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协议汉化补丁:鲟鳇鱼终于“游”出绝迹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09:49
黑龙江黑河鲟鳇鱼放流 - 视频 - 优酷视频 - 在线观看黑龙江黑河鲟鳇鱼放流 2009年7月11日,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河市人民政府在黑河市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增殖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俄边境水域...
v.youku.com/v_show/id_XMTA1NjQyNTA0.html 2011-6-29 - 百度快照亡羊补牢金价收购鲟鳇鱼(组图)
2008年11月01日07:34[我来说两句(1)]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津报网-天津日报

高价收来的鲟鳇鱼

养育基地箱养的鲟鳇鱼

美丽的大力加湖变成了养殖场
文并摄影/李雅民
抚远曾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鲟鳇鱼之乡”和“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不想如今因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黑龙江的鲟鳇鱼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
据说,2001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对抚远江段鲟鳇鱼生存状态做过一次调查,最后评估结果是:百公里江段内野生鲟鳇鱼条数约为870尾。专家预警说,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再过十几年,黑龙江中极其珍贵的“活化石”鲟鳇鱼将不复存在。
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黑龙江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黑龙江省鲟鳇鱼管理办法》,力图通过建立保护区、强制休渔、降低鲟鳇鱼捕捞量等措施,给鲟鳇鱼提供繁衍生息的机会和场所。
抚远县委宣传部的人说,抚远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深刻意识到自己对环保的责任,为了对得起子孙后代,也为回补自然,除了强化与此相关的法规外,还加大了向江里投放鲟鳇鱼苗的力度。去年,抚远县投放鱼苗50万尾,价值150万元,对仍是贫困县的抚远来说,若无一定的胸怀是做不出来的。
哪来的鱼苗?宣传部的人带我参观了抚远县鲟鳇鱼繁殖中心。一进中心的大院,看到的先是正在制作中的鲟鳇鱼标本,个头儿几米长,大得像鱼雷。据说过去除为教学外,很少有人制作这种东西。现在凡是符合条件的,都被制成标本,一为教育社会;二为留给后人,往后这么大的鲟鳇鱼会越来越少见。
中心建有一排排长约百米的车间。车间里长方形水池一字排开。池中一条条一两米长的鲟鳇鱼,其中最大的一条西伯利亚鲟长达四米,池子相对于它显得太小,它也懒得动弹,一动不动地沉在水底。
鱼身上全都伤痕累累。宣传部的人说,因为他们全是被渔民从江里逮来的。
原来,这繁殖中心只要野生的,并且达到一定体重的鲟鳇鱼。这样的鲟鳇鱼现在数量太少,中心不可能派船专门到江上去逮,也逮不着。于是中心告知天下:凡捕到活体,特别是雌性鲟鳇鱼者,中心重金收购,价格4000至5000元一公斤,视品种而定。于是,渔民们捕鱼时全都配备手机,一旦网到这种大鱼,不敢拉它出水,立刻电告繁殖中心,请专家前去处理。专家备有专门运输这种大鱼的车辆,他们小心翼翼像捧宝贝似的把大鱼捧到车上的水箱内,立即运往中心。大鱼拼死挣扎,尼龙网线把它勒得皮开肉绽,专家得赶紧给它疗伤。假若逮到的是西伯利亚鲟,专家还得把它安放在装有空调的车间里,因为它只在低温下生存。
仅就价格而言,大鱼也算得上是宝贝。哪怕是100公斤不算是太大的一条鲟鳇鱼,收购价也得在40万至50万元之间。当地人戏言说:“这利润都快赶上贩毒了,而且没有风险。”
为什么要出这么大的价钱?宣传部的人说:“不出高价,那鱼腹里的鱼卵可能就被某些企业买走,甚至被走私到境外。所以,我们除了硬性规定:凡贩卖新鲜鱼卵到境外者以走私罪论处外,还必须要在收购的价格上压过别人,以确保珍贵鱼卵留在国内。”
令人遗憾的是,鲟鳇鱼一经被捕就会绝食,直到体内脂肪、营养全部耗尽后饿死,所能坚持的时间最长也就两年。因此,一条鲟鳇鱼,或取卵,或取精,都只能是一次,便完结了它的生命。专家曾尝试将取过精、卵的鲟鳇鱼放回野生环境中,结果令人失望。
这岂不是悲剧?宣传部的人说:“但它的贡献是巨大的。不逮它,它在江里,因个体密度太小,相互交配的机会太少,而且即使交配了成活率也不高。现人工授精,一条3米左右200公斤的雌鱼产卵百万枚,绝大多数都能孵化成小鱼。那些小鱼放回江里,成长后岂不都是它的后代?为繁盛其种群,只好忍痛牺牲大鱼了。”
今年5月,抚远某地渔民捕获到一条雌性大鳇鱼(注:鳇鱼是鲟鱼的一种,黑龙江中的鳇鱼多为达氏鳇),送到抚远鲟鳇鱼繁殖中心时已经死亡。专家紧急抢救死鱼腹中80余万枚成熟鱼卵,人工授精,最后孵化出60万尾鳇鱼苗。采访时,那些鳇鱼苗已经游在大江里。
有趣的是,昔日滥捕,今日抚远人要为弥补那一过错“埋单”;而今日抚远人为繁盛鲟鳇鱼种群负出高昂代价,日后那些被放生的鲟鳇鱼又会以奇特方式回报抚远,那就是几年后它们将成千上万地重返放生地孵卵繁育后代,这是万世不变的一大特性。而它们的回归,又会给抚远的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做出贡献。
鲟鳇鱼如此,马哈鱼更是如此。马哈鱼即鲑鱼,出生在抚远地区的小马哈鱼一路跌跌撞撞地游向大海,钻进北太平洋,4年后它们成熟了,又会原道返回,不管有任何艰难险阻,也要游回到它们的出生地,把卵孵化在“故乡”,而且要死在那里。
除了鲟鳇鱼繁殖中心,我还去大力加湖看了鲟鳇鱼繁育基地。大力加湖上连浓江,下通黑龙江,周围是漫无边际的湿地。湖中一片片方形的网箱,有2000个,养着60万尾鲟鳇鱼。乘船过去,登上网箱,水面波澜不惊,饲养员缓慢地收起其中一个网箱的网,不一会儿显现出数十条一米多长的大鱼。他说:“因为是养在野生环境里,这些鱼的经济价值仍然很高,便宜也得是三四十元一公斤。但这些鱼我们不卖,还得留着孵小鱼呢。”
宣传部的人说:“我们周围有着无数的河流、湖泊和水泡子,大江里鱼少不够捞的了,我们就自己养。所以水产养殖业开始在发展。这一繁育基地,是县里投资建的企业。不久抚远就会出现大批养鱼个体户。这在需求上也会减轻渔业施加给野生鱼类的压力,客观上也是保护了自然的生态环境。”
看来抚远将有可能成为“渔场”。不管怎么说,打鱼的人被迫变成了养鱼的人,是自然的报复,也是历史的嘲笑。(连载六)
鲟鳇鱼终于“游”出绝迹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08:11 黑龙江日报
2005年7月9日,在鲟鳇鱼主要栖息地抚远、同江、萝北江段,50万尾大小不一的鲟鳇鱼幼鱼被同时放生。近万群众现场观看了这一盛况,上了一堂生动的鲟鳇鱼资源保护课。
在这次主题为“珍爱水生生物资源,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全流域鲟鳇鱼放流主会场———黑龙江抚远县江段,省水产局副局长陈志超告诉记者说,这是我省自1989年首次进行人工放流增殖鲟鳇鱼资源以来,放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幼鱼数量最多、规格最大的一次
。仅体长15厘米以上的2月龄幼鱼就有10万尾,体长在半米以上的1年龄幼鱼200尾,这样大规格幼鱼的放流,非常有利于其在自然水域的存活与生长,对增殖资源的意义更大;农业部渔业局、国家濒危物种管理办公室领导亲临现场。放流还邀请俄罗斯阿穆尔州、犹太州渔政局、俄滨海边区太平洋研究所的专家及领导参加,书写出跨国界保护资源的新篇章。
限捕:灭绝趋势得到遏制
历史上鲟鳇鱼在黑龙江干流各江段里均有分布,但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鲟鳇鱼的活动范围已缩小到黑龙江中游嘉荫至抚远的630公里江段,而且年产量不足百吨,个体也很小。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01年评估报告表明,野生鲟鳇鱼在黑龙江抚远江段100多公里范围内测定仅为870尾。“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再有十几年,作为淡水鱼中的珍稀物种———鲟鳇鱼将在黑龙江灭绝。”这一结论为我省鲟鳇鱼资源的永续利用亮起了红灯。
为保护生活在界江中的鲟鳇鱼,我国政府早在1994年就与俄罗斯联邦政府签订了《中俄关于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境水域合作开展渔业资源保护、调整和增殖的议定书》(简称《中俄两江议定书》),并就议定书的执行情况两国每年会谈两次;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全世界野生鲟科鱼类认定为濒危物种以后,作为可以利用但需要进行配额管理的物种,我省对鲟鳇鱼资源的保护更上升为政府行为。
根据《公约》的要求和鲟鳇鱼的现有资源量,我省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建立保护区,强制休渔,为鲟鳇鱼提供安全的生息繁衍条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两种鱼实行严格的特许证管理制度,其捕捞、加工、经营、养殖活动都必须获得有关部门颁发的特许证;每年6月11日至7月15日,10月1日至10月20日,黑龙江干流禁渔;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及肇兴码头(10公里江段)为常年禁渔区。
鲟鳇鱼主产地之一的萝北县,每个渔季内仅有8条渔船获准捕捞鲟鳇鱼亲体,用于繁育,且每条船都严定限额,削减捕捞数量;在鲟鳇鱼主要集聚区抚远县,管理力度更大。全县有33名渔政管理人员负责私捕滥捞、非法渔具的管理打击工作;江上作业的渔网网眼不得小于3寸,采捕的经济幼鱼数量不能超过总捕鱼量的5%。为从根上解决过度捕捞问题,该县从1990年就开始缩船减产,每年以10%的比例缩减。目前,全县只有渔船450只,还不是每条船都可捕捞鲟鳇鱼,有特许证的渔船只有320只。
省水产局渔政处处长王志民告诉记者,目前,全省鲟鳇鱼采捕已从过去的全流域捕捞变为定点限量捕捞。600多公里的鲟鳇鱼生长江段,只有100多公里的捕捞作业面;确立采捕标准,对捕上来的鲟鳇鱼进行登记管理,鲟鱼体长规格不足1米、鳇鱼体长不足2米的一律放生;全省从事鲟鳇鱼加工和出口经营的企业各有4家。
网箱放养:渔民告别江上采捕
在黑龙江支流、位于抚远县境内的大力加湖湖面上,记者看到一排排簇新的钢骨架大棚,面积近5千平方米。这就是该县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的全国最大的鲟鳇鱼网箱养殖基地。县水产局局长屈兴才高兴地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渔民告别江上采捕,靠养殖致富。”
据介绍,该县从2002年开始研究鲟鳇鱼网箱放养,现已形成8000万尾的年孵化能力,并成功攻克了鲟鳇鱼冬季不繁育的科研难题。他们将采取加工龙头企业、繁育基地和养殖户三方相结合的模式,开辟一条不破坏野生资源的鲟鳇鱼开发利用之路。
目前,抚远的经验正在全省推广。据介绍,随着特种养殖的发展,鲟鳇鱼的餐桌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这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为此,人工繁育养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省已成为重要的鲟鳇鱼苗输出基地,全国80%%的鲟鳇鱼受精卵和幼鱼来自我省,鱼苗远销到北京、湖北、江苏、广东等10多个省市。
放流:845万尾幼鱼“回家”
鲟鳇鱼的自然繁殖往往受到亲鱼体况、水体污染、其它鱼类袭击等多重因素制约,而人工增殖方式通过活体取卵、人工孵化、幼苗放流进行,大大增加了增殖速度,是保护鲟鳇鱼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尽管技术上有保证,但巨大的资金需求也考验着放流的经常持久。据介绍,仅以今年放流为例,平均每尾鱼苗的成本在5元左右,50万尾鱼苗的费用就达250万元。足见我省保护增殖鲟鳇鱼资源的决心和力度。
回顾我省鲟鳇鱼几年的放流史,陈志超不无骄傲地说,2001年大规模放流前,我省在1988年建立首家放流站———勤得利施式鲟养殖放流试验站;从2001年开始的5年里,国家及省市各级财政先后投资近4000万元,相继在黑龙江上又建立了4个鲟鳇鱼放流站,即萝北鲟鳇鱼试验站、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中试基地、抚远县鲟鳇鱼放流站、同江市鲟鳇鱼放流站。时间不长、但成绩显著:资金投入大、创新技术多、放流效果好、认识提高快。我省率先成功研制出鲟鳇鱼人工繁育、幼鱼驯养、活体取卵技术。如今,全省每年能够人工繁殖鲟鳇鱼苗4001000万尾;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在黑龙江各江段举行放流仪式,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总共累计放流鲟鳇鱼幼鱼845万尾。更令人高兴的是,从2003年开始,在黑龙江抚远、同江一带,每年都能捕到带有人工增殖放流标记的鲟鳇鱼二三百尾,这表明放流已有成果。
作为一种专业行为,放流本无须仪式,但之所以每年都要大张旗鼓地搞仪式,做宣传,陈志超说,主要是为了唤起人们保护鲟鳇鱼的热情,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并希望更多的企业、团体、有识之士能参与到其中来。如今,放流已是我省保护鲟鳇鱼资源的有力措施之一,将长期坚持下去。(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桂英
记鲟鳇鱼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幕后英雄”屈兴才
2010年07月06日 10:59:4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点“渔”成金--记鲟鳇鱼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幕后英雄”屈兴才
新华网哈尔滨7月6日电(记者 强勇)黑龙江省抚远县水产局原局长屈兴才在当地有着“鱼王”的称号。这名黝黑皮肤的汉子出身渔民家庭,对养鱼和捕鱼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天赋。
半年多来,屈兴才虽然因患肠癌被迫住院接受治疗,但他的心里却始终牵挂着当地的鲟鳇鱼保护和繁育工作。
抚远县有“中国鲟鳇鱼之乡”的美誉。鲟鳇鱼是黑龙江水系特有的珍贵鱼类,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和长江水系的中华鲟齐名,也是国内9种鲟科水生野生动物中唯一能带来生产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鱼类。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过度捕捞使中国“东极”抚远境内的鲟鳇鱼数量急剧下降。到后来,每年鲟鳇鱼的出水捕捞量不足高峰年份的10%,个体超过千斤的鲟鳇鱼几乎绝迹,鲟鳇鱼资源保护亮起了红灯。
屈兴才自2002年担任抚远县水产局局长后,对这种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组织人员进行走访座谈,请专家论证,最后作出从单纯捕捞到捕养结合、以养为主、繁育苗种、增殖放流的决定。几年坚持下来,鲟鳇鱼人工养殖给抚远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抚远不搞人工繁育,渔业就没有出路。”为培育黑龙江原始鲟鳇鱼第一代种鱼,屈兴才踏上了艰辛的科研探索之路。面对高寒地区难于克服的繁育难题,他带着局里仅有的几名“文化人”,与相关科研部门没日没夜地钻研摸索繁育养殖技术,从江中捕鱼到人工采卵,从雌雄受精到培养出苗,他都亲临操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屡次失败后,屈兴才率领的团队终于破解了鲟鳇鱼在高寒地区繁育养殖的难题。
记鲟鳇鱼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幕后英雄”屈兴才
2010年07月06日 10:59:4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不过,问题也接踵而至。由于北方高寒地区鱼的生长周期较长,苗种和成鱼的过冬问题一直没有任何经验可循,鲟鳇鱼产业从而形成了北方生、南方养的尴尬局面。而对抚远而言,仅靠销售鱼种、鱼苗显然无法重振昔日渔业的辉煌。对此,屈兴才说:“商品鱼都是从南方进来的,我们感觉到一方面钱叫人挣走了,同时鱼又返销到黑龙江,这让我们感到惭愧。”
为使抚远的鲟鳇鱼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屈兴才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攻关,重点解决饲料和网箱养殖等技术难题。2007年冬,抚远攻克了人工加氧和增加温度两项技术难关,获得了95%的越冬成活率,建起全国最大的鲟鳇鱼养殖基地。2008年11月份,由水产局通过人工规模养殖方式培育出的鲟鳇亲鱼开始繁殖鱼苗,标志着我国鲟鳇鱼养殖仅依赖捕鱼取卵的时代结束,鲟鳇鱼保护也得到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当地渔民意识到,原来,不靠捕捞,鲟鳇鱼创造的价值更大。目前,抚远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已从2003年的年孵化能力80万尾发展到现在5000万尾,品种发展到12个,年销售收入实现6500万元。
然而,与此同时,屈兴才却由于过度劳累病倒在鲟鳇鱼养殖的最前线。从上任以来,屈兴才就很少休息,三两天不睡觉对他更是家常便饭,最长时他曾连续一周不曾合眼。虽然繁育基地就在县城里,屈兴才却连续3个月没回过家门。即使是孩子考大学,他也无暇顾及。等孩子上大学走,他也没能送行。屈兴才的女儿问妈妈:“我爸到底哪儿去了?”深深理解丈夫的妻子开玩笑说:“你爸不跟咱过了,天天和鲟鳇鱼过日子呢!”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彻底拖垮了屈兴才的身体。为了鲟鳇鱼,这个原本体重90多公斤的壮汉累掉了20公斤肉。如今被迫需要休息的他,即使身患绝症,还牵挂着鲟鳇鱼保护和繁育工作。这个“和鲟鳇鱼过日子”的水产局局长用平凡书写着他的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