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怎么开通信任付:出现在哈尔滨的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09:45
 

  

《桥》电影海报

1906年交涉总局签发给瑷杂斯的电影护照

    哈尔滨是百年前随中东铁路的兴建而崛起的一座多国移民杂居的城市,因此,回顾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演进,以哈尔滨为辐射中心的地域,便有着某种特别的意义。以淘书、收藏地方文献史料闻名的孙建伟,在遍览各类地方史料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电影业的萌生和发展,很多重要的标志都是在哈尔滨及以哈尔滨为辐射中心的地域刻下的。比如,有人论证说,中国出现的第一个电影院,是在哈尔滨,而不是在上海;诸如此类的与电影业相关的第一还有许多,由此孙建伟便产生了为黑龙江电影业立史的想法。一段被人们越来越淡忘的历史,随着他对资料的发崛,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数年的时间,他完成了这部正在出版中的应该说是迄今第一部《黑龙江电影史》。

  这部电影史内容庞杂,由1898年一直续写到2008年,时间跨度为110年。本文只介绍这部书中最具钩沉意味的发生在以哈尔滨为辐射中心的地域上的数个中国电影业的第一。

  1902年,俄国从军摄影师高布切夫在哈尔滨市创建了黑龙江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座电影院——高布切夫电影院。位于哈尔滨埠头区中国大街与石头道街拐角,今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与十二道街拐角,现已无存。即是说,这座影院与1895年12月20日世界电影的诞生日仅七年之隔。上述史料,与当今被普遍接受的程季华所著《中国电影史》上关于中国第一个电影院为1905年上海的虹口大戏院,显然是有出入的。那么到底哪个应该是这个第一呢?学者们对此还有争议。孙建伟的著作,客观地保留了这些争议。

  1906年,法国商人瑷杂斯携带放映设备到黑水厅,为驻齐齐哈尔的沙俄军队放映无声电影,并开设电光影园,对外放映4个星期,此为齐齐哈尔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 1906年7月16日,法国商人瑷杂斯给当时位于哈尔滨乌查斯街,今位于哈尔滨市地段街的黑龙江全省交涉总局呈文:“在本国集聚重资购得电光影戏,不殚劳苦跋涉来华,先在京、津、上海演戏多日,嗣闻东省各处颇称繁华,是以由京东来于本月20日抵省,在俄廓米萨尔处试演两次。影中所演皆日俄战攻真迹,枪击炮轰,马驰人行,与生者分毫无异,一时莫不喝彩。现拟在省城租房屋一所,卖票演影,未经允准不敢擅专,恳祈恩准。”

  19日,交涉总局签发给瑷杂斯一张到齐齐哈尔放映电影的护照:“为发给执照事兹据法国商人瑷杂斯呈称,拟在省城租房搬演电光影戏。应纳捐税均愿遵照中国章程缴纳,恳请发给执照等情。据此全行发执照;准该商人在省城开设电光影戏园四礼拜。自华历本年六月初一日起,至是月二十八日止。期满停演,俄洋三元。由该商人按日送本总局呈缴可也,须至执照者。”护照盖有汉满两种文字的长方形官印一枚。这张现存黑龙江省档案局的护照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电影准映证”。

  1936年春,哈尔滨慈善总会改组,张廷阁出任会长。慈善总会是当时哈尔滨唯一的一家慈善团体。张廷阁虽任伪职,但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不失国人身份,尽可能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做一些有益于民族的事。为救同胞于水火之中,慈善总会办起了乞丐收容所、妇孺救济所和惠黎小学,每年冬季设场施粥,救济贫民。但是,慈善总会的经济来源有限,为解决经费问题,张廷阁把目光投向了盛行当时的电影业,拟在道外北六道街建造一座电影院,以筹措资金用于慈善事业。

  1937年4月,电影院破土兴建,总建筑面积为1883平方米,设座席1160个,总投资约100000元。1938年1月24日电影院建成,28日举行落成典礼,30日正式开业,取名慈光电影院。此影院是当年哈埠道外区最大的影院。也是中国第一家为慈善事业所修建的电影院。

  解放后,哈尔滨慈善总会改称哈尔滨社会事业协会,影院也随之更名为社协电影院。1953年3月1日,根据中央“影院统一经营”方针,该院隶属关系由市民政局划归市文化局,影院更名为红星电影院。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它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基地,始建于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地点在哈尔滨所辐射的合江省(现佳木斯市)兴山市(现鹤岗市)。“东影”在拍摄新闻纪录片的同时,拍摄了人民电影的第一部故事片《桥》,《桥》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占了5个第一:第一部故事片;第一部“写工农兵,给工农兵看”的人民电影;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的电影;第一部体现执政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电影;第一部“反现代的现代性电影”。最值得一提的是“东影”其后拍摄的《中华女儿》,该片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是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

  该片编剧颜一烟回忆说,1948年秋,我们接到东北局的命令:为了创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我们东北文工团全团调东北电影制片厂,我被分配作电影编剧。哈尔滨面包街有一幢据说是白俄的什么机关的房子,给了东影的编导组。于是,我带着寻找电影剧本题材的任务,四进哈尔滨。

  我在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真淘着了“金子”。烈士馆陈列的东北抗日联军的许多烈士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太使我敬佩和感动了!尤其是其中一幅《八女投江》的油画,更是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为采访跑了五个月,在东北跑了不少地方,齐齐哈尔、克山、北安、佳木斯、吉林、长春、沈阳、牡丹江、安东、一面坡、通化……还特地钻过密林、体验抗联同志在林海雪山里的游击战斗生活。我访问了一百多位当年的抗联同志。这就样,电影文学剧本《中华女儿》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