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保姆车新款:官员称75%网络舆论事件源于基层部门回应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8:00

 

评论:及时回应网络舆论当成权力下意识行为

■ 田德政

“去年,75%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都是因为基层政府部门回应不及时造成的,领导干部不能低估公众的智商,处理问题要实事求是,面对网络舆论事件,着力点要放在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构建信任上。”昨日,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刘正荣给西安市的领导干部作报告时这样讲。

社会舆论发展进入网络时代已不可否认,可是有一些官员不仅没有足够思想准备,更视网络舆论若洪水猛兽般避之不及。要么置若罔闻,要么进行打压封堵。还有官员哀叹道:“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固守老旧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再可能,妄想躲避网络舆论者,只能被“网”得结结实实。

事实与数据证明,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潮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一股重要力量。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多部门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显示: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研究,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

在一些影响深远的网络舆论事件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共同特征:寻求真相、追求公平公正、呼唤公权透明等等。近来接连发生的如 “郭美美炫富”、“动车追尾”、“大连PX”、“故宫(微博)门”等各类舆论事件,本质上都显现出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真相的需求与官方信息公开滞后的矛盾。在此类事件中,求真相与捂盖子、“谣言”与“辟谣”、真相与谎言——— 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博弈,许许多多舆论事件莫过如此。

真相若难求,必然为猜疑制造想象的空间,加之人们对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于是,种种的猜测也就应运而生。官方越是语焉不详、遮遮掩掩,人们越容易浮想联翩,谣传越容易满天飞。有不少事实证明,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大都是由于忽视网络舆论所造成的,尤其在一些民众热切关注的公共事件上,捂和瞒往往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将矛盾拖进难以调和的泥淖,结果加大了官民之间的疏离感与对立感。

实际上,求真相的背后隐含着民众权利的觉醒和公民意识的不断提升。公民只有了解公共事件的真相,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进而履行监督、参与公共事务的职责。而公权部门提供真相,是其应有的义务与职责,而非靠公民乞求才能得到。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因为其他信息渠道的不畅,才让网络舆论呈燎原之势。

国新办网络局副局长刘正荣此一番话,说明高层已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意义。其实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就能说明高层在认识与行动上已经走到前面。可不少地方官员在这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以一种僵化的思维来消极应对。因此,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权部门如何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又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其负面影响,这一课题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而加以重视。

在公共事件发生后封锁信息、隐瞒真相往往会激起网民的不满与反感,很容易招致强烈谴责,引燃网上极端情绪。因此,公权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介入与了解网络舆论,学会与网民沟通,每当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后,把信息公开作为一种本能反应,以最快速度披露真相,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谣言出现。这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