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托利亚 调教: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检测 (乐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39:24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检测     (乐昌)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低徊 hui  发轫 ren  奇诡gui  引吭 hang 高歌

B. 召 zhao 唤  翘 qiao 首  戕 qiang 害  载zai歌载舞

C. 桑梓 zi  曝 bao 背  物什 shen  自怜自艾 ya

D. 给 ji 予  蓦 mi 地  炽 zhi 热  疾风劲 jing 草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勾销              妥帖              按部就班                返本归元

B. 碟片              笔竿               一如既往               急待解决

C. 磕绊              灰烬              远见灼识                坚苦卓绝         

D.震撼              恢宏              苟延残喘                为人不耻

3. 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⑴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_____。

⑵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______,最多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

⑶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上盘旋。天已经有些______了,头顶甚至隐隐约约有几颗星星。

A. 领会  陪衬  暗淡           B. 领悟  映衬  黯淡

C. 领会  映衬  黯淡           D. 领悟  陪衬  暗淡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 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在刚刚结束的马德里世锦赛上,由于张洁雯不慎扭伤,这对身经百战的“广州双姝”铩羽而归,以卫冕羽毛球冠军身份参赛的她们止步4强。

C.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都表示出息息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5. 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向定调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一辈子附在身上,又像文身的花纹,紧紧地包着自己。

 B.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C. 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D.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二、(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

卢新宁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 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成绩考试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6.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布面让人反思。

B.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C.与“全民学英语”热潮想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的忽视。

 D.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7.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

A.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B.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C.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主单调的状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就让作者百感交集,忧心不平,看来作者思索这种问题已有时日,显示出作者的文化责任心。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产生危机,因此,我们应把对母语对外主事的重视程度颠倒过来。

   C.由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词藻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

   D.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汉语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说明活着的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

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

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

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间:(得)机会。

B.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             拟:比,比拟。

C.若苟僭拟,干时而动                 干:冒犯,冲犯。此处可译为“背离”。

D.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             逆:迎,迎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起一朝之谋//不出,火且尽

B.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 //虽大风浪不可鸣也,而况石乎

D.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 //赵氏求救于齐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范“忽于荣利”的一组是(       )

①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     ②征命无所就         ③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④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     ⑤范以疾留彭城         ⑥救恤穷乏,家无所余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 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董卓作乱时,张范与张承想要集合徒众与天下豪杰一起讨伐董卓,后在其弟张昭的劝阻下作罢。

B.张范让张承去见袁术,由于张承在言谈之中没有曲意逢迎袁术,致使见面不欢而散。从中可以看出张承“方正”的性格。

C.张范与张承的儿子同被盗贼劫持,张范前往贼穴营救,最终盗贼被他的仁义之言所感动,把两个孩子都还给了他。

D.太祖每当出兵征战,常常让张范和邴原辅助世子曹丕一同留守,并告诫曹丕若有所行动一定要向两人咨询,足见张范深得太祖器重。

第II卷(共114 分)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3分)

⑵  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4分)

⑶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15. 默写(四题选三题,6分)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采薇》

  ________________,寒梅着花未?(王维)

②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蓬生麻中,________________,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劝学》

④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沁园春·长沙》  

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师说》    

五、(12分)

16. 将下列语段压缩为35字以内的一句话。(4分)

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

17. 将下列语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4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改为:                                                                   

18.以“青春”为主题,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4分)

    青春是盛开的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该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下面所给(一)(二)中任选一个作答(只能选一个,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题  (共18分)

柯 灵

  ①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②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雅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ji o   i:低洼狭小)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③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折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y n y n:狗叫的声音)的狂吠。

    ④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无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①,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⑤你是否觉得人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休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⑥巷,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道避风港,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⑦爱争名逐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静候你!                         (选自《柯灵散文选》,略有改动)

  注;①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写六朝兴亡的咏史名篇《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9.文章围绕小巷“优娴贞静”的风度,具体描述了小巷的哪几个特点?(4分)   

20.仔细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⑴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

⑵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

21. 第3段说“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市廛红尘”指什么?“乡村风味”指什么?请结合文中实例具体说明。(不超过20个字)(4分)       

22. 本文第4段,暗用了“乌衣巷”的典故,请结合小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题  (共18分)

  

【德国】赫·黑塞

①当我重新见到阿尔卑斯山南麓这块福地时,我仿佛总觉得自己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仿佛终于又站在我理应站的山的那一边。这里,太阳更亲切,群山更红,这里生长栗子、葡萄、杏仁、无花果,人们善良、友好、彬彬有礼,虽说他们都很贫穷。他们所建造的一切,看来是那么好,那么恰当而可爱,仿佛都是自然生成的。房屋、围墙、石级、道路、种植地和梯田,这一切既不新也不旧,这一切仿佛不是靠劳动建造的,不是用脑筋想出来的,不是巧夺天工的,而是像岩石、树木、苔藓一样自然形成的。葡萄山的围墙、房屋、屋顶,这一切都是由同样的褐色片麻岩石砌成的,这一切相辅相成,像弟兄手足一般。没有一样看来是陌生的、怀有敌意的和粗暴无情的,一切都显得亲切、欢畅和睦邻友好。

②你愿坐哪里就坐在哪里,围墙上、岩石上、树桩上、草地上或者土地上,全都可以;不论你坐在哪里,你周围都是一幅画和一首诗,你周围的世界汇成优美而幸福的清音。

③这里是贫穷农民居住的一个田庄。他们没有牛,只有猪、羊和鸡,他们种植葡萄、玉米、果树和蔬菜。这所房屋全部是石头砌成的,连地板和楼梯也是,两根石柱间一道凿成的石级通往场院。不论在哪里,植物和山头之间,都浮现出蓝色的湖光。

④忧虑仿佛已留在雪山那边了。处在受折磨的人和可憎的事情之间,人们的忧虑实在太多了!在那里,要找到生存的理由,是那么困难,又是那么至关重要。不然的话,人该怎么生活呢? 面对真正的不幸,人们煞费苦心,郁郁寡欢——在这里,不存在难办的问题,生存无需辩护,思索变成了游戏。人们感觉到:世界是美丽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不是万念皆灭。我想再增一对眼睛,一叶肺。我把双腿伸进草丛里,并希望它们变得更长一些。

⑤我愿成为一个巨人,那样,我就可以把头枕在积雪旁一处高山牧场上的羊群中间,我的脚趾则伸进山下深深的湖中去戏水。我就可以这样躺着,永远不站起来,在我的手指间长出灌木丛,在我的头发里开出杜鹃花,我的双膝变成前山,我的躯体上将建起葡萄山、房屋和小教堂。我就这样躺上千万年,对着天空眨眨眼睛,对着湖水眨眨眼睛。我一打喷嚏,便是一阵雷雨。我呵上一口气,积雪融化,瀑布舞蹈。我死了,整个世界也死了。随后我在宇宙中飘洋过海,去取一个新的太阳。

⑥这一夜我将睡在哪里?反正都一样!世界在做什么?创造出了新的神、新的法律、新的自由?反正都一样!但是,这儿山上还开着一朵樱草花,叶子上银珠点点,那儿山下的白杨树间,甜蜜的微风在歌唱,在我的眼睛和天空之间,有一只深金色的蜜蜂在嗡嗡乱飞——这可不是一回事。它哼着幸福的歌,它哼着永恒的歌。它的歌是我的世界史。 (选自《林中水滴》)

19.作者重新见到阿尔卑斯山南麓这块土地时,为什么感到自己仿佛“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4分)

20.⑴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想再增一对眼睛,一叶肺”?(2分)

    ⑵作者写“雪山那边”有什么作用?(4分)

21.蜜蜂的歌有什么思想内涵?为什么说“它的歌是我的世界”?(4分)

22.作者笔下的“农家”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什么异同?谈谈你的看法。(4分)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全文不少于800字。

 

         2008-2009学年一轮复习必修一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一、(15分,每题3分)

1. B(A低徊 hu ;C曝 p  背 ,物什 sh   ;D 蓦 m 地,炽 ch  热 )

2. A(B笔“杆” “亟”待解决;C远见“卓”识;D为人不“齿”)

3. D(“领悟”:理解。“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陪衬”:陪衬的事物。“映衬”:映照,衬托。“暗淡”:多指光线昏暗,不明亮;也指色彩。“黯淡”:指色彩暗淡。)

4. B(A.“不绝如缕”,形容气息微弱或时局危急。C.应为“休戚相关”;D.“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5.B(A语序不当“定音定调定向定位,”“一辈子附在身上”与“紧紧地包着自己”互换;C重复“诉诸于”去掉“于”D“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或“无时无刻不”)

二、(9分,每题3分)

6.D “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在文中只是一种假设,与后文构成让步转折关系,本项将“纵然”置换为“虽然”,是把未然说成已然了。

7.C 本项不能说明汉语“语词”表达特点及功能与“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8.B  汉语和英语并非此起彼消、相互对立的关系,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排斥外语。

三、(12分,每题3分)

9.C(A.从小路;B.模仿;D.违背,反对。) 

10.C(A.况且//将要;B.于是,就//却;C.即使;D.在//向。) 

11.D 

12.A(A.董卓作乱,张承想聚合亲信与天下共起讨伐董卓,并无哥哥张范。)

四、(24分)

13.(1)太傅袁隗想要把女儿嫁给张范,张范推辞没有接受。(要点:“妻”“辞”) (3分)

(2)张范救济抚恤贫困的人,(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本地和外地的孤儿寡母都来投靠他。(要点:“救恤”,“中外”,“归”) (4分)

(3)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实际未曾消逝。月亮时圆时缺,但月亮本身最终没有损益。    (3分)

14.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5.①雨雪霏霏//来日绮窗前

②哀吾生之须臾//苟利国家生死以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不扶而直

④携来百侣曾游//官盛则近谀

五、(12分)

16. 可压缩为:青年只有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才能健康成长,成就一番事业。(4分)

17. 我喜欢自然风光,更喜爱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我喜欢大自然的音响,更喜爱美妙动听的音乐;我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更喜爱情节曲折的小说。(4分)

18.示例: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

                  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破腐的河堤。(4分)

六、(18分)

(一)19. ① 深长曲折; ② 幽静寂寥; ③ 古朴优雅(或古朴而生机勃勃);④ 悠闲和平。(4分)

20.⑴“网”在这里有“纵横密布,像网一样”的意思,形象地描摹了那些女子因睡眠不足而眼睛布满血丝慵懒倦怠的容颜。(“网”的含义1分,作用1分,共2分)

      ⑵“娉娉婷婷”多形容女子的美好,这里形容桃花杏花,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桃花杏花娇艳美丽的神态,这不仅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也和下文的“殷勤”“招手”相呼应,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娉娉婷婷”的含义1分,作用1分,共2分))

21.① 上海的里弄拥挤粗俗 ② 乡村的陋巷破败肮脏(每点2分)

22. ① 说明悠闲平静的小巷曾历尽沧桑。     ② 说明小巷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的内涵,带给后人以无尽的遐思。     ③ 能够丰富文章的意蕴,深化作品的主题并增强文采。

(每点2分)  

(二)19.这儿没有一样看来是陌生的、怀有敌意的和粗暴无情的,一切都显得亲切、欢畅和睦邻友好。(4分)

20.⑴因为世界(农家)美丽,生命短暂,作者想增加一对眼睛多看看,再增一叶肺多呼吸,尽情享受(体味)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2分)

⑵以山那边人们的忧虑生活同山这边人们的“幸福”生活进行对比,(2分)抒发自己对充满“忧虑”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2分)

21.蜜蜂的歌是幸福、永恒的歌,有着农家质朴美丽、温暖幸福、亲切欢畅的特色。(2分)蜜蜂的歌是代表着我的理想和追求。(2分)

22.不同之处是:农家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的生活环境,与世隔绝。(2分)

相同之处是:它们都代表着作者的理想,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2分)

七、(60分)参见2008年高考重庆卷

[参考译文]: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太傅袁隗想把女儿嫁给张范,范推辞不接受。他性格恬静,乐于道义,淡泊名利,从不接受公荐。其弟名承,字公先,也是知名人士,由于做人方正而被征召,任命为议郎,又升任伊阙都尉。董卓作乱,张承想聚合亲信与天下共起讨伐董卓。张承之弟张昭时任议郎,恰从长安来,对张承说:“现在想讨伐董卓,寡不敌众,况且此事只是缘于一天偶然的商议,驱使田间的百姓作战,士子没有经常安抚,士兵没有训练,难以成功,董卓如果抵挡天下的讨伐,得不到道义上的支持,其统治本来就不稳固、长久;不如先呆在一个地方等待时机行动,然后才能实现志向。”张承同意了张昭的建议,于是他解下印绶,辞官不做,从小路回到家乡,与张范一同在扬州隐居。袁术准备好厚礼招请他们,张范假称有病而不能前往,袁术没有强逼他。然后派人请张承与他相见,袁术问他:“往昔周朝衰落,于是有了称霸的桓、文二帝;秦国丧失法度,汉朝把天下接管过来而以法度治理。现在我拥有广阔的土地.众多的人口,想效法汉高祖主事,称霸天下,你有何意见?”张承回答说:“称霸之资在于道义而不在强大。假如以道义而取天下,即使只有一个人的力量,而成就王业,不足为难。但是如果超越本分,自比在上位者,逆时而行,为人民所弃,谁能使他兴旺发达起来?”于是袁术不高兴。在这时,太祖将要进军冀州,袁术又问他:“如今曹操要以弱兵三千,抗拒十万大兵,真可谓不自量力,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呢?”张承于是说:“汉朝虽然不修文德,但是天命没有改变,而今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即使抵抗百万之众也可以了。”袁术于是脸现怒色不高兴,张承就离开袁术回到扬州。

太祖(曹操)平定冀州,派使者迎请张范。张范因为得病而留在彭城,他让张承去见大祖。太祖表奏他为谏议大夫。张范之子张陵和张承之子张戬被山东强盗抓住,张范直接到强盗住所去要还二子侄,强盗只把张陵放回。张范谢道:“诸君把儿子相还,已经十分厚道了。但是以人之常情,虽然爱怜自己的孩子,然而我却可怜幼小的张戬,请把张陵换回张戬。”强盗被他的大义所感动,把两个都还给了张范。太祖从荆州回来,张范得以在陈州见到他,任张范为议郎,参谋丞相军事,张范非常得太祖的敬重。每当太祖征伐之时,常让张范和邴原留在许都,辅佐太子。太祖对文帝(曹丕)说:“如有什么行动。一定要向这二人咨询。”世子以子孙之礼相待他们。他经常救济穷困人家,家中无多余的资财,远近孤寡都投靠到他那里。别人对他的赠遗他从不反对,但也不用它们,等到他们走的时候,都把它们还回。张范在建安十七年去世。

范文:                沉默的父爱

     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接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名师点评 :

        本文考生入题非常巧妙,以《沉默的父爱》为题,把“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具体转化为对父爱的赞美,角度独特,扣题准确。考生以四个场景:6岁、16岁、昨天和今天来说明了父爱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这种父爱如山一般沉默,但在这种沉默中,包含的却是热切的鼓励,狠狠的鞭策和殷殷的期望。父爱无需多言,“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深沉而质朴的情感,含蓄而隽永的语言,带给我们心灵的温暖,令人潸然!

《遗失的情趣》

        我沉浸在墨香古卷中,越过千年的距离,拾起那细雨闲花的情趣;我穿过明清宏伟的宫殿,十国繁华的街市,穿过一切历史的烟尘,只为拈起一段文字,静静微笑。

        初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只道是寻常文字,但细细咀嚼过后却发现了更多:这难道不是一段历史么,难道不是一个远离现世便捷的朝代么,难道不是古人总爱由些许小事而生出的情趣么?

        恐怕我对这诗句理解的迟钝并非是我一人的过错吧,只是我生在这如此繁华而喧嚣的时代——细雨落下以伞避之,闲花落下鸣笛盖之——怎能体会到如此别致的情趣呢?

       而我又总是喜爱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情趣的,于是我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味: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落,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在碧水秋云间黯然伤怀于那舴艋小舟中?当塞上的风沙卷起,羌笛悠悠吹满落霜,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

        然这万古的情思都还不在了吧,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当环境变得优越,我们反而失去了原本的感悟与感动的能力?难道是优越的条件害了我们?我只能说是,但不全是。因情趣如此源于个人,电视娱乐不能控制你的感情与思想,除非你甘愿成为它的奴隶。

        我于是心痛地看到了我最不乐见之画面:人们纷纷地伸出双手,甘愿被庸俗铐牢,脸上竟带着幸福的微笑。我也许不应该震惊的,是的,当爱恨情仇已被赤裸裸地随意抛出,七夕之夜只是用短信送朵玫瑰,又有哪家女子肯和羞走,却把青梅嗅?当钢筋水泥的丛林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全部,每一秒钟都可以用利益来衡量,又有谁愿意把栏杆拍遍,欲说还休?

        或许该把这诗改一改吧,“细雨湿衣不看见,闲花落地无心听”,如此一来,便现世了吗?我只能苦笑,这毫无意境的“诗句”,便是当下一颗颗跳动着的鲜活却浮躁的心了吧?但我始终相信,这段情趣的遗失只是暂时的,它始终会回来的。再忙碌的人也会疲倦,也会拾起这段安静又幸福的文字的。

       感谢,感谢这沉淀了千年的孤独,让我静静拈花微笑。我又多希望这段孤独,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品味。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深刻、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的佳作。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入手,将古今生活的情趣做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当今人们“在这如此繁华而喧嚣的时代”“甘愿被庸俗铐牢”的感慨与批判,提醒人们“拾起这段安静又幸福的文字”。这样的利益摆脱了个人的局限性,上升到人类的生存高度,深刻性不言而喻。在文中,为了突出这一主旨,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将古人的生活情趣同今人的庸俗生活加以对照,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