来送往、灯红酒绿。他们把腐朽当做新奇来享受,把挥霍当做显示地位和权力的手段。更有甚者,把直言上谏的群众斥为“刁民”。这些言行还有什么群众观点可言?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沉迷于玩乐,哪有时间想问题、研究工作?又怎么能服务群众、造福一方?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宗旨观念淡薄了,忘记了“我是谁”。有人觉得当干部应该有“官样”、有“架子”,觉得奋斗多年了、“累了”,应该“享受享受”了。这是十分危险的。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进了城,执了政……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教训表明,心中有了“官念”,行动上有了“官态”,感官刺激追求“官福”,必然忘记“我是谁”,必然栽跟头。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我们与人民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血和肉的关系、舟与水的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末与根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儿女与父母的关系、仆与主的关系、工具和工具使用人的关系。这九个关系,角度不同,但道理同一:脱离群众就等于死亡。我们必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永远离不开水。我们党是人民群众实现历史发展目标的工具,群众是使用工具的人;人民群众不用我们了,我们就不存在了。因此,对于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铭记“我是谁”,丧失对群众的感情,脱离群众,那是最根本的危险。
现在,交通工具便捷了,通讯手段多样了,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到田间去、不到工地上去、不到群众中去;各种资讯多了,材料质量提高了,决不意味着“听听汇报就能了解情况”,“遥控指挥”就可以解决问题;经济发展了,生活丰富了,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贪图享乐。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的政治本色不能变,宗旨观念不能忘,理想信念不能丢。不管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没有资格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都不应该有任何特权思想,决不能搞特殊化。要带着赤子之情,重心下移,像一粒种子,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壤,在融入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中,增长政治智慧,提高执政能力,增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