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雪橇犬的智商:侯若石:中国模式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46:17


  •  
  •  
  •  
  •  
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仍在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发展没有摆脱该体系框架。

20年前,中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崛起的基本条件和国际经济环境。20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让世界面对中国崛起的现实。这个变化太快,也太神奇了。如果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事实,或许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基于中国的财富总量增长,关于中国模式和中国地位的讨论持续发酵。近来,朱民因为当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四副总裁在媒体走红,再次引发关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地位的讨论,此事是否与中国的经济实力有关?中国会不会因此增强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言权,从而改变中国与国际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本文的第一个观点: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崩溃。

现存的国际经济体系来自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汇率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已经不复存在,人们都认为它已经崩溃。但是,他的组织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都在发挥作用,而且它的职能并不只局限于汇率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密不可分。

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模仿的是美国的经济模式——规模经济,其特征是以大批量生产为基础的GDP增长。在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中国主要产品已经成为世界之最,如钢产量、水泥产量、煤产量、发电量,等等。

从宏观经济角度,美国模式产生了四个结果:1,物质财富总量增长;2,理论变革,即GDP统计方法和凯恩斯主义;3,经济制度和政策变化,即宏观经济的政府干预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4,确立了美国经济的世界霸主地位。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这四个结果体现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除了汇率制度,该体系的主要职能是为世界经济的战后恢复和增长而设计的,它把促进世界各国的GDP增长作为行动目标,把稳定国际金融和贸易秩序作为主要手段,是凯恩斯主义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应用。为衡量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使用了GDP统计方法,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使用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20世纪60年代,布雷斯森林体系的货币制度崩溃,但把GDP增长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标准未变,世界各国以GDP作为衡量指标的国家经济实力竞赛更加激烈,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仍然沿用至今。

二、中国模式

本文第二个观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沿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论和目标设计。

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目标来自于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目标设计,即以人均GDP作为衡量指标。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掀起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高潮。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模仿的是美国的经济模式,发展规模经济,实现以大批量生产为基础的GDP增长。在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中国主要产品已经成为世界之最,如钢产量、水泥产量、煤产量、发电量,等等。在中国国内,大量出现的是各种各样的世界第一工程,如世界第一高楼、世界第一跨海大桥、世界运算速度第一的计算机,以及即将实现的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争不上世界第一,也要争亚洲第一,如京沪高铁的南京南站。

中国学习美国模式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指引脱不了干系。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苦于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甚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机构,特别是世界银行的技术援助对中国选择经济发展模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中国制定以GDP增长为核心目标的经济发展政策。至今,中国学者仍在使用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钱纳里以人均GDP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同时,中国的国民经济统计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体系相衔接。当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特色。与美国以私人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不同,中国以高投资和高出口带动经济增长。这个方法并不是中国的创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关机构就曾经提出发展中国家要以投资和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传统经济理论。

以高投资和高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法之所以成功,在于中国人口众多。中国人勤劳节俭的习惯使劳动力的作用发挥地更淋漓尽致。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特别突出。因为促进投资和出口,建筑业和出口加工业是中国产业结构的特色,这些产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指引下,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力的辛勤劳动使GDP高速增长,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巨额储蓄和外汇储备,

中国模式与美国模式一样,物质财富总量迅速增长,唯GDP思想横行,因此用国民经济统计体系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基于中国的财富总量增长,一些中国学者认为,采用中国模式,推动了中国崛起,重塑了中国现象,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即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有关机构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例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GDP统计中,中国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在国家层面,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在企业层面,并购外国公司,投资外国资源产业;在个人层面,抢购外国奢侈品。

尽管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是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没有改变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也没有动摇国际经济体系的制度设计,美国等压人民币升值便是其典型表现,一些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是另一个例证。这些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度应该被视为对固守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设计的一种本能的反应。通俗地说,他们不情愿改革国际经济体制。

三、中国的经济转型

本文的第三个观点: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应该为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做出贡献。

上述分析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应该认识以高速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中国模式?如果我们承认中国模式模仿了美国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被局限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第二,如果要放弃美国模式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中国应该如何做?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目标设计开始松动,相关机构不再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千年发展目标;WTO提出了把劳动力标准和环境标准纳入全球贸易规则的建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这些思想提出了政策建议。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开始被突破,只追求GDP的思想已经风光不再,预示世界经济将出现变局。不过,这个松动是雷声大、雨点小;说的多,做的少,世界经济变局还只是一种趋势。

中国要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首要的是推动世界经济转型。早在“九五”计划期间,中国就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直至“十五”计划,才把这个目标提到必须执行的地位。但是,实施这个转变面临诸多障碍。“十五”开局之年的情况表明,障碍比想象的更大。

除了国内因素之外,国际压力不可忽视。它来自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的转型困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频繁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既无预防之策,也缺乏解决之道,只能任凭危机拖累经济增长。防止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长滑坡,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方向。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为了保增长采取了经济刺激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采取了力度更强的刺激政策。由于保住了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被许多人称道。然而,发生金融危机国家的问题还要他们自己解决,所谓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作用并不明显。同时,过度的刺激政策不但延误了中国经济转型,也激化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矛盾。

那么,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国内问题,也事关世界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发展不再唯GDP,就不能再拘泥于美国模式的规模经济,不能再局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面对世界经济变局,中国要作负责任的国家,应该为改革雷顿森林体系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