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战士第三季剧情:黑龙江:保护水中活化石 拯救鲟鳇鱼在行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54:30
50万尾珍稀鲟鳇鱼放游黑龙江(图)
2005-07-13 11:47 哈尔滨日报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转发至 
7月9日、10日,黑龙江省农委、鲟鳇鱼养殖救治中心、俄罗斯阿穆尔鲟鳇鱼救治站等10余家鲟鳇鱼养殖单位,参加了在黑龙江省抚远、同江、萝北三处黑龙江段进行的鲟鳇鱼放流活动。此次放流鲟鳇鱼计50多万尾,其中成鱼10尾、50厘米以上一年龄200尾、15厘米二月龄50万尾鲟鳇鱼全部放流黑龙江及其相邻水域。
据了解,鲟鳇鱼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已被世界列入濒危物种,是黑龙江省特有的保护品种。本报记者 刘维滨摄
好大的鲟鳇鱼
[图片来源:赵天华]


【图片说明】图④ 佳木斯抚远县第20次走进哈洽会参展,他们带来的“鲟鳇鱼标本”让无数中外客商认识了抚远县,推动了经济的大发展。
黑龙江:保护水中活化石 拯救鲟鳇鱼在行动
位于黑龙江南岸的黑龙江省萝北鲟鳇鱼放流基地日前全部竣工,明年将有20万尾新孵化的鲟鳇鱼从这里游向黑龙江。    而早在十多年前,这个省就在已建成的勤得利和抚远两个放流基地,累计放流鲟鳇鱼400万尾。黑龙江这条中俄界河正在成为有“水中活化石”之称的鲟鳇鱼的天然“放生池”。
鲟鱼是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由于其原始古朴的外形2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故有水中“活化石”之称。鳇鱼是鲟鱼的一种。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全世界野生鲟鱼认定为濒危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2。
据介绍,放流基地培育的学名为施氏鲟和达氏鳇的珍稀鲟鳇鱼在世界范围内现仅生存于黑龙江中。鲟鳇鱼历史上曾在黑龙江干流中国境内的江段里均有分布,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分布范围已缩小到黑龙江中游的嘉荫至抚远的630公里江段,而且年产量不足百吨,个体也很小。由于过分捕捞和生存环境恶化,黑龙江鲟鳇鱼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01年评估报告表明,野生鲟鳇鱼在抚远江段100多公里范围内测定为870尾。专家预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再有十几年,作为淡水鱼中的珍稀物种鲟鳇鱼将不复存在。
我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态。据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董崇智介绍,黑龙江省陆续建成了抚远、勤得利和萝北三个繁育放流基地,现在每年能够人工繁殖400——500万尾鲟鳇鱼苗,鲟鳇鱼的饲养、繁育已获得初步成功,这为鲟鳇鱼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养殖奠定了基础。
据萝北鲟鳇鱼放流基地副主任赵福力介绍,作为我国的第三个放流基地,新基地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孵化鲟鳇鱼卵120万粒,培育鱼苗100万尾,大规格鲟鳇鱼种20万尾。
同时,我国也已经通过法规来保障这一珍稀物种的“生存权利”。黑龙江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黑龙江省鲟鳇鱼管理办法》,通过建立保护区,强制休渔,降低鲟鳇鱼捕捞量等措施,为鲟鳇鱼提供安全的生息繁衍场所。
过度捕捞使鲟鳇鱼面临“灭顶之灾”
据渔业专家介绍,成年鲟鱼的体重为50公斤左右,成年鳇鱼体重在200公斤,而现在不到1公斤重的鲟鳇鱼便被人们端上了餐桌,竭泽而渔的现状不由得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40多岁的萝北县名山镇渔民周洪伟说,他从10来岁就和父亲一道打鱼,那时一二百斤的鳇鱼、鲟鱼随时可见,而现在江里已很难捕到鲟鳇鱼,偶尔打上来也小得可怜。
据黑龙江省水产局副局长陈志超介绍,1997年黑龙江省鲟鳇鱼仅产136吨,不足1987年的1/3。个体也日渐变小,鲟鱼只在2.5公斤左右,鳇鱼超过百斤的也不多。正常情况下,成年鲟鱼多达百斤,成年鳇鱼体重在四五百斤,重的达千斤以上。
据了解,造成鲟鳇鱼资源锐减的主要原因是水体污染和狂捕滥捞。在黑龙江中下游,有害物质的超标排放,严重影响了鱼类的正常栖息和繁殖。而鲟鳇鱼在黑龙江渔业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出口赚取大量外汇。捕获一条大鲟鳇鱼(鲟鱼或鳇鱼),可获利几万元。
由于两江沿岸的市县较多,对资源的保护没有达成共识,互相攀比,甚至出现了“我不捕别人也会捕,谁捞到谁合适”的错误认识。有的渔民们使用违法渔具,如将“快钩”、“滚钩”布满江底,使鱼类很难逃生,渔政部门又不易发现;有的渔民违章作业,捕获幼体,使鱼类的繁衍受到了严重扼制。
鱼苗年年放 不见归故里
在我国,黑龙江水域是鲟鳇鱼惟一的栖息地。经过了10多年的放流,人们面对着滔滔龙江水,不仅要问,现在“放生池”里的鲟鳇鱼究竟有多少?记者在采访中,不断向有关人士提出这个问题。
黑龙江省鲟鳇鱼放流站高级工程师于长治认为,想要掌握放流的效果,必须要在鲟鳇鱼的身上做上特殊的标记,并定期进行资源调查。如果放流不加标记,捕捞时就无法看出来是不是放流的鱼苗。但以现有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还解决不了在鱼身上做标记的技术问题。
黑龙江省水产局副局长陈志超的解释是:做这项调查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及相应的设备,现在人员问题可以解决,但关键问题是这项调查所需的费用很大,仅靠水产局的力量无法解决的。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董崇智说,地理条件影响也给黑龙江鲟鳇鱼的评估带来困难。黑龙江是中俄界河,它有一部分流域在俄境内,而鲟鳇鱼在黑龙江里的栖息和生存却是不分国界的,鲟鳇鱼的流动性给评估调研带来了困难。
鲟鳇鱼放流的目的是直接增殖黑龙江水域里这一宝贵的资源,然而“放流”却引出了更多的问题,这向关心鲟鳇鱼、爱护鲟鳇鱼和致力于保护鲟鳇鱼的人们提出了一些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正是保护鲟鳇鱼的过程中所不能回避的。
拯救鲟鳇鱼在行动
黑龙江省作为鲟鳇鱼的故乡,十分重视对鲟鳇鱼的有效保护。由于鲟鳇鱼原始古朴的外形,以及本身所具备的经济价值为鲟鳇鱼带来的“灭顶之灾”。为了使鲟鳇鱼这一宝贵资源,能够持续保存下来,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黑龙江省便开始对鲟鳇鱼的人工繁育进行研究。
1956年,黑龙江省水产局便开始了鲟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但由于受到当时技术和催产药物的限制,没能取得成功。
1957年,鲟鱼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关专家利用脑垂体催产技术,获得鲟鱼苗2万尾。
1958年在对鲟鱼人工繁育技术继续研究的同时,又开始对鳇鱼的人工繁育进行研究,并获得鲟鳇鱼的杂交苗1.3万尾。
1988年,黑龙江省水产局在位于同江市的勤得利农场投资百万建立了我国首家放流基地,开始进行较系统的人工繁育、养殖等方面的研究。1989年6月24日,黑龙江省渔业部门首次在黑龙江放流鲟鳇鱼苗30万尾。
据黑龙江省水产局鲟鳇鱼放流站高级工程师于长治介绍,鲟鳇鱼的繁育、养殖技术也分别通过了省科委的鉴定验收。截至现在,在抚远和勤得利两个基地,能够独立进行人工繁育技术操作的科研人员已有10余人,培育成活率已达50%-80%。目前,抚远和勤得利两个放流基地每年可人工繁育鱼苗1000万尾。
有关专家认为,这一事实证明,鲟鳇鱼的饲养、繁育已获成功,为鲟鳇鱼这一濒危物种的增殖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背景:鲟鳇鱼古老的生物类群
鲟鱼类为古老鱼类,起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世界现存约28种,我国有8种,其中具有经济意义和现实捕捞价值的仅为黑龙江的施氏鲟和达氏鳇。
施氏鲟:地方名七粒浮子、鲟鱼,曾用名黑龙江鲟鱼。体长无鳞,体色背部棕灰或褐色、腹部银白。栖息生活在河道中,在水体底层游动,以水生昆虫幼虫、底栖生及小型鱼类为食。产卵期在5—6月。寿命很长,已发现40龄以上的个体;性成熟晚,一般雌性为9-10年,雄性为7-8年。黑龙江从上游至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下游均有分布,我国境内以黑龙江中游数量为最多。
鳇:地方名鳇鱼,曾用名达氏鳇、黑龙江鳇鱼。个体甚大,为淡水中最大型的鱼类之一,大的个体长达3.9米,重500公斤,最大的重达1000公斤。终生在淡水中生活,在江水中不作远距离洄游,系底栖鱼类。历年5-6月是其产卵繁殖活动的主要季节,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寿命很长,能活50年以上,性成熟最小年龄雌性为16-17龄,雄性为12龄以上。
施氏鲟和鳇同为黑龙江水域的名贵经济鱼类。鳇鱼肉味鲜美,全身是宝。鲟卵和鳇卵都用以制作鱼子酱,营养丰富,价格昂贵,被国际上称为“黑色软黄金”。(王茜)
新华社 2002年12月10日
鲟鳇鱼养殖成为抚远最大生态项目
http://news.QQ.com  2008年04月02日10:40   东北网  戴明建
东北网4月2日讯 从单纯捕捞到捕养结合,以养为主,鲟鳇鱼人工养殖项目在给抚远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到了喜人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抚远最大的一个生态项目。初春的大力加湖还是一派冰封的景色,这里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鲟鳇鱼人工繁育养殖基地,工人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网箱的焊接,组装工作。据负责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介绍,这个网箱养殖区投入使用后,可年增鲟鳇鱼人工养殖量5万多尾。鲟鳇鱼是国家二级野生水生保护动物,具有“水中活化石”之称。鲟鳇鱼浑身都是宝,以其鱼卵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鱼子酱,更有“黑黄金”的美誉。由于巨大的经济价值,遭到了不法之徒大肆的捕捞。上世纪90年代,鲟鳇鱼捕捞出水量急剧下降,每年鲟鳇鱼的出水捕捞量不足高峰年份的10%,个体超过千斤的鲟鳇鱼几乎绝迹。为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2000年,抚远县加大了鲟鳇鱼的保护力度。在逐年削减捕捞船只和捕捞量的同时,在大力加湖建成了目前中国的最大的鲟鳇鱼人工养殖基地,年养殖鲟鳇鱼20万尾。目前抚远县市场所销售的鲟鳇鱼60%来自于这个基地。据抚远县水产部门负责人介绍,当第一批人工养殖的鲟鳇鱼进入繁育期后,抚远人工繁育鲟鳇鱼将实行自繁自育,进一步减少对野生鲟鳇鱼的捕捞量,恢复野生鲟鳇鱼的种群数量。
佳木斯市抚远鲟鳇鱼繁养产值奔亿元
2010-02-24 17:51:07  来源: 佳木斯市政府网站
走进抚远县鲟鳇鱼繁育养殖公司2400平方米苗种培育车间,只见成千上万条鱼苗正在自由的游来游去,1200平方米孵化车间里的“鱼妈妈”,等待着它们的小宝宝的诞生。公司总经理屈兴才告诉记者:“经过6年的发展,如今公司已成为集科研、鱼苗繁育、养殖、鱼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了全县现代规模化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加快了渔民致富的步伐。”
定位准,高起点,努力打造名特优鱼类养殖基地。他们充分利用广阔水域,以抚远县鲟鳇鱼繁育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网箱鲟鳇鱼养殖和大水面名特优鱼养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协调金融和财政等部门,并且牵头与公司领导一起跑项目资金,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投入大力加湖进行鲟鳇鱼养殖。现在,养殖区达到10个,网箱达到2000多个,面积发展到2.4万平方米,养殖不同规格鲟鳇鱼100万尾。同时,为了有效利用水域资源,到今年他们累计向湖区投放青、草、鲢、鳙以及黄桑、重唇鱼、鲟鳇鱼等名特优鱼苗5000万尾以上,建成了我省规模较大的名特优鱼类养殖基地。每年为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提供商品鲟鳇鱼300多吨,创产值1200万元,实现利润600万元。明年七龄鱼鲟鳇鱼子的产值可超亿元,届时,抚远将成为我省规模较大的名特优鱼类养殖基地。目前,公司已攻克黑龙江鲟鳇鱼及名特优冷水鱼繁育养殖技术,生产的“黑瞎子岛”牌系列鱼产品已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和国家合格评定质量达标放心食品认证。抚远的鱼制品飘洋过海远销到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抓龙头,带农户,充分发挥人才效应的作用。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他们吸收一些渔民农民和致富能手加入养殖行列,让他们更新观念,引进培养一批“土专家、水秀才、鱼博士”,采用“人才+企业+农户”的模式,实现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才效应,加快农民渔民致富步伐。为鼓励农渔民从事水产养殖,县里制定了优惠政策:凡纳入水产养殖开发的水域,或用于水产养殖的土地,使用权或承包权可延长30年或50年,允许在承包期限内,对使用权依法转让、出租或抵押,进行合理流转……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养鱼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全县10万亩宜鱼水面迅速得到了开发利用,如今养鱼规模在200亩以上大户发展到200多个。目前,养殖户人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是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4倍。在发展壮大基地规模的同时不忘为农渔民服务,他们开展了帮技术、帮咨询、帮示范的“三帮”活动,带动养殖户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为农渔民提供科技信息、购销信息,达到了公司规模壮大、效益增强、渔民增收的目的。
创建品牌,以质取胜,增强独有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公司成立以来,他们按照打响叫响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效应之路。县委承诺:对创立国家级或省级著名品牌的产品,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在销售商品鲟鳇鱼时,坚持打生态牌,取得了好效果。据消费者反映:抚远的商品鱼肉鲜味美,比其他地方养殖的鲟鳇鱼质量好。因此,他们在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绿博会、农博会、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强力造势,强力推介。目前,该县推出的“三江牌”系列鱼产品已获有机标识,“黑瞎子岛”牌系列产品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产品打入北京、上海等地超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继国家授予抚远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的称号之后,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帮助下,完成了鲟鳇鱼、大马哈鱼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申报,标志着该县特有的渔业资源实现了自觉保护到申请知识产权的跨越,增加了无形资产,增强了独有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为养殖特有的鲟鳇鱼品开拓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编辑:孙丽君)
“中国鲟鳇鱼之乡”抚远县养殖加工带来丰厚效益
时间:2008-08-26 17:38:00   来源:食品商务网
今年,“中国鲟鳇鱼之乡”抚远县利用鲟鳇鱼规模化养殖成功的契机,全面推进鲟鳇鱼加工业的发展,为鲟鳇鱼养殖产业的高效良性循环提供保障。
最近,抚远县鲟鳇鱼繁育养殖公司的副总经理滕培东每天都要给北京、沈阳等地的中介商进行电话联系,询问国际市场上鲟鳇鱼产品的需求走势,为下一步的发展谋划定位。他说,以前由于没有货源不敢打这种订货电话,现在不一样了,打电话心里有底了。鲟鳇鱼是世界珍贵鱼种,营养价值、经济价值都非常高。这个产业大有前途,真正能够实现富县、富企、富厂、富民的产品。目前,鲟鳇鱼在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公斤5000元左右,而出口到国外还要翻一番,有“黑色黄金”的美誉。鲟鳇鱼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尤其是黑龙江的鲟鳇鱼。它生长期长,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国际市场上抢手货。以前依靠人工捕捞,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以2007年为例,抚远县捕捞的鲟鳇鱼数量不到50吨,这个数值与市场上千吨的需求相差甚远。7吨的鱼籽酱产量与100吨的国际市场缺口更是望洋兴叹。
今年,抚远县成功实现鲟鳇鱼大规模人工养殖,从根本上解决了鲟鳇鱼产业发展原料紧缺的问题,现在有近300吨的鲟鳇鱼已经长成。根据市场的需要,将其中200吨作为商品鱼销往国内市场,另外100吨则要加工成鱼块、鱼柳等产品,以满足定单需要。由于货源充足,在另一家鲟鳇鱼产品加工企业,已经淘汰原有的设备,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切片、熏炉设备,企业将新开发的鱼筋、鱼肚、鱼鼻子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大量销往国际市场。据初步估算,每年仅鲟鳇鱼加工的价值大概在5000万元左右,而经过5—6年规模加工后产值可达到现在的3倍。目前,抚远已经制定产业化发展规划,联合黑龙江省科学院开发的鱼白和鱼筋核蛋白已经获得了成功。另外鲟鳇鱼鱼皮质量优良,不亚于鳄鱼皮质量,今后计划开展鲟鳇鱼鱼皮服装、鱼皮箱包等产品的开发工作,一条鲟鳇鱼带来的效益可为现在的4—5倍。
江城现1.44米长重38斤鲟鳇鱼
2010年10月24日  来源:中国吉林网
 这条鲟鳇鱼年龄在30岁左右 东亚驻吉林记者 张中志 摄
鲟鳇鱼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以2200元买下该鱼,准备将其制成标本
本网吉林讯(记者 张中志) “这鱼特别稀有,馆里寻找了好几年才寻找到。”昨日清晨,在吉林市泰山路早市上,吉林市文化局副局长李仁玉发现有人出售鲟鳇鱼后,立即与吉林市满族博物馆联系,博物馆以2200元的价格买下该鱼,并运回博物馆。由于鲟鳇鱼出水时间过长已经死亡,博物馆准备将此鱼送到北京制成标本,然后在吉林市满族博物馆进行展览。
早市上发现罕见鲟鳇鱼
23日14时30分许,记者赶到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在博物馆内,记者看到了这条罕见的鲟鳇鱼,据博物馆馆长王明辉介绍:“这条鲟鳇鱼是在早市上发现的,属于罕见鱼类,在清朝时用于向朝廷上贡。”
据了解,23日清晨,李仁玉在吉林市泰山路早市经过时,发现很多人驻足围观,就上去看热闹。“这鱼我认识啊,这是鲟鳇鱼啊!”由于多年从事文化工作,所以李仁玉知道鲟鳇鱼有水中活化石的美称,是一种罕见的鱼类,在清朝时这种鱼是皇族的象征,是用于向朝廷上贡的鱼种。李仁玉立即电话联系了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赶到现场,并以22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条鲟鳇鱼。
据王明辉介绍,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只有关于鲟鳇鱼的资料展出,工作人员苦寻多年,也没有发现鲟鳇鱼,这次却意外购买到了这种鱼,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非常高兴,博物馆准备将鱼运送到北京,并制成鲟鳇鱼标本,以后在博物馆内进行展览。
该鱼长1.44米 已经死亡
记者在王明辉的指引下,仔细观看了这条鲟鳇鱼,只见这条鲟鳇鱼体长无鳞,背部棕灰,鱼头略尖,牙齿锋利,额头有花纹,形貌十分罕见。据介绍,这条鲟鳇鱼是渔民在松花江内捕捞到的,长1.44米,体重38斤,由于鱼出水时间过长,发现时该鱼已经死亡。
据王明辉介绍,鲟鳇鱼是一种古老的硬骨鱼类,已有两亿年的繁衍史,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素有“活化石”之称,又有“水中熊猫”的美称。
鲟鳇鱼寿命可达100龄以上
据了解,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鲟鳇鱼认定为濒危物种,属世界濒危灭绝物种二类保护动物。鲟鳇鱼是我国淡水鱼类中体重最大的鱼类。
据相关材料介绍,鲟鳇鱼是珍稀名贵的大型鱼类,最大个体体长可达8米,体重1500公斤,寿命可达100龄以上。据工作人员介绍,吉林市发现的这条鲟鳇鱼年龄在30龄左右,如果不被打捞上岸,可再存活数十年。
国家通过法规禁捕鲟鳇鱼
据了解,鲟鳇鱼不仅在研究鱼类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肉质鲜美、肌间无细刺,属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维他命。特别是由鲟鳇鱼卵加工而成的“黑鱼子酱”,经济价值极高,有“黑珍珠”的美誉,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过分捕捞和生存环境恶化,鲟鳇鱼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目前,我国已经通过法规来保障这一珍稀物种的“生存权利”,严禁对鲟鳇鱼进行打捞和捕杀,政府通过建立保护区、强制休渔、降低鲟鳇鱼捕捞量等措施,为鲟鳇鱼提供安全的生息繁衍环境。
(责任编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