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尼黑管501试色:令狐补充:何来“先进的审美理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28:19
由于一些电视剧为追求效果凸显“善有恶报,恶有善报”,造成“善恶观含混”,广电总局近日要求影视制作公司端正创作态度,树立先进的审美理想。
一听到这要求我就忍俊不禁。笑点是我觉得广电总局“树立先进的审美理想”的说法,在词法文法上闹了笑话。笑完之后,我先是疑心那是“理想审美”之误,斟酌再三,又觉得还是不妥。
我之所以敢如此肯定,是因为当年我刚进大学,就赶上了风靡全国的美学热潮,也就未能免俗,赶时髦找来一堆美学著作,看了个囫囵吞枣。我知道了美是个玄奥的概念,连定义也一直处于有争议而无结果的状态,远不如民间“各花入各眼”的宽容态度来得干脆。同时,我对审美这个词也有了一知半解,相当面熟,晓得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也就是说,语文方面我只受过中等教育,却不难判断“审美理想”如果出现在中学生作文中,多半会被语文教师写上生造或者滥用的批语。好吧,我不咬文嚼字,姑且承认词不害意,则可以将“树立先进的审美理想”理解为,广电总局要求影视制作公司树立吻合广电总局理想的审美观,并且因为有广电总局代表或者把关,这样做毫无疑问地非常先进。
对广电总局的这一说法,我有不解,也不同意。首先,中国电视剧再差劲,也是顶着艺术创作的帽子进行制作的,那就不得不尊重艺术规律:凝练和浓缩生活,反映鲜活可信的社会生态以及世道人心的真相,并且将作品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给观众,讨观众喜欢,占观众时间,掏观众腰包,被观众尊重、鄙视或唾弃。具体而言,善有恶报和恶有善报这类情节出现在电视剧中,因为其活灵活现,与观众日常经验产生共鸣,却又与公众良善的愿望相悖,与公认的社会伦理观冲突,就产生了打动观众身心、升华其情感的艺术效果。简而言之,这就是所谓“真实感人”的艺术效应,本该就是电视剧理当追求的审美效果。
“善恶观含混”这种提法尤其让我感到疑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清浊杂陈,含混是常态,一清二楚即使不是变态,也让人觉得不可信。艺术唯有真实地加以反映,才能彰显自身的价值和品位。对广电总局的批评做一个逆向解读,可以理解为其似乎是在推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观。可惜这样的善恶观虽然毫不含混,却更多见于圣洁的宗教和纯洁心灵世界,而非生机勃勃光怪陆离的现实。这样的伦理观如果被艺术创作者渲染凸显,而无坚实的真实基础和依据,就是造假,就会不可避免地堕入低级庸俗的窠臼,被指为轻侮观众智商。
通常情况下,审美是人类的一种主观感受,千差万别,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时代、一个区域共同的审美观,进而成为全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概言之,审美有品位高下之别,嗜好优劣之辨,却似乎难有先进落后的排位。从另一角度看,何为审美理想?对秦始皇兵马俑、唐诗宋词、明清瓷器的审美中,理想安在?先进何来?故而审美理想之说,根本无从谈起。而生造词组,既不先进,更不理想,则是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